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轉指對人很不熱情。
【第2句】:【黑老鴰報喜——不是好消息】(歇)黑老鴰:方言,烏鴉。舊俗認為烏鴉叫是不祥之兆。指不是好的兆頭。 ‘黑貓白貓-抓住耗子的就,是好j貓】見“黃貍黑貍,得鼠者雄”:
【第3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慣)指表面上待人親熱,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4句】:【鷺鷥不吃鷺鷥肉】(諺)鷺鷥(lusT):又名白鷺,長腿直嘴,捕食魚蝦等。指同類不相殘或同行不互相傷害。
【第5句】:【人叫人千聲不應,貨叫人點首而來】(諺)點首:點頭。商場中,賣貨人任你千百聲吆喝,也吆喝不來顧客;但只要貨物好,信譽高,顧客就會主動前來。指貨物銷路好,全憑貨真價實有信譽。
【第6句】:【大風刮不多時,大雨下不多時】(諺)指狂風暴雨來勢猛烈,但不會持續多久。也借指特殊情況只是暫時的。
【第7句】:【一手托百家】(慣)一手:指一人。比喻一個人所做的事關系到眾多人家的利益。
【第8句】:【臘雪是被,春雪是鬼】(諺)臘月下雪,像被子一樣覆蓋著麥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樣損害著麥田。 指立春前下雪,對麥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對麥田有害。
【第9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慣)指人太顧及自己的面子,為了臉面而寧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第10句】:【為人無主見,吃虧在眼前】(諺)為人處世沒主見,隨時都會吃虧。 指人應有主見,行事不能隨風倒。
【第11句】:【沒籠頭的馬】(慣)籠頭:套在騾馬等頭上系韁繩、掛嚼子的用具,用皮條或繩子做成。比喻不受約束的人。 也作“沒籠頭的野馬”。
【第12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慣)但:只。不求有功勞,只求沒有過錯。 指要求不高,態度不積極。
【第13句】:【摸著石頭過河】(慣)試探著做事情。形容做事謹慎、穩妥。
【第14句】:【床上疊床,屋上架屋】(慣)比喻機構重疊。
【第15句】:【一人難調眾人口】(諺)指眾人的口味各自不同,同一鍋飯菜很難讓大家都滿意。也借指一人做事,無法使得人人都沒意見。
【第16句】:【長衫有人穿,長話無人聽】(諺)拖拖拉拉、沒完沒了的話,誰聽了都厭煩。指講話貴在干脆利索,言簡意賅。
【第17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諺)指對于素不相識的人,只能從衣著外表上進行觀察;而熟人就不必這樣了。
【第18句】:【好雞不跟狗斗】 釋義:比喻不跟某人一般見識。 例句:“不,好雞不跟狗斗,我不跟你打架……”盤老五優雅地搖搖頭,那尖利的目光仿佛洞穿了石牯的五臟六腑。
【第19句】:兩個分力的尖角越小,合力越大:一個集體團結越緊,攻關力越強。
【第20句】:【訂婚戒指】世界上第一個把戒指用作訂婚信物的人是奧地利王麥士米尼。 1477年,麥士米尼在一次公開場合認識了一位叫做瑪麗的公主。她的美麗容貌和優雅的舉止使麥士米尼為之傾倒。麥士米尼雖然知道瑪麗早已許婚當時的法國王儲,但是為了贏得她的愛情,他命人專門打造了一枚珍貴的鉆石戒指,送給瑪麗。面對這只精雕細刻、閃閃發光的鉆戒和麥士米尼的熱烈追求,瑪麗終于改變了初衷,與麥士米尼幸福地結合了。從此,以鉆石戒指作為訂婚信物,便成了西方人士的一種傳統。西風東漸,我國小青年訂婚也是必送戒指。
【第21句】:【啞巴見面——沒說的】(歇)指無話可說或不說話。也用來稱贊人或事物完美,沒什么可指責、挑剔的。
【第22句】:【出風頭】(慣)指出頭露面,顯示或炫耀自己的才能。
【第23句】:【陰一套陽一套】(慣)指人耍兩面派,當面和背后不一樣。
【第24句】:【人怕輸理,狗怕夾尾】(諺)狗害怕了,就夾起尾巴逃走;人輸了理,就和狗夾尾一樣狼狽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氣壯,輸理就無地自容。
【第25句】:【先打后商量】(慣)指先用強硬的手段使對方軟下來再與之議事。
【第26句】:【屬螃蟹的——橫行慣了】(歇)本指螃蟹習慣橫著爬行,轉指一貫蠻橫不講理。 也作“屬螃蟹的——橫著走”。
【第27句】:【踩窩子】(慣)比喻探查底細。
【第28句】:【親戚騎上馬,吃面細籮打;親戚騎上驢,蕎麥去了皮;親戚就地走,菜湯窩窩頭】(諺)騎馬的親戚來,白面招待;騎驢的親戚來,蕎面招待;光腳的親戚來,窩窩頭招待。 舊指人情勢利,即使是親戚,也按窮富分別對待。
