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早睡早起,賽過人參補身體。
【第2句】:老藤子爬樹——繞來繞去
【第3句】:【家有家法,店有店規】強調要遵守法紀。家、店,亦可換用 其他表示集體單位的詞語。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 “家有家法,店有店規。我們豆腐房,不允許走歪門邪道!”
【第4句】:【太歲頭上動土】(慣)太歲:傳說中神名,迷信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與天上的歲星(木星)相應而行,掘土建屋要避開太歲的方位,不然就會遭受禍殃。比喻冒犯有權勢或強有力的人。
【第5句】:大炮打麻雀——小題大做;不惜代價
【第6句】:【哪兒不澆油,哪兒不轉】照顧不到即失靈,不能正常工作。 《人妖之間》:“但是哪個單位不請客送禮呢?哪兒不澆油哪 兒不轉,至今還是通用原理嘛。”
【第7句】:【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說話動聽,內心毒辣。類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來,跟她不好處。”
【第8句】:【吃蔥吃蒜不吃姜】釋義:指頭腦不發熱,做事有主張。例句:江大隊長,算你能說。可我張小七吃蔥吃蒜不吃“姜”!我可不打腫臉充胖子。
【第9句】:鵝蛋換鴨蛋——不上算;不合算
【第10句】:【做了幾天和尚,連肉味也忘了】指忘記過去的經歷。汪幸 福《浪跡臺灣島》:“過去,你男人為升官想方設法巴結我。 今天,我浪跡到這里,你卻忘恩負義拒我于門外,做了幾天 和尚,連肉味也忘了。”
【第11句】:【毛毛雨打濕衣裳,杯杯酒吃敗家當】見“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
【第12句】:【千中有頭,萬中有尾】(諺)縱然事情十分繁雜,千頭萬緒,也總有個頭尾。指解決問題要撥開繁冗,抓住要害。
【第13句】:【過河看深淺,走路看高低】(諺)比喻無論做什么事,必須摸清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大意了。
【第14句】:【萬夫不當之勇】(慣)萬夫:萬人,泛指眾多的人。當:抵擋,阻擋。形容人武藝高強,極其勇猛。
【第15句】:【房上的草——哪邊刮風哪邊倒】(歇)比喻人左右搖擺,哪邊勢力大就靠向哪邊。 也作“風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
【第16句】:腳上的泡兒——自己走出來的
【第17句】:【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諺)蛇行有蛇路,鼠行有鼠路,各有各的路數。比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門路,絕不肯平白地讓自己困著。 也作“鼠有鼠洞,蛇有蛇路”。
【第18句】:【騎驢的不知趕腳苦】謂體會不到別人的困難。類似的:坐 轎的不知抬轎苦。浩然《山水情》:“他一直在倒霉!你是騎 驢的不知道趕腳的苦。”
【第19句】:【 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難以隱藏躲避。陳登科《活人 塘》:“一定會到我家來翻,人有三尺長,天下沒處藏,那能行 嗎?”
【第20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慣)比喻做事時斷時續,不能持久。 也作“三日打魚,兩日曬網”。
【第21句】:【一拿一個著】(慣)比喻一猜就中。也指一出手就能逮著。
【第22句】:比著葫蘆畫個瓢一走不了樣
【第23句】:我家三分綠油油的黃瓜秧上,小黃瓜一個挨一個。媽媽逢人就喜笑顏開地說:“黃瓜賣了買臺洗衣機,洗衣服就不用發愁了。”誰知黃瓜剛長大,一夜之間就被小偷偷光了。爸爸說:“遠看是個高岡兒,臨近是個下洼兒。”(河南·商水)
【第24句】:【新賬老賬一起算】有了新問題,連過去的問題一起追究。 浩然《彎彎的月亮河》:“如果新舊賬目一齊算,對他定會殺 不赦,不能冒此風險!”
【第25句】:【千里姻緣似線牽】(諺)似線牽:傳說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事,用紅線將命中注定將是夫婦的兩人的腳系連在一起。指只要有緣分,彼此相距再遠,也會結成親眷。 也作“千里姻緣一線牽”。
【第26句】:【丈夫】“丈夫”指女子的配偶。最初,“丈夫”是用來稱成年男子的。《谷梁傳·文公二十年》日:“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說文》在“夫”下釋“丈夫”,謂“周朝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日丈夫。”古時稱男性為“丈夫”,有時還有氣度不凡的意思,猶言“大丈夫”。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至于“丈夫”轉義成為女子配偶之稱,則源于我國一些部落的搶婚陋習。在這些部落里,女子選擇夫婿,以一定的高度為主要條件,一般以身高一丈(那時一丈相當于今天七尺)為標準。有了這個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強人的搶婚。據此,女子稱其所嫁男子為“丈夫”。隨著時代的變遷,部落融合,“丈夫”這一稱謂相沿至今,而“搶婚”則變成了有的少數民族的嬉鬧婚俗。
【第27句】:【瓦片尚有翻身日】(諺)扔掉的瓦片,也還有拾起來再用的時候。比喻背時的人不必喪氣,總會有境遇好轉的一天。
【第28句】:【瓶口扎得住,人口扎不住】(諺)瓶口可以封住,人嘴卻無法封住。 指人們總是要評論是非,傳播消息。 也作“瓶口易扎,人口難封”。
【第29句】:【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釋義:不是你,就是他,不會是外人。例句:咱看事情總得鬧個水落石出,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咱村上會寫字的人,掰著腳趾頭數得清的,把筆跡拿來對對,不一下就明白了嗎?
