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沒頭蒼蠅,亂鉆】形容人沒有主意,忙亂。臺灣朱秀娟 《女強人》:“她已找到了她努力的方向,不致再像個沒頭蒼 蠅似的到處亂竄了?!?/p>
【第2句】:孤樹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第3句】:手拿謎條猜不著——執謎(迷)不悟
【第4句】:【東溝犁,西溝耙】(慣)東溝犁一下,西溝耙一下。比喻做事不按章法,沒有次序。
【第5句】:【百年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諺)修:修行。指能同舟共濟乃至做成夫妻皆因前世有緣。
【第6句】:【站在江邊上,必有望景心】(諺)人站在江岸上,一定是要觀望江上。的風景。比喻人采取某種行動,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第7句】:【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種意見不一致,行動不協調。 成語:各自為政。類似的: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各拉各 的弦兒,各唱各的曲兒/各打鑼鼓各唱戲。陳登科《赤龍與 丹鳳》:“唉!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弄得本縣神魂顛 倒,摸不著門道,不知依誰是好?!?/p>
【第8句】:壁上的春?!x(犁)不得
【第9句】:【人前一句話,神前一爐香】(諺)在人面前說的一句話,好比敬神的一爐香。指說話不能隨便,要說到做到,說話得算數。
【第10句】:上墳不帶燒紙——惹祖宗生氣
【第11句】:【做東】朋友們聚會,主動大方者說:“今天我做東,請大家吃烤鴨?!边@里“做東”是主人請客的意思?!白鰱|”源自春秋時期,它的初起義是“主人”的意思?!蹲髠鳌べ夜辍酚涊d了春秋時期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文公以供應秦國后勤物資為由請求秦國撤兵。他派出燭之武對秦穆公說:“如果秦不滅掉鄭國,而讓鄭國成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來往往中缺乏資財食用,就可以由鄭國來供應,這樣做對秦國有利無害?!焙髞砬貒怀奋?,晉國軍隊無奈也只好作罷?!吧徉嵰詵|道為主”,因鄭國在秦國東面,故稱東道國。在《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從有關主客之間禮儀的規定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后來,“東道主”便成了一個固定的名詞,我們所說的“房東”、“股東”、“東家”、“做東”等,其實都是從以上兩篇文獻中演化而來的。
【第12句】: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河沿上栽樹。傍晚,望著栽好的一排排楊樹,爸爸深情地說:“一堵防風墻,十年豐收糧??!”(江蘇·新沂)
【第13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諺)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澈,會使魚失去生存的條件;人過于苛察,會使自己孤孤單單,失去群眾。 指為人處世貴在寬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
【第14句】:【鬼話】“鬼話”,指的是騙人的謊話?!肮碓挕币辉~,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穗、港、澳一帶,與今日詞義不同。那時的“鬼話”曾指鬼佬之話——英語。約一百六十年前,廣州出版過英語學習讀本,封面大字標明書名是《鬼話》。如當時已有今義,斷然不會將英語學習讀本命名為《鬼話》。那樣,誰還敢學習英語呀!這本早年英語課本《鬼話》很有趣,是中文英語書。如在“球”后面用漢語注音為“波”,所以后來粵語干脆不說“球”了,改用“鬼話”之“波”了?!豆碓挕窌押币?,美國有本《廣州番鬼錄》對此有較多介紹。何以稱英語為“鬼話”呢?許多文獻記載,“鬼”多指“遠國蠻夷”或“異族外國”之人。如朱熹集注:“鬼方,遠夷之國也。”“鬼話”顯然來自古代中國對外國的稱謂,無貶義。鬼話轉義為今義,顯然是中文特點一詞多義之故,國人又極善于聯想,“鬼”在古代許多小說中是壞東西,能妖言惑眾,借《鬼話》為“鬼話”。
