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戴紅纓帽上樹——紅到頂
【第2句】:千根木頭隨船走。
【第3句】:一百個人相罵——多嘴多舌
【第4句】:趕集不帶錢——看熱鬧
【第5句】:【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謂先打擊要害。清代《紅樓 夢》:“俗語說:擒賊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開端,一定是拿 我開端。”
【第6句】:馬戲團的小丑——走過場
【第7句】:鐵匠催徒弟——快打
【第8句】:【 無利不早】起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利益。古語:天下熙 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見司馬遷《史記》)。從 維熙《愛的奇跡》:“我看這叫無利不早起,她對小偷比對兒 女還親,一定是有所圖。”
【第9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諺)人為了錢財不惜搭上性命,鳥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殺。舊指人生在世就是為了錢財。 也作人為財,鳥為食。 人為名利死,鳥為覓食亡。 鳥為食死,人為財亡。
【第10句】:【好戲耐看,好曲中聽】(諺)好戲讓人久看不厭,好曲子讓人百聽不煩。指優(yōu)美的戲曲能給人提供高雅的藝術(shù)享受。
【第11句】:【玻璃人兒——透極了】(歇)本指極其透明,轉(zhuǎn)以形容人非常聰明伶俐。
【第12句】:【扁擔(dān)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時扁擔(dān)平放在肩,轉(zhuǎn)指雙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第13句】:【只點火,別加柴】只是引導(dǎo)或煽動,自己不參與。浩然 《艷陽天》:“馬之悅追著女人,又小聲地囑咐幾句,讓女人只 點火,別加柴,適可而止。”。
【第14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釋義:指重陽這天陰沉下雨,這一年就有好收成。例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九日是雨歸路日,有雨主來年熟。
【第15句】:玻璃瓶里的蛤蟆——看到光明無出路
【第16句】:【東家種竹,西家治地】(諺)東邊的人家種了竹子,西邊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會長出來。指竹子愛向西南方向滋長,只要東邊種竹,西邊自然長出。
【第17句】:【不知道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xiàn)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不過,潘秀婭——這位一會兒便要坐著出租小轎車來的新娘子,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第18句】:哈巴狗見了主人——俯首帖耳;搖尾乞憐
【第19句】:【大懶推小懶】不想負責(zé),互相推委。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 “你自己沒有腳呀?大懶使小懶,還罵人呢。”
【第20句】:草鞋里面長青草——慌(荒)了手腳
【第21句】:【阿爺?shù)囊路呡叴酷屃x:比喻世代貧寒。阿爺:(方言)父親或祖父。例句:他們一直過著衣不果體,食不飽肚的生活。九兒的衣服是祖上留下來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爺?shù)囊路呡叴┌ ?/p>
【第22句】:三十年開花,四十年結(jié)果——老果果(老哥哥)
【第23句】:爸爸想養(yǎng)蝎致富,可又聽人說蝎子很難養(yǎng),就一直沒敢行動。爺爺鼓勵他說:“還沒見蝎子影,怎知道養(yǎng)不成?路不鏟不平,事不做不成。大膽?zhàn)B吧!”(山西·平陸)
【第24句】:【抱著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相關(guān) 的:要錢不要命。成語:一錢如命。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他 是抱元寶跳井,舍命不舍財?shù)睦县旈y,不能養(yǎng)活槍。他膽兒 又小,瞅著明晃晃的刺刀,還哆嗦呢。”
【第25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費極大的精力。臺灣吳濁流《波茨 坦科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乙科長,但在意外的地 方,又受到阻礙。”
【第26句】:【八面不著底兒】(慣)比喻對事情弄不明白或沒有把握,心里不踏實。
【第27句】:甜瓜地里種甘蔗——從頭甜到腳底
【第28句】:【 編筐編簍,重在收口】做事要圓滿的結(jié)束。成語:有始有 終。語文圖書:“俗話說得好: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畫 鳳,難在點睛。寫文章也是如此:頭難起,尾難落。”
【第29句】:【好閨女不愁嫁】(諺)品貌兼優(yōu)的姑娘不愁嫁不出去。比喻真正的優(yōu)質(zhì)商品不會沒有銷路。
【第30句】:【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釋義:比喻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例句:只是,正像人們常言說的那樣: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老成厚道的農(nóng)村實干家羅祖華,對于為人處世方面的學(xué)問簡直少得可憐。
【第31句】:一手遮住臉——獨當(dāng)一面
【第32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眼光要遠大,做事要踏實。《北京日 報》(1981,10,12):“文章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就是把 理想和實干精神結(jié)合起來。”
【第33句】:【大丈夫膝下有黃金】(諺)男子漢的雙膝像黃金一樣貴重,絕不能輕易折膝向人下跪。指不恰當(dāng)?shù)南鹿蛴腥枞烁褡饑馈?也作“男兒膝下有黃金”。
【第34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釋義:要從大的方面考慮問題,從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話說,杯杯酒吃垮家當(dāng),毛毛雨打濕衣裳。咱辦廠就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地節(jié)約。”
【第35句】:【當(dāng)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zhàn)爭而去當(dāng)兵送死。
【第36句】:【一家有事,眾鄰分憂】鄰里街坊,會互相幫助。張孟良《兒 女風(fēng)塵記》:“一家有事,眾鄰分憂,單指望著遭難的人家是 不行的。如今只有大家一齊出力,才能把錢湊出來!”
