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菜園里的壟溝——四通八達(dá)
【第2句】:【狗咬呂洞賓——不認(rèn)得真人】(歇)呂洞賓: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也叫呂祖。真人:道教稱修行得道的人。指不認(rèn)得真正有身份的人,或真正好心的人。常含責(zé)罵意。
【第3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釋義:宋代某州官名叫田登,忌諱和“登”同音的字,令百姓改稱“燈”為“火”,每逢正月十五“放燈”,官榜寫作“放火”。百姓諷刺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后用以比喻只許自己胡作非為,不許別人正當(dāng)行動。“不許”又“不準(zhǔn)”、“勿許”等。例句:尤耿不禁開懷地暗暗笑道:“好,擊中要害!什么四大自由,三大民主,全是假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第4句】:期末考試卷發(fā)了下來,妹妹考了雙百,一回到家,她就拿著試卷到處炫耀。奶奶指著她的鼻尖說:“你呀,你呀,母雞下蛋咯咯叫,生怕人家不知道!”(江蘇·高郵)
【第5句】:【天不收,地不留】(慣)指無人收留,無處容身。
【第6句】:【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紋圖案的襯托面,轉(zhuǎn)指基礎(chǔ)。指基礎(chǔ)太差或品質(zhì)太次。 也作“破麻袋繡花——底子差”。
【第7句】:鄰村的一個惡人在外面挨打了。張老師說:“在家不打人,出門人不打。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他這也是要飯的拿塊饃,自尋的。”(河南·郟縣)
【第8句】:【馬桶】“馬桶”即坐便器。南方人習(xí)慣稱其為“馬桶”。人用的東西為什么叫馬桶呢?它源自何處?在中國,最早的關(guān)于“馬桶”的詳細(xì)文字記載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在木馬子之前,漢朝稱之為“虎子”。這個名字由來與一個傳說有關(guān)。相傳西漢時期飛將軍李廣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一次,他射死臥虎后,命人鑄成虎形的器具盛裝小便,以此表示對猛獸的蔑視,意在表示蔑視強敵。久而久之,這種專門盛裝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稱為“虎子”了。《西京雜記》上就有關(guān)于這種“馬桶”的記載,漢朝宮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后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也是馬桶的前身。可是到了唐朝,因為皇族的先人中有叫“李虎”的,為了避諱,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后就俗稱“馬桶”了。中國古代使用的馬桶是木制的,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王公貴族使用的馬桶,為了顯示身份,材料高級的多,甚至還有黃金制成的。到了現(xiàn)在,才發(fā)展成以陶瓷馬桶為主了。至于抽水馬桶,確實是外國人發(fā)明的,1596年英國人哈林頓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抽水馬桶。
【第9句】:【白紙寫黑字】(慣)指有了可靠的文字憑證。 也作白紙上畫著黑字兒。 白紙黑字。
【第10句】:【春困秋乏夏打盹】指氣候溫?zé)幔巳菀桌ХΑ!侗=r 報》(1999,5,21):“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所謂打盹,就 是短時間的睡眠,多指午睡。中醫(yī)認(rèn)為,睡眠是陰陽交替的 結(jié)果,午睡不可缺少。”
【第11句】:【大水漫不過船桅去】(諺)桅:桅桿,木船上掛帆的長桿。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桿。比喻輩分、地位或等級低的,無論怎樣也超越不過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過船去”。
【第12句】:【幡桿燈籠,照遠(yuǎn)不照近】釋義:幡桿:垂直懸掛一種窄長旗子的旗桿。比喻做事照顧遠(yuǎn)客,不照顧近親近鄰。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興的,可是還有點埋怨侄兒不照顧他,就嘰嘰咕咕道:“阿堅這孩子真是個幡桿燈籠,照遠(yuǎn)不照近!”
