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釋義:鞠躬:指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已:停止。就就業業,盡心竭力工作,直到死為止。 例句:他的一生,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對于劉備忠貞不貳,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稱頌。
【第2句】:【甩袖子】(慣)形容什么也不管不顧。
【第3句】:【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諺)在路邊說話,要謹防草叢中有人偷聽。 指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說話總要注意保密。 也作路上講話草兒應,河邊講話魚兒聽。 大路講話,草窩有人。
【第4句】:【知錯改錯不算錯】(諺)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就不算錯誤了。指任何人都會犯錯誤,關鍵在于知錯能改。 也作知錯能改不為锘。 知錯改锘不算錯,知錯不改錯中錯。
【第5句】:【名師出高徒】 釋義:有名的師傅能教出本領高強的徒弟。 例句:誰都知道和尚的本事大,武藝好。名師出高徒,老師好,徒弟也錯不了,所以這小和尚一出臺也是“碰頭好”。
【第6句】:【富貴無三輩】(諺)富貴人家,沒有延續三代的。指富貴人家不免驕奢淫逸,勢不能長富久貴。 也作富無三代享。 富不過三代。
【第7句】:【老九】“老九”是舊時儒生在社會地位中的排位。“老九”得名的淵源,可追溯到元朝。 忽必烈統一北方后,南宋的有識之士紛紛率眾抗元,文天祥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元朝中的一些王公貴族把知識分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認為“南朝讀書人詭譎多謀,都是些刁鉆小人;人一旦讀了幾句詩云子曰,就要想人非非,不聽駕馭,本朝之制‘儒士與廝養同役’,須當永久依循。”所謂“儒士與廝養同役”,就是把當時的知識分子列為第九等人。元朝社會把人分成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很顯然,是有意欺視、貶低知識分子,同漢民族的“天地君親師”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師重教傳統大相徑庭。
【第8句】:【覆巢之下無完卵】(諺)指鳥巢翻落下來,巢內的鳥蛋必定全部破碎。比喻整體覆滅,局部也就難以保全。 也作覆巢之下,那有完卵。 毀巢之下,勢無完卵。 破巢之下,焉有完卵。
【第9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 釋義:人傷了心,喪失了勇氣和希望,很難振作起來。 例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丁世宗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人們對他冷眼相待,有的人一見他就像躲瘟疫似地離得遠遠的。
【第10句】:【近家無瘦地,遙田不富人】(諺)瘦地:貧瘠的土地。遙田:離家遠的田地。指離家近的土地管理方便,故而肥沃;離家遠的土地難以管理,故而薄收。
【第11句】:【酒中不語真君子】(諺)指能在飲酒時保持從容安靜,不亂說話的,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
【第12句】:【頭枕著烙餅挨餓】見“枕著烙餅挨餓”。
【第13句】:【上命差遣,蓋不由己】(諺)上命:上級的命令。差(chai)遣:派遣。受到上級的派遣,行動由不得自己。指奉命令做事,執行人不擔干系。 也作上命公差,概不由己。 受人差遣,概不由己。
【第14句】:【說不出的才是真苦,撓不著的才是真癢】(諺)指悶在心里無可訴說的苦衷,才是最折磨人的。 也作“說不出的才是苦,撓不著的才是癢”。
【第15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見“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第16句】: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第17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釋義:顧了小的丟了大的,或指抓住了次要的,丟掉了主要的。 例句:這種負責精神很好,可是光你一個人總忙不過來啊!搞不好,撿了芝麻反倒丟了西瓜。
【第18句】:【說曹操,曹操就到】(慣)指非常湊巧,正提到誰誰就來了。 也作口說曹操,曹操就到。 講著曹操,曹操就來。
【第19句】:【空花不結實,空話不成事】(諺)空花結不出果實,空話辦不成實事。指說話必須實在,才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第20句】:【打破沙鍋——璺到底】(歇)璺:沙鍋等陶器上的裂紋,諧“問”。本指沙鍋性脆,一打破就從上裂到底,轉指對事情追問到底。 也作打破沙鍋——問到底。 打破沙罐——問到底。 打爛沙鍋——璺到底。
【第21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出來。
【第22句】:【背鄉出好酒】 釋義: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 例句:別看咱們的胡同小啊,背鄉出好酒!
