【第1句】:武大郎賣豆腐——人窮貨軟
【第2句】:鏡子里的燒餅——不能充饑
【第3句】:【穩坐吃三注】(慣)三注:賭場用語,指押在上門、下門和天門三個位置上的賭注。指不費氣力穩得多方錢財。也比喻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第4句】:【六一兒童節】“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六月一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共同節日。每當此時,孩子們都興高采烈地歡度著自己的節日。其實,“六一”是一個悲慘的日子。 “六一兒童節”源自“二戰”的一個悲慘的事件。在“二戰”期間,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歲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嬰兒遭到德國法西新的槍殺。他們還把婦女和九十多名兒童押往集中營,并燒毀了這個與世無爭的村莊。為了紀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也為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的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把每年的6月舊定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第5句】:【財神爺甩袖子——镚子兒皆無】(歇)镚(beng)子兒:銅子兒,清末流通的圓形無孔的銅幣,大子兒相當于二十文,小子兒相當于十文。 指一個錢也沒有。
【第6句】:【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釋義:形容膽小怕事。例句:“不行!誰都像你這樣膽小,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你!”
【第7句】:頭頂上長眼睛——目空一切;旁若無人
【第8句】:我和姐姐去旱冰場滑旱冰。由于我是初學,所以免不了摔幾個跟頭。當我摔在地上向姐姐求助時,她卻風趣地說:“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摔倒自己爬。你自己努力吧!”(山東·陵縣)
【第9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第10句】:【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諺)指人沒有傷害老虎的心思,但老虎卻是存心要吃人的。常比喻善人無意傷惡人,惡人卻是存心要害善人的。 也作人無傷虎意,虎有吃人心。 人沒傷虎心,虎有傷人意。
【第11句】:一口吞只野山椒——辣口燒心
【第12句】:【誰當皇上,給誰納糧】不論是誰掌權,都得服從。蕭軍《八 月的鄉村》:“反正我們老百姓誰當皇上給誰納貢唄;種誰地 給誰納租唄。”
【第13句】:【迷而知反,得道不遠】(諺)反:通“返”,返回,回頭。道:人生正道。迷失了正道知道回頭,就會很快尋著正路。指犯錯誤貴在及時改正。 也作“迷途知返,回頭是岸”。
【第14句】:【賣石灰見不得賣面的】(諺)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比喻同行之間往往會互相嫉妒。 也作“賣白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
【第15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盡主觀努力,成不成還要看客 觀條件。茅盾《子夜》:“我們那五百萬算來還可以賺進十二 三萬,不過剩下的約五百萬就沒有把握。謀事在人,成事在 天。”
【第16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釋義:如果沒有謀生的辦法,即使有斗量黃金的家業也無濟于事。例句:“‘家無生活計,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無處掙錢,作何生意以為糊口之計?”
【第17句】:【幼而學,壯而行】(諺)少年時學習知識,壯年時躬行實踐。指少年學習,是為壯年社會實踐打基礎的。
【第18句】:【來得易,去得易】(諺)得來容易,失去也容易。多指財物不是通過正道取得的,往往不知心疼,隨意揮霍浪費。 也作來得容易去得快。 來時容易去時快。
【第19句】:【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退】要考慮能進能退。前進時 不要樹敵過多;后退時有朋友幫助。成語:留有余地。孔厥 《新兒女英雄續傳》:“對嘛,我們不要占便宜,前留三步好 走,后留三步好行。”
【第20句】:【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慣)不管對方有理沒理,都打一頓。指不問是非曲直,有理的沒理的都一樣懲處。 也作“有理沒理三扁擔”。
【第21句】:媽媽經常指導我修改作文,她說:“這作文嘛,開頭要像鳳頭一樣漂亮俊秀,中間要像豬肚飽滿充實,這結尾則要像豹尾結實有力。”(山西·晉城)
【第22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慣)比喻看見不合理的現象裝聾作啞,容忍遷就,敷衍了事。 也作睜只眼,閉只眼。 睜一眼,閉一眼。
【第23句】:小剛的腦袋瓜很好用,但太貪玩了。老師批評他說:“你呀,就算長著個金腦瓜、銀腦瓜,不認真學習也白搭。”(山東·冠縣)
【第24句】:【染坊門前槌板石,見過大棒槌棒槌在槌板石上捶布】謂 見過世面,遇到過大事,有經驗。成語:飽經滄桑。姚雪垠 《李自成》:“我雖說是女流之輩,可也是染坊門前的槌板石, 見過些大棒槌。這事你只管放心。”