【第13句】:【人沒名難呼喚,地沒名難送飯】(諺)人要是沒個名,想呼喚他也難;地要是沒個名,想給地里勞作的人送飯也難。指地和人一樣,都必須有自己的名字。
【第14句】:【鐵樹也有硬蟲攢】(諺)即使是鐵樹,也會有硬蟲鉆得進(jìn)。指再堅硬的東西也有蟲能咬。
【第15句】:【窗戶眼兒吹喇叭——鳴聲在外】(歇)鳴:諧“名”。指人的名聲在外面,廣為人知。
【第16句】:【春鰱夏鯉,吃了不悔】(諺)指春天的鰱魚,夏天的鯉魚,正是肥美鮮嫩的時候,應(yīng)時品嘗,是極好的享受。
【第17句】:吃著雞,抓著鴨——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第18句】:【值幾個錢一斤】謂沒有價值,或不起作用。表示輕視。 值,也說:賣。張恨水《八十一夢》:“正氣賣多少錢一斤?你 那點本領(lǐng),在我這里吹什么正氣?”
【第19句】:【不登高山,不現(xiàn)平地】(諺)不登上陡峭的高山,就顯不出平坦的大地。比喻凡事不經(jīng)過比較,就看不出巨大的差別來。
【第20句】:琵琶斷了弦——彈(談)不下去
【第21句】:【 扶不起的阿斗】阿斗為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 懦弱無能,雖有諸葛亮輔佐,也未能守住劉備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 謂人無能,幫助他也成不了大事。海外張愛玲《金鎖記》: “怎奈這丫頭天生是扶不起的阿斗,恨得我只嚷嚷。”
【第22句】:【 穿針要個引線人】需要有人介紹推薦。成語:穿針引線。 馬加《北國風(fēng)云錄》:“我可不認(rèn)識日本指導(dǎo)官,穿針還要個 引線的。”
【第23句】:【咬人的狗兒不露齒】(諺)真正下口咬人的狗不齜牙咧嘴,也不汪汪亂叫。比喻實干的人并不聲張。 也比喻狠毒的人表面不露形跡,只在暗中做事。 也作咬人的狗不齜牙。 咬人的狗暗下口。 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的狗不咬人。
【第24句】:河邊娶媳婦——給王八找喜歡
【第25句】:以前,我做事總不徹底。媽媽便常說我是“洗鍋不洗勺子把兒,洗臉不洗耳門岔兒,掃地不掃門旮旯兒”。(山西·太原)
【第26句】:【蹺蹺腳,比你的頭還高】(慣)指對方不夠資格,根本不配與自己相比。
【第27句】:【不圖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諺)五更:天色未明的時刻。指人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謀利,誰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為謀利,誰肯早起”。
【第28句】:【房上的草——哪邊刮風(fēng)哪邊倒】(歇)比喻人左右搖擺,哪邊勢力大就靠向哪邊。 也作“風(fēng)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
【第29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釋義:比喻各人有各人的愛好。例句:常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干世界,盡管人們的喜愛各不相同,但卻很難想象哪一個人會喜歡“失敗”。
【第30句】:麻雀斗公雞——自不量力
【第31句】:【進(jìn)在手里,吃在肚里】(慣)指生活比較拮據(jù),收入多少,花掉多少,沒有節(jié)余。
【第32句】:媽媽教姐姐繡花,姐姐的手不聽使喚。媽媽說:“別著急,別著急,著急出問題;別慌張,別慌張,慌張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華)
【第33句】:【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小時候偷竊的毛病不改,養(yǎng)成壞習(xí) 慣,會越來越嚴(yán)重,發(fā)展成大錯。類似的:今日偷針,明日偷 金/偷針的會變成偷牛的。《法制文萃報》(1999,6,14):“雖 然窮,但我們窮得要有志氣。不能去偷人家的東西。小時 候偷針,長大了就去偷金。”
【第34句】:夢里結(jié)婚——好事不成
【第35句】:【三寸不爛之舌】(慣)形容人能言善辯。 也作三寸不爛舌。 三寸不爛之舌,兩行伶俐之齒。
【第36句】:【叫化子比神仙】(慣)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37句】:【有同行的貨,沒有同行的利】(諺)同行(hang):同一行業(yè)。賣出同樣的商品,得到的利潤卻不相同。指經(jīng)商中全靠個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第38句】:【磨磚砌的喉嚨——又光又滑】(歇)喉嚨像用磨磚砌成似的很光滑。形容食物吞咽得很快。
【第39句】:【倒胃口】(慣)本指因膩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聽或所見次數(shù)太多而心生厭煩。
【第40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與顧客的一種關(guān)系,具有 優(yōu)勢者主動,無力者受欺侮。《新鳳霞回憶錄》:“舊時有句 話: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確實,我們劇種小,演員窮,就被 人家看不起。”
【第41句】:【見天日】(慣)l比喻擺脫了艱難的處境,見到了光明。2比喻把隱藏著的事情公示于眾。 也作見青天。 見太陽。
【第42句】:綠豆掉進(jìn)芝麻里——總覺得自己大
【第43句】:【死諸葛駭走了生仲達(dá)】釋義:諸葛:指諸葛亮。仲達(dá):司馬懿,字仲達(dá),三國時曹魏政權(quán)的掌握軍權(quán)的大臣。死人嚇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讓人聽了就害怕。例句:這是北伐當(dāng)年的舊官銜,就和“死諸葛”駭走了“生仲達(dá)”一樣,這舊官銜卻駭走了防護(hù)團(tuán)。
【第44句】:【母老虎投胎】指婦女潑悍。成語:河?xùn)|獅吼。臺灣瓊瑤 《我是一片云》:“我告訴你,你最好離我這個妹妹遠(yuǎn)一點,她 是母老虎投胎,又兇又霸道,而且毫無理性的!”