【第15句】:敲鑼賣糖——各干各行
【第16句】:【樹正不怕月影斜】(諺)比喻自身行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語的惡意中傷。 也作樹正何愁月影斜。 樹正不怕影子斜。
【第17句】:【老板】“老板”在新中國成立前是私營企業主的代稱,“大老板”就是資本家了。新中國成立后,通過“三大改告”,實現了公有制,自然也就失去了老板存在的土壤。改革開放以后,私營經濟又有了大發展,出現了“老板”遍地都是的現象,具有億萬資產大買賣的富豪稱“老板”,小吃店的店主、擺地攤的攤主也稱老板,反正見怪不怪,人們也都習慣了。那么,“老板”是怎么來的呢? “老板”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這里只選擇一種,“老板”源于“拍板”?!袄习濉弊钤缡怯糜诜Q戲班班主的。如梅蘭芳在舊時稱梅老板。清代張濤《津門雜記》云:“優伶美其名‘相公’,即‘像姑’之訛音,言其男而像女也。向居候家后,其寓所日‘下處’,主人日‘老板’;多半亦梨園子弟出身,積有資金,遂畜雛伶,自立堂門?!边@里再明白不過地說明,戲班班主稱為“老板”,他們多是梨園子弟出身。戲班班主被稱為“老板”,是從唱曲中的“拍板”來的。要節奏鮮明,就得有指揮棒,指揮戲曲演唱的指揮棒,就是“拍板”,即打拍子的長條板子。明代曲論家王驥德在《曲律》中所說的“蓋凡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板以為節制?!泵鞔毫驾o的《曲律》中曾說:“惟腔與板兩工者,乃為上乘。”這就是說,演唱者要唱得腔純板正,才算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老板”之“板”是源于“拍板”之“板”的端倪來。正因為曲壇領袖或戲班班主多是“腔純板正”的梨園杰出人物,正因為他們老于板眼純正而歌,所以把他們稱為“老板”是再形象不過了。
【第18句】:一次,媽媽讓我干活,我卻站在那兒拗著不動。媽媽說:“你一直別動,在那兒立個坑站個井才算有本事!”(河北·邯鄲)
【第19句】:【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謂容易獲得,便不被重視。清 代《十二樓》:“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內中沒 有幾個是艱難遲鈍的。古語云:‘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 看?!薄?/p>
【第20句】:【草字出了格,神仙認不得】(諺)胡亂潦草的字就算仙人也不認得。 指草書是書法的一體,也有規格,不能任意潦草。
【第21句】:干池里的泥鰍——看你滑到哪里去
【第22句】:【病急亂投醫】病勢危急,不管醫生好壞趕緊去找。謂形 勢急迫,來不及考慮和選擇。香港唐人《金陵春夢》:“他還 說這種病急亂投醫的辦法,一向是中國病人到了群醫束手 時的辦法,也就是把死馬當活馬醫的做法,效果如何,不問 可知?!?/p>
【第23句】:【死后方知萬事休】(諺)指生前的恩恩怨怨,權勢名利,死后都一筆勾銷,可人活著時卻難得有真正的超脫。
【第24句】:【??萁K見底,人死不知心】釋義:形容人心難測,不可了解。例句:尤渾奏臼:“自古人心難測,面從背違,知外而不知內,知內而不知心,正所謂‘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p>
【第25句】:【八十歲的老頭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歇)吹打: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形容人氣力不支。
【第26句】:登太行望運河——遠水不解近渴
【第27句】:【大人不記小人過】釋義:地位高或年長者不跟地位低或年幼者計較。例句:“郭司令,大人不記小人過,我當時,也不曉得,怎么會把那只青銅雙耳壺,朝依擲過去。”
【第28句】:【伏天吃西瓜,藥物不用抓】(諺)伏天:三伏天,一年之中最熱的時節。熱天吃西瓜,可以解暑去病。 指西瓜不僅能消暑解渴,而且有益于健康。