【第25句】:爸爸在教育我們如何做人時常說:“身體不好是殘品,學習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河南·輝縣)
【第26句】:【削尖了腦袋向里鉆】(慣)諷刺人不擇手段地鉆營。
【第27句】:【富不學奢而奢,貧不學儉而儉】(諺)富人不用去學奢侈,自然就奢侈了;窮人不用去學節儉,自然就節儉了。指經濟條件對人的行為習慣起著制約與支配作用。 也作“貧不學儉,而儉自來;富不學奢,而奢自至”。
【第28句】: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第29句】:一個雨后的早晨,我走出屋門一看,外面霧蒙蒙的一片,兩米外的東西就看不清。“呀,好大的霧啊!看來今天又要下雨了。”我剛說完,就聽媽媽說:“誰說今天要下雨了?早晨濃霧天,晌午曬死獾。天黃才有雨!”(山東·棗莊)
【第30句】:【草拔了根,活不長遠】釋義:比喻失掉了根子,無所依托,活不下去。例句:莊稼人沒地,好比草拔了根,活不長遠。
【第31句】:老師正在刻寫卷子,張華卻讓老師講題。另一同學對張華說:“你沒看見王老師正在刻寫卷子嗎?真是打鐵不看火色!”(河南·虞城)
【第32句】:【哪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釋義:都是自己的兒女,都一樣心疼。例句:“哪一根指頭也是自己的肉,當老人的自然用不著偏誰為誰!”
【第33句】:【斧快不怕木柴硬】(諺)只要斧子鋒利,就不怕木柴劈不開。比喻只要有堅強的意志,有雄厚的力量,就沒有攻不克的難關。
【第34句】:【歪理三千,不如正理一條】(諺)歪理:謬論邪說。指歪理再多,也抵不上一條正理能說服人。
【第35句】:小明沒經考試就進了縣高中,歡歡也夢想著能夠這樣。她媽媽說:“你怎么能和人家比?小明他爸腿上拔下一根汗毛也比你爸的大腿粗。”(山西·平順)
【第36句】:【 季節不等人】農業種植要順應季節,不能拖延。柯藍《瀏 河十八灣》:“三個人把地開出來,搞的多了,紅薯都種不完, 季節又不等人,急得要死!”
【第37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稱。后借用為對有權有勢、凌駕于別人之上者的一種蔑稱。 “太上皇”源自秦漢。據說,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后,萬事如意,卻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種禮節對待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一天,劉邦去看望老父親,老父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惶惑不解。其父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父,也不過是個平民百姓,區區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殺頭的啊!”劉邦聽出話中有話,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的例子,馬上舉行大典,將父親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第38句】:摻糠喂雞——哄蛋
【第39句】:黃瓜熬白菜——色貨
【第40句】:【打油的錢不買醋】(諺)原指錢款專用。比喻做事應該專一。
【第41句】:錐子藏在鐵盒里——不露鋒芒
【第42句】:【敲鑼賣糖——各執一行】(歇)行:行當。本指各干各的行當,轉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預。也指各人干慣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 也作敲鑼賣糖——各干一行。 敲鑼賣糖——各搞一行。
【第43句】:【好事不在忙】(諺)指好的事情做起來不必急躁忙亂。
【第44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45句】:【曾被賣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諺)指受過甜言蜜語哄騙的人,對于甜言蜜語就有一種本能的反感與警惕。
【第46句】:【破蒸籠,不盛氣】釋義:比喻人沒志氣,不爭氣。例句:呸,破蒸籠,不盛氣,他是孫大哥家里使喚的,我每吃酒,他來服侍的,倒與他結義做朋友,沒志氣。
【第47句】:【 —個霹靂空中過】險情過去,一場虛驚。明代《醒世恒 言》:“今日還虧你家時運高,太平沒事,一個霹靂空中過去 了。”
【第48句】:【吃葷飯】(慣)比喻靠敲詐勒索為生。
【第49句】:井底雕花——深刻
【第50句】:【打不到狐貍,惹著一身臊】(慣)比喻除害不成,反而惹來了麻煩或災禍。 也作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臊。 打不著狐貍,惹一股子騷。
【第51句】:臘月里遇著狼——冷不防
【第52句】:我們放麥假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焦麥炸豆的時候,你也要于點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魯山)
【第53句】:【得不的風兒,就是雨兒】(慣)得不的:不能得到,這里指不能聽到。 風兒:風聲。聽不到風聲,就斷定是下雨。1比喻剛聽到一點兒消息,就不辨虛實,立刻行動。2比喻造謠傳謠。
【第54句】:楠木當柴燒——不識貨
【第55句】:春節過后,我叔叔要去南方打工。因為他從未到外地去過,臨出門時奶奶擔心他的暴躁脾氣會惹事,就對他說:“眼是攔路石,嘴是開山斧。出門在外矮三分,遇到事時,嘴要活動點兒。”(河南·商丘)
【第56句】:鋼水倒進模子里——定型了
