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千揀萬揀,揀個破燈】盞過于挑剔,最后挑選了一個最差 的。或說:東揀西揀,揀了個漏油燈盞。陳殘云《香飄四 季》:“好好一門親事,棄了不要,卻自家把頭撞到南墻上。 正是千揀萬揀,揀來個破燈盞。”
【第2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的成功,是眾多士兵以生命換來 的。借指成功的代價巨大。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一 將功成萬骨枯。我從前只想著是在戰(zhàn)場上死人如麻,近來 才明白戰(zhàn)場外也不免常常死人。”
【第3句】:聽見風(fēng)就是雨——瞎猜
【第4句】:【太歲頭上動土】釋義:太歲,指木星。舊時迷信認(rèn)為太歲某一年在某一地方,這一地方就不能動工搞建筑,否則就會遭受災(zāi)難。比喻觸犯忌諱或某個有權(quán)勢的人物。例句:“看著你不錯,賞你臉,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聽打聽,滾!”
【第5句】:【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諺)折(she)本:虧本。做生意的人,手段刻薄的,賺不到錢;待人忠厚的,虧不了本。指為人忠厚最終會得到好處。
【第6句】:【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絕對保密。成語:秘而不宣。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小聲些!這事兒可得保守秘 密;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誰也不能給知道。”
【第7句】:【拿銀子當(dāng)銅錢花】(慣)銅錢:古代銅質(zhì)輔幣,圓形,中有方孔。比喻花錢沒有節(jié)制,任意揮霍。
【第8句】:【明水暗道紫花泥】(諺)指雨后夜間行路,在無光照的情況下,看著亮亮的是積水,看著紫花樣的是泥坑,看著黑呼呼的才是路。
【第9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諺)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圓的,但過了十五卻是一夜比一夜虧缺。泛指世間的一切事物,最圓滿的時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開始。
【第10句】:【作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biāo)志。比喻假借某種名義。
【第11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勁】(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12句】:【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在經(jīng)濟上依賴別人,即被人控制。 反義說: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孔厥《苦人兒》:“端他 碗,受他管,我們吃他家飯,打死也還不是打死了!氣他 甚?
【第13句】:【春天孩兒面】(諺)孩兒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沒個定準(zhǔn)。指春天的天氣就像小孩的臉一樣多變,陰晴風(fēng)雨,說變就變。
【第14句】:【剪不斷,理還亂】原為李煜詞中的語句,指一種說不清 楚、擺脫不了的情緒。臺灣朱秀娟《女強人》:“你是個十足 女性的母親,渾身上下充滿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jié)。”
【第15句】:【茶壺不強好嘴子】(慣)比喻雖然沒有本事,卻特別能說會道。
【第16句】:【人眼是秤,人心是鏡】眾人對待事物能衡量出輕重,分清 是非。類似的:人眼是尺,人心是秤。古華《姐姐寨》:“眾人 的眼是秤,心是鏡,人家當(dāng)了你的面不敢說,背你的面就什 么都數(shù)落出來。”
【第17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諺)指下棋時,寧可輸?shù)粢粋€棋子,也不可失去一著主動進(jìn)攻的機會。也借指做事貴在爭取主動,而不在一時的利害得失。 也作“寧失數(shù)子,不丟一先”。
【第18句】:開水泡黃豆——自大
【第19句】:【 一座山頭一只虎】一個地方,難以存在兩種對立的勢力。 或說:一山難容二虎。類似的:一個艄公一道河/一個烏鴉 占一枝/一個爺爺一炷香。成語:勢不兩立。傳記圖書:“正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張學(xué)良此時真切體悟到‘臥榻之旁,豈 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第20句】:斜角看電影——把人看扁了
