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知為什么,李叔叔這幾天滿臉的不高興,說起話來火藥味十足。爸爸說:“這人是怎么搞的,像是人人借了他的米,還給他糠似的!”(安徽·宣州)
【第2句】:【給個臉,還想往鼻子上抓撓】(慣)形容人得寸進尺,越來越放肆。
【第3句】:爺爺七十多歲了,他常愛說老的東西好。這一天,他又說:“生姜是老的辣,甘蔗是老的甜,酒是老的貴。”我靈機一動,又補了一句:醋是老的酸。”爺爺聽了呵呵地笑,說我補得好。(山西·平陸)
【第4句】:種瓜得豆——變種
【第5句】:【爛泥搖樁,越搖越深】(諺)在爛泥里搖動木樁,越搖動木樁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掙扎越陷得深,終至于不能自拔。
【第6句】:【除了靈山別有佛】(諺)靈山:靈鷲山,佛祖圣地,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認一條死理,要能夠靈活變通。 也作“除去靈山別有廟”。
【第7句】:閻王討債——催命鬼
【第8句】:惡狼裝羊——居心不良
【第9句】:【抱金娃娃】(慣)比喻得到極大的收獲。
【第10句】:【有緣千里來相會】此語源自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蘇州一大戶人家的女兒叫席盼盼。一次,她去紫金庵燒香,回來時發現髻上的一支寶簪不見了。而這簪是席盼盼家的祖傳之物,所以只好貼出告示,重賞拾到簪者。有一天,一位廣東客商肩馱一猿來到紫金庵門前,看到告示后也沒在意,心想,這種好事也輪不到自己。就準備在庵前人多的地方做點小生意。沒承想猿將一支簪交給了他。原來,那天盼盼的簪被樹枝鉤住了。還是猴子眼尖,就爬到樹上摘了下來。客商將簪送到席家。席家見客商一表人才,又沒結婚,就將盼盼許配給他,擇吉日完婚。不料,猿偷吃了廚房的東西,客商一氣之下將猿殺死了。一對新人入了洞房,新娘聽說簪是猿找到的,就說:“女方媒人是簪,男方媒人是猿,應該謝謝猿。”可是,新郎卻說,猿被他殺了。新娘一聽非常生氣,責罵客商傷天害理,說:“我們是有‘猿’千里來相會,無‘猿’對面不相逢。”還將新郎趕出洞房,婚事告吹。由于“猿”和“緣”是諧音,“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就從中演化和引申出來。
【第11句】:【豺狼當道,安問狐貍】(諺)豺:形體似狼而小,性兇猛。豺狼:比喻兇惡殘忍的人。安:表反問。指豺狼當道傷人,消滅豺狼是當務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雞的狐貍!比喻鏟除惡人應當先除首惡。
【第12句】:老鼠啃菜刀——磨牙
【第13句】:【險中的船兒行得快】(諺)船行到風浪險惡的河段時,劃船人的精力更集中,行動更一致,船行得反而快。指艱難險阻能激勵人奮勇向前,去奪取勝利。
【第14句】:【借野豬還愿】(慣)還愿:求神佛保佑的人如愿后兌現對神佛許下的酬謝。比喻拿著別人的東西當禮品、作人情。
【第15句】:【拿著一把汗】見“捏一把汗”。
【第16句】:【百能百巧百受窮】(諺)在技藝上樣樣能樣樣巧的工匠,沒有不受窮困的。指技藝貴在精一,不在多能。
【第17句】:【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慣)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也形容人十分單純。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第18句】:【順著蔓摸瓜】釋義:比喻沿著發現的線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說:“咱順著蔓摸瓜唄。”
【第19句】:【一人一把土,堆起萬丈山】(諺)一個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積零就能成整,積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項大事業,要靠眾人協力才能成功。
【第20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勁】(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21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釋義:鴻鵠:天鵝。燕子和麻雀哪里知道天鵝的志向。比喻平庸的人不可能了解胸懷大志的人的抱負。例句:陳涉嘆息日:“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第22句】:【八個金剛抬不動一個禮字】釋義:金剛:佛教稱佛的侍從力士,因手拿金剛杵而得名。形容“禮”重,要講“禮”。例句:大尹道:“一個官要拶就拶,管你什么根基不根基!”高氏道:“這也難說,八個金剛拾不動一個‘禮’字哩!”