【第37句】:木頭眼鏡——看不透
【第38句】:斜角看電影——把人看扁了
【第39句】:【出處不如聚處】(諺)出處:物品的原出產(chǎn)地。聚處:物品的貿(mào)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產(chǎn)地不如在貿(mào)易場所充足。也指從原產(chǎn)地購物,遠不如從貿(mào)易場所購物方便。 也作“產(chǎn)處不如聚處”。
【第40句】:【一箭易斷,百箭難折】釋義:比喻個人力量孤單,經(jīng)不起打擊。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例句:肖元山默默點頭,像同意我的話。他又低聲自語道:“一箭易斷,百箭難折!”
【第41句】:【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諺)臘: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指臘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第42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43句】:【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人的思想、心事,不容易得知。 明代《封神演義》:“自古人心難測,面從背違,知外而不知 內(nèi),知內(nèi)而不知心,正所謂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第44句】:媽媽叫我洗菜,我才洗菜,叫我掃地,我才掃地,從來沒主動做過啥。媽媽說:“你呀,就像蛤蟆一樣,點一下跳一下,不點就不跳。”(四川·雅安)
【第45句】:門縫里看大街——眼光狹窄
【第46句】:【驕傲來自淺薄,狂妄來自無知】(諺)淺薄:缺乏學(xué)識或修養(yǎng)。驕傲自滿是由淺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無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驕傲、狂妄的習(xí)性,必須不斷地增長見識,加強修養(yǎng)。
【第47句】:【強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zhàn)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48句】:【大海無風(fēng)三尺浪,有風(fēng)上天堂】釋義:上天堂:指死。形容海上風(fēng)浪大,行船危險。例句:楊友才問:“你還聽說什么?”“我還聽說,大海無風(fēng)三尺浪,有風(fēng)上天堂!”
【第49句】:【仨核桃倆棗】(慣)形容很少或很小。 也作“三個核桃兩個棗”。
【第50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釋義:比喻人心險惡,難以猜測。“難”又作“怎”。例句:這個郎君也早合當(dāng)?shù)惯\,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到吃婆娘哄賺了。正是: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51句】:【解鈴還需系鈴人】這一俗語比喻由誰引起的問題,仍由誰去解決。 “解鈴還需系鈴人”源自一句佛語。南唐時期,在金陵(南京)的清涼山上有一座寺院,院中有一位泰欽法燈禪師,據(jù)說他性格豪放,狂傲不羈,寺內(nèi)的其他僧人都不喜歡他,唯獨寺院住持法眼禪師對他十分器重。一天,法眼在談禪之余,向眾和尚提出一個問題:“猛虎頸上系著一顆金鈴,誰能把它解下來?”大家想來想去都沒有正確回答上來。這時泰欽禪師正好從外面回來,法眼便請他回答。眾和尚都幸災(zāi)樂禍地等著看笑話,可泰欽禪師卻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個把金鈴系上去的人,能把它解下來。”法眼很滿意,眾僧也都驚呆了。法眼對大家說:“汝輩輕覷不得!”眾和尚也恍然大悟,都欽佩他的智慧,從此便不敢再輕視他了。
【第52句】:【家雞打得團團轉(zhuǎn),野雞不打滿天飛】借指自己人有矛盾也 能夠團結(jié),與外人沒有矛盾也不易團結(jié)。《新鳳霞回憶錄》: “他本來就不是咱們唱戲的根兒。家雞打得團團轉(zhuǎn),野雞不 打滿天飛。”
