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石頭掉進大糞坑——又硬又臭
【第2句】:【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諺)要想讓佛法興盛,除非佛門信徒能做到彼此敬重。指佛門信徒不互相拆臺,佛法自然興盛。比喻行內的成員能彼此尊重,該行業就必定興旺。
【第3句】:臉上長瘡——面子上不好看
【第4句】:【戳穿西洋鏡】(慣)西洋鏡:也叫西洋景,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動若干畫片,觀者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揭穿假象或謊言。 也作戳破西洋鏡。 拆穿西洋鏡。
【第5句】:【窗戶紙一點就透】稍作指點就明白。浩然《艷陽天》:“你 別看我平常不大開會去,都是家務事兒纏的,我可是個好強 的人,什么事我都想得開,窗戶紙兒,一戳就透。”
【第6句】:媽媽叫我去挑水,我說挑不動。媽媽說:“你呀,腰粗膀圓,只能挑個門簾。”(安徽·廬江)
【第7句】:電燈照墻角——名(明)角
【第8句】:大媽一見熟人就愛拉家常。有一次,大伯對我說:“你大媽是柳木屁股,走到哪兒根就扎到哪兒。”(河南·長葛)
【第9句】:釣上來的魚——自己上鉤
【第10句】:老鼠吃秤砣——嘴硬
【第11句】:【官不離印,貨不離身】(諺)當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賣貨的要管住自己的貨物。指人們借以謀生的東西,必須隨身攜帶,不可輕易離身。
【第12句】:【小兒欲得安,無過饑與寒】(諺)要想讓小兒平安,最好的辦法是不讓他吃得過飽,穿得過暖。指經常讓小孩受點饑寒,反而會少生疾病。
【第13句】:壁畫上的耕牛——不中用
【第14句】:耕者離開牧者,耕者要凍死;牧者離開耕者,牧者要餓死。
【第15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釋義: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敗下去。例句:他向對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嘆地說:“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難過啊!就像古人所說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樣,越來越差勁了!”
【第16句】:三伏天刮西北風——反常
【第17句】:拿著棒槌縫衣服——啥也當針(真)
【第18句】:媽媽要吃蘿卜,我也嚷著要吃。爸爸笑著說:“你真是人家拉屎,你屁股眼兒痛。”(河北·唐山)
【第19句】:【好狗不擋道】釋義:罵人不要擋住道路。妨礙通行。“不擋道”又作“不擋路”。例句:那個不知好歹的年輕纖夫,是個生楞兒,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說:“好狗不擋道!”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
【第20句】:【有千年產,沒千年主】(諺)有千百年不變的產業,卻沒有干百年不更換的主人。指財產是長久的,主人卻是會變換的。
【第21句】:黃金要從沙子里淘,駿馬要從馬群里找。
【第22句】:【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歇)天橋:北京市永定門內一個地段,舊時民間藝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賣藝為生的人。舊時在天橋賣藝的人常擺出表演功夫的架勢,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動真的。指光說得好聽而不實干。
【第23句】:【鯉魚跳龍門】(慣)比喻脫離了原來的環境,提高了地位。
【第24句】:【鍋里有米,碗里有飯】釋義:比喻集體富裕了,個人也會富裕,個人依靠集體。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辦窮了大家也有份兒!“大河沒水小河干。”“鍋里有米,碗里有飯。”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25句】:【不到火候不揭鍋】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的機會。例句:袁堅呢,喜歡仔細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26句】:【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諺)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五月后半月。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十一月后半月。 指夏至還沒到最熱天,冬至還沒到最冷天。
【第27句】:【女大不中留】釋義:女兒大了應出嫁,否則就會惹是非。后句常接:留來留去結冤仇。例句:媽媽老兒互相埋怨了一會,只怕親戚恥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卻如私鹽包兒,脫手方可。不然,直待事發,弄出丑來,不好看。”
【第28句】:【各打五十大板】對爭訟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給予相同的 懲罰。貌似公正,其實不分是非。張潔《沉重的翅膀》:“部 里的事,最近上頭有人說話了,他和田守誠各打五十大板。”
【第29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龍】(慣)形容身體強壯,武藝高強。
【第30句】:【地是大家種,路是眾人走】(諺)土地,是大家種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權利行走。
【第31句】:【鬼畫符】(慣)符:道士所畫的一種線條或圖形,聲稱能驅鬼辟邪或給人帶來禍福。1形容字跡潦草難認。2比喻騙人的謊言或伎倆。3玩弄騙人的伎倆。
【第32句】:【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有情感,不能無動于衷。諶容 《心》:“承認這一點,對宋小慶來說,也是很痛苦的。人非草 木,豈能無情?”
