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來投主,鳥來投林】人遇到困難,尋求幫助。語序亦可 倒置。或說:人急投親,鳥急投林。明代《二刻拍案驚奇》: “史大哥,我們新來這里做買賣,人面不熟。自古道:人來投 主,鳥來投林。”
【第2句】:妹妹吃饅頭時,吃半塊扔半塊,媽媽心疼地說:“浪費猶如河決口,節(jié)約好似燕銜泥。你從小要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xí)慣啊!”(山東·夏津)
【第3句】:【一翻拆洗一翻新整】舊如新。明代《金瓶梅》:“一翻拆洗 一翻新。到守備府中,新人轎子落下,戴著大紅銷金蓋袱, 添妝含飯,抱著寶瓶,進入大門。”
【第4句】:【無過亂門】(諺)不要走近禍亂的地方。指人必須時刻保持安全感,凡是禍亂是非之地,一定要遠遠避開。
【第5句】:晚上,爸爸從門市上回來對當(dāng)教師的媽媽說:“門市上太忙,你就辭職幫幫我吧。家有二斗糧,不當(dāng)孩子王。天天跟一些小孩子在一起能有什么前途?”媽媽不說話。爸爸又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就憑你的腦瓜,下海經(jīng)商一定能行。”媽媽瞪了爸爸一眼,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我就愿當(dāng)孩子王!”(河南·安陽)
【第6句】:鴨子的屁股——愛翹:圓滑;又圓又滑
【第7句】:燈草搓繩——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8句】:【耍骨頭】(慣)1指故意調(diào)皮搗蛋。 2指開玩笑。3指表示親熱。
【第9句】:狗吃主人心肝一忘恩負義
【第10句】:【饒人是福,欺人是禍】見“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第11句】:哥哥沒有考上大學(xué),回家才做了兩天農(nóng)活就厭煩了。媽媽說:“黃瓜還沒起蒂蒂——早得很呢!”(四川·璧山)
【第12句】:黃雀碰到百靈鳥——雀碰雀(巧碰巧)
【第13句】:【惡犬護三村】(諺)惡犬:勇猛的狗。指一條勇猛的狗,能守護周圍的幾個村莊。比喻一個見義勇為的壯士,可保得周圍村莊不受侵擾。
【第14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劃得來
【第15句】:【外好里丫槎】(慣)丫槎:樹枝歧出的樣子。形容人表面上隨和寬厚,內(nèi)心卻復(fù)雜,讓人捉摸不透。 也比喻對外人好,對自己人苛求。
【第16句】:【打哈哈】(慣)1指湊趣,逗笑。 2指對事情敷衍、應(yīng)付。
【第17句】:【一根棍子吞到底】釋義:比喻橫下一條心,干到底。例句:拿我來講,那我是打定主意,一根棍子吞到底。反正苦瓜種下了,就剝開臉皮搞。
【第18句】:爸爸在教育我們?nèi)绾巫鋈藭r常說:“身體不好是殘品,學(xué)習(xí)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河南·輝縣)
【第19句】:【千般易學(xué),一竅難通】(諺)指各種各樣的本事都容易學(xué),但要達到精熟的程度卻很難。
【第20句】:吃不了兜著走——自擔(dān)責(zé)任
【第21句】:千根木頭隨船走。
【第22句】:【六十年氣運輪流轉(zhuǎn)】釋義: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總會碰到好運氣。例句:“好侄兒,常言道:六十年氣運輪流轉(zhuǎn)。誰敢說咱們馬家不能改變門風(fēng)?”