【第53句】:【自家掘墳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魯迅《墳》:“所以,要 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墳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 誤的。”
【第54句】:上數(shù)學(xué)課,老師反復(fù)強調(diào)不要把被乘數(shù)與乘數(shù)弄顛倒了,結(jié)果還是有人弄顛倒了。老師說:“這就像抱起狗砸石頭,怎么行呢?”(河南·汝州)
【第55句】:奶奶背糧食去磨,我奪過來替她背上。奶奶在后面一個勁兒說“累了就放下歇歇”,我卻一直背到磨坊里。奶奶心疼地說:“你這孩子,真是寧讓累死牛,不叫擱住車。”(河南·偃師)
【第56句】:毒蛇見雄黃——酥到骨
【第57句】:【鴨子死了嘴還硬】嘴硬,兼指嘴上不認輸。成語:強詞奪 理。臺灣林語堂《京華煙云》:“鴨子死了嘴也硬。妹妹,不 管什么事,你若不占上風(fēng),你是不肯甘休的。”
【第58句】:【抓條岔道跑到底】(慣)比喻堅持走錯誤的道路而不悔改。
【第59句】:【拉不開栓】(慣)指非常緊張、忙碌,難以應(yīng)付。
【第60句】:【滿招損,謙受益】此俗語淺顯易懂,自滿會招來損害,謙遜會有諸多益處。此俗語源自《尚書·大禹謨》。相傳遠古時代,“苗”這一偏遠部族不服中原統(tǒng)治,舜帝命禹率軍征戰(zhàn)。禹雖然極力鼓舞士氣,但三旬之后,苗部族仍然未被征服。一個名叫益的人提建議說:“只有德行才能感動上天,天運是不可違逆的。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天道。至誠可以感神,更何況一個苗部族!”禹表示贊同,接著就班師回朝了。正是由于堅持“滿招損,謙受益”的信條,堯舜禹三代成為中國社會形態(tài)的典范。毛澤東的“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化用了“滿招損、謙受益”,并賦予它全新的內(nèi)涵,也成了至理BBB。
【第61句】:老藤子爬樹——繞來繞去
【第62句】:【干吃大魚不費網(wǎng)】釋義:比喻不付出代價卻得到好處。例句:拿害孩子這件事說吧,主意是他想的,人是他殺的;咱們是干吃大魚不費網(wǎng),連一條繩子也搭不上。
【第63句】:【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原為佛教徒的用語。借指:做好事 做壞事都會有報應(yīng)。明代《醒世恒言》:“善有善報,惡有惡 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那天公算善惡個個記得明白。 古往今來,曾放過哪個?”
【第64句】:蛇吞象——不自量
【第65句】:鄰居有個小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貪吃,而且自己的東西從不給別人吃。他爺爺說他“你吃別人的東西吃出汗來,別人吃你的東西急出汗來”。(江蘇·常州)
【第66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借指身份高的人言行不正,下面的人 就會受影響。成語:上行下效。臺灣瓊瑤《船》:“他自己做 的好事!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怨不得我賭錢!”
【第67句】:鄰居張某因偷竊被公安局抓去了。爺爺搖搖頭說:“上個月他叔叔因打架被抓去了,現(xiàn)在他又被抓,真是‘塘敗出泥鰍,家敗出毛猴’啊!”(安徽·阜陽)
【第68句】:【人嘴兩張皮】(諺)人的嘴不過是兩張皮,怎樣說都由你。指話是由人說的,只要講出道理就行。也指無論什么話,都能從嘴里說出,不能當(dāng)真。 也作人嘴兩張皮,反正都是理。 人嘴兩片皮,各說各的理。
【第69句】:【拔出蘿卜帶出泥】牽扯到別的麻煩。泥、你諧音,又指牽 涉到對方。《文匯報》(1984,5,10):“不揭彭的問題,說明自 己也有問題,怕拔出蘿卜帶出泥。”
【第70句】:【蓮花出于污泥】釋義:比喻極差的條件、環(huán)境中會產(chǎn)生品格高尚的人物。例句:老殘道:“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而且又是年輕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樣。古人說:‘蓮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錯的!”