【第30句】:【青蛙要命蛇要飽】謂都要生存,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欲 望,不顧別人死活。相關的:蛇要吃飽,不知青蛙要命。陳 登科《赤龍與丹鳳》:“今天我要把話說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飽。他不為老家出力,誰又去為他賣命?”
【第31句】:一個書法家伯伯來我家看我寫字。我怕寫不好不敢寫,伯伯說:“寫字不怕丑,只要筆筆有。”(河南·博愛)
【第32句】:【劉備借荊州——有去無還】(歇)荊州:古代行政區名,漢、三國時約轄今湖北、湖南二省之境,州治在今襄樊市,是歷史上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后,劉備趁曹操兵敗,以“借”為名占據了荊州,東吳多次派人討還,劉備以各種借口拒絕歸還。指不講信用,一旦借走就不歸還。常含譏諷意味。
【第33句】:【燒紙錢】在民間,死了人要燒紙錢,上墳也要燒紙錢。那么,燒紙錢是從哪里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候,有個叫尤文一的秀才,苦讀寒窗十幾年終未能獲取功名,于是向蔡倫學習造紙。蔡倫死后,尤秀才繼承蔡倫的造紙業,但技遜一籌,造出的紙質量降低,賣不出去。為此,尤秀才茶飯不思,沒幾天,竟閉上眼睛死去了。右鄰右舍知道后,都過來幫助料理后事。尤秀才的妻子哭著對大伙說:“家境不好,沒什么可以陪葬,就把這些紙燒給他做陪葬吧。”到了第三天,尤秀才突然從棺材中坐起來,嘴里還不停叫著:“快燒紙,快燒紙!”在場的人們都嚇壞了。尤秀才卻說:“我真的活過了,是燒的這些紙把我救了。這燒的紙到了陰曹地府就變成了錢,我用這些錢還了債,贖了罪,閻王老爺就把我放回來了。”這件事傳出去后,一位有錢的老員外對尤秀才說:“我用金錢陪葬,不比紙值錢得多嗎?”尤秀才說:“金銀只能在陽間使用,不能帶到陰曹地府,不信,打開棺材看一看,陪葬的金銀保證分毫沒差。”員外聽了點頭稱是,并買了尤秀才家大量的紙。于是買紙的人一下子多起來了。其實,這是尤秀才和妻子設下的一個計策,為了多賣一些紙,才上演了死而復生的戲。從此,給死人燒紙的風俗便一直流傳下來。
【第34句】:【狹路相逢勇者勝】見“兩軍相遇勇者勝”。
【第35句】:【飯糊了悶在鍋里】內部的問題要保密。韓志君等《籬笆· 女人和狗》:“飯糊了,悶在鍋里;胳膊折了,吞在袖子里,不 能叫外人看笑話!”
【第36句】:【老虎不吃回頭食】(諺)老虎不回轉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氣的人做事,認定目標,勇往直前,絕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頭食”。
【第37句】:小亮學習退步了,卻不以為然。爸爸批評他,他竟不服氣,還說:“我在班上還是名列前茅呢!”爸爸無可奈何,點著他的鼻尖說:“哼!你呀,就會豬八戒演講——大嘴說大話,比起人家小剛來,你是扁擔豎在電桿下——差一大截喲!”(江西·南昌)
【第38句】:【認錢不認人】(慣)指人只認錢財,沒有情意。
【第39句】:【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慣)比喻雙方都是高手,勢均力敵,才智相當。 也作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棋逢對手,將遇作家。作家:行家。
【第40句】:【瓜熟要落蒂,兒大要自立】(諺)蒂(di):瓜果等與莖、枝相連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脫落;兒長大了,就必須自我獨立。指兒女長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
【第41句】:決了堤的洪水——橫沖直撞
【第42句】:【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見】(諺)凡做事要給人多留情面,以便日后再見面時好相處。指待人處事要寬厚,為日后留有余地。 也作凡事留人情,后來好相會。 萬事留人情,后來好相見。
【第43句】:在學校,有的同學做作業雖然很快,但出錯也多,老師總會說:“吃得快哽得多,寫得快錯得多。”(四川·遂寧)
【第44句】:【噙著骨禿露著肉】(慣)骨禿:骨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
【第45句】:我心里不舒服,媽媽連問我幾聲為什么,我都沒吭聲。媽媽火了:“木頭埋在城門口,三年還說話呢,你倒是說呀!”(江蘇·泰興)
【第46句】:我和媽媽走親戚,看著媽媽走得并不快,可我總是跟不上。媽媽笑著說:“緊走趕不上慢不歇呀,孩子。”(河南·尉氏)
【第47句】:【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釋義:成家立業不容易,敗落家業卻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時曾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現今國賊當道,我們可不能消沉下去啊!
