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石激起千層浪】(慣)比喻某種言論或行動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反響。
【第2句】:【寧養一條龍,不養十只熊】(諺)龍:傳說中能騰云吐霧的神異動物。寧愿養一條神奇的龍,也不愿養一群無用的熊。比喻養育后代,重在優質,不在數量。
【第3句】:【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釋義:沉魚落雁:魚見了沉入水底,雁見了降落沙洲。閉月羞花:月亮見了躲藏起來,花兒見了感到害羞。形容女子容貌特別美麗。 例句: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日大喬,次日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心中向往已久,欲得之而無門。
【第4句】:【老鼠眼看天】(慣)比喻目光狹隘、短淺。
【第5句】:【貪天之功,據為己有】(慣)把天意成就的功勞,說成是由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指把別人的功勞都算在自己頭上。 也作“貪天之功為已有”。
【第6句】:【海里無風三尺浪】 釋義:海浪總是很大的,即使無風天也有三尺高的浪。 例句:“你倆去?”齊師傅吃驚地說,“這行船走??刹皇谴蚬?!俗話說,海里無風三尺浪。又是個黑夜,險乎??!”
【第7句】:【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 釋義: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 例句:鱷魚頭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你能說哪一個完全對?”
【第8句】:【工夫各自忙】(諺)指各人有各人忙的事。
【第9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釋義:猩猩:猿類,形似人。能言:指經過訓練,可發幾個簡單的音節。猩猩縱然能說話,也還是禽獸本性。 例句:鸚鵡能言,不禽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
【第10句】:【拖下水】見“拉下水”。
【第11句】:【不怨狼吃羊,只怨羊上坡】(慣)比喻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第12句】:【獅子鎮邪】我國盛產老虎,不產獅子,而被稱為百獸之王的老虎沒有被尊為鎮邪之獸,反而由獅子來擔當,這是為什么呢?這與獅子的傳人和宗教傳人有關。 首先,獅子作為物種傳人中國的最早記載出自《后漢書》,提到在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5年),安息國王遣使進獻獅子以及符拔等奇異猛獸。伴隨著中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更多的獅子被使節們帶到中國來。魏晉南北朝也有幾次西域國家進獻獅子的事例,不過仍舊為數尚少。到了唐代,中國古代史上這個最為發達的對外交往時代,獅子才頻繁傳人中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人開始熟悉獅子,并撰寫詩詞歌賦來描寫這種來自草原的百獸之王。當時,人們以能一睹雄獅風采為驕傲。 其次,異域宗教的傳播大大豐富了中國獅子文化。特別是佛教的傳人,與獅子的傳人幾乎是同時。西域多種宗教與獅子有關密切的關聯。佛教以獅子吼來形容佛祖佛法的威嚴,用獅子來充當菩薩羅漢的坐騎;波斯古代宗教則以獅子為護法神獸,身帶雙翼守護著神壇或殿堂。這些內涵通過宗教傳播影響了中國的民間信仰和生活習俗。借助傳人中國的佛教,尤其是祆教、摩尼教等,獅子開始在中國承擔起護法鎮邪的重任,在中國人眼里,獅子成為威嚴尊貴的象征。從此在皇家陵闕、權貴門前,紛紛樹立起一對對門獅;在宮廷舞臺盛大慶典上,不斷上演氣勢磅礴的“五方獅子舞”。甚至民間也以獅子為吉祥物,用來驅邪,房頂、墻頭放有石獅子,門洞的門墩也雕刻成石獅子,用來鎮宅。
【第13句】:【釘是釘,板是板】(慣)形容態度鮮明,毫不含糊。
【第14句】:【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慣)比喻互相嫌棄,互不買賬。
【第15句】:【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諺)有多大的熱能,就發多大的光。比喻不論能力大小,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第16句】:【有個葉便添?!浚☉T)比喻敘事時隨意夸大渲染,增添內容。
【第17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 釋義:比喻某地有相貌出眾的女人。 例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閑人。
【第18句】:【隱疾難為醫】(諺)指生于幽隱處的疾病難以治療。也指隱瞞真實病情就難以下藥。
【第19句】:棋逢敵手難藏身。