【第71句】:【蒼蠅不抱無縫的蛋】釋義:比喻事物有了漏洞才會被人鉆空子。“抱”又作“叮”。例句:有道是“蒼蠅不抱無縫的蛋”。雖然這柳家的沒偷,到底有些影兒,人才說他。
【第72句】:【越怕鬼越多】指精神上缺乏信心,將更加被動。或說:怕 鬼有鬼/越怕越有鬼/怕鬼被鬼嚇著。類似的:越害怕越跌 交。《鐵道游擊隊》:“你明天可理直氣壯的上站去,啥事不 要怕,越怕越有鬼上門。”
【第73句】:我和鄰居的幾個小朋友商量后,終于把一件難辦的事辦好了。爸爸見了笑著說:“這真是一人不如二人計,三人合伙唱臺戲啊!”(江蘇·海安)
【第74句】:小文的婚事吹了,幾位嬸子正醞釀著給他介紹新對象。郭大娘胸有成竹地說:“撇不下,放心。只要有那個灰盆兒,還怕沒驢來打滾兒?”(注:“灰盆”,表層土壤干燥松軟,驢子經(jīng)常打滾的地方。)(河南·西平)
【第75句】:【挑得籃里便是菜】見“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
【第76句】:【上山打柴,過河脫鞋】(諺)上到山上就打柴,要過河水就脫鞋。比喻到什么環(huán)境,就要有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力。也比喻遇到什么情況,就要采取什么措施,不可拘泥。
【第77句】:【打棍子】(慣)指羅織罪名陷害人,打擊人。
【第78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zhèn)廟還嚇人】(歇)哼哈二將:佛教稱守護廟門的兩員神將,傳說一個叫鄭倫,能鼻哼白氣制敵,一個叫陳奇,能口哈黃氣擒將。比喻即使壓不住陣,也能起到威嚇作用。
【第79句】:【欺人是禍,饒人是福】(諺)欺侮別人會招來災(zāi)禍,寬恕別人會得到好處。指待人處世,貴在寬宏厚道,最忌蠻橫欺人。 也作“饒人是福,欺人是禍”。
【第80句】:【天字第一號】(慣)舊時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來編排序號,“天”是《干字文》首句“天地玄黃”的第一字,“天字第一號”就是第一的意思。后借指最大、最好或最突出、最重要的。
【第81句】:春上經(jīng)濟比較緊張,我們家喂的三頭豬又都病死了。爸爸嘆氣說:“真是屋漏偏遭連陰雨,船漏又遇頂頭風(fēng)。悔不該為省幾毛錢,不給豬打防疫針。”(河南·南召)
【第82句】:【鉆牛犄角】(慣)比喻人固執(zhí)地研究不值得研究且無法解決的問題。 也形容人心眼死,遇事過于較真。 也作鉆牛角尖。 鉆牛角。
【第83句】:狗面前扔骨頭——投其所好
【第84句】:【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釋義:比喻名實不符,徒有其名。例句:普映山只淺淺一笑,不冷不熱地說道:“過獎了,書記同志!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我這個人,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第85句】:【豆腐里挑出骨頭來】(慣)形容檢查得十分仔細、嚴格。也比喻過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尋骨頭”。
【第86句】:一棵大樹枯了心—外強中干
【第87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諺)沒有家親作內(nèi)應(yīng),就不會引來外部的邪魔鬼怪。指外部的邪惡分子到內(nèi)部來搗亂,總是內(nèi)部有人勾引。 也作沒有家賊引不進外鬼來。 無家鬼送不了家人。
【第88句】:老鼠見了貓——骨頭都軟了;落荒而逃
【第89句】:【臘八粥】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xí)俗。據(jù)說“臘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白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dāng)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效果,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jì)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jì)念日。所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傳說吃了“臘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 至今我國江南、三北廣大地區(qū)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xí)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又營養(yǎng),確實能增福增壽。
【第90句】:杜十娘沉百寶箱——人財兩空
【第91句】:好花要有綠葉扶,好漢要有眾人幫。
【第92句】:大河里的水旋渦——遲早要隨大流
【第93句】:【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頭】釋義:比喻躲開了一場災(zāi)難或打擊,又遇到了另一場災(zāi)難或打擊。例句:他想:“真是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頭。他們供銷社又怎么聽到我來流口的風(fēng)聲?為了甩開他們,我昨天在古人鎮(zhèn)就放出要去串鄉(xiāng)賣貨的煙幕,可是他們還是跟蹤來了。”
【第94句】:蜂多出王,人多出將。
【第95句】:【千人打罕,萬人稱奇】(慣)指眾人都覺得罕見、稀奇。
【第96句】:【開口告人難上難】(諺)告人:求人。指張嘴求人是非常為難的事。 也作“開口求人難”。
【第97句】:【風(fēng)有風(fēng)頭,雨有雨頭】(諺)風(fēng)刮來時,先有風(fēng)頭;雨下來時,先有雨頭。比喻任何群體行動,總得有個帶頭的。
【第98句】:口吃黃連——苦在心
【第99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上一篇:很多人贊的民間俗語經(jīng)典俗話,很火很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