【第48句】:【吃酒不言公務事】(諺)喝酒時不要談論公事,以免醉后胡言,招致麻煩。
【第49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慣)1比喻做事沒有條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況一樣對待。 也作胡須眉毛一齊來。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50句】:【床上疊床,屋上架屋】(慣)比喻機構重疊。
【第51句】:理發店的徒弟——從頭學起
【第52句】:【如入寶山空手回】比喻放過了好機會,很可惜。清代《儒 林外史》:“放著這樣一注大財不會發,豈不是如入寶山空手 回?”
【第53句】:【吃癟子】(慣)比喻受到打擊、遭到拒絕或辦事嚴重受阻。 也作“吃癟果子”。
【第54句】:【給別人當槍使】(慣)比喻被人利用,去傷害他人。 也作“給人家當槍使”。
【第55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釋義:比喻事物小而齊全,可以作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飯館可以說是北京市最基層最不起眼,甚而會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視為最低級最不屑一顧的社會細胞。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實整個北京城的陰睛風雨、喜怒悲樂,都能從那小小的飯館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響。
【第56句】:【摸不準脈窩】(慣)比喻找不到問題的癥結。
【第57句】:【明水暗道紫花泥】(諺)指雨后夜間行路,在無光照的情況下,看著亮亮的是積水,看著紫花樣的是泥坑,看著黑呼呼的才是路。
【第58句】:狗戴串鈴——假充大牲口
【第59句】:【千里相送,歸于一別】(諺)送客到千里遠,最終也還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遠送。勸止送行者的常語。 也作千里送君,終須一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第60句】:【吃甘蔗上山——一步比一步高,一節比一節甜】(歇)本指離地面越來越高,味道越來越甘甜;轉指生活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甜蜜。
【第61句】:【逮著旋風就是鬼】(慣)旋風:螺旋狀運動的風。比喻聽到一點風聲,就信以為真。
【第62句】:【拉車不看路】做事目的不明,方向錯誤。成語:南轅北 轍。諶容《光明與黑暗》:“生產嘛,不可不抓,不可多抓,只 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這是很危險的。”
【第63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學習理工知識,掌握技術, 不怕失去工作。言外之意:學文科不如學理工科。王蒙《風 息浪止》:“她知道她身上有比數學更要緊的東西。學好數 理化,到哪兒都不怕?她不迷信這個。”
【第64句】:【端著金碗要飯吃】(慣)比喻不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而處于困境之中。
【第65句】:【敲竹杠】(慣)據說清代販賣鴉片的人常把鴉片藏在竹杠里,官員檢查時,敲打竹杠,聽聲音查虛實,若被查出,煙販子會向官員行賄。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勒索財物。也比喻尋找借口抬高價格。
【第66句】:【打好了江山殺韓信】(慣)韓信:淮陰(今江蘇淮陰市西南)人,西漢初年軍事家。楚漢戰爭時,為劉邦出謀劃策,攻占關中,后被劉邦封為齊王,不久率兵與劉邦會合,滅項羽于垓下。漢立,改封為楚王。 被誣告謀反,降為淮陰侯,又被告與陳孺勾結謀反,為呂后所殺。比喻事成之后把有功之人一腳踢開。
【第67句】:【 十年九不遇】難得遇見,多指好事。成語:千載難逢、百 年不遇。劉江《太行風云》:“坐坐吧,十年九不遇,要不是大 家打日本,咋能來到俺們這些山野地面。”
【第68句】:【借東風】(慣)相傳曹操率重兵要攻打東吳,劉備與孫權決定聯合抗曹,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巧借東風,采用火攻,使曹兵大敗。比喻憑借某種有利的條件和時機。
【第69句】:鐵人生銹——害自身
【第70句】:【餓眼見瓜皮——不管好歹收攬下】(歇)譏諷人貪婪,不分好壞都要占有。
【第71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釋義:比喻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例句:“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尚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第72句】:【不顯山,不露水】謂不露痕跡,不動聲色。《劉澍德小說 選》:“這些人真有本事,不顯山、不露水的,幾時‘對’上的, 大家全不知道。”
【第73句】:【潑出的水,說出的話】(諺)潑到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來;話從嘴里說出,再也咽不回去。指人說話必須講信用,話一出口,就要負責。
【第74句】:【腦瓜子有轉軸】(慣)比喻人見風轉舵,善于跟著情勢轉變立場、態度。
【第75句】:奶奶望著門前那等著收割的小麥說:“半個月前還青青的,現在變得黃澄澄了,真是麥老過座橋,人老路上搖啊!”(江蘇·通州)
【第76句】:【盛喜中不許人物,盛怒中不答人簡】(諺)簡:書信。大喜的時候不答應給人財物,那會給得過量;大怒的時候不回復書信,以免措辭失當。指人在情緒波動中,言行很容易偏頗。
【第77句】:【小馬乍行嫌路窄】釋義:乍:剛剛開始。初生馬兒剛走路就嫌路不夠寬。比喻年輕人剛入世不知天高地厚,埋怨無處施展才能。例句:安老爺冷笑道:“他有多大的學力福命,敢說這等狂妄的滿話!”安太太道:“這可就叫作‘小馬兒乍行嫌路窄’了!”