【第20句】:【要罵無好口,要打無好手】見“廝打沒好手,廝罵沒好口”。
【第21句】:【教人教心,澆花澆根】見“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
【第22句】:【信譽值千金】見“干金易求,信譽難得”。
【第23句】:【堵窟窿】(慣)比喻償還債務。
【第24句】:【教奢易,教儉難】(諺)指教人奢侈浪費容易,教人儉樸節約卻很難。
【第25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 釋義:比喻彼此存在依附關系,離不開?!把怼庇肿鳌疤佟?。 例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呀!”連陰天老虎掛念珠兒,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第26句】:【惹虱子頭上撓】(慣)比喻自找麻煩。
【第27句】:【金剛廝打,佛也理不下】(諺)金剛:佛的侍從力士。金剛要是互相打起來,佛也調和不了。比喻內部鬧起糾紛來,有權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難以排解。
【第28句】:【聽風就是雨】(慣)比喻聽到一點傳聞,就信以為真,甚至盲目采取行動。 也作聽見風就來雨。 聽見了風就以為是下雨。
【第29句】:【紙幣】在紙幣普遍流通的今天,就更有必要探源一下“紙幣”。 “紙幣”最早出現在中國。宋真宗時期,在四川出現了代替金屬貨幣的紙幣,這種紙幣稱為“交子”。它不僅足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自唐朝中期以后,四川的商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區仍流行鐵錢。鐵錢有大小兩種,大鐵錢每貫重20多斤,小鐵錢每貫也有6斤多,攜帶起來極不方便,影響了商業的發展。宋真宗時期,在政府的許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戶共同印制的“交子”,代替鐵錢在市場上流通,作為現錢使用。后來,交子改由官辦,流行漸廣。紙幣幾經沉浮,終成氣候。
【第30句】:【討野火】(慣)罵人我麻煩。
【第31句】:【寺】佛寺遍及中國各地,它是中國佛教僧人聚居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 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等。那么,“寺”是怎么來的呢? 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動場所。寺,《說文》云:“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人員,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來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即所謂“三府九寺”。 “寺”作為對佛教僧侶基本生活和活動場所的稱呼,與鴻臚寺及其掌管的事務有關。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因為鴻臚寺是招待四方賓客的國家賓館,非僧人久居之地,后來另建居所,取名“白馬寺”。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 隋唐以后,寺作為官署名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筑的專用名詞。
【第32句】:【騎牛不怕牛身大,騎馬不怕馬頭高】(諺)比喻決意要征服對方,就不怕他的勢力有多強大。
【第33句】:【往臉上貼金】(慣)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給臉上貼金”。
【第34句】:【給空頭支票】見“開空頭支票”。
【第35句】:【按著葫蘆摳子兒】(慣)比喻用強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財物。
【第36句】:【城隍廟里賣假藥——哄鬼】(歇)指用編造假話或玩弄手段欺騙人。
【第37句】:【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 釋義:兒女親家,世代相親,拆分不開。 例句:“老人古語說得好,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你說是不是?”
【第38句】:【愁一愁,白了頭;笑一笑,十年少】(諺)指頭發早白,是由愁郁引起的;歡笑能使人變得年輕。
【第39句】:【來無跡,去無蹤】(慣)來去沒有蹤影。形容行動詭秘或神速、隱秘。 也作來無蹤跡去無影。 來無影,去無蹤。 來無蹤,去無影。
【第40句】:【沒玻璃的眼鏡框子,再也蓋不住爛眼邊兒了】 釋義:比喻真相掩蓋不住了。 例句:往回想也罷,往遠看也罷,越想越清楚,越看越透亮;沒玻璃的眼鏡框子,再也蓋不住爛眼邊兒了!
【第41句】:【關起門來罵皇上】 釋義:對有權威的人,不敢公開罵,只敢背地罵。 例句:伍參謀道:“自古常言講得好,關起門子還敢罵皇上呢。這里沒人去報功領賞!”