【第33句】:【糠籮里跳到米籮里】(慣)籮:盛糧食的器具。比喻生活環境一下由壞變好了。
【第34句】:【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諺)實:實情,這里指隱私。打人不要打膝蓋骨,打壞了人就無法站立;說人不要揭隱私,揭開了人就無法做人。指揭人隱私是極不道德的。
【第35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36句】:【有情人終成眷屬】(慣)眷屬:親屬,特指夫妻。指真心相愛的人經過一段波折,最終結成了夫妻。
【第37句】:【剪牡丹喂牛】(慣)比喻糟蹋、浪費貴重的東西。
【第38句】:蕎麥皮里擠油——死摳
【第39句】:【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諺)尸體發臭,只能臭一里遠;名聲臭了,卻能傳到千里之外。指人要是名聲敗壞,就不可收拾。
【第40句】:【又吃紂王水土,又說紂王無道】(慣)紂王:商朝最后一個君主,荒淫無道,是有名的暴君。比喻既要靠人養活,又說人壞話。
【第41句】:水里的螞蟥——粘上便難脫
【第42句】:大姑娘生頭胎——開懷
【第43句】:【滾石不生苔】滾動的石子不長青苔,借指經常變動不容 易發展。臺灣語文圖書:“勸人家不要經常換工作,做一行 怨一行——滾石不生苔。”
【第44句】:【人有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諺)人有謀害虎的打算,虎也有傷害人的行動。比喻在競爭中,雙方都有封殺對方的心計與行動。
【第45句】:【財是富之苗,錢是人之膽】(諺)苗:植物根苗。指有了財物,才能致富;有了金錢,才有膽量。指人發財致富憑的是擁有財物,膽大氣粗憑的是擁有金錢。 也作“錢為人之膽”。
【第46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釋義:屠刀:宰殺牲畜的刀。立地:立刻,馬上。原是佛教勸人悔改的話。比、喻改惡從善,做好人。“立地”又作“立刻”。例句:海蠻毫不畏縮,“你跟產:豐特務外逃,當然不是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47句】:【受人滴水之恩,應以涌泉相報】見“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第48句】:佛爺放的屁兒——神氣十足
【第49句】:兩個人報數——不數一就數二
【第50句】:喝生水,拿贓錢——早晚是病
【第51句】:【打墻也是動土】動土,指破土建筑。指規模大小不同,實 質上是一樣的。相關的:一鋤頭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 清代《紅樓夢》:“打墻也是動土,已經驚動了人,今兒樂得去 逛逛。”
【第52句】:【走得正,行得端】(慣)形容行為正派,光明磊落。 也作“走得直,行得正”。
【第53句】:【結婚】“結婚”的由來,大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民俗說。早在原始社會,人類沒有固定的婚姻,每當黃昏,便自由結合擇偶而居,這種婚俗,至今還有保留,如云南省的摩梭人現在還實行走婚。所以,漢民族把最早的“黃昏夫妻”稱之為“結昏”。隨著一夫一妻制的實行,語言學家便把曾經標志混亂婚姻的“結昏”改為“結婚”。“婚”字的衍變,是混亂婚姻向文明婚姻過渡的見證。另一種說法是陰陽說。《禮記·昏義》孔穎達疏說:“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這就是說,把婚禮安排在昏時進行,是取其陰來陽往的意思。“陰來陽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白天即將過去,夜晚即將來臨,陰陽交替之時,即是黃昏。另一層意思是,新郎在白天去親迎新娘,新娘在臨近夜晚時來到夫家。這種自然的陰陽和人事的陰陽相結合,正好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在古人看來,一切人事都要合乎天意,婚禮這一重要禮儀更不能例外。以人的陰來陽往和天的陰來陽往相配合,這種婚禮就合乎天意,婚姻就會獲得美滿幸福,同時也會給通婚的兩個家族帶來福澤。所以婚禮必須在昏時舉行。這是“結婚”一詞的原意,現在結婚儀式不據泥于黃昏,“吉時”在中午居多。
【第54句】:【抓住手腕子】(慣)比喻當場抓住作案的罪證。 也作“抓住手脖子”。
【第55句】:這幾天,飯桌上總是魚、肉、蝦的。弟弟看了說:“昨天吃油爆蝦,今天又吃油爆蝦,再吃下去,我也要成油爆蝦了。”媽媽說:“你們啊,這不要,那不吃,魚嫌有刺,肉嫌肥,蝦嫌難吃,雞嫌有味!”(廣西·百色)
【第56句】:屬蝙蝠的——夜里歡
【第57句】:棺材里打架——死對頭
【第58句】:六月的梨疙瘩——有點酸
【第59句】:耗子進碗柜——盡咬瓷(詞)
【第60句】:【好花自有人采采】睬諧音,指好人自有人理睬,自然會 受到歡迎。《小說月報》(1982,2):“是稀泥抹不上墻,是好 花自有人采。五年以后再看吧,看俺留在大李莊不?”