【第23句】:【黑狗吃食,白狗擋災】(慣)吃食:這里指偷食。比喻懲罰錯了對象,冤枉了人。
【第24句】:【惟恐天下不亂】(慣)惟恐:只怕。指居心叵測的人只怕人間太平,一心想制造事端和混亂,無事生非。
【第25句】:【貓兒狗兒識溫存】(諺)溫存:溫和體貼。指貓和狗也懂得人對它的溫存關愛。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溫情與關照。
【第26句】:【 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自有辦法克服困難,不必預先 擔憂。類似的:路走到盡頭會轉彎。葉辛《蹉跎歲月》:“事 情總算跑妥了!我早說過,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有辦法的。”
【第27句】:【鉆死胡同】(慣)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形容人固執,認死理,不知變通。
【第28句】:老貓看游魚——干著急
【第29句】:【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諺)白頭:指年老。蓋:古時車蓋,形如傘。傾蓋:指路上相遇,停車交談。 故:故舊,老朋友。有的朋友交往了一輩子,直到白頭,還如同新交往的一樣彼此不了解;有的人在路上相逢,交談不多,但志趣相投,就像老相識一樣。指交友貴在知心,不在時間長短。
【第30句】:【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謂渴望得到滿足。明代《金瓶 梅》:“西門慶就在月娘房中歇了。兩個是久旱逢甘雨,他鄉 遇故知。歡愛之情,多不必說。”
【第31句】:【龍的傳人】“龍”一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也常稱自己是龍的傳人。這源于中華民族對共同的圖騰神——龍的崇拜。當然,龍也是人們想象中的動物,是根據古代神話中的蛇的圖騰演化而來。 “龍的傳人”還有考古文物為證。在山東嘉祥縣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東漢時期的石刻中,有“歷代帝王”畫像,唯有伏羲形象奇異,人頭人身而龍尾,仿佛由龍轉化而成一且與女媧氏畫在一起。而女媧是奉蛇為圖騰的民族創造出來的,而龍是根據蛇的圖騰演化而來的。傳說伏羲和女媧成婚而生人類,始祖是龍繁衍的后代,當然是龍的子孫,故而稱作“龍的傳人”。
【第32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33句】:螞蟥見血——叮(盯)住不放
【第34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兒吃的】(諺)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積月累,循序漸進,不能盲目冒進,急于求成。
【第35句】:十字路口行走——四通八達
【第36句】:【逮著旋風就是鬼】(慣)旋風:螺旋狀運動的風。比喻聽到一點風聲,就信以為真。
【第37句】:【見兔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諺)牢:羊圈。見到兔子回頭叫狗去追,這不算晚;羊被偷走趕緊加固羊圈,也還不遲。指發生了失誤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仍不失為明智之舉。
【第38句】:鄰居劉嬸的兒子小強,一玩起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聽,劉嬸又在說他了:“瞧你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爺了。”(河北·邯鄲)
【第39句】:【人抬人高,水抬船高】(諺)人抬舉人,地位自然就升高,就像水漲高了,抬得船身也高一樣。指人要想有大作為,總離不開眾人的扶持與抬舉。 也作人抬人,無價寶;水抬水,萬丈高。 人抬人高,自尊自貴。
【第40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慣)比喻玩弄權術,反復無常。 也作翻手為云覆手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第41句】:【無厘頭】“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粗俗隨意,沒有中心,令人難以理解。這種“無厘頭”形式,后來被運用到電影藝術上,成為周星馳為代表的一系列喜劇電影中的一種表演模式。“無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觸及事物的本質。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中的對白便是“無厘頭”式的語言。隨著網絡的發展,“無厘頭”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將其奉為圭臬。“無厘頭”一詞便由方言傳播到全國各地。
【第42句】:【馬大哈】“馬大哈”常用來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辦事草率、丟三落四、經常出錯之人。它源自20世紀50年代,由天津市相聲界藝人創造的趣語。相聲段子《買猴》50年代的時候曾風靡全國。故事說一位干部以不負責任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馬大哈”。他寫了一個報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競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而馬大啥的領導們也是同樣馬虎草率的官僚主義,內容看也不看便揮筆批準。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于盲從,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行任務,結果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話。比如:他們為了去采購猴子,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各地接洽者雖然驚奇于天津采購員的離奇“購貨單”,卻仍然到處幫助他們捉拿猴子交貨;猴子從四面八方運回后,群猴出籠,又大鬧了百貨公司,趣聞笑話接連不斷。這段相聲的作者是何遲,表演者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一經演出,“馬大哈”一詞迅速傳遍全國。可見,相聲的藝術魅力不亞于戲曲。《西廂記》中的“紅娘”成了媒人的代稱,而《買猴》中的“馬大哈”則成了馬馬虎虎的同義詞。