【第29句】:【王老五】今天的社會環境中,“鉆石王老五”的說法隨處可見。它的意思為值得追求的單身漢。“鉆石”比喻富有、有魅力,那么,“王老五”為什么是指單身漢呢? “王老五”原來是一個方言俗語,且由來已久?!巴趵衔濉笔腔浾Z方言,意為光棍、單身漢。廣東民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王老五本有其人,是一個王姓窮人,在家里排行老五。他平時老實巴交,因為貧困,一輩子沒有娶妻。后來當地人就用“王老五”來謔稱大齡單身男子。北方地區開始知道“王老五”一詞,和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一部黑白電影故事片《王老五》有關。這部影片導演兼編劇為廣東潮山的蔡楚生,“王老五”是其家鄉方言,電影的男主角名叫王老五,家境貧寒,35歲仍未娶妻成家,一直單戀著潑辣的鄰居窮姑娘。后因他仗義助人的舉動感動了姑娘,終于博得了她的芳心,兩人結為連理。電影中的同名插曲《王老五》一度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歌中唱道:王老五呀王老五,說你命苦真命苦,白白活了三十五,衣裳破了沒人補,可憐可憐王老五,天天害得相思苦。隨著這部電影的放映和插曲的流傳,“王老五”也成了人們習見的一個慣用語。隨著時代的推移,“王老五”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原來,王老五多為窮人,現在,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也可稱“王老五”,名日“鉆石王老五”,成了不少女孩子追逐的目標。大齡未婚女子也可稱“王老五”,如2003年《商務周刊》評選出成功男性心目中最欣賞的十大“女鉆石王老五”,其實就是女光棍。
【第30句】:【法律無靈,錢神作祟】(諺)靈:靈驗。作祟:搗鬼,作怪。法律失去了作用,那是金錢在作怪。指執法人員如果接受賄賂,執行法律就不會公正。
【第31句】:我總是跟貪玩不愛完成作業的同學玩,姥姥說:“挨著勤的沒懶的,挨著饞的沒攢的。你總跟他們在一起,能塌下心來寫作業嗎?”(河北·秦皇島)
【第32句】:【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釋義:房笆:鋪在房椽子上面的葦箔(b。)、秫秸等。比喻沒有人管束了,便任意胡來。例句:牛大嬸:“對!‘帥不離位’真不假,看你們這‘老貓不在家,耗子上房笆’了?!?/p>
【第33句】:【拔釘子】(慣)比喻除掉所憎恨的人,或除掉危害極大的禍患。
【第34句】:【金漆馬桶——外面光彩,肚里臭不可聞】(歇)指人外表華麗,內心卑劣丑惡。
【第35句】:鄰居有個小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貪吃,而且自己的東西從不給別人吃。他爺爺說他“你吃別人的東西吃出汗來,別人吃你的東西急出汗來”。(江蘇·常州)
【第36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
【第37句】:【 踩一頭,翹一頭】踩下這一頭,那一頭翹起來,如同蹺蹺 板。表示照顧不過來。成語:顧此失彼。清代《紅樓夢》: “論家事,這里是踩一頭兒翹一頭兒的,連珍大爺還彈壓不 住?!?/p>
【第38句】:【拿豆包不當干糧】(慣)豆包:包有豆餡兒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第39句】:【物極必反】(諺)指事物發展到極限時,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轉化。 也作物極則反,人急智生。 物極則反,泰極則否。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
【第40句】:【不怕鬧的歡,就怕拉清單】拉清單,借代算總賬。指為非 作歹日后要被清算。孫犁《風云初記》:“不怕鬧的歡,就怕 拉清單,你說的對!”
【第41句】:【船家不打過河錢】(諺)船家:擺渡渡客的船主。船主不在船靠到對岸后才收船錢。指渡客在船開動時就必須把擺渡錢交上。
【第42句】:班主任老師常說:“學習要一步一個腳印,知識才會牢固,不要‘雨下地皮濕,風吹塵又起’?!保ńK·鹽城)
【第43句】:大象的鼻子一能屈能伸
【第44句】:【兵在精不在多】釋義:兵在精明干練,不在數量多??煞褐敢磺腥艘磺惺挛锒家匾曎|量。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第45句】:【揀高枝兒飛】(慣)比喻巴結攀附有權勢、有地位的人。
【第46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釋義:比喻自尋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難或危險是自己造成的。例句:老鼠進口袋,自己找死,和我無關!