【第61句】:【頭頂上打炸雷】指受到意外的嚴重打擊。姚雪垠《李自 成》:“隔了一天,他又收到一份邸報,簡直像在他的頭頂上 打炸雷。”
【第62句】:【抓兩頭帶中間】表揚先進,批評落后,帶動中間。也指先 做最大的、最小的,再做一般的。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 “抓兩頭帶中間,已經抓了兩個大鬼,再抓出兩個小鬼來。”
【第63句】:三畝竹園出根筍——獨一無二;格外珍貴
【第64句】:賣肉的殺羊——內行
【第65句】:【雞蛋殼兒里發面——沒有大發頭兒】(歇)發頭兒:本指發酵程度,轉指發達、發展程度。指沒有大的發展前途。 也作“雞蛋殼兒發面——沒多大發頭兒”。
【第66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第67句】:【只比葫蘆多個嘴】(慣)形容人不愛說話。
【第68句】:班上新轉來一位很胖的同學,我們在背后常指指點點地笑話他,可期末考試他的成績卻名列前茅。老師說我們:“人不到八十八,不能笑話人家禿和瞎。”(河北·衡水)
【第69句】:扁擔上睡覺——難翻身;翻不了身;想得寬
【第70句】:人情一把鋸——有來有去
【第71句】:每逢媽媽催我寫作業,我總愛說“別急”。媽媽聽了生氣地說:“你呀,就是‘蓋房不收檐,一拖二三年’。”(安徽·廬江)
【第72句】:六一快到了,媽媽給我買了一條花裙子。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要媽媽給我穿上。媽媽指著我的小腦袋,笑著說:“你真是炒蝦子等不得紅啊!”(江蘇·南京)
【第73句】:【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見“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
【第74句】:【吊死鬼抹胭粉——臭美】(歇)譏諷人得意地顯耀自己。
【第75句】:【逢人且說三分話】(諺)對人,特別是對初次接觸的生人,說話只能說三分,絕不可毫無保留地傾訴心里話。指和人說話要做到多想少說,慎而又慎。 也作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人前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第76句】:春節到外婆家拜年,表弟亮亮只吃素菜,一塊肉也不吃。原來,有一次亮亮吃肉多了,結果傷了胃。外婆對他說:“你呀,就是不會吃,真是‘會吃吃得千頓香,不會吃吃得一頓傷’!”(河南·林州)
【第77句】:【有的向燈,有的向火】(慣)指有人向著矛盾的這一方,有人向著那一方。
【第78句】:下課了,大家都到前邊交作業。一個正在抄黑板上習題的同學嚷開了:“喂!我是抄題還是畫腦袋呀?”(天津·寶坻)
【第79句】:【三請諸葛亮】劉備請諸葛亮出來輔佐他,曾三次到他的 住處(茅廬)拜訪。事見《三國演義》。借指難請,或禮賢下 士。成語:三顧茅廬。張孟良《兒女風塵記》:“就是說討賬 比劉備三請諸葛亮還難!我要了多少次了,也沒討出個銅 子來呀!”