【第21句】:惡狼生了賊狐貍——不是好種
【第22句】:【一歲孩兒百歲主】(諺)權(quán)勢人家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注定做一輩子主人。舊指主仆關(guān)系不在年齡大小,而在地位不同。 也作一歲使長百歲奴。使長:主子。 一歲主,百歲奴。
【第23句】:【貓兒頭差事】(慣)貓兒頭:元代民間指勾結(jié)官府、稱霸一方的人,轉(zhuǎn)指訛索錢財?shù)娜恕2钍拢罕蝗伺汕捕プ龅氖虑椤1扔饔欣蓤D的差事。
【第24句】:鴨腳上扣銅鈴——響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響
【第25句】:吃了線團-子——心里結(jié)疙瘩
【第26句】:【引虎入羊群】(慣)比喻把壞人招引來禍害百姓。
【第27句】:大姑娘相親——羞羞答答
【第28句】:【男兒有淚不輕彈/英雄有淚不輕彈】男子應(yīng)該剛強,不輕易 流淚。不,也說:莫。古華《姐姐寨》:“男兒有淚不輕彈,只 未到傷心處。盤滿牛這時低聲哭泣了起來。”
【第29句】:【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諺)天空要是沒云,雨就下不成;人群中要是沒有做媒的,男女就配不成婚。指男女婚配總得要有人從中介紹。 也作“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
【第30句】:【裝幌子】(慣)幌子:舊時店鋪門外懸掛的所賣商品的標(biāo)志。比喻做出樣子給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31句】:【 畫虎不成反類犬】目標(biāo)太高達(dá)不到,事情反而弄遭了。 成語:弄巧成拙。劉云若《紅杏出墻記》:“即使勉強按我的 主意辦去,也定得不到好結(jié)果,弄得畫虎不成反類犬,反無 意思。”
【第32句】:【伸手不見五指】(慣)形容非常暗黑,什么也看不見。 也作伸手不辨五指。 伸手不見掌。 伸手不見巴掌。
【第33句】:學(xué)戲先學(xué)聲,打鐵先打釘。
【第34句】:天上飛的雁——當(dāng)不了盤中菜
【第35句】:【人生何處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應(yīng)保持友好關(guān)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睜眼一認(rèn),雖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還銀義士。正是:一葉浮萍?xì)w大海,人生何 處不相逢。”
【第36句】:鐵人生銹——害自身
【第37句】:【老媽媽睡著吃干臘肉——是恁一絲兒一絲兒的】(歇)干臘肉:臘月里腌制后風(fēng)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樣。一絲兒:諧“意思兒”。 老媽媽牙齒不好,躺著吃干硬的臘肉,只好一點兒一點兒地撕扯著吃。指不必多說,點到就行。
【第38句】:【螞蟻雖小,力能搬山】(諺)螞蟻雖然小,可它們能團結(jié),有耐力,連山都能搬動。比喻弱小者只要團結(jié)一致,堅持不斷,就能辦成大事。
【第39句】:【叉手不離方寸】(慣)方寸:指心。兩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40句】:一次小測驗,我語文、數(shù)學(xué)都考了100分。張老師對我說:“先胖不算胖,后胖壓塌筐。你可不能驕傲啊!”(河南·許昌)
【第41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釋義:比喻只要誠心誠意去做,就一定會克服困難,達(dá)到目的。也比喻對人真誠,能產(chǎn)生極大的感動力。例句:這是個父母不肯許的。又有一個父母許了又悔的,也弄得死了活轉(zhuǎn)來。一念堅貞,終成夫婦。留下一段佳話,名日《秋千會記》。正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第42句】: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沒有空
【第43句】:天狗咬了呂洞賓——不認(rèn)真人
【第44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釋義: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敗下去。例句:他向?qū)γ孀哪俏簧泶┖峙鄣睦险撸袊@地說:“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難過啊!就像古人所說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樣,越來越差勁了!”