【第29句】:【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 釋義:比喻有什么樣的條件才有什么樣的人。 例句:我不用了解就猜個八九不離十。多深的水,養多大的魚,她準是嫌咱這灣子水淺了。其實,咱無風港輪船都跑得開,再大的魚也養得了她。 ………
【第30句】:【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歇)黃鼠狼:黃鼬,又名黃皮子,喜歡吃雞。指假裝好意或偽裝善良,卻包藏禍心。 也作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意。
【第31句】:【成衣不敵段兒價】見“裁衣不值緞子價”。
【第32句】:【官斷十條路】(諺)指官府判案自有許多的手段和法子。
【第33句】:【不遇盤根,誰別利器】(諺)盤根:樹根盤繞。指不遇到盤根錯節,誰能識別出斧子的鋒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難辦的事,就顯現不出英杰之材。
【第34句】:【賊口出圣旨】(諺)被犯案賊供為同黨的話,如同圣旨一般。指被盜賊誣陷的人很難洗刷罪名。
【第35句】:【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歇)龍王:傳說中掌管興風降雨、統領水族的神。指不認識自家人,或自己人之間發生誤會。
【第36句】:【百能百巧百受窮】(諺)在技藝上樣樣能樣樣巧的工匠,沒有不受窮困的。指技藝貴在精一,不在多能。
【第37句】:【客木匠——一鋸】(歇)客:寄居,諧“怯”。鋸:諧“句”。指人口舌笨拙,不善言辭,見面只有一句話。
【第38句】:【不以成敗論英雄】 釋義:不以成功或失敗來評論英雄人物的得失。 例句:“梵梵,古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我最佩服越王勾踐,當了夫差的階下囚,仍不失其志,臥薪嘗膽,終成復國之大業。”
【第39句】:【不怕你銅墻鐵壁,只怕你緊狗健人】 釋義:指賊人行竊時,不怕墻壁堅固,就怕看門狗和健壯的漢子。 例句:從來做賊的道:“不怕你銅墻鐵壁,只怕你緊狗健人。”早驚動了守門的犬,哰哰著實吠將起來。張泰慌張,抽身前走,那犬一直追將出來。
【第40句】:【給拾鞋也不要】(慣)拾鞋:提鞋,比喻服侍人。比喻人品或才能低下,別人看不上。 也作“給提鞋子都不要”。
【第41句】:【一失足成千古恨】 釋義:犯了嚴重錯誤,終身悔恨。 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輕時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誤,卻沒想到竟會改變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運……
【第42句】:【人老易松,樹老易空】(諺)指人老了,來日不長,心勁容易松動,就像樹老了容易空心一樣。 也作人老怕松,樹老怕空。 樹老易空,人老易松。
【第43句】:【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見“黃貍黑貍,得鼠者雄”。
【第44句】:【揭債要忍,還債要狠】(諺)借債時要再三忍耐,能不借就不借,能少借就少借;還債時要狠下決心,能早還就早還,能一次還清就一次還清。指借債付利息是個不小的負擔,無債才能一身輕松。
【第45句】:生人不生膽,力大也枉然。
【第46句】:【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 釋義:指吃飯注意適量,睡覺被子不蒙頭,不淫于色,就能長壽。 例句:“說實話:這么吃可不好!沒聽說么?吃飯少一口,睡覺不蒙首,老婆長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們都還年輕力壯,可也得注意點子,到老才不會受罪。”
【第47句】:【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慣)折:折斷。胳膊折斷了,悄悄藏在袖筒里,自我忍受,不讓人知道。比喻內部出了丑事,盡量忍著掩蓋著。 也作胳膊只折在袖子里。 胳膊肘折了總要袖子蓋。
【第48句】:【隨風倒】(慣)形容沒有自己的主見,哪邊勢力大就倒向哪邊。
【第49句】:【不信好人言,吃虧在眼前】(諺)好人:指正直、無私且有遠見的人。 指不接受好心人的忠告,必定會遭逢倒霉的事。
【第50句】:【八個人也抬不走一個“理”字】(諺)理:公理。指凡事只要遵循公理,任憑他人多勢眾也不能改動。
【第51句】:【挖墻腳】(慣)墻腳:墻根。比喻拆集體或他人的臺,使其利益受損或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第52句】:【大白菜倒了秧——打根上壞】(歇)倒了秧:植物幼苗因病蟲害等而枯萎。本指植物從根部壞死,轉喻人從根本上變壞了。