【第23句】:范進中舉——喜瘋了
【第24句】:【雞也飛了蛋也打了】(慣)雞飛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兩頭落了空。
【第25句】:【苦藥利病,苦口利用】見“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26句】:【受不得人一個甜棗兒】聽見人家說好話,就心軟;得人一 點好處,就感激不盡。明代《金瓶梅》:“他是恁行貨子,受不 的人個甜棗兒就喜歡。嘴頭子雖利害,倒也沒什么心。” 死了不閉眼指放心不下,或不甘心。類似的:魚死不閉
【第27句】:【有智贏,無智輸】(諺)指在任何比賽中,智慧的高下往往決定著輸贏。
【第28句】:我放學(xué)后貪玩弄臟了褲子,爸爸讓媽媽給我換條干凈的。媽媽數(shù)落了我半天后說:“現(xiàn)在穿的褲子就這一條,沒換的。”爸爸接著說:“怎么,老虎下山一張皮啊?明天給孩子再買一條吧!”(山西·洪洞)
【第29句】:【當(dāng)家是個年輕郎,餐餐窩頭心不涼】(諺)當(dāng)家:方言詞,妻子稱丈夫叫“當(dāng)家的”。窩頭:玉米面蒸的粗食。指只要嫁個年輕的丈夫,生活再清苦也感到幸福。
【第30句】:【打出來的鐵,煉出來的鋼】(諺)比喻人的堅強意志、出眾才干,都是從艱苦的打磨中培養(yǎng)出來的。
【第31句】:【白紙寫黑字】(慣)指有了可靠的文字憑證。 也作白紙上畫著黑字兒。 白紙黑字。
【第32句】:【 狗攆鴨子,刮刮叫】鴨子被追發(fā)出叫聲。刮刮叫,又指好 得很。《敵后武工隊》:“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狗攆鴨 子,刮刮叫。比我強一百倍。”
【第33句】:【過五關(guān),斬六將】此語比喻勇往直前,戰(zhàn)無不勝,英雄氣概無人能當(dāng)。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關(guān)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方。關(guān)公所歷關(guān)隘五處,斬將六員。” 關(guān)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jié)義后,在一次戰(zhàn)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愛關(guān)羽的德才,欲收入帳下。關(guān)羽為了劉備二位夫人的安全,與曹操“約三事”后,暫棲曹營。后來,關(guān)羽得悉劉備兵敗后投在河北袁紹處,立即寫信辭別曹操,從河南許昌出發(fā),護送劉備的二位夫人去尋找劉備。由于關(guān)羽沒有丞相曹操的文憑,沿途守關(guān)將領(lǐng)阻截關(guān)羽。關(guān)羽英武異常,斬將奪關(guān)而過。第一關(guān):東嶺關(guān),斬孔秀。第二關(guān):洛陽關(guān),先斬孟坦,再斬韓福。第三關(guān):沂水關(guān),斬卞喜。第四關(guān):滎陽關(guān),斬王植。第五關(guān):滑州關(guān),斬秦琪。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成就了一世英名。
【第34句】:【公雞鉆籬笆,進不去又退不回】釋義:比喻進退兩難。例句:一時間,他真有點像“公雞鉆籬笆,進不去又退不回。”
【第35句】:【瓜熟要落蒂,兒大要自立】(諺)蒂(di):瓜果等與莖、枝相連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脫落;兒長大了,就必須自我獨立。指兒女長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
【第36句】:【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諺)百年:一輩子。做人不要做婦女,婦女一生的命運由別人操縱,苦樂不由自身。指舊時婦女被壓在最底層,受盡屈辱。 也作為人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 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人定。 為人莫作婦人身,一生苦樂由他人。
【第37句】:【長木匠,短鐵匠】(諺)指木匠下料,總要留長點,長了可以裁短;鐵匠打鐵,總要留短點,短了可以鍛長。比喻做事必須留有余地,以便從容處理。
【第38句】:【逮著旋風(fēng)就是鬼】(慣)旋風(fēng):螺旋狀運動的風(fēng)。比喻聽到一點風(fēng)聲,就信以為真。
【第39句】:【逢人且說三分話】(諺)對人,特別是對初次接觸的生人,說話只能說三分,絕不可毫無保留地傾訴心里話。指和人說話要做到多想少說,慎而又慎。 也作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人前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第40句】:草帽戴在膝蓋上——不對頭
【第41句】:【騎上毛驢找毛驢】(慣)比喻到處尋找就在自己身邊的東西。
【第42句】:【地?zé)o一垅,房無一間】見“房無一間,地?zé)o一垅”。
【第43句】:【二月的韭菜——頭一茬】(歇)韭菜: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般農(nóng)歷二月割頭茬。比喻頭一次。
【第44句】:【新鞋不踩臭狗屎】踩、睬諧音。借指不理睬壞人。老舍 《四世同堂》:“咱們得忍著點,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 屎,你明白我的話吧?”
【第45句】:雞蛋掉在油鍋里——滑透了
【第46句】:【 醬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產(chǎn)生嫉妒心理。陳登科《淮 河邊上的兒女》:“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劉小狗子醬油不吃, 要吃醋呀!”