【第45句】:【剪彩】現(xiàn)在,剪彩之風(fēng)大時興,小到店鋪開張,大到國家重點工程奠基,都要剪彩;下到店鋪老板,上到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持刀剪彩。那么,它源自哪里呢?剪彩起源于20世紀(jì)的美國。美國商人有一種古老的習(xí)俗:新店開張前,清晨打開店門并橫系一條布帶。這樣既可防止開張前被閑人闖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徠顧客。布條取走,宣告商店正式開張。1912年有個叫威爾新的商人在美國圣安東尼奧市的華狄密鎮(zhèn)開了一家大百貨公司。按照傳統(tǒng)風(fēng)俗,清早便在門前橫系一條布帶,等待正式開張的時刻。威爾斯十歲的小女孩牽著一條狗匆匆走出店門,無意中碰斷了布條。顧客以為公司已經(jīng)開張,于是蜂擁而人,爭先恐后地購買貨物,給開張之日迎來了大吉大利。后來竟在第二家百貨公司開張時,有意讓其幼女碰斷布帶,果然開張大吉。于是人們互相仿效,大為推廣。后來,布條被五彩繽紛的彩帶取而代之,人們在開張時刻用剪刀鄭重地剪斷彩帶,“剪彩”因而得名。
【第46句】:算盤掖在褲腰上——肚里凈打小九九
【第47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膽大的胡作非為,吃多了以致 撐死;膽小的不敢越軌,沒吃的以致餓死。指一種無法紀(jì)狀 態(tài),壞人得志,老實人吃虧。《北京日報》(1988,2,9):“過去 由于監(jiān)督不力,確實存在‘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情況, 濫發(fā)被查到的倒霉,沒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單位存在僥 幸心理。”
【第48句】:【夾著尾巴】(慣)1形容狼狽逃跑的樣子。2比喻隱瞞錯誤。3形容隱藏張狂本性。
【第49句】:【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諺)指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難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謀定計自會高明。
【第50句】:沙鍋挑子掉到山溝里——個也不剩
【第51句】:【正瞌睡,來了個枕頭】見“瞌睡給了個枕頭”。
【第52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lǐng),互相競賽。它是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故事,它是怎么來的呢?有關(guān)“八仙”的傳說很早,早在晉代就產(chǎn)生了八仙群體,可惜已無據(jù)可考。要沒有這些傳說,也不會有杜甫的《飲中八仙》,稱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詩人是酒仙。也就不會有西蜀道士張素卿所畫的“八仙圖”,圖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們都是鮮活的凡人,與八仙毫不搭界。不過,這也證明“八仙”的傳說早就存在。經(jīng)過中唐、五代、兩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員逐漸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算固定下來。現(xiàn)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吳元泰寫的神話小說《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他們的姓名和神通本領(lǐng)如下:鐵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還魂;漢鐘離,能點金濟眾,飛劍斬虎,本領(lǐng)全面;藍(lán)采和,居無定所,到處旅游,有些散漫習(xí)氣;張果老,倒騎驢,可以萬變,高深莫測;呂洞賓,文武兼?zhèn)洌教廃c化,組織能力強;韓湘子,不避艱危,樂于助人;曹國舅,瀟灑風(fēng)流,人物俊俏,不擺架子,很受女士們青睞;何仙姑,堅持獨身,行走如飛,是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子。他們無門戶之見,也不嫉賢妒能,在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歸途當(dāng)中來到東海,借著酒力,各顯神通,漂洋過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傳奇故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rèn)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頭民間傳說逐漸結(jié)集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八仙過海的故事雖是虛構(gòu),但也不是一點原型也沒有。據(jù)資料介紹,它來源于宋初建隆年間的真實故事。當(dāng)時東海中的沙門島(今山東長島縣廟島群島)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開始,這里只關(guān)押犯罪軍人。后來島上的人犯越來越多,但朝廷只發(fā)給三百人的口糧,人多糧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頭目李慶很傷腦筋,無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進(jìn)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魚腹。這天,有幾十名犯人聞知會遭毒手,他們每人抱了根木頭,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萊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風(fēng),只有八人僥幸游到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個山洞中隱藏下來。不久,這八個人被當(dāng)?shù)貪O民發(fā)現(xiàn),他們害怕暴露真實身份,隨口編了來自遠(yuǎn)洋的假話,漁民們驚異其為神人。此事傳開,有人加以附會,編成了神話故事,于是,“八仙過海”之說不脛而走,一些漁民甚至為其祭祀。后來廟島群島顯應(yīng)官建有“八仙過海”的雕塑群像。想當(dāng)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漢,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第53句】:小偷拍照——賊相
【第54句】:【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諺)要知山下路的難易走向,還得問問過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實情況,還應(yīng)向?qū)嵺`著的人請教。
【第55句】:篙子撐船——竿子到底
【第56句】:剪開蠶繭貼在眼睛上——滿眼都是絲(私)
【第57句】:【千里眼,順風(fēng)耳】比喻看得遠(yuǎn),聽得細(xì),消息靈通。韓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wǎng)》:“你媳婦又不是千里眼、順風(fēng)耳,她 哪兒會知道!”