【第53句】:【交椅】現在所說的“交椅”,是人們對權力的另外一種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組織、某單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處? 傳說“交椅”與唐玄宗李隆基有關。這位李三郎風流成性,喜好旅游,經常游山玩水。可是,出遠門不能坐龍椅,那些太監設計出輕巧方便且能折疊的椅子,不用就疊上,用時再打開,而且還能靈活轉動一周。玄宗坐上一試,果然舒服,比龍椅還要受用。因為這種椅子可以折疊,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傳旨,將此皇家專利產品命名為“交椅”。 不過,“交椅”在史料中確有記載。宋代高承在《事務紀原》中引《風俗通》的話說:“漢靈帝好胡服,景師作胡床,此蓋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這段話明確指出,在漢代稱胡床,在宋代稱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較實用,樣子猶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雙足交叉,可以折疊,好像現在的馬扎。到隨朝,因忌諱“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為“交床”。約在唐以后,人們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隨即榮升為“交椅”。到了南宋時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 當時的“交椅”有直背與圈背兩類,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漢中坐第一把交椅,別忘了,那小說是明朝人寫的,不過,文藝作品也不能脫離當時的生活環境。
【第54句】:【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釋義:拾掇:收拾懲治。比喻一個一個地對付、一個一個地解決。 例句:若不說井底蛙,眼光短呢!這事是心急吃不了熱鍋粥,咱們是老虎吃螞蚱,零拾掇。
【第55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慣)指人名氣大或事情不尋常,盡人皆知。
【第56句】:【指著碟子說碟子,指著碗說碗】(慣)比喻就事論事,無關的不說。
【第57句】:【狗皮膏藥】“狗皮膏藥”療效雖好,但用于比喻卻是貶義,比喻某些人耍賴、纏人,甩不掉。那么,“狗皮膏藥”是誰發明的呢? 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從前,彰德府(今河南安陽)有一個專做膏藥的王掌柜,他為人善良,不論貧富,只要誰生了瘡,就給誰治,對窮人分文不取,名聲不錯,遠近聞名。一天,王掌柜帶上膏藥去趕廟會,半路上碰上了一個瘸腿乞丐,穿得破破爛爛,一身臭氣。那乞丐見了王掌柜,伸開他的瘸腿,指著腿上的疔瘡,請王掌柜給他治治。王掌柜忙取出一貼小膏藥為他貼在瘡上,說:“放心吧,明天準好。” 第二天,王掌柜又碰上了那個乞丐,忙問:“好了嗎?”乞丐搖搖頭說:“沒好,疼得更厲害了。”王掌柜揭開膏藥一看,確實瘡更大了,就說:“我給你再換一貼藥力大的,如果不好,你到我家來找我。”于是給乞丐換了一貼膏藥。 第三天,王掌柜剛要出門,見瘸腿乞丐正在門邊等著他呢?還沒等王掌柜開口,他就大罵起來:“你真坑人!彰德府的膏藥,凈是假貨!”王掌柜沒有急,揭開膏藥一看,大吃一驚,腿上的瘡變得像碗口大了,還化了膿。王掌柜忙說:“對不起,我再給你配制一貼最好的膏藥。”他扶著乞丐走進家門。 誰知,剛一進院,一條大黃狗突然撲了上來,咬住了乞丐的腿。王掌柜一急,抄起乞丐手中的木棍,一棍競把大黃狗打死了。乞丐反而笑了:“今天有狗肉吃了。” 王掌柜趕忙跑到后院,找出幾味名貴藥材,又配了一貼膏藥,旁邊還攤放著幾塊狗皮。乞丐接過膏藥,往腿上一按,又順手拿起一塊狗皮,也捂到了上面。功夫不大,乞丐就把狗皮和膏藥一揭,碗口大的膿瘡奇跡般地不見了,傷口也完全長好了。真是奇跡,王掌柜接過那狗皮膏藥,正想看個究竟,這時,瘸腿乞丐已經不見了。王掌柜這才明白,是拐仙——鐵拐李前來傳授仙方。自此,狗皮膏藥便名揚天下。