【第47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兒稱為“公主”。這個名稱始于戰(zhàn)國時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兒稱“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與天子女兒的主婚人有關(guān)。當(dāng)時,老百姓出嫁女兒,例由父親主持婚禮。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兒出嫁,怎么會出面主持婚禮呢?只好由同姓諸侯做主婚人。據(jù)《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那時候諸侯都稱之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對天子女兒的稱呼,此即“公主”名稱的由來。當(dāng)時諸侯的女兒也被稱為“公主”。自漢代起,皇家禮儀制度進一步健全,稱謂方面也做了明確規(guī)定。皇帝的女兒專稱公主,皇帝的姐妹稱“長公主”,皇帝的姑姑稱“大長公主”。其他人的女兒不準用這些名稱。分封各王、侯的女兒則稱為“王主”、“翁主”。這也有記載,顏師古在對《漢書·高帝紀下》“女子公主”條下解釋說:“天子不親主婚,或謂公主;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當(dāng)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為其主婚也。”可見,“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個級別。其后,“公主”稱謂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滅亡。
【第48句】:學(xué)科競賽那天,我鄉(xiāng)五里堂小學(xué)的一位老師來我校監(jiān)考。考試結(jié)束后,我的班主任留他吃飯,他執(zhí)意不肯。班主任笑著說:“吃個便飯吧,咱們是同行,和尚不親帽子還親呢!”(河南·虞城)
【第49句】:干魚給貓當(dāng)枕頭——過不了夜
【第50句】:【出門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頂頭風(fēng)】釋義:比喻做事遇到困難,不順利。例句:他剛一出門,正好遇到日本鬼子進村,還沒來得及閃開,就被抓住了。真是出門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頂頭風(fēng)。
【第51句】:隔壁王嬸剛把自家的雞趕到門前樹下,正好看見李嬸家的一只母雞死在那兒。她拍著巴掌說:“唉!今天是黃泥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說不清楚了。”(陜西·隴縣)
【第52句】:火車廂里賽歌——高歌猛進
【第53句】:【房東】“房東”義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與“房客”相對。那么,為什么叫房東不叫房西?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東為上、為大,所以,東房就是上房。中國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兩側(cè)再造東西向的廂房。主屋的東首房間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權(quán)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輩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說出租或借給外人住了。所謂的房東就是住在東首上房的人。可見,房東、東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為何以東為主,在《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后客復(fù)就西階。”這句話說的是,有關(guān)主客之間禮儀的規(guī)定。從文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我們平常所說的“做東”、“東道主”中也包含了這個意思。
【第54句】:針鼻不叫針鼻——線(顯)眼
【第55句】:【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見“各人自掃門前雪”。
【第56句】:【水利通,民力松】(諺)水利是農(nóng)業(yè)的命脈。指只有修好了水利,農(nóng)民的勞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證農(nóng)作物豐產(chǎn)。
【第57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創(chuàng)業(yè) 史》:“那白占魁再過二十年還是個普通社員。蝎子的尾巴, 有點毒水,也不多!”
【第58句】:【丈八的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歇)燈臺:燈盞的底座。 一丈八尺高的燈臺,點起燈能照到別處,卻照不到燈臺自身。比喻人只看見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
【第59句】:【好得伙穿一條褲子都嫌肥】(慣)形容關(guān)系非常密切,不分你我。 也作好得穿一條褲子還嫌肥。 好得穿一條褲子。
【第60句】:木頭上釘釘子——個個有鉆勁
【第61句】:【好馬經(jīng)不住歇三年】釋義:馬長期休息不干活,體力會越來越減弱或不會干活。例句:是呀,我正準備找你商量呢。人家說:“好馬經(jīng)不住歇三年”,我想給它試試套昵。
【第62句】:【跑了一條大魚,撈了一網(wǎng)蝦】比喻收獲不大,沒有達到預(yù) 期目的。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跑了?’好些人同聲驚問。 ‘這才是跑了一條大魚,撈了一網(wǎng)蝦。’花永喜說。”
【第63句】:【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釋義:才:文才,才華。/\斗:形容知識多,有才學(xué),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富:富有。五車:五車書,形容書多。形容人非常有才華有學(xué)問。例句:話說大唐德宗年間,有一位進士,姓鐘,名馗,字正南,終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
【第64句】:我家勞力少,年年農(nóng)忙時都落后。又要收麥了,媽媽很著急。爸爸安慰她說:“八十歲的老太太也不能給狼追上啊,人家過年,咱也不會停在年前頭。”(江蘇·贛榆)
【第65句】:【 以不變應(yīng)萬變】謂拿定主意,沉著應(yīng)付。臺灣《吳濁流小 說選》:“思源的意思是,這個時候討論這些,實在無濟于事, 應(yīng)該等到接受后再計議,此際最好是冷靜,以不變應(yīng)萬變?yōu)?上策。”
【第66句】:屠夫送禮——提心吊膽
【第67句】:【窮媳婦知米貴】(諺)指窮家婦女最懂得儉省節(jié)約。
【第68句】:裱褙店里的鉤蟲——嚼別人的畫(話)
【第69句】:【天上少有,地下無雙】(慣)形容人才出眾,非常難得。也形容東西珍貴、稀有。 也作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天上難找,地下難尋。
【第70句】:我寫字大小不均勻,爸爸指著我的本子生氣地說:“這些字大的大來小的小,真是騎著毛驢牽著鳥。”(甘肅·蘭州)
【第71句】:【肥漢相博——落得一聲兒喘】(歇)肥:胖。博:同“搏”。相搏:摔跤。指肥胖的人摔跤,累得直喘氣。也指勞而無功。
【第72句】:【毒蛇口中吐蓮花】蛇吐信(舌)似花。指壞人裝成友善的 樣子。羅旋《南國烽煙》:“正如俗話說的:咬人狗,不露齒, 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眼睛啊!”