【第43句】:過河踩鋼絲——玄乎
【第44句】:這幾年,爸爸做生意賺了錢,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中有大彩電、洗衣機和冰箱。前天,爸爸又買回一輛摩托車。一天中午,爸爸又讓我去割肉。媽媽卻說:“不要剛穿上鞋就忘了赤過腳。”(河南·鄧州)
【第45句】:媽媽見爸爸一根接一根地吸煙,就指著他的腦袋說:“你真的怕自己的鼻子被痼蟲子噓了,這樣不停地吸?”(湖南·雙峰)
【第46句】:【刀子嘴,豆腐心】說話厲害,心軟。浩然《艷陽天》:“焦二 菊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硬的不怕,軟的受不了,軟硬一齊 來,她就得跟著轉。”
【第47句】:【找個縫下蛆】(慣)比喻找機會干壞事。
【第48句】:【揀日不如撞日】(諺)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與其挑個好日子辦事,不如現在就辦。
【第49句】:【賣金須是買金人】(諺)指賣金子的必須有買金子人的經驗和眼光,這樣,寶物就能歸入懂寶人的手里,不至于明珠暗投。 也作“賣金須向識金家”。
【第50句】:狗皮糊墻——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51句】:【兵敗如山倒】軍隊敗退.一蹶不振。成語:一敗涂地。張 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當年還都時,何等地威風和 氣派!過了不到三年,竟兵敗如山倒。”
【第52句】:【記德不記仇】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忘掉別人對自己 的傷害。明代《醒世恒言》:“那白氏是個記德不記仇的賢 婦,念著同胞份上,將前情一筆勾卻。”
【第53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諺)比喻人的追求與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強求一致。 也作蘿卜青菜,各有一愛。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第54句】:【常在河邊站,哪能不濕鞋】在某種環境里生活久了,難免 要受影響。或說:常在江邊走,難保不失腳。馬烽《劉胡蘭 傳》:“俗話說:常在河邊走,難免踏濕鞋。賭博場、料子館, 臭名在外,即便自己行得正,走得端,常去那地方,外人提起 來名聲也不好聽啊!”
【第55句】: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第56句】:【一個富貴心,兩只體面眼】(慣)體面眼:指勢利眼。心里只向著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勢利。
【第57句】:【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戰爭中不論勝負,雙方均有損失。 明代《西游記》:“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 三千。何須煩惱?”
【第58句】:【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做好事應該光明正大。背,也 說:瞞。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鬼鬼祟祟做什么,好事 不瞞人,瞞人沒好事,一定出什么岔子了。”
【第59句】:【是藥能治病,當今無死人】(諺)如果說,只要是藥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沒有死人了。指服藥不能包治百病。
【第60句】:【舌頭磨剃刀——好險】(歇)指好危險或好厲害。
【第61句】:【毒蛇口中吐蓮花】蛇吐信(舌)似花。指壞人裝成友善的 樣子。羅旋《南國烽煙》:“正如俗話說的:咬人狗,不露齒, 毒蛇口中吐蓮花。大家要擦亮眼睛啊!”
【第62句】:【踩窩子】(慣)比喻探查底細。
【第63句】:拿了秤桿忘秤砣——不知輕重
【第64句】:【一朵鮮花插在牛屎上】釋義:比喻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嫁給很糟糕的男人。例句:無論什么人,她都一見如故,毫不在乎,所以大家愿意和她接近,可是暗中又為她嘆息:“唉!一朵鮮花插在牛屎上。”
【第65句】:【瞞人沒好事,好事不瞞人】(諺)正大光明的事不會瞞哄人,瞞哄人的事不會是正大光明的。指做好事光明正大,做壞事偷偷摸摸。
【第66句】:【 從天上放下云梯】遇到高升的機會。申躍中《掛紅燈》: “對于他自己,雖然不能說是從天上放下了云梯,但也算有 了步步向上的臺階了。”
【第67句】:【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諺)比喻只有缺少智謀的人. 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第68句】:【不上高山,不顯平原】有比較,才能看出差別和高下。張 恨水《啼笑因緣》:“真是不登高山,不見平地。像她這樣用 錢,簡直是把大洋錢看作大銅子。”
【第69句】:鐵釘釘鐵板——硬對硬
【第70句】:【以五十步笑百步】釋義:作戰時逃跑五十步的人譏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也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稍輕,就去譏笑別人。例句:想到這里,他覺得即使自己的手不是那么軟,也不能去打瑞豐了;他和瑞豐原來差不多,他看不起瑞豐也不過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第71句】:【收船好在順風時】(諺)收船:收起船上的風帆。帆在順風時容易收。比喻做事要見好就收,在順境中收場是最明智的。
【第72句】:【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故人】(諺)故人:老朋友。在家里不會熱情款待賓客,出門在外才體會到缺少朋友的難處。指不能熱情交結與招待朋友的人,必然得不到朋友的關愛。
【第73句】:【 閻王不嫌小鬼瘦】貪婪榨取。類似的:老虎不嫌黃羊瘦/ 黃鼠狼不嫌小雞瘦。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閻王不嫌鬼 瘦,虱子也不嫌我們的血苦。”
【第74句】:【春江水暖鴨先知】釋義:這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詩句。比喻首先體察和領受到。例句:雷公樂呵呵地說:“你們看,這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呵!”