【第78句】:我和妹妹正在玩耍,一不小心妹妹摔倒了,我說:“看你多臟啊,我不跟你玩了。”一旁做飯的媽媽掉過頭來對我說:“烏鴉別嫌小豬黑,小豬還有四只白爪呢!”(甘肅·臨夏)
【第79句】:河魚下海——不知深淺
【第80句】:土地爺掏耳朵——崴泥
【第81句】:【一人難稱百人意】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稱,也說: 順、合。成語:眾口難調。浩然《金光大道》:“我的心到了, 力到了。一人難稱百人意,眾口難調哇!”
【第82句】:唐僧身上的肉——人人想吃
【第83句】:【貓奸狗忠】(諺)貓是誰家有吃就往誰家跑,狗無論主人多么窮苦,絕不離開。指貓性奸猾,狗性忠誠。 也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第84句】:做夢抓大印——官迷心竅
【第85句】:挑來揀去,叔叔覺得還是第一個女友最可意。爸爸說:“你呀,干紅薯秧上想發芽,死瓜藤上又想結瓜,以前咋不珍惜?”(河南·長垣)
【第86句】:【老不以筋骨為能】釋義:人老了,不能靠身體發揮本領。例句:他已經七十五歲了,“老不以筋骨為能”,他必須往下壓制自己的憤怒。
【第87句】:【打蛇隨棍上打蛇,蛇緣棍而上】指乘勢而入,或招惹事 情。香港梁鳳儀《西風逐晚霞》:“這么一說,義律就像廣東 俗語所謂的‘打蛇隨棍上’,立即回了另一紙照會。”
【第88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諺)尸體發臭,只能臭一里遠;名聲臭了,卻能傳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聲敗壞,就不可收拾。
【第89句】:【 眼大漏神,刷鍋漏盆】粗心大意。成語:心不在焉。馮德 英《苦菜花》:“你呀,唉!可惜你的眼這么大,真是眼大漏 神,刷鍋漏盆。你猜那團長是誰?”
【第90句】:煮熟的鴨子飛上天——怪事一樁;彌天大謊
【第91句】:【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朝士:朝里的群臣。宮人:宮里的嬪妃宮女。朝里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的寵幸。指在權勢寵幸集中的環境里,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
【第92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釋義:比喻想算計別人的人,又被另外的人所算計。例句:正當快活得意的時節,哪曉得鉆出一個奚篤的老婆郭氏來,不惟抵盜的他財物精光,且把個性命拐得了去。這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第93句】:到我家的一位叔叔剛起身要走,媽媽就立刻拉開門說:“您再坐一會兒,吃頓飯走也不遲。”奶奶在一旁悄悄對我說:“你媽待客人是一只手拉,兩只手搡。”(安徽·貴池)
【第94句】:【打要打金剛,壓要壓霸王】(諺)金剛:護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項羽,勇力蓋世。指是英雄好漢就要敢于向強者挑戰,打壓弱者是卑劣的行為。
【第95句】:演員出臺——粉墨登場
【第96句】:穿皮襖喝燒酒——里外發燒;里外熱乎
【第97句】:我從姥姥家回來的時候,總是往路邊土大的地方走。媽媽說:“來,往這邊走,那兒土大。”我趕緊走了過去。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又走到土路里邊了。媽媽說:“你呀,吃一百個豆也不知道豆腥味兒。”(陜西·寶雞)
【第98句】:八歲的毛毛非常任性、調皮。他媽媽說:“唉,這個兒子實在沒辦法管,咬一口疼得慌,任著他吧又急得慌。”(江蘇·丹陽)
【第99句】:【天落饅頭,也要起早去拾】(諺)指機緣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上一篇:順口溜-順口溜大全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