【第80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民間傳說: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 李鐵拐、呂洞賓、曹國舅、藍采和、何仙姑為八個得道的仙 人,他們各有特殊的本領。指各自發揮自己的能力。或說: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分開 了,我們哥兒幾個,可以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總比這么吃大 鍋飯強!”
【第81句】:【扳倒了醋缸/打翻了醋罐】醋味酸,形容嫉妒心情,稱吃 醋。成語:爭風吃醋。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他知道剛 才大廳上那場吵鬧,又是趙老頭的姨太太樊銀花打翻了醋 罐,可還不知道吵鬧的對象是誰。”
【第82句】:【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釋義:人得了額外收入才能富起來。例句:懶蟲瞇著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臉地說:“常言道,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呀!”
【第83句】:石灰漿寫文章——盡是白字
【第84句】:吃米不記種田人——忘本
【第85句】:【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諺)馬屁:拍馬屁,即專門用甜言蜜語奉承討好人。舊指無論什么東西都有可能被人看穿厭棄,惟有奉承話是人人愛聽的。
【第86句】:【吃后悔藥】(慣)指事后懊悔。
【第87句】:【吃寡醋】(慣)比喻在男女之事上沒來由地嫉妒。 也作吃干醋。 喝干醋。
【第88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89句】:下雨了,王大爺一邊收著麥子,一邊埋怨說:“這老天爺真讓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卻讓我曬到雨肚里。”(河南·原陽)
【第90句】:【強龍不壓地頭蛇】(諺)地頭蛇:地方上有權勢、有影響的團伙。指外來勢力再大,也難敵地方上有影響的團伙。也指盤踞在地方上的惡勢力是難惹的。 也作強龍難敵地頭蛇。 強龍壓不住地頭蛇。 強龍斗不過地頭蛇。
【第91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釋義:公開的打擊容易對付,暗中的襲擊難以防備。例句:“偷魚的要是個行家,就該從咱們爺兒倆眼皮下把魚偷走,不到那;面\魚塘去。”“為什么?”“明槍容易躲,暗箭最難防呀!”
【第92句】:【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著風向標】指人看風使舵,油滑沒 有骨氣。劉紹棠《含羞草》:“卞長亨是有名的軸承脖子彈簧 腰,腦袋上插著風向標;為了做官、保官、升官,他把自個兒 的良心一片一片喂狗了,把過去的戰友一個一個出賣了。”
【第93句】:學戲先學聲,打鐵先打釘。
【第94句】:【陰也有個晴,黑也有個明】(諺)天陰也有晴的時候,天黑也有明的時候。比喻惡勢力橫行霸道,也會有受到制裁的時候。
【第95句】:【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釋義:白露:節氣名,在陽歷九月七日或八日時天氣轉涼,即將秋熟。迷迷:形容大霧迷蕩。秋分:節氣名,在陽歷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秀:谷類植物開花結實。謂白露時節霧蕩蕩,分來臨稻穗齊。例句:八月,秋興:白露前后霧,主稻穗易實。諺云:“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
【第96句】:開刀不上麻藥——硬干
【第97句】:【中國】中國的英譯名是China,有歷史學家考證,英文china-詞來源于印度梵文“支那”,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統一王朝——秦的音譯。秦朝統一六國后,威名遠播,周邊國家就根據中文發音來稱呼這個強大的帝國,并按照印歐語系的拼寫方法,將“秦”拼寫成chin,chin后來被附加了一個元音,成了“China”。還有,把瓷器翻譯為China,則是在China-詞產生之后,“這和中國瓷器的興盛有關。中國素以瓷器揚名世界,八世紀之后瓷器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運輸遠銷世界,中國被譽為“瓷器王國”,但中國China得名與瓷器無關。
【第98句】:岳飛背上刻字——精忠報國
【第99句】:【一個鍋里掄馬勺】(慣)馬勺:盛粥飯用的木制大勺。吃一個鍋里的飯。比喻在一起生活、工作。 也作一個鍋里攪馬勺。 一個鍋里攪稠稀。稠:代指飯。稀:代指粥。 一個鍋里掄勺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