【第23句】:【大儉之后,必生奢男】(諺)大儉:生活極其儉省。奢男:奢侈淫樂的子弟。指父輩過于儉省,積累下錢財產業,必定造成敗家子的驕奢淫逸。
【第24句】:【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見“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
【第25句】:【揀日不如撞日】(諺)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與其挑個好日子辦事,不如現在就辦。
【第26句】:【先到長安為君,后到長安為臣】(諺)長安:漢.唐帝王古都。在政權爭奪的年代,誰先占領都城的就是君,后到的就稱臣。指凡事有個先來后到,后到者要讓先來者。
【第27句】:【東閃日頭西閃雨,南閃烏云北閃風】(諺)閃:天空閃電。指東方閃電,主晴;西方閃電,主雨;南方閃電,主陰;北方閃電,主風。
【第28句】:【夫妻安,合家歡】(諺)夫妻之間和諧相處,全家也就會歡樂愉快。 指一個家庭是否相安和諧,夫妻關系能否處理好是關鍵。
【第29句】:【癡心女子負心漢】(諺)癡心:愛戀忠誠不變。負心漢:見新忘舊的男子。指在男女婚戀問題上,往往女子堅貞不移,男子違盟背約。 也作癡心女子,反面男兒。 癡心女子薄情郎。 癡心女兒負義郎。
【第30句】:【程咬金的斧子——就這么三下】(歇)程咬金:唐初大將,古代小說《隋唐演義》、《說唐》中的人物.傳說慣使兩把很重的板斧,頭三下很厲害,后來就差勁兒了。比喻本領不怎么樣,就開頭幾下子,使不出新的花招。也用來表示自謙。
【第31句】:【丫頭】我們現代人常稱小女孩為“、了頭”。那么,這個稱呼是怎么來尼? 這還要從中國古代說起,在古時候,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頭上都要梳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形狀很像個“丫”字,這種頭型就被稱為頭”。后來,丫頭就慢慢成了女孩子的代稱。 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了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在唐朝,“、了頭”就有女孩之意了。 此外,因為古代婢女經常梳丫髻,所以“、了頭”有時也指婢女,如戲劇的婢女就叫“丫環”。
【第32句】:【爬出苦井,又跳火坑】(慣)比喻剛脫離苦難的地方,又陷入更兇險的處境。
【第33句】:【清官難斷家務事】(諺)清正廉明的官員,也難把家務事斷清楚。指家庭內部的事務瑣碎繁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糾纏不清,任何外人都無法理順,更不用說作出公正的裁決了。 也作清官難斷家事。 清官難斷家常事。 清官難審家庭案。
【第34句】:【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 釋義:比喻母親疼愛兒女。 例句:正像俗話說的: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少有少疼,多有多疼;就算最不待見的那個也十指連心!
【第35句】:【不圖今年筍,但圖來年竹】(諺)筍: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應只圖眼前的近利,要從長遠利益著眼。
【第36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釣。
【第37句】:【百貨店】現在的百貨公司、百貨商場貨架上擺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品種之多,數以萬計。那么,為什么非叫“百貨店”呢? 相傳,清朝年間南方有一家雜貨鋪,生意興隆,鋪里的貨物樣樣都有,掌柜的便為自家的店鋪起了個“萬貨全”的字號。 一日乾隆帝南下私訪,一見“萬貨全”的牌子,就想,這口氣也太大了。 當下,乾隆把伙計叫來,開口說道:“我買把糞釵子。”小伙計趕緊遞過來幾把。乾隆一看說:“我不要鐵的,要金的。”小伙計一看來頭不對,急忙把掌柜找過來。掌柜說:“小店確實沒有金糞釵子。”乾隆說:“你這里不是萬貨全嗎?”掌柜為了求得太平,忍住氣,叫伙計把招牌摘下來,然后說:“小店備貨有限,今后不敢吹‘萬貨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請給起個字號吧。”乾隆隨口說道:“就叫‘百貨全’吧。”后來,店主聽說此人是乾隆皇帝,喜不自勝,趕緊把“萬貨全”改成“百貨店”了。自此生意做得更興隆了,發了大財。這事傳開后,其他店鋪紛紛效仿。從那時起,“百貨店”的名稱被正式固定下來了。 可嘆,當下這“百貨店”老字號牌子被“購物中心”、“超市”所取代,很少能見到“百貨店”、“百貨公司”的牌匾了。
【第38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 釋義:比喻力量大,無往而不勝。 例句:只有天下窮人都團結起來,扭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個點上使,共同對敵,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舊世界砸個落花流水。
【第39句】:【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諺)見“法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第40句】:【風不吹,樹不搖】 釋義:風要是不吹,樹不會搖動。比喻事出有因。 例句:馬長勝說:“風不吹樹不搖,說你有缺點,也不是平白無故的。”