【第58句】:【大滿貫】“大滿貫”現在多指在某項體育比賽中,在不同的賽事中連得幾個冠軍,稱之為“大滿貫”。如乒乓球比賽,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錦賽(二年一次)、奧運會(四年一次)三大賽事,在三大賽事中如果都得了冠軍,就是乒乓球大滿貫得主。中國榮膺這一稱號的有鄧亞萍、王楠、張怡寧、劉國良、孔令輝、馬琳,還有今年的倫敦奧運會金牌得主張繼科。所以,大滿貫是很高的榮譽。追究大滿貫的詞源,出自戰國末期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下》:“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貫將滿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滿貫也。”’滿貫就是錢多的意思。此詞原本是繩子穿銅錢達到全繩用到盡頭,也就是銅錢貫滿全繩之意。如果家有萬貫,豈不就是個財主?引申義對于造孽最深、作惡最多者,也稱之為滿貫,成語所謂之惡貫滿盈的就是,卻絕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習慣用大滿貫小滿貫的說法,也是繩子貫滿銅錢引申而來。這種賭博游戲,非善事也。古代傳統思維方式視錢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謂滿溢損是也。滿貫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為非善事。轉義為榮譽,是近年的事。
【第59句】:【麻繩單從細處斷】(諺)指麻繩的細處最容易裂斷。比喻在最緊要的環節上往往容易出問題。也比喻最關鍵的人往往容易傷損。 也作毛草繩先從細處斷。 繩從細處斷。
【第60句】:【雞多爭窩,羊多爭坡,和尚多了爭飯鍋】(諺)雞多了就爭著占窩,羊多了就爭上山坡,和尚多了就爭吃飯的鍋。捐人多了就免不了爭多論少,發生摩擦。
【第61句】:【堤外損失堤內補】(諺)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農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損害的,就要在堤內設法得到補償。比喻在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補起來,不使總體虧損。 也作“堤內損失堤外補”。
【第62句】:【連鍋端】(慣)1比喻徹底消滅。2比喻全部出動。
【第63句】:【月亮底下打燈籠——空掛明】(歇)空:本指空中,轉指虛而不實。 明:諧“名”。指只掛個虛名。
【第64句】:【只要苦干,事成一半】(諺)做事只要肯下苦功,成功就有一半把握。指無論做什么事,勤奮苦干總是成功的基礎。
【第65句】:【朝霞不出門,暮霞行千里】(諺)指朝霞預示當日將有陰雨,不可出門;暮霞預示天晴,可以遠出。
【第66句】:【狐貍精轉世的——心眼稠】(歇)轉世:迷信指投生。稠:多。 指壞心眼太多。常含譏諷意味。
【第67句】:【樹上十鳥,不如手握一只】見“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第68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內心。如“方寸已亂”、“聊表寸心。” 關于方寸一詞,有個典故。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劉備禮賢下士,廣納天下人才。當時,劉備身邊有一個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謀,諸葛亮就是他推薦的。曹操為得到徐庶,為己所用,就軟禁了徐庶的母親。徐庶是個孝子,聽說母親被俘,心急如焚,決心回到母親身邊盡孝道。 徐庶辭別劉備時,指著自己的心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于是徐庶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指一計不獻)”。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見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來人們用它來表示“心”,心煩意亂則稱“方寸已亂”。
【第69句】:【賣完了小魚——光剩抓蝦】(歇)蝦:諧“瞎”。指事前無準備,事到臨頭急得手足無措。
【第70句】:【有麝自然香,何必當風立】(諺)麝(she):又名香獐,似鹿而小,無角,腹部有香腺,分泌物名麝香,可入藥。麝自然帶有香味,不必借助風力張揚。比喻人的德才名聲貴在深孚眾望,不在于自我炫耀。
【第71句】:【打牙祭】(慣)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現指偶爾吃一頓豐盛的飯菜,改善生活。