【第45句】:【來得易,去得易】(諺)得來容易,失去也容易。多指財物不是通過正道取得的,往往不知心疼,隨意揮霍浪費。 也作來得容易去得快。 來時容易去時快。
【第46句】:太平洋里洗腳——浩浩蕩蕩
【第47句】:【骨頭里榨油】(慣)比喻殘酷地剝削或敲詐勒索。
【第48句】:【老母雞不吃白大米——喂啥】(歇)喂:諧“為”。詢問某事的原因或目的。
【第49句】:積木搭高樓——推就倒;一碰就倒
【第50句】:【千里馬還有一瘸】(諺)千里馬:日馳千里的名馬。瘸(que):跛腿。 即使是千里馬,有時也會失蹄。比喻做事再縝密的人,有時也會出錯。
【第51句】:我由于貪玩沒有做完作業(yè),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批評我說:“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還是努力學(xué)習(xí)吧!”(河南·淅川)
【第52句】:【老虎不吃回頭食】(諺)老虎不回轉(zhuǎn)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氣的人做事,認(rèn)定目標(biāo),勇往直前,絕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頭食”。
【第53句】:【吃著碗里,望著鍋里】沒吃完就想盛,謂老不滿足。成語: 得隴望蜀。古華《浮屠嶺》:“男人家心野,總是吃著碗里,還 瞟著鍋里,可是秀秀馬上就發(fā)覺自己是錯怪了。”
【第54句】:樹上的爛杏——數(shù)它壞
【第55句】:【把個懶驢子逼上了磨】釋義:比喻把不務(wù)正業(yè)的人領(lǐng)上了正路。例句:哪知這句話倒說著了!那位打算詩酒風(fēng)流的公子,何嘗不是被他姊妹兩個一席話,生生地把個懶驢子逼上了磨呢!
【第56句】:【以貧求富,農(nóng)不如工,工不如商】(諺)要想改變貧窮現(xiàn)狀,發(fā)財致富,務(wù)農(nóng)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jīng)商。 指迅速致富的途徑是經(jīng)商。
【第57句】:鄰家兩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兒子養(yǎng)大,可兒子成家后就再也不孝敬他們了。媽媽憤憤不平又無可奈何地說:“唉,可真是只有瓜連(憐)子,沒有子連(憐)瓜啊!”(河南·鄧縣)
【第58句】:老虎頭上的王字——生就的
【第59句】:自來水壞了龍頭——放任自流
【第60句】:【經(jīng)師不名,學(xué)藝不高】(慣)學(xué)藝拜師,如果不經(jīng)名師的指點,技藝就難以達(dá)到高標(biāo)準(zhǔn)。指未經(jīng)名師指點,因而技藝不高。 也作“經(jīng)師不到,學(xué)藝不高”。
【第61句】:【金鑰匙】在外交場合,常見中國官員在訪問外國某一城市時,被當(dāng)?shù)厥虚L贈與一把該市的“金鑰匙”,這是怎么回事呢?贈送“金鑰匙”,是歐洲各國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風(fēng)俗,它表示國家或城市對外賓的敬意,也是一種隆重的歡迎儀式。古代的歐洲城堡都有城墻和城門,都要用鑰匙啟鎖。因而這種具有實用意義的鑰匙,在人們心目中代表一種開放或通向禁區(qū)的權(quán)力,還是高貴飾物和官階的標(biāo)志。例如,掌管英王加冕典禮的英國掌禮大臣的官徽就是一把鑰匙。由于鑰匙的特殊意義,在歐洲逐漸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禮節(jié):由一個城市的最高主管官員,將鑰匙贈送給某位外賓,以此作為尊敬和歡迎的表示以及高度信任和融洽無間的友誼象征。直到現(xiàn)在,城垣和城門早已不復(fù)存在,但仍然保持著贈送金鑰匙的傳統(tǒng)禮節(jié)。
【第62句】:水仙不開花——裝蒜(裝糊涂的意思)
【第63句】:【河水不礙船】(諺)河水寬廣,船只往來互相并不妨礙。比喻生活的空間是廣闊的,人們盡可以各行其道,彼此沒有妨礙。 也作“河廣不礙船,路寬不礙車”。