【第57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第58句】:【人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諺)前后眼:既能看清過去,也能遠瞻未來。指人做事倘能借鑒過去,遠瞻未來,不只看眼前利益,就能長久地享受富貴,無災無禍。
【第59句】:【剃頭挑子一頭熱】這條俗語的意思是比喻做事情一方愿意,另一方冷淡,也叫“一廂情愿”。為什么這么說呢?在過去,不僅有固定的理發店,還有走街串巷的流動理發師。所謂“剃頭挑子一頭熱”,是因為當時剃頭的工具全部用扁擔挑著。一頭是紅漆長方凳,供顧客坐著理發用,是涼的一頭。凳腿間夾置三個小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就好像公交車上的投幣箱一樣。第二第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另一頭是個高長圓籠,里面底部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是保持著一定的熱度,供顧客洗頭。圓籠下邊三條腿,其中一條腿向上延伸成旗桿,桿兒上掛鋼刀布和手巾。如今,這種挑著擔子剃頭的已經很難見到了。故而,民間有句歇后語“剃頭挑子——一頭熱”現在還常用,如一方熱戀,另一方冷淡,被人稱為“剃頭挑子——一頭熱”。也就是單戀了。
【第60句】:鄰居叔叔因為賭博,使好端端一個家幾乎傾家蕩產。看到身邊活生生的現實,爸爸教育我說:“十個賭博九個窮,傾家蕩產害人蟲。因為染上賭博而家破人亡的自古就有啊!”(廣東·龍門)
【第61句】:【和尚念經——南無也是南無】(歇)南無:諧“那么”,形容和尚念經的聲音。指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第62句】:【親不親,鄰不鄰】(慣)指與親人、鄰居關系都不好。 也作“親人不親,近人不近”。
【第63句】:【一家有女百家求】(諺)指有女兒的人家,自然會招來許多求婚者。 也作“一家女,百家求”。
【第64句】:【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慣)指心事重重,卻默默無語。
【第65句】:【弄鬼搗棒槌】釋義:比喻耍花招欺騙人。例句:如果你們想欺騙我們,或者弄鬼搗棒槌,睛天不見陰天見,吃不了統統叫你們兜起來。
【第66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67句】:玻璃菩薩——神明
【第68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諺)指商店資格老,規模大,就往往會慢待顧客;顧客財大氣粗,又往往會刁難商店。 也作“客大壓店,店大壓客”。
【第69句】:由于我平時貪玩,做作業不主動,時常讓媽媽督促。媽媽生氣地說:“你這娃兒,就像那不耕地的牛,牽著不走,打若走。”(河南·內鄉)
【第70句】:【 賊咬一口,入骨三分】被壞人誣告,難以洗清。賊,也說: 蛇。老舍《柳家大院》:“張三嫂可抓了瞎,任憑怎么能說會 道,也禁不止賊咬一口,入骨三分!”
【第71句】:【熱狗】現在,“熱狗”在城市小吃市場上很流行,這種吃法簡單方便,很受市民特別是小朋友們的歡迎。但它卻是地地道道的“進口貨”。據說,最早出售熱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國巴伐利亞移民。他在19世紀80年代中期擺賣香腸,因為剛烤的香腸燙手,他便用兩片面包把它包起來,以方便顧客拿著吃。約20年之后,一個賣這種夾香腸面包的小販在馬球場上高聲叫賣一種德國小臘狗香腸,一位漫畫家靈機一動,畫了一幅兩條人物化的香腸,樣子好像兩只狗在相互對吠,非常有趣。他的這幅名為“熱狗”的漫畫在報上發表后,人們便開始把這種夾香腸面包叫做熱狗了。
【第72句】:九月九上山——登高望遠
【第73句】:【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釋義:比喻名實不符,徒有其名。例句:普映山只淺淺一笑,不冷不熱地說道:“過獎了,書記同志!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我這個人,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第74句】:屠夫送禮——提心吊膽
【第75句】:慈禧手下的光緒帝——有職無權
【第76句】:【親家】孩子們結婚后,小夫妻雙方父親之間的稱呼,雙方母親則稱為“親家母”。深受國人喜愛的豫劇《朝陽溝》有句著名的唱段“親家母,你坐下,咱倆拉拉知心話……”“親家”之稱最早始于唐代。《新唐書·蕭嵩傳》載:“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謁,帝(玄宗)呼為親家。”最初這一稱呼只流行于皇親國戚的聯姻上,唐玄宗直呼龍婿生母為親家母,足見其關系的親密。因此,唐代詩人盧綸作《王駙馬花燭詩》云:“人主人臣是親家。”后來,“親家”這個稱呼通行到了民間,一般老百姓也開始使用這一稱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77句】:【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釋義:比喻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例句:現在不同了,滿韃子已經搖搖欲墜。尤其從鐵路風潮發生,就像“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第78句】:【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釋義: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終還會回到故鄉。例句:俗話說,“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做官有做一輩子的,有做十輩子、二十輩子的嗎?