【第73句】:【惡言傷心,惡行傷身】(諺)惡毒的話會傷害人心,惡毒的行為會傷害人體。指惡言惡行是野蠻的,是文明社會絕不容許的。
【第74句】:【是非只為多開口,禍亂都因強出頭】謂多說話容易招惹是 非,出頭好強容易惹禍。禍亂,也說:煩惱。清代《官場現(xiàn)形 記》:“老弟,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是非只為多開口,禍亂都 因強出頭。你難道連這兩句俗語還不曉得嗎?”
【第75句】:我們村的柑橘摘下后,村長讓人將大小配勻后再分。他說:“瘦婆娘騎胖馬——挑精搭肥。”(湖南·桃江)
【第76句】:【母豬不大,牌子不小】(慣)諷刺人本事不大,派頭卻不小。
【第77句】:【烏龜墊床腳——硬撐】(歇)硬:本指堅硬(烏龜背上的殼),轉(zhuǎn)指勉強。撐:本指抵住,轉(zhuǎn)指支撐、支持。指勉強支撐某種局面。含譏諷意味。
【第78句】:【里三層外三層】(慣)1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非常多。2形容層次多,一層包著一層。
【第79句】:長江里的浪頭——后浪推前浪
【第80句】:飛機上吹大號——高調(diào)
【第81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個醫(yī)】(諺)郎中:中醫(yī)醫(yī)生。指醫(yī)生的妻子經(jīng)常見識醫(yī)生治病用藥,自然就懂得些藥性和醫(yī)理。也泛指長期經(jīng)見事物,就會熟悉懂行。
【第82句】:眼看暑假就要結(jié)束了,我的作業(yè)還沒完成一半。奶奶提醒我,我總說時間還早。“別說時間早,一去沒處討;別說你還小,人生容易老。”奶奶說。(山西·平陸)
【第83句】:【蛤蟆蝎子屎殼郎,各人覺著各人強】(諺)蛤蟆、蝎子和屎殼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蟲,可它們各自還覺得它們了不起。比喻素質(zhì)低劣的人往往還盲目自大。
【第84句】:【 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謂不打則已,打起來就很重。 明代《西游記》:“常言道: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你外公 手兒重重的,只怕你捱不起這一棒。”
【第85句】:【額頭連下巴——沒面孔】(歇)本指沒有臉面,轉(zhuǎn)指丟了體面。
【第86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青山,就能長出樹木。 意為保住根本就好辦。類似的:留下葫蘆子,哪怕沒水瓢? 張賢亮《河的子孫》:“好漢不吃眼前虧,你越編得大越好,反 正脫過了挨打就行了。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
【第87句】:核桃樹旁種棉花——軟硬兼施
【第88句】:【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釋義:比喻不能和敵人生活在一起。例句:是呀,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黑心肝的漁霸不會跟窮抓魚的拉親家!
【第89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90句】:【老虎屁股上搔癢癢】釋義:比喻觸犯強者,干危險的事。例句:咳,你這里“老虎屁股上搔癢癢”,大事辦不成,光賺些禍害來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還能治人怎么的?