【第41句】:【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釋義:只有沒本領的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例句:“難是難,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第42句】:【令尊】“令尊”是對別人父親的敬稱,在交往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稱謂。 “令尊”原指自己的父親,源出宋代陳叔方《潁川語小·上》:“世俗稱謂,多失其義,唯以令尊呼父,以內稱妻,尚可通。”可見,自古以來“令尊”稱為自己的父親就是正確的說法,“以內人稱妻”現在還有這種說法。 后來,“令尊”詞義逐漸發生了變化,由自己的父親變為指別人的父親了。如果辨別不清,可能出現笑話。清代石成金《笑得好初集》載:有個父親教導兒子說:“做人說話要活脫些,不可出差錯。”兒子問:“怎樣說話才算活脫?”恰巧鄰居來借東西,父親隨機應變道:“比如這家要借什么,不可說多有,也不可說沒有,只說也有的在家,也有的不在家,這就把話說活脫了,今后遇事這樣回答,就不會出現差錯。”兒子點頭牢牢記下。幾天后有客人登門,問這家兒子說:“令尊在家嗎?”兒子答道:“也有在家的,也有不在家的。”客人聞言大驚,以為這個后生出了什么毛病,急忙離去。 笑話本不可當真,但類似這種情況并不鮮見。今人如不注意,也可能出錯。 這類生活常識,說來并不復雜,在“令尊”這個稱呼里,“令”是對別人親屬的敬稱,如“令兄”、“令弟”、“令愛”(別人的女兒)等;“尊”是尊長、長輩,這里說的正是父親。加上“令”字,“令尊”就是別人的父親,自己的父親不可稱為“令尊”。如果說到自己的父親以及比自己年長的家人,則需要在前面加個“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比自己小的家人,在前面加個“舍”字。如“舍弟”、“舍妹”。對別人的家人稱呼用敬稱,對自家的家人稱呼用謙稱,不可發生顛倒。在謙稱與敬稱上有個小小竅門,只要記住,保誰不差:“家大舍小令他人。”
【第43句】:【窮人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富人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諺)窮人家如果有幾家富親戚經常周濟他們,也就算不得真窮;富人家如果有幾家窮親戚經常拖累他們,也就算不得真富。
【第44句】:【雞也飛了蛋也打了】(慣)雞飛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兩頭落了空。
【第45句】:【棉花卷兒打鑼——沒音】(歇)棉花性軟,卷成卷兒,打鑼不會發出聲音。本指沒有聲音,轉指沒有反響或回音。
【第46句】:【小舢板去撞大船】 釋義:小舢板:用槳劃的小船。比喻以弱試強。 例句:他們要同陳魷刺作對,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
【第47句】:【夸海口】(慣)指話說得很大,漫無邊際。
【第48句】:【老鴉啄柿子——揀著熟的開口】(歇)熟:本指成熟,轉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第49句】:【能站著,也能蹲下】(慣)比喻人能屈能伸。
【第50句】:【除了死法有活法】(諺)除去原本固定的辦法,更有許多靈活變通的辦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規,只要放開思路,辦法很多。
【第51句】:【好酒不怕巷子深】見“酒好不怕巷子深”。
【第52句】:【餓不死的傷寒,吃不死的痢】見“吃不死的痢疾,餓不死的傷寒”。
【第53句】:【搭起戲臺賣螃蟹——買賣不大,架子倒不小】(歇)譏諷人本事不大,派頭卻不小。 也作“賣螃蟹的搭戲臺——架子大”。
【第54句】:【沒骨頭的傘——支撐不開】(歇)本指張不開傘,轉喻人軟弱,打不開或支撐不了局面。
【第55句】:【堤外損失堤內補】(諺)堤:沿海、河、湖等的防水建筑物。指農作物要是在堤外受到損害的,就要在堤內設法得到補償。比喻在這方面失去的,就要在那方面補起來,不使總體虧損。 也作“堤內損失堤外補”。
【第56句】:【麻繩熬斷鐵索鏈】(諺)麻繩雖弱,卻能把鐵索鏈熬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不斷,也能完成看起來是難以辦到的事。
【第57句】:【財助精神酒助膽】(諺)有了錢財,人就心情愉悅,精神振奮;喝了酒就會增添人的膽量。指有錢就有精神,有酒就有膽量。
【第58句】:【買香囊吊淚——睹物傷情】(歇)香囊:盛香料的小囊,舊時常掛在腰間,可作贈品或傳情的信物。指看到與已有關的物品,引起傷感之情。
【第59句】:【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諺)取:諧“娶”,娶親。隔河叫:隨叫就到。舊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親。
【第60句】:【按倒葫蘆瓢起來】(慣)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像兩個上小下大的球連在一起,中間較細,表面光滑,可做器皿。瓢: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頭挖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剛把葫蘆摁入水里,瓢又浮了起來。比喻問題一個接一個,剛解決一個,另一個又冒了出來,使人應接不暇。 也作按倒葫蘆漂起瓢。 按下葫蘆瓢起來。
【第61句】:【吃了虎心豹膽】 釋義:形容膽大,什么也不怕。 例句:你們吃了虎心豹膽了呀!啥厲害,你們干啥?你們就沒有怕的事么?