【第58句】:【人生但講前三十】(諺)指人的一生在事業(yè)上有無作為,只要看三十歲以前就行了。
【第59句】:【上眼皮同下眼皮直打架】(慣)形容非常困倦,直打瞌睡。 也作上眼皮粘下眼皮。 上眼皮直粘下眼皮。
【第60句】:【開快車】(慣)比喻加快速度。
【第61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釋義: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別的地方去。“自”又作“更”、“會”。 “人”叉作“爺”、“依”。儂:我;你。例句:希真對女兒道:“我兒,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何必執(zhí)著,去休,去休!”
【第62句】:【人怕齊心,虎怕成群】(諺)虎成了群,任何強力都無法對抗;人齊了心,任何困難都不在話下。指眾人同心合力,世上就沒有做不成的事。
【第63句】:【老樹正補屋墻】缺意即正好補缺。《小說月報》(1981,1): “老樹正補屋墻缺的事到處都有。范廠長結(jié)合(復(fù)職)后,他 分擔(dān)的那段馬路,正好由老潘頭接著掃起來。”
【第64句】:【扶不起的阿斗】(慣)阿斗:三國時蜀漢后主劉禪的小名,生性懦弱、無為,雖有諸葛亮盡心輔佐,但在諸葛亮去世后仍沒有保住蜀漢的基業(yè)。比喻軟弱、無能,別人扶持不起來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劉阿斗”。
【第65句】:飛機艙里伸出個巴掌來——高手
【第66句】:【一腳高,一腳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67句】:【光聽轆轤把響,不見井在何處】(慣)轆轤: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聽到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未見事實。
【第68句】:【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原指下棋。引申為:旁觀者無切身利 益,看情況比較冷靜全面;當(dāng)事人有切身利益,常執(zhí)著一 端。語序亦可換置。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我只是一個 局外人,沒有權(quán)力來干涉您府上的事。但是俗語說得好,當(dāng) 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69句】:【枸杞子】“枸杞子”既是良藥,又是保健食品,很受人們的青睞。我國寧夏枸杞子馳名中外。那么,“枸杞子”之名是怎么得來的呢?相傳戰(zhàn)國時,在秦國境內(nèi)黃河南岸有一青年農(nóng)夫,乳名狗子,以農(nóng)耕為業(yè)。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賢惠。時秦吞并六國,傾國之男丁,拓疆征戰(zhàn),狗子被召戍邊。一晃十年過去了,狗子命大戍邊歸來。路見家鄉(xiāng)正鬧饑荒,田園荒蕪,路人乞討,餓殍遍野,眾鄉(xiāng)鄰面帶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為恐慌,不知老母與妻子現(xiàn)狀如何。到家以后,發(fā)現(xiàn)老母發(fā)絲如銀,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紅潤,不像路人饑餓之狀,感到非常驚訝,問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說,自己采摘山間紅果和老母充饑,才免于挨餓。老母也說,如果不是兒媳采紅果,自己就見不到兒子了。狗子喜極而泣,對妻子更加敬重。鄰居聽說后,都爭相采食紅果,并稱之為“枸杞食”,諱“狗妻杞氏”之不雅。后人發(fā)現(xiàn)狗妻杞氏所采山間紅果有滋陰補血養(yǎng)肺健胃之功效,特別補腎效果更佳,民間醫(yī)生采之入藥,改其名為“枸杞子”,簡稱“枸杞”。
【第70句】:【蛇鉆窟窿蛇知道】(諺)窟窿:指蛇藏身的洞。比喻人對自己所做的事心知肚明。
【第71句】:孫子用兵——以一當(dāng)十
【第72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第73句】:【拿頭套枷戴】(慣)比喻自投羅網(wǎng)或自找罪受。
【第74句】:群叔到汪二爺家收電費。一進(jìn)門,汪二爺就湊到群叔耳邊問:“每月忙里忙外的,從中能撈多少油水?”“這斑鳩下蛋,有數(shù)的東西,我怎么能多使?”群叔笑著說。(河南·南陽)
【第75句】:【吃酒不言公務(wù)事】釋義:聚飲時不談?wù)摴隆@洌航袢辗钋贿^為昔臼之情,聚談聚談,古云:“吃酒不言公務(wù)事。” 非是為兄的攔阻賢弟之臼,因我?guī)は陆允侵伊x之將,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第76句】:【放到案板上的肉——提起一條,放下一堆】(歇)比喻人不由自主,只能任人擺布。
【第77句】:【趕逐猴兒凈了山,拔了蘿卜地皮寬】人被打發(fā)走了,落得清 凈。明代《金瓶梅》:“拔了蘿卜地皮寬。叫他去了,省的他 在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那聽佛法的人!”