【第64句】:【破車之馬,可致千里】(諺)指有狂力能把車?yán)频鸟R,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比喻有魄力沖破舊規(guī)矩的年輕人,往往有異乎尋常的能力。
【第65句】:吃洋參,不如睡五更。
【第66句】:【 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勇于克服困難,不爭名利。浩 然《艷陽天》:“不論從年紀(jì)、經(jīng)驗上說,都是您呀!見困難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責(zé)任就負(fù),這才是真正愛集體的好社 員。”
【第67句】:【斗大的字認(rèn)不上兩石】(慣)斗、石:都是容量單位,10斗等于1石。形容識字很少或不識字。 也作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升:容量單位,10升等于1斗。 斗大的字認(rèn)不得幾石。
【第68句】:【人無笑臉休開店】(諺)指開店做生意,必須做到笑臉迎顧客,和氣待來人。
【第69句】:【人活年輕,貨賣時新】(諺)人年輕時,是最風(fēng)光、最有活力的;貨物的款式時新,是最招買主、最暢銷的。指人一生最美好的時候是青春。
【第70句】:【狗拿耗子,多管閑事】這個俗語形容不受歡迎的多管閑事的人。捉老鼠是貓的職責(zé),狗的職責(zé)是看門。可在古代,卻有狗捉老鼠的記載。在四川三臺縣郊江鎮(zhèn)金鐘山一區(qū)一號漢墓中,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畫像,圖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豎、嘴長、牙尖,四肢肌肉發(fā)達(dá),雙眼炯炯有神,口中還叼著一只長尾巴老鼠。戰(zhàn)國末年成書的《呂氏春秋》中就記載了一則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內(nèi)容是:“齊有善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鄰畜之?dāng)?shù)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后足,狗乃取鼠。”《魏略》記載曹操手下典軍校尉丁斐貪財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發(fā)被捕,可曹操念他們的同鄉(xiāng)之誼不想處罰他,就對人說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又西晉時,東海王司馬越還洛,有童謠日:“洛中大鼠長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看來魏晉時狗鼠還是兩個死對頭。由此可見,狗拿耗子在魏晉以前并不算多管閑事,從此以后,貓和狗的分工逐漸清楚了,分工更細(xì)了,各司其職,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閑事之嫌了。
【第71句】:【一個時節(jié)一個令】(諺)指一年四季隨著氣候的變化,節(jié)令也各自不同。也比喻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政治氣候,必須分別看待。
【第72句】:弟弟在學(xué)校成績很好,每次考試成績一公布,他回到家就夸耀自己的成績。奶奶說:“酒量小的人,喝兩杯就會天旋地轉(zhuǎn);驕傲的人,稍表揚就不知天高地厚。”(河南·寶豐)
【第73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釋義:癩蛤蟆,極丑陋;天鵝,極美好。比喻美丑懸殊,不相配。再說癩蛤蟆跳不高,根本吃不上天鵝肉。也比喻空想,癡心妄想。例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沒人倫的混賬東西,起這樣念頭,叫他不得好死!”