【第47句】:一馬不行百馬憂。
【第48句】:【黃忠人老心不老】(慣)比喻人雖然老了,志氣卻沒有衰退。
【第49句】:【 戲臺里喝彩】指自己贊揚自己。成語:自吹自擂。胡適 《嘗試集》自序:“你這篇再版自序又犯了你們徽州人說的 ‘戲臺里喝彩’的毛病,你自己說你自己哪幾首詩好,哪幾首 詩不好,未免太不謙虛了。”
【第50句】:【人情若像初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諺)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夠保持初識時的那股熱情,就不會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終,開始相親,久后相怨。
【第51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慣)陽關道:經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往西域去的大道,泛指大路。指關系決裂,分道揚鑣。 也作你過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你走你的陽關道,俺走俺的獨木橋。 你走你的路,我過我的橋。
【第52句】:【千錢買鄰,八百買舍】(諺)舍:宅院。用千錢買鄰居,用八百錢買宅院。指好鄰居要比宅院本身更重要。 也作干貫治家,萬貫結鄰。貫:舊時幣制,干錢為一貫。 干金買屋,萬金買鄰。 干金置家,萬金置鄰。
【第53句】: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不懷好意;沒安好心;沒有什么好心眼
【第54句】:【社鼠不可熏去】見“城狐不灌,社鼠不熏”。
【第55句】:【脅肢骨里敲髓】(慣)脅肢骨:肋骨。從人的肋骨里敲出骨髓。比喻殘酷地榨取錢財。
【第56句】:飛機上放廣播——想(響)得遠
【第57句】:【亂放炮】(慣)比喻不加思考地亂說。
【第58句】:【千金念白四兩唱】(諺)念白:也叫白口,戲曲表演中的道白。道白可值干金,唱只值四兩。指戲曲表演,唱詞遠不知道白難度高。
【第59句】:劉大媽和兒媳婦又吵架了。鄰居大嫂來勸解:“吵吵嘴沒啥相干,誰家不是碗大碟小磕著碰著哩?”(山東·金鄉)
【第60句】:黑豆碾了皮——成了光仁(人)
【第61句】:歪墻開旁門——斜(邪)門
【第62句】:【倒騎毛驢,往后看】釋義:比喻總看過去,看不到進步。例句:對于這一點,連里有過不少扯淡的說:崔國華落后,是倒騎毛驢,老往后看。
【第63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釋義:三尺堅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達到目前的狀況,不是一時一日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量的積累才形成了質的飛躍。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孩子墮落已久,一時半時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第64句】:【幫人幫到底,救人救個活】(諺)幫人要一幫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無事。指幫助人要做到負責到底。 也作“幫人幫到頭,救人救到底”。
【第65句】:【行動有三分財氣】(諺)指只要肯勞作,或多或少總會有幾分報酬。
【第66句】:石匠打鐵——不會看火(貨)色
【第67句】:【當地不當路,買地不買河】(諺)當(dang):典賣。賣地時不能連路一起賣掉,買地時不能連河一起買回。指凡事都有個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
【第68句】:【丁是丁,鉚是鉚】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丁、 卯同在第四位,但一是天干,一是地支,不能相混。釘鉚與 丁卯同音,釘子跟鉚錯了,不好安裝,謂做事不馬虎,分得清 楚。古華《相思樹女子客家》:“各式各樣收支千項,她管得 丁是丁,卯是卯,不差分文?!?/p>
【第69句】:【紅軍】建軍初期,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并不叫“紅軍”,1927年八月的南昌起義和九月的秋收起義,都不叫紅軍。毛澤東詞《西江月·秋收起義》開頭兩句為證:“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只點明了軍隊的性質,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軍,沒有出現紅軍字樣。最早稱“紅軍”的是之后的廣州起義,起義領導機關發布《紅旗號外》,公開宣稱組織工農紅軍,“工農紅軍總司令葉挺,工農紅軍總參謀徐光英。”此次起義失敗后,根據廣東省委指示,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 1928年5月25日,中央發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明確指出:“可正式命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6月4日,中央在給井岡山前委的信中,又具體指示四軍:“關于你們的軍隊,你們可以正式改為紅軍。”從此,“紅軍”這一名稱正式成為我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的稱號,各地工農革命軍也相繼改稱為紅軍。
【第70句】:【喝迷魂湯】(慣)1比喻被迫忘掉過去。2比喻被甜言蜜語所迷惑。 3指頭腦不清醒。
【第71句】:新年的頭一天,小麗跟我比誰的新衣服好看。我對她說:“咱不比衣服,比誰的學習成績好。”爸爸聽了笑著說:“真是有金銀三斗,不如有心眼一個?!保ê幽稀び莩牵?/p>
【第72句】:【狗咬狗,兩嘴毛】釋義:比喻爭斗的雙方都不好,是一路貨色。“兩嘴毛”又作“一嘴毛”。例句:另一個人說:“狗咬狗,兩嘴毛,誰也不用說誰。穿子里邊作滿月,還不都是他媽婊子養哩?!?/p>
【第73句】:爬上山頂給涼——凈走上風
【第74句】:借票子做衣裳穿——渾身是債
【第75句】:【錦堂客至三杯酒,茅舍人來一盞茶】(諺)富貴人家來了客人,設酒宴招待;貧窮人家來了客人,用茶水相迎。指無論貧富貴賤,客人來了都應以禮招待,不可怠慢。
【第76句】:【有理也要讓三分】見“得理讓三分”。
【第77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釋義:比喻利用或依靠近便有利條件。例句:張二哥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山區竹木多嘛,不利用農閑時間搞點副業,一人只有幾分田,咋能養活得了呢?”