【第78句】:【比棒槌多兩個耳朵】人如同棒槌,只是多兩個耳朵,老實, 死板,無能。鄧友梅《煙壺》:“您病著,那一位比棒槌多兩個 耳朵,我不自己辦誰辦?”
【第79句】:【公元】“公元”是“公歷紀(jì)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jì)年體系。在我國稱之為“公歷”或“陽歷”,是相對于我國的“農(nóng)歷”或“陰歷”而言。 “公歷紀(jì)元”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平為公歷元年,相當(dāng)于我國西漢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產(chǎn)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jì)。當(dāng)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tǒng)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yù)先推算七年后復(fù)活節(jié)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穌誕生在狄奧克列顛紀(jì)元之前284年的說法,并主張以耶穌誕生作為紀(jì)元。這一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jì)元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并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歷時,繼續(xù)采用了這種紀(jì)年法。我國是辛亥革命后開始引入公歷的,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才完全使用公元紀(jì)年。
【第80句】:【沒毛鳥子天照應(yīng)】(諺)沒長出毛羽的雛鳥,再失去母鳥的哺育,就只有靠老天照應(yīng)了。比喻無父無母的孤兒,即使無人照料,也會自然成長。
【第81句】:【貴人多忘事】身份高貴的人記不住小事情。用于恭維或 諷刺,現(xiàn)多用于開玩笑。清代《紅樓夢》:“你老是貴人多忘 事了,哪里還記得我們?”
【第82句】:【船大了,才會沖起浪】(諺)指大船才能在水中沖起浪,小船沒有這沖激力。比喻事情不大,就不會掀起風(fēng)波,引起議論。
【第83句】:【時辰】“時辰”是什么意思,是中國古人的計時單位。原來,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時辰,共有12個時辰。12時辰用地支12個代號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辰簡稱子時或子牌,相當(dāng)于今23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整。余類推,也就是一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2個小時。
【第84句】: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第85句】:【響鼓偏用重槌敲】(諺)響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發(fā)出更亮的響聲。比喻對德才兼優(yōu)的青年,更應(yīng)加強教育,以造就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也作響鼓還須重錘敲。 響鼓離不開重槌。
【第86句】:【男子十五,當(dāng)家作主】(諺)指男孩子長到十五歲,就能夠像成年人一樣有承擔(dān)家務(wù)的能力,并當(dāng)起一家之主。
【第87句】:【彌天之罪,一悔便消】(諺)即使犯下了極大的罪,只要能真誠懺悔,罪也就消除了。指真誠悔過,是消除罪過唯一的途徑。 也作“彌天大罪,當(dāng)不得一個悔字”。
【第88句】:【矮子看戲——見人道好,他也道好】.(歇)矮子擠在人群里看戲,并未看見,只好隨人說長道短。多指自己沒有主見,附和他人意見。