【第72句】:【吃酒紅人面,財帛動人心】見“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第73句】:【開空頭支票】(慣)空頭支票:不能兌現的支票。常比喻許不能實現之諾。 也作給空頭支票。 發空頭支票。
【第74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 釋義:事情總有個邊兒,有個限度,可以弄清楚。 例句:山高有個頂,海深有個底,世事沒有絕對秘密,何況沙木龍兄弟還提示過我。現在看來,茶三錢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脫了。
【第75句】:【口有蜜,腹有劍】(慣)指嘴上說得好聽,心里暗藏殺機。 也作“腹中劍,口中蜜”。
【第76句】:【彎刀對住瓢切菜】(慣)彎刀:刃部呈弧形的刀。瓢: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彎刀在半圓形的瓢里切菜,正合適。形容正好吻合。
【第77句】:【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家里縱然有千貫的錢財,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雖少,也遠比只出不進的死錢好。
【第78句】:【不知人間有羞恥事】(慣)指人厚顏無恥。 也作“不識人間有羞恥事”。
【第79句】:【六成】“六成”是個俗語,念成兒化音“六成兒”。比喻生猛、不懂事,心眼不全。它源自事物的比例,以十為滿(整體)。后多用于生熟比例,例如“今年的芒種,麥子才有八成熟,得再過三天才能割。”再如,蒸年糕要十成熟,一旦沒蒸熟,也不能說沒熟,得說“高(糕)生”,過年時都要避諱不吉利的言語。后來,用于比喻傻小子缺心眼,是為“六成兒”,即半生不熟。
【第80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諺)舊指為善或作惡終究會有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也作善惡終有報,只爭旱與遲。 善惡必報,遲速有期。
【第81句】:【明人重炮,清人重馬】(諺)明朝人打仗,重視用炮轟;清朝人打仗,重視用騎兵。指傳統、習慣不同,則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長與優勢。
【第82句】:【問不出個子丑寅卯】(慣)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種事情。指什么話也問不出來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第83句】:【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慣)比喻不管好壞,只要到手就算數。 也作挑得籃里便是菜。 撿到筐里就是菜。 拾進籃子里就是菜。
【第84句】:【知性同樂】(諺)指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性格,就能安樂相處。
【第85句】:【老太太坐牛車——慢透了】(歇)指做事進度太慢,或動作太遲緩。
【第86句】:【希望】“希望”是指人們期望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盼望某種情況的出現,是實現某種目標的欲期。毛澤東曾對青年人說“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其實,“希望”這個詞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滿月圓,并無它義。 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滿月圓呢?這還得從“望”字說起。“望”字的產生與月亮有關。眾所周知,月有陰晴圓缺,造成圓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見月光,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的結果。月亮繞著地球轉,農歷每月月初之時,月亮轉到地球與太陽中間,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因為照不到太陽,使得我們無法看到它,這就是新月,古人將其稱為“朔”。隨著月亮的轉動,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越來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陽光時,就成了滿月,古人稱之為“望”。《說文》解釋:“望,月滿也。”