【第79句】:今年竹子來年筍——無窮無盡
【第80句】:彭祖遇壽星——各有千秋
【第81句】:小雞斗鷂鷹——自不量力
【第82句】:【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釋義:比喻人本領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別人幫助。例句:人是要有幫助的。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籬笆要打三個樁,一個好漢要有三個幫。單干是不好的,總是要有人幫,在這樣的問題上尤其要有人幫。
【第83句】:鍋蓋做風箱——受了熱氣受冷氣
【第84句】:【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諺)知府:舊時州府最高的行政長官。 知府一下了臺,無官無職,在人們眼里,連只活著的老鼠也不如。舊指官場重在權勢,權勢在人情在,權勢沒人情滅。
【第85句】:平房門前不漏雨——有檐(言)在先
【第86句】:【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諺)困:睡覺。指豬吃了睡,還有助于長肉;人要是像豬一樣懶,就必定窮困潦倒,連住房都會賣光。
【第87句】:【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辦法,另找出路。《畢竟有聲勝無 聲》:“現在農民開始得到實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頭,種植方面的這些改革,是農民老早以來的心愿。”
【第88句】:【時間就是生命】(諺)指人的一生在時間中度過,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也指搶救人的生命是爭分奪秒的事,爭取時間就是爭取生命。
【第89句】:岳飛背上刻字——精忠報國
【第90句】:【春天不忙,秋后無糧】(諺)指在春季不耕種,到秋天就不會有任何收獲。也泛指不辛苦于前,就難有成果于后。
【第91句】:【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釋義:比喻好人不擔心沒有人要,或有東西不擔心送不出去。例句:有一場好雨馬上種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組少人的參加吧,我不信抱一顆豬頭,還找不到廟門,你父子好手把呀。
【第92句】:【孔方兄】“孔方兄”是古錢幣的別稱,義稱“孔方”、“家兄”。為什么把銅錢稱作“孔方”,占人把一百來個半成品銅錢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銼外沿,使其光滑。圓棍穿錢H艮,修銼時,來回轉動,后改為方棍穿錢眼,就把這一串錢固定住了,便于加工,于是銅錢中有了方孔。錢為何稱“兄”呢?錢字由“金”、“戈戈”組成,“戈”、“哥”音同,于是這方孔的錢就稱“兄”道“弟”了。最早把銅錢稱作“孔方兄”的是晉代魯褒的《錢神論》。據《錢神論》載:“親之如兄,字日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昌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把錢稱作孔方兄,自然有譏笑之意,把錢看做親哥哥,這種人自然重利輕義了。宋代黃庭堅活用其典,據說他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職,他的親友們便漸漸與他疏遠起來,他很傷心,遂寫了《戲呈孔毅父》詩,詩中云:“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詩意是被降職后,只有筆墨相隨(管城子是筆的別稱),只有筆墨無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愿意和我來往了,而錢,更與我絕交了。由于此詩的廣泛流傳,“孔方兄”更加“深人人心”了。
【第93句】:出頭的鳥兒——先挨打
【第94句】:鄰家的一個女孩愛偷拿別家的東西,好多次被抓住,可總也不改。奶奶嘆息說:“人要臉,樹要皮,土墻還要抹層泥。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要面子?”(內蒙古·準格爾)
【第95句】:老鷹吃小雞——囫圇吞
【第96句】:【長衫有人穿,長話無人聽】(諺)拖拖拉拉、沒完沒了的話,誰聽了都厭煩。指講話貴在干脆利索,言簡意賅。
【第97句】:近視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第98句】:【逃出龍潭,又入虎穴】見“出得龍潭,又入虎穴”。
【第99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