【第42句】:【無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沒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來;轉指話說了也是白說。
【第43句】:【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諺)指當官就必須為老百姓辦事,不然就枉吃國家俸祿,還不如回家做點小買賣。
【第44句】:【鴻溝】“鴻溝”比喻對立雙方隔閡很深。 “鴻溝”一詞源于秦末楚漢戰爭,是兩軍對峙的臨時分界線。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4年,劉邦和項羽在滎陽、成臬一帶的古戰場激戰,項羽的兵力雖強,而劉邦憑借后方糧草充足的條件,使項羽無計可施,被迫提出“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歸楚?!彪p方暫時息戰。鴻溝是古代的運河。 現今在河南省滎陽城東北的廣武山上尚留有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西面的叫漢王城,東面的叫霸王城;兩城之間有一條寬約三百米的大溝,即有名的“鴻溝”。
【第45句】:【說謊不瞞當鄉人】(諺)當鄉人:當地人,最知底細的人。指在知根知底的當鄉人面前,說騙人的假話會立即被揭穿的。 也作說謊莫瞞本鄉人。 撒謊瞞不過當鄉人。
【第46句】:【金銀不露臉】見“財不露白”。
【第47句】:【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諺)長:此處指白晝天長。指農歷的五月,白晝天最長;農歷的十月,白晝天最短。 也作“長五月,短十月”。
【第48句】:【畫虎不成反類狗】(慣)老虎沒畫成,卻畫得像只狗。比喻本想辦好事情,沒想到卻搞得更糟。 也作畫虎不成,反倒類犬。 畫虎不成,反類其狗。
【第49句】:【瓜子里出臭蟲——啥仁都有】見“嗑瓜子兒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
【第50句】:【鳥怕暗箭,人怕甜言】(諺)指甜言與暗箭一樣傷人,必須提防。
【第51句】:【望山走倒馬】(諺)望見山就加鞭,把馬趕死也還不到山的跟前。 指山看起來近,實際距離很遠。也泛指要到達目的地,還要作走較長路程的準備。 也作望山跑死馬。 望城跑死馬。
【第52句】:【明人重炮,清人重馬】(諺)明朝人打仗,重視用炮轟;清朝人打仗,重視用騎兵。指傳統、習慣不同,則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長與優勢。
【第53句】:【鐵身上的蚊子——無著嘴處】(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指插不上嘴,無話可說。
【第54句】:【不知天高地厚】 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 例句:他絕對不是那種不知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太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李拐子用拐杖拄得地咚咚響,那氣憤的樣子,幾乎要把地球捅個大窟窿。
【第55句】:【物不平則鳴】(諺)比喻人在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就會嗚叫呼冤。
【第56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諺)指山歌的區域性很強,到哪座山就唱哪座山的歌。比喻辦事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規。 也作到哪山,唱哪歌。 到哪架山梁,唱哪架山歌。
【第57句】:【珍饈百昧,一飽便休】(諺)珍饈(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過是吃飽肚子就算了。勸人不必貪求美食的常語。
【第58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59句】:【干金難買回頭看】 釋義:做事時回頭看看或回顧一下自己的經歷會大有好處。 例句:“你們看,我這秧行不齊,秧根插得深淺不勻?!薄案山痣y買回頭看,你這一看看得好!”
【第60句】:【躲一棒棰,挨一榔頭】(慣)比喻躲過了一場打擊,又遭受另一場打擊。
【第61句】:【一錢不落虛空地】(慣)指一文錢也不白花。
【第62句】:【金榜】科舉時代俗稱殿試錄取的榜為“金榜”。金榜是相對于桂榜、杏榜而言的,沒有前二榜,也不會有金榜,因為鄉試、會試、殿試是層次遞進的。古代科舉考試先后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黃榜。桂榜是鄉試錄取舉人的公告榜,因為放榜時正值桂花盛開而得名;杏榜是會試錄取貢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時正值杏花盛開而得名;黃榜則是殿試之后朝廷發布的錄取進士的公告榜,因該榜用黃紙書寫而得名。黃榜也叫金榜,且有大小之分。小金榜由奏事處進呈于內,大金榜則由內閣學士加蓋“皇帝之寶”的大印后張掛于外。 大金榜就是通常所說的黃榜。
【第63句】:【纏麻頭,續麻尾】(慣)麻:這里指麻類植物的纖維,是紡織麻類織物的原料。比喻說話東拉西扯繞彎子,不直截了當。
【第64句】:人怕私,地怕荒。