【第62句】:【亂王年年改號,窮士日日更名】(諺)亂王:亂世的國君。號:年號。亂王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年號,不走運的讀書人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名字。諷嘲人不從根本上下功夫,總喜歡在表面上做文章。
【第63句】:【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諺)偏憐:偏寵愛憐。慣寵的子弟守不住家業,高攀來的媳婦不會主持家事。指一味寵愛偏袒之下出不了實干的人才。
【第64句】:【百歲光陰如過客】(諺)過客:過路的客人。指人生短暫。
【第65句】:【瞎倉官收糧——無有不納】(歇)倉官:管倉庫的官員。納:收。指別人送來的,不管好壞多少全都收下。
【第66句】:【霸王的弓——越拉越硬】(歇)霸王:指楚霸王項羽。傳說楚霸王項羽身材高大,力能舉鼎,用的弓又重又硬(yipinjuzi.com)。比喻人的態度越來越強橫。
【第67句】:【家有一心,有錢買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諺)全家上下一條心,積累起來的財富可以買得起黃金;一家人各懷二心,就會窮得連根針也買不起。指家人的同心協力是致富的康莊大道。 也作“家有一心,堆積黃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
【第68句】:【客大壓店,店大壓客】見“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第69句】:【販古董的——識貨】(歇)指有識別真假好壞的眼力。
【第70句】:【雨過地皮濕】見“水過地皮濕”。
【第71句】:【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諺)患同樣疾病的,互相之間最能體貼;有同樣愁煩的,互相之間自會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運的人之間,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也作“同疾相憐,同憂相救”。
【第72句】:【拔眼中釘】(慣)比喻除掉心中所憎恨的人。
【第73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見“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
【第74句】:【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慣)著:挨上,接觸。前面不挨著村莊,后面不靠著客店。指走到了荒無人煙的野外,無處投宿。也比喻無依無靠。 也作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巴:挨著。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前不著村,后不挨店。
【第75句】:【有錢三尺壽,窮命活不夠】(諺)三尺壽:形容壽命不長。指富人過著奢侈淫逸的生活,想多活偏短命;窮人過著勞苦節儉的生活,無享受偏命長。
【第76句】:【和尚的房子——廟】(歇)廟:寺廟,諧“妙”。用來表示贊賞,指非常美妙,妙極了。
【第77句】:【門前結起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諺)門前拴著高頭大馬,有錢有勢,不是親戚的也會來認親戚。 舊指人情勢利,攀高結貴,只要有錢有勢,人人都會來奉承。 也作門前扣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前戧著討飯棍,骨肉之親不上門。 門前縛仔高頭馬,不來親者也來親;門前掛著破簾子,嫡親娘舅陌路人。
【第78句】:【狗咬狗,兩嘴毛】 釋義:比喻爭斗的雙方都不好,是一路貨色。“兩嘴毛”又作“一嘴毛”。 例句:另一個人說:“狗咬狗,兩嘴毛,誰也不用說誰。穿子里邊作滿月,還不都是他媽婊子養哩。”
【第79句】:【民怕兵匪搶,官怕紗帽丟,窮怕常生病,富怕賊人偷】(諺)紗帽:烏紗帽,官帽。老百姓怕的是荒亂世道里兵與土匪來搶劫,官員怕的是丟掉官帽,窮人怕的是常年生病無法生活,富人怕的是家里錢財被賊偷盜。指不同層次的人,各有各的憂愁。
【第80句】:【豁牙子啃西瓜——凈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條條痕跡,轉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奧妙很多。
【第81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82句】:【菜碟子舀水——一眼看穿了底】(歇)形容事情很明顯,一眼就能看清楚。 也作“菜碟子舀水——一眼看到底”。
【第83句】:【挑字眼兒】(慣)指挑人措詞用字上的小毛病。
【第84句】:【傘】“傘”是下雨天出行誰也離不開的雨具。“傘”是誰發明的呢? 據《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心丈夫而發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 傳說,魯班在鄉間為百姓做活,媳婦云氏每天都要往返送飯,若遇上雨天,免不了挨淋。魯班便在沿途設計建造了一些小亭子,遇到下雨,可在亭內暫避一下。然而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而且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于是云氏突發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知道媳婦的想法后,茅塞頓開,動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塊布,安上骨架,裝上把兒,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