【第91句】:【倒打一釘耙】(慣)比喻反咬一口。 也作倒打一耙。 倒打一棍。
【第92句】:念九九表——說話算數(shù)
【第93句】:【紅白喜事】中國民間稱結(jié)婚為“紅事”,埋人為“白事”,合稱“紅白喜事”。結(jié)婚叫紅喜事,還好理解,花轎是紅的,新娘穿紅的(白色婚紗是后來的外來婚俗),洞房內(nèi)鋪的、蓋的全是紅的,室內(nèi)外、院內(nèi)外墻上貼的、門口掛的全是紅的,嫣然似紅海洋一樣,紅事忌白。然而,死了人叫“白喜事”不好理解。那么這又是什么緣由呢?所謂白喜事,有悲喜交加之意。首先,如果百歲老人死了,那是自然歸天,有人稱之為喜喪。另外,喪葬本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但同時又要跟著“熱鬧”一番。這種自相矛盾的心態(tài),在中國是有傳統(tǒng)的。兩千多年前的莊子死了老婆,他沒有悲傷,相反,卻在地上鼓盆而歌。在莊子看來,自然界是最高的權(quán)威,一切都要聽從自然界的安排。人的一生沒有任何主動性,一切都是命定的。《莊子·德充符》云:“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他喪妻鼓盆而歌,正是濃厚的宿命論的思想意識的反映。對喪事的喜慶活動,在中國許多民族中都存在過。例如,土家族跳喪舞。人死了以后,尤其是長輩去世后的第一個晚上,喪家就開始了這種跳喪舞的活動。被請的歌師傅一個人擊鼓領(lǐng)唱,另有兩個人幫和,邊歌邊舞,圍著棺材一跳就是一個晚上,借以給死者家屬減輕悲痛,解除憂悶,因此跳舞哀而不悲,傷而不痛。喪葬風(fēng)俗中這種悲喜交加的現(xiàn)象,寄托了人們對生之眷戀與死之恐懼,這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是“白喜事”的真正根由。
【第94句】:養(yǎng)在圈里的豬——少不了挨一刀
【第95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諺)膏藥:一種膠狀的外用中藥。指能把膿血從患處吸出的膏藥才算好膏藥。比喻能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的,才是好辦法。
【第96句】:【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釋義:兒女出門在外,母親總是惦念他們。例句:“嗯!常言說:‘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啊!你娘雖說死了,還有我,還有你姐姐哩!心上牽你,孩子!”
【第97句】:【拋繡球】“拋繡球”是“彩樓招親拋繡球”的簡化。說到拋繡球,自然聯(lián)想到彩樓招親,專指凰求鳳。拋繡球招親,在文學(xué)作品中常見。古典小說《西游記》描寫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高中頭名狀元,在欽賜游街時被相府小姐殷溫嬌看中,拋下繡球打中烏紗帽,歡天喜地結(jié)為鸞儔。明代詩人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影梟夕陽何處去,曲江園里宴初歸。天街直拂花枝過,擇婿樓高彩球墜。” 如戲劇。《彩樓記》、《三擊掌》等,說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寶釧,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乞丐薛平貴,由此演繹出一系列精彩故事。經(jīng)考證,這些故事皆屬于子虛烏有,雖然文學(xué)作品多有描寫,但在史料中卻難覓蹤影。不過,拋繡球招親絕非憑空想象,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有人認為源于壯族人民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游戲。兩千多年前,壯鄉(xiāng)就有用青銅鑄造的兵器“一飛砣”,應(yīng)用于作戰(zhàn)和日常狩獵。后來飛砣逐漸演變成拋擲的布囊,姑娘們又將它改造成彩球,人們在空閑時間拿來拋接作為娛樂。尤其是每到春節(jié)、三月三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彩球就會出現(xiàn)在賽歌會上,姑娘們一邊對歌一邊將此作為選擇伴侶的道具,手中的彩球會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這位姑娘,可在繡球上系上精心準備的小禮品,回敬過去,姑娘接住禮物時,或繼續(xù)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這就是拋繡球選婿的來歷。到了文學(xué)家之手,就編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彩樓招親拋繡球”的故事來。
【第98句】:【一鍬挖不出井來】釋義:比喻做事要有個過程,不能性急。例句:張萬山笑著說:“一鍬挖不出井來,歇會吧,要不,我這棵梨樹一會兒就讓你給剃光頭了。”
【第99句】:人頭上長疥瘡——毛病
上一篇:感悟人生哲理文案經(jīng)典,發(fā)朋友圈必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