【第65句】:【泥牛入?!罒o消息】(歇)本為佛教語,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后便忘卻小我。后指人一去不復還,沒有音信。也指東西沒有下落。 也作泥牛入?!粺o消息。 泥牛入海——毫無消息。 泥牛入?!粲嵢珶o。
【第66句】:【莽張飛,粗中有細】 釋義:張飛:字翼德,三國時蜀漢大將,性格剛直魯莽。比喻人雖然粗心大意,但有時做事也很細心。 例句:“莽張飛,粗中有細嘛!”農則豐得意地說。
【第67句】:【鯉魚跳龍門】(慣)比喻脫離了原來的環境,提高了地位。
【第68句】:【沒到西天,碰上如來佛了】(慣)西天:我國古代佛教徒稱印度。如來佛: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第69句】:【?!看汗?,家家戶戶貼“?!弊?,源自何處。一為“?!弊值暮x好,二是源自一個傳說。 先看“?!弊值暮x。福,是形聲字,偏旁示,乃祭祀祈禱的意思。向神明祈求什么呢?內容在右半邊:上邊是人的頭面,下方是肚腹,肚里的“十”字,乃食物充滿,既要有五谷雜糧,也需要鮮蔬葷腥,一句話,吃飽就是福。至如今,人們恭維一個人既胖又健康,總是說:“哎喲,您發福了!” 這不經意間的“發?!?,最是祖先創造“?!弊值谋玖x。然而,福的內容不斷擴展,吃飽之后,自然有新的追求,后被解釋為:富、貴、壽、考,齊備為福。富貴自不必說,壽考是平安健康,活到天年。如此一個“?!弊?,誰不想把其請到家。 再看那個傳說。相傳,姜太公之妻是個敗家種,不管到哪里都敗。在姜太公封神之時,其妻說:“別人都封了神,為啥不封我?”姜太公答:“你到哪家哪家敗,封你干啥!也罷,要封就封你為窮神吧。”其妻很不滿意:“封我為窮神,叫我蹲在哪個地方?”姜太公說:“有福的地方不能去。”此事被傳開后,驚動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把自家大門、小門貼上“福”字,以對窮神的拒絕。從此便成了傳統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第70句】:【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釋義:人面好認,人心難測。多指了解人的真實思想很不容易。 例句:薛婆本是個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軟語,三巧兒遂與他成了至交,時刻少他不得。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71句】:【空手打空拳】(慣)形容手中沒有錢財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兩拳”。
【第72句】:【當歸】“當歸”是一味婦科良藥。早在《神家本草經》中就將它列為可補可攻的中品藥,既可扶正補養,又可攻邪治病。那么,“當歸”之名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從前有個青年,新婚不久就外出采藥,同妻子約定三年之內回來,媳婦信以為真。誰知這一走三年杳無音訊。他的媳婦憂郁悲傷,得了一種婦科病,月經紊亂,頭暈心慌,生活十分凄涼,被逼改嫁他人。沒想到改嫁不久,男青年返回了家鄉。他質問媳婦為何不等自己。媳婦哭訴說:“三年當歸你不歸,片紙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錯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蹦星嗄曷牶笠舶没诓灰眩巡杉降牟菟幩徒o媳婦,居然治好了她的婦科病。這事在鄉里傳開后,一些得了婦科病的人也找來這種草藥服用,居然都痊愈了。從此,人們知道這是一種婦科良藥,給它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叫當歸,告誡后人要汲取“當歸不歸,嬌妻改嫁”的慘痛教訓。后人出一謎語:丈夫外出三年整。謎底:當歸。
【第73句】:【七十二行,莊稼為王】(諺)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業。在各行各業中,農業生產是最重要的一行。指農業生產關系著國計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農為本。 千行萬行,莊稼是頭一行。
【第74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諺)當家:管理家事。指不管家務,就不知道柴米油鹽價格上漲的事。泛指不擔當某方面的重任,就體會不到某方面的種種難處。
【第75句】:【挨當頭棒】(慣)比喻意外受到沉重打擊。
【第76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鍵。
【第77句】:【百樣生意百樣做】(諺)指生意不同,做法也自然不同。也借指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可死守成規。
【第78句】:一瓶子水不響,半瓶子水亂晃.
【第79句】: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第80句】:【久經大海難為水】見“觀于海者難為水”。
【第81句】:【破車之馬,可致千里】(諺)指有狂力能把車拉破的馬,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領。比喻有魄力沖破舊規矩的年輕人,往往有異乎尋常的能力。
【第82句】:【碰釘子】(慣)比喻遭人拒絕、斥責或遭受失敗、挫折。
【第83句】:【十年九不收】(慣)十年中有九年沒有收成。形容土地貧瘠或自然災害頻繁。
【第84句】:【福從贊嘆生】(諺)贊嘆:發自內心的贊美與感激。指得到人們普遍的、由衷的贊嘆,這才是真正的福氣。