【第74句】:【 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互相交換、交流。也用反 語,指報復(f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她說應(yīng)該回?fù)簦瑏矶?不往非禮也。”
【第75句】:【燈草欄桿——靠不住】(歇)本指燈草做的欄桿不能倚靠,轉(zhuǎn)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賴。
【第76句】:老包斷案——臉黑心正
【第77句】:【早看東南,晚看西北】以天空有無烏云推測陰晴。李準(zhǔn) 《大河奔流》:“長松喊著:‘早看東南,晚看西北。你們看,’ 他指著西北天空一塊烏云說,‘要下雨!割下的麥子趕快收 拾起來!先不要割了!”’
【第78句】:橄欖澀嘴有回味——先苦后甜
【第79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80句】:臨近考試了,復(fù)習(xí)很緊張。我對媽媽說:“要是不用復(fù)習(xí)就能考試好,那就好了!”媽媽說:“想吃爛肉又不愿多燒柴,那怎么行呢?”(河南·林州)
【第81句】:【喝干醋】見“吃寡醋”。
【第82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諺)色:女子的美色。以年輕美貌求取寵幸的女子,好日子是不會長久的。指憑著美色取寵,等到年逝色衰,就會被拋棄,落得個可悲的下場。
【第83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釋義:敵人來了派將領(lǐng)抵擋,大水來了用泥土堵塞。比喻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決定對策。例句:“常言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了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第84句】:【叫你吃屎你也吃】斥責(zé)人盲從。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 現(xiàn)狀》:“你師帥叫你吃屎,你為什么不吃給他看!幸而你的 師帥做個媒人,不過叫女兒嫁個兔崽子,倘使你師帥叫你女 兒當(dāng)娼去,你也情愿做老烏龜,拿著綠帽子往頭上去磕了!”
【第85句】:【八月一聲雷,遍地都是賊】釋義:舊謂陰歷八月響雷,主災(zāi)年,多盜賊。例句:八月:此月雷聲不宜有。諺云:“八月一聲雷,遍地都是賊。”
【第86句】:【一步棋走錯滿盤輸】指犯了關(guān)鍵性的錯誤。相關(guān)的:走錯 了一步棋/棋差一著便為輸/下棋干著,全看最后一著。姚 雪垠《李自成》:“自成明白,在這千鈞一發(fā)的危險時刻,一步 棋走錯就會全盤輸?shù)簦运M管非常憤怒和激動,卻不肯 馬上下命令。”
【第87句】:破罐子破摔——豁出去了;自暴自棄
【第88句】:百年松樹,五月芭蕉——粗枝大葉
【第89句】:【鉆腦袋不顧屁股】見“顧頭不顧尾”。
【第90句】:【安逸出懶漢,逆境出人才】(諺)安逸的生活會養(yǎng)成人的惰性,使人不思上進(jìn),逆境卻能激勵人奮發(fā)成才。
【第91句】:樹蔭底下使羅盤——陰不陰來陽不陽
【第92句】:我做完作業(yè)正打算出去玩,媽媽叫住我:“為什么不看一會兒課外書呢?”我嘀咕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寫完了,還要我看課外書。”“乖女兒,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快去看書。”(江蘇·如皋)
【第93句】:【量大福大】(諺)度量大的人,福分自然就大。指度量和福分是相連的,量大容人,福分就大;度量狹窄,只能自找苦吃。 也作“有大量者,必有大福”。
【第94句】:媽媽炒了一盤兔肉,我邊嘗邊問媽媽:“怎么這樣香啊?”媽媽說:“常言說得好,‘天上飛禽——鴿子鵪鶉;地上走獸——兔子狗肉’。”(河南·鄧縣)
【第95句】:【懷里揣著兔子】(慣)形容心里害怕、慌亂。
【第96句】:【吃盡味道鹽好,走遍天下娘好】釋義:天下沒有人比親娘待自己更好的了。例句:“吃盡味道鹽好,走遍天下娘好”,看來還是其產(chǎn)黨好,我,我一家準(zhǔn)備搬回雷坪來住。
【第97句】:三九天開桃花——稀奇古怪
【第98句】:爸爸經(jīng)常辦事還沒成功就瞎嚷嚷,媽媽說:“爸爸是屎沒出來屁一大串。”(新疆·庫爾勒)
【第99句】:【六月不熱,五谷不結(jié)】(諺)五谷:泛指糧食作物。農(nóng)歷六月,三伏天氣,是一年當(dāng)中最熱的時候,此時要是天氣不熱,五谷就難以結(jié)出果實。指六月大熱,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