【第75句】:無恥的人臉皮結實;無病的人身體結實。
【第76句】:【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歇)仁兒:諧“人兒”。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也作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 吃瓜子吃出個臭蟲來——啥仁都有。
【第77句】:【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見“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
【第78句】:【羊在山坡曬不黑,豬在圈里捂不白】(諺)捂:封閉,悶著。比喻人與事物的本質難以改變。
【第79句】:【囫圇吞卻一個棗】(慣)比喻對某種事物或理論不理解,籠統接受。
【第80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81句】:【越說腳小越扶墻】把恭維話當真,以為自己真不錯。類 似的:越扶越醉。賈平凹《廢都》:“得了得了,說你腳小,別 扶了墻走。”
【第82句】:【富不教學,窮不讀書】(諺)指富人不愿教學,因為教學清苦、勞神;窮人不去讀書,因為讀書費錢財、費時間,窮人承受不起。 也作“窮不讀書,富不教學”。
【第83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慣)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第84句】:【整瓶不搖半瓶搖】見“滿壺全不響,半壺響叮當”。
【第85句】:姨父來我家閑談,一扯就是大半夜。爸爸送走姨父后說:“真是的,屁股沉得像座山,一坐就是大半天。”(河北·邢臺)
【第86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比喻強者相斗,終有一方失敗。明 代《三國演義》:“今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須誤了我大事。吾 與你二人勸解,休得再論。”
【第87句】:【能把木頭人說活,能把晴天說下雨來】(慣)形容人特別能說會道。
【第88句】:【九州】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劃,后用作中國的代稱。九州一詞起源于何處,最早見于金文《叔夷鐘銘》,說中國的疆域有九州。具體指哪幾州,眾說紛紜。一種采用《禹貢》的說法,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劃分的情況是:冀州(今山西、河北,遼寧);兗州(今河北、河南、山東交界部分);青州(今山東、遼寧東部);徐州(今山東南部、江蘇和安徽北部);荊州(今兩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陜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陜西北部、中部和甘肅及其以西地方);揚州(今江蘇、安徽南部、江西東部)。 “九州”只是傳說中的行政區域而已,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國的文化史中沉淀下來,人們便以它泛指中國了。
【第89句】:【家有萬貫,不如出個硬漢】(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指縱然擁有萬貫家財,也不如有個能頂門立戶的硬漢子。
【第90句】:【打旗號】(慣)旗號:舊時標明軍隊名稱或將領姓氏的旗子,現比喻某種名義。指假借某種名義。
【第91句】:吃不了兜著走——自擔責任
【第92句】:生鐵進了鐵匠鋪——挨打的坯子;等著挨錘
【第93句】:秀才的書箱——里面有文章
【第94句】:【誠招天下客】真誠能夠取得人們的信任。《北京日報》 (1986,7,28):“誠招天下客,我離開餐廳時,看出不少中外 顧客與服務員很熟悉。”
【第95句】:【 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交】經過斗爭而后認識,和好。錢 鐘書《圍城》:“咱們不打不相識,以后相處的日子正長,要好 好交個朋友。”
【第96句】:【有懶人,無懶地】(諺)人勤苦地就勤出產,人懶惰地就不打糧。指地的肥沃與貧瘠,是由人的勤與懶決定的。
【第97句】:【破財免災】(諺)破費了錢財,可以免除災禍。舊指丟失或耗費了錢財,能換來人的安樂。用來安慰失盜或意外破財者的常語。 也作“破財消災”。
【第98句】:媽媽每天從早忙到晚,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條。爸爸風趣地說:“你是兩眼一睜,忙到黑燈,真是個稱職的‘內當家’呀!”(河南·淅川)
【第99句】:【丟錢是買主,說話是閑人】(諺)指付錢的才是買主,品評貨物優劣的往往是看客。也泛指凡是辦實事的,總會拿出實際行動。
上一篇:網紅俗語經典歇后語,集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