【第78句】:媽媽問爸爸是怎樣感冒的,爸爸說:“下午背了兩筐蘿卜,到學校門口把外衣脫了?!眿寢屨f:“你真是,拿不輕,馱不重,推車擔筐不能用?!保ê幽稀げ郏?/p>
【第79句】:【吃人不見血】見“殺人不見血”。
【第80句】:【深一腳,淺一腳】(慣)形容路面不平,走起來不平穩。 也作“深一步,淺一步”。
【第81句】:吃霸王飯給劉邦干事——不是真心
【第82句】:斑鳩吃小豆——心中有數
【第83句】:【官房漏,官馬瘦,官眾堂屋雞屎臭】官,公有。房只住不修, 馬只用不喂,公眾堂屋無人掃。指公有的東西容易損傷,反 映一種自私的心理。類似的:官船漏,官馬瘦,官養的老爹 不長肉??朔恰洞撼奔薄罚骸坝械朗牵俜柯亳R瘦,官眾的 堂屋雞屎臭……你把幾十戶人拉在一起,人多心不齊,鵝卵 石擠掉皮,豈有興旺之理?”
【第84句】:狗趕鴨子狗攆鴨子——呱呱叫
【第85句】:劊子手燒香——假慈悲
【第86句】:【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敵人厲害并不可怕,自 己人變心則易壞事。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老話說,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你小子,乘你大哥不在 家,想奪權,想霸產,想在這小院兒里來個牛打江山馬坐 殿!”
【第87句】:蟲兒鉆進核桃——混充好仁(人)
【第88句】:【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條件才有什么樣的人。例句:我不用了解就猜個八九不離十。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她準是嫌咱這灣子水淺了。其實,咱無風港輪船都跑得開,再大的魚也養得了她。 ………
【第89句】:火車出站臺——走得正,行得直;越跑越歡
【第90句】:【只借不還,再借就難】(諺)指借人東西不歸還,自然再借時就借不到。
【第91句】:夜飯太晚了,小紅有點不高興。媽媽說:“夜飯夜飯,吃到鴨子下蛋?!保ㄗⅲ壶喿邮抢杳髑跋碌?。)(江蘇·南通)
【第92句】:媽媽心情特別好,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我趁媽媽高興的時候說:“媽媽,我的鞋破了,你再給我買雙新鞋吧!”媽媽說:“你啊,真是吃七股想八股,吃了驢尾巴還想驢屁股?!保ê幽稀で哧枺?/p>
【第93句】:麥忙假里的一天,我幫媽媽去收割小麥。媽媽對我和姐姐說:“快點干啊,緊收的莊稼,水中的買賣。”(注:怕陰雨天麥子發霉生芽。)(河南·商丘)
【第94句】:運動使人健康長壽,靜止使人衰弱短壽。
【第95句】:【教的言語不會說,有錢難買自主張】(諺)別人教的東西往往難以化成自己的東西說出來,做事貴在自己有主見,不盲從別人。
【第96句】:【入深水者得蛟龍,入淺水者得魚蝦】(諺)比喻敢冒風險、下大苦的,才有可能獲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價,就只能有小收獲。
【第97句】:【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稱“連襟”。連襟這個詞有個發展過程,最早是自唐初駱賓王的《秋日與群公宴序》,其中記載:“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而連襟,共挹青田之酒。”這里連襟比喻的是朋友。之后見于中唐大詩人杜甫,杜甫晚年寓居川東,結識當地一位姓李的老頭,交情甚篤,序論起來,兩家還是拐彎抹角的親戚。后杜甫離開川東,離別時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結交經過,有幾句是:“弧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襟是衣襟,袂是袖。這是形容彼此關系密切,它還沒有后來的那種關系。但為“連襟”一詞的產生作了鋪墊。北宋末年,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寫了一封薦書,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洪邁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邁寫了一份謝啟,寄予妻子的姐夫,里邊幾句是:“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云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边@里的“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顯然是從杜甫的詩中化來。洪邁把自己和妻子的姐夫稱為“連襟”,開創了把姐、妹的丈夫互稱“連襟”的首例,這是“連襟”現義一詞的直接出處。
【第98句】:【萬綠叢中一點紅】指襯托得好。清代《兒女英雄傳》:“那 莊門外本有無數的大樹,此時正是濃蔭滿地、綠葉團云的時 候,遠遠的望著,那萬綠叢中一點紅,便有個更新氣象?!?/p>
【第99句】:石獅子灌米湯——滴水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