【第89句】:【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諺)嫫(m。)母:古時有名的丑女。西施: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獻(xiàn)給吳王夫差的美女,后為美女的代稱。嫫母雖丑,也還有她的美點;西施雖美,也還有她的丑處。指美與丑都不是絕對的。
【第90句】:【口惠而實不至】(慣)指口頭上給人好處卻并不兌現(xiàn)。
【第91句】:【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諺)家雀:麻雀。比喻生活能力再差的人,也總會設(shè)法活下去。 也作老天爺餓不死沒眼的家雀。 老天爺餓不死瞎眼雀。
【第92句】:【燈紅酒綠】人們在形容奢侈或繁華時常說“燈紅酒綠”,“燈紅”很容易理解,那么,“酒綠”該怎么解釋呢?這源于古代酒的釀造過程。起初,由于釀造技術(shù)落后,人們喝的是濁酒。所謂濁酒,是指將一定的糧食例如麥、黍、秫、稻、曲、蘗等加熱煮熟后,加上酒藥(酒曲),短暫發(fā)酵而釀成,這樣釀出來的酒其酒精濃度很低。至今,江南民間的很多地方還保持著這樣的釀酒風(fēng)俗。最初的濁酒由于含雜質(zhì)會略顯渾濁,但仍是無色液體:在發(fā)酵過程中,由于尚未撇出酒糟,酒面上會浮起一層淡綠色糟沫。這種淡綠色泡沫很細(xì)碎,《釋名》日:“酒有沉齊,浮蟻在上,沉。L然如萍之多者。”就是說酒上的這層浮沫。這本是酒在釀造過程中的一個很自然的現(xiàn)象,但,因為愛酒,文人墨客們愛屋及烏,開始用一些美好的詞語形容這種浮沫,稱其為“綠蟻”或“浮蟻”,并逐漸演變成為對酒的昵稱。南朝謝眺在《郡臥病呈沈尚書詩》中就有“嘉魴聊可薦,綠蟻方獨持”之句。最著名的還有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也有直接稱酒為“綠酒”的,如陶淵明“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之句。杜甫有“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晏殊有“勸君綠酒金杯,莫嫌絲管聲催”等句。只是把“燈紅”與“酒綠”挪到一起,鋪張開來,用來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
【第93句】:活魚丟在沙灘上——干蹦跶
【第94句】:【打著燈籠沒處找】釋義:說明難得,少有。例句:“你再要娶這么一個媳婦兒,……只怕打著燈籠兒也沒處找去。”
【第95句】:象棋盤上的子兒——有進(jìn)有退
【第96句】:【下課】“下課”一詞原本是教學(xué)用語,指一堂課結(jié)束。現(xiàn)在卻增添了新的詞意,指體育教練因執(zhí)教能力被迫停教。它源自四川的球迷。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經(jīng)過四川球迷們的演繹,下課詞義得到進(jìn)一步的拓展,變成了足球隊教練被迫離職的一種生動寫照。“下課”最初應(yīng)用在中國足球隊第一任外籍教練施拉普納身上。當(dāng)時這位德國老頭告訴中國球員,如果不知道將球往哪踢好,就往門里踢,1993年中國足球隊卻在成都慘敗,而在成都也破天荒地響起了“施拉普納,下課”的憤怒聲音。從此,“下課”一詞被廣泛地應(yīng)用在足球領(lǐng)域,隨后,又被廣泛地引申到其他體育領(lǐng)域,幾乎與引咎辭職同義了。同時,也用于指示某些事物該被淘汰的意思。
【第97句】:【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釋義:小蔥是青的,豆腐是白的。“青”與“清”諧音。比喻清楚明白,沒有差錯。也比喻彼此關(guān)系清白。例句:隊委會還沒來得及宣布這件事,她已經(jīng)把保管室里的賬目、實物清點得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第98句】:一天,我跟爸爸去鋤地。我問爸爸莊稼為什么要鋤,爸爸說:“麥?zhǔn)找槐P耙,秋收一張鋤。”(河南·商丘)
【第99句】:【打落十八層阿鼻地獄】(慣)阿鼻地獄:佛教指犯了重罪的人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比喻給以最嚴(yán)厲的懲罰,使之深陷苦難,永無出頭之日。 也作“打下十八層地獄”。
上一篇:虎撲社區(qū)2024經(jīng)典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