【第85句】:【窗戶眼兒吹喇叭——鳴聲在外】(歇)鳴:諧“名”。指人的名聲在外面,廣為人知。
【第86句】:【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釋義:蚍蜉:大螞蟻。撼:搖撼。嘲笑人不自量力。 例句: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第87句】:【十二屬相】“十二屬相”也稱十二生肖。古人用十二地支記時,十二地支代表了十二時辰。古人又根據他們對動物出沒活動時間的規律,把十二時辰配上了十二生肖:子:子夜十一時至第二天凌晨一時,這時候,老鼠的活動最為活躍,“子”就同鼠搭配,稱為“子鼠”。 丑:牛吃足了草,凌晨一至三時還在咀嚼,準備凌晨出來耕地,所以“丑”就同“?!贝钆?,稱為“丑?!薄?寅:據說凌晨三至五時,這時候老虎最兇猛,所以“寅”同“虎”搭配,稱為“寅虎”。 卯:凌晨五時后,月亮(又叫玉兔)還在照耀大地,所以“卯”同月宮神話中唯一的動物玉兔相配,稱為“卯兔”。 辰:龍是神話中的動物,傳說早晨七至九點鐘已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所以辰時屬龍。 巳:據說,早晨九至十一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動,不會傷人,所以巳時屬蛇。 午: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太陽當頭,據方士的說法,午時陽氣到達極限,陰氣將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陰”類動物,所以午時屬馬。 未:下午一至三時,羊吃了這時候的草,據說并不影響草的再生,所以未時屬羊。 申:下午三至五時,猴子異?;钴S,申時屬猴。 酉:下午五至七時,傍晚來臨,雞開始歸窩,所以,“酉”跟雞搭配,稱為“酉”雞。 戌:下午七至九時,黑夜來臨,狗開始“工作”:看家、守夜,所以,“戌”同犬搭配。 亥:晚上九至十一時,夜已深,豬憩睡得更熟,所以“亥”跟豬搭配,稱“亥豬”。 十二生肖是我國用于記錄年的一種方法,如《泰山廟圣旨碑》題:“泰定鼠兒年十月二十三日”,“鼠兒年”即子年。十二生肖也是我國在古代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如子鼠年生的屬鼠,丑年生的屬牛,依次相配。這叫“十二屬相”.或者叫“屬相”。
【第88句】:【嚴婆不打笑面】(諺)嚴厲的婆婆不會打笑臉相迎的媳婦。指以和善的態度待人,能化解怨恨。
【第89句】:腳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
【第90句】:【床罩】“床罩”是最普通的床上用品,美觀大方,可它的得來并不美。 床罩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的法國。據記載,這個偉大的發明者是一個普通的法國高盧婦女迪迪。迪迪與馬夫路易戀愛了三個月后,正式舉行婚禮。 不幸的是,婚禮后的早晨,年輕的妻子發現丈夫有遺尿的毛病,他將婚床上的被褥尿濕了。這時,祝賀婚禮的客人們已在門外,他們大聲笑鬧,捶打木門,迪迪已沒有更換床褥的時間。 迪迪望著神情沮喪的路易,忽然靈機一動,從衣櫥里取出一張床單,迅速鋪在潮濕的被褥上,然后開門迎客。客人們向新郎新娘祝福,并參觀他們的新居。突然,一位客人手指床單,驚奇地叫道:“多奇怪的布置,這是潔白的‘床罩’!它一定是巴黎上流設計者的最新玩意兒吧?” 新娘微微一笑,不發表意見。 客人們發出嘖嘖的贊嘆聲:“哦!這多么時髦,多么漂亮!” 很快,這種鋪床方法在法國各地流傳起來。三年后,法國宮廷正式采用了這種方法,并按那個客人所說的那樣,將鋪在被褥上的床單命名為“床罩”,并且把它載人了《宮廷起居事典》。
【第91句】:【抓大頭】(慣)見“捉大頭”。
【第92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里就是棺材】(慣)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指人未得善終。也指只管眼前,不管以后會發生什么事。
【第93句】:【出處不如聚處】(諺)出處:物品的原出產地。聚處:物品的貿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產地不如在貿易場所充足。也指從原產地購物,遠不如從貿易場所購物方便。 也作“產處不如聚處”。
【第94句】:【和尚哭丈母——多攬這層閑】(歇)攬:兜攬,拉到自己身上。和尚不結婚,沒有岳母。指多管閑事。
【第95句】:【寺老佛多,人老話多】(諺)寺廟古老,廟里的佛像就排得多;人到老年,說起話來就會沒完沒了。指老年人說話嘮叨,有著生理上的原因。
【第96句】:【新婚不如遠歸】(諺)剛結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別歸來的夫妻情愛熱烈。指久別歸來的夫妻情愛最深長。 也作新娶不如遠隔。 新娶還須讓遠歸。 新婚不如久別。
【第97句】:【馬尾巴搓繩——合不了股兒】(歇)本指馬尾巴搓不成一股繩子;轉指人心不齊,合不成一股勁兒。
【第98句】:【蝎子放屁——毒氣大】(歇)毒氣:本指有毒的氣體,轉指毒辣的手段。形容人非常狠毒。
【第99句】:【日出早,雨淋腦;日出晏,曬殺雁】 釋義:晏:遲。日出早,預示著有雨,日出時有云霧遮住,預示著天氣晴熱。 例句:老七伯抬頭看著天,頭也不回地對巧姑說:“嗬,今天可是非去不行了。看見沒有,太陽在云霧眼兒里呢,沒聽說嗎?‘日出早,雨淋腦;日出晏,曬殺雁’,今日正是個好天!”
上一篇:超經典俗語,直擊人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