【第85句】:【身熱怕加衣】(諺)比喻人已經承受著煩難的困擾,最怕的是再增添新的更大的麻煩事。
【第86句】:【六耳不通謀】(諺)六耳:三個人六只耳。指商量機密要事,不容有第三者參加,以免泄密。 也作六耳不通謀,三人口一尺。 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
【第87句】:【貂惜皮毛象惜牙】(諺)貂皮和象牙都很珍貴,貂愛惜它的皮毛,大象愛惜它的牙齒。借指人愛惜的是自身的名利地位。
【第88句】:【卜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慣)出世:降生,佛教認為世界每經歷一小劫,才有一佛降生。升天:死去。 1形容歷時極久或非常難得。2形容折騰得死去活來。 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生天:指死。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用語,超脫生死的境界,也用作佛或高僧死去的代稱。
【第89句】:【一口吃成胖子】(慣)比喻一次就取得成功或一下子發了大財。也泛指急于求成。 也作一口吃個胖子。 一嘴吃個胖子。
【第90句】:【臟唐亂宋,都怪朝廷老兒不正】(諺)臟唐:唐王朝統治階級生活奢侈糜爛。亂宋:宋朝戰爭不斷,朝政混亂,忠奸不辨。指唐、宋臟亂,都怨皇帝自身不正。
【第91句】:【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諺)田奴:耕田的男奴。織婢:織絹的婢女。指要學耕田,就向田奴請教;要學織絹,就向織婢請教。泛指做事必須虛心向內行學習。 也作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耕問奴,織問婢。 耕問仆,織問婢。
【第92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93句】:【樹林子大,什么鳥都有】 釋義:借指人多的地方,什么樣的人都有。 例句:“真是樹林子大,什么鳥都有,居然有人誣告盧華。”
【第94句】:【打柴的不跟遛馬的走】(諺)遛馬:拉著馬散步,讓馬在緊張的奔馳之后舒緩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窮富不同,不能相隨。
【第95句】: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第96句】:【打春】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 據傳,自從神農氏嘗百草分五谷,開始了農業,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視,到周朝的時候,把務農的事提到朝議上,一面制歷,一面責令地方官每年要舉行迎春儀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員來到郊外,聚集鄉民,設上供桌,燒香磕頭,在供桌前做一個土牛,讓扮作“勾芒神”的人舉鞭打土牛,把這土牛稱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懶惰,迎來一年的豐收。 后來出現了打紙牛,用紙糊條牛,里面裝著五谷,就把這紙牛叫春牛,仍舊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紙牛,牛倒了,紙爛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豐登。 后來,據說一個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貶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眾舉行迎春儀式,鞭打紙牛,覺得可笑,提筆寫了《春牛榜子》詩半首:“不得職田譏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種可笑的事了,真心地關心起農事來。來年他把迎春儀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紙牛,搬來了犁子,拉來了黃牛,立春時刻到來時,他迎天扯了個大響鞭,牛走了,犁動了,春耕開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回到衙里,有了詩興,提起筆來,在上年寫的《春牛榜子》下邊又添了兩句:“歲首常思盤中餐,脆鞭一響打出春。” 就從這兒開始,人們把立春那天叫“打春”。雖然現在不再舉行迎春儀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97句】:【伸頭一刀,縮頭一刀】(諺)該殺頭時,伸長脖子挨一刀,縮起脖子也得挨一刀。指結果都是死,就沒必要躲躲閃閃。 也作“伸頸是一刀,縮頸也是一刀”。
【第98句】:【船家不打過河錢】(諺)船家:擺渡渡客的船主。船主不在船靠到對岸后才收船錢。指渡客在船開動時就必須把擺渡錢交上。
【第99句】:【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 釋義:比喻捕捉的對象絕對跑不了,輕易就能捉到。“擒“又作“拿”。 例句:觀音保說:“到那時,不管他是金銀財寶,還是人命血案,我們就會是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
上一篇:搞笑順口溜經典文案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