“望”在農歷的十五六,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滿月之后,月亮又逐漸變“瘦”,至完全看不見,新月時期又開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因此,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再從“望”到“朔”的時間。月圓月缺一個周期. 恰好一個月。 正因為“望”是月滿月圓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圓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寫道:“天意將月圓,人心等滿時。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表達了人心等滿,愿月滿無缺,花好月圓。圓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詞逐步引申演化為期望達到某種目的,實現某種目標,而達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第87句】:表壯不如里壯。
【第88句】:【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 釋義:比喻兩頭不討好,兩頭受指責。 例句:謝慶元像是老鼠鉆風箱,兩頭受氣,氣得跟鴨公子一樣,喉嚨都嘶了,倒在床鋪上,哼天哼地。
【第89句】:【鉆空子】(慣)比喻利用某種漏洞,進行對已有利的活動。
【第90句】:【穿釘鞋走泥路——步步落實】(歇)釘鞋:一種舊式雨鞋,鞋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有大帽釘。本指行走時腳步很穩,轉指做事扎實、穩妥。
【第91句】:【不做網的蜘蛛捉不到蟲】(諺)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勞動自然就有收獲。也比喻要想逮住對手,必須做好周密的安排。
【第92句】:【小雞不撒尿——必有個道道兒】(歇)不撒尿:雞的尿是和屎一塊兒排出的。道道兒:本指通道,轉指道理。指發生某種情況一定有個原因。
【第93句】:【麻布袋上面繡不得花】(諺)粗糙的麻布袋上面無法繡花。比喻基礎太差、秉性粗疏的人,無法培養提高。
【第94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一句常用的俗語,指因自疚而羞于見鄉親或熟人。它源自《史記·項羽本紀》: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之間爆發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垓下一戰,楚軍兵少糧盡,慘遭失敗,退到烏江邊。項羽看了看身后幾十個盔甲凌亂、神情落魄的將士,苦笑一聲說:“當初我率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爭戰,現在竟無一人生還。即使家鄉父老愛憐我,依然稱我為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呢?”這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來由。
【第95句】:【撒拋尿自己照照】(慣)拋:同“泡”。譏諷人認為自己很了不起,缺乏自知之明。 也作撒泡尿,把自己的影子照照。 一撒泡尿照照臉。
【第96句】:【九牛去得一毛】(慣)形容損失非常少或所占比例極小。 也作“九牛身上拔一根毛”。
【第97句】:【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見“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
【第98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諺)興亡:興盛與衰亡。匹夫:普通老百姓。指有關國家興亡的大事,平民百姓也都有責任。 也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99句】:【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諺)窩:對住處的俗稱。指人總是留戀著自己的故居。 也作金窩銀窩,不及自家的草窩。草窩:茅草搭成的房舍,指窮家。 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個的土窩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