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投機商人的信條——唯利是圖
【第2句】:臉上長瘡——面子上不好看
【第3句】:鴨子浮水——飄飄然;暗里使勁;使暗勁;上松下緊
【第4句】:關(guān)公走麥城——死到臨頭
【第5句】:【你不嫌我籮疏,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棄,互相諒解。你、 我、他,可互易。類似的:你不說他的疤瘌,他不說你的瘤子 你不說我頭禿,我不笑你眼瞎。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網(wǎng)》:“反正,銅鎖,咱倆是一家人了。我不嫌你籮粗,你也別 嫌我米碎了。”
【第6句】:偷雞不成蝕把米——得不償失;劃不來
【第7句】:節(jié)日里鳴鑼——鼓舞人心
【第8句】:灶王爺伸手——穩(wěn)拿糖瓜兒
【第9句】:【在自家飯鍋里偷嘴】(慣)偷嘴:偷吃東西。比喻破壞己方的事情。
【第10句】:船老大坐后艄——見風使舵
【第11句】:【閨女】“閨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兒。其來源與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關(guān)。未婚女兒的住處稱作“閨閣”。原來,古代住宅,在大門與堂室之間,還有一個小門,叫做“閨”,相當于后來的二門?!豆騻鳌沸陮憰x靈公派人刺殺趙盾的情況:“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殺之。勇士人其大門,則無人門焉者(門:守大門);人其閨,則無人閨焉者;上其堂,則無人焉;俯而闚其戶,(盾)方食魚飧。”這段描述準確地勾勒出了勇士經(jīng)過的路線:大門——閨——堂。閨門以內(nèi)即主人起居之處,因此,后來稱內(nèi)宅為閨。枚乘《七發(fā)》日:“今夫貴人之子,必官居而閨處?!焙髞聿乓隇榕拥淖√?。明代湯顯祖《牡丹亭·閨塾》:“……閨門內(nèi)許多風雅?!薄端问贰ね慷擞哑迋鳌啡眨骸拔崧勜懪怀鲩|閣。” 古人沒有滿足于將女人的居室稱為閨閣、閨房,而進一步將不少有美女人的稱謂與閨掛上了鉤:稱女兒為閨女,稱富貴人家的女兒為閨秀,婦女品德高尚的叫閨范,京劇中演少女的演員叫“閨門旦”等。女兒出嫁叫“出閣”,不出閨閣的女子(未婚女子)當然就叫“閨女”。
【第12句】:【無兒不使婦】(諺)沒了兒子,就不要打算使喚兒媳婦。指兒子死后,最明智的做法是讓兒媳婦另嫁。 也作無兒不留媳。 無兒難置婦。
【第13句】:【打油的錢不買醋】(諺)原指錢款專用。比喻做事應(yīng)該專一。
【第14句】:【大水漫不過船桅去】(諺)桅:桅桿,木船上掛帆的長桿。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桿。比喻輩分、地位或等級低的,無論怎樣也超越不過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過船去”。
【第15句】:【兩虎相斗,必有一傷】比喻強者相斗,終有一方失敗。明 代《三國演義》:“今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須誤了我大事。吾 與你二人勸解,休得再論?!?/p>
【第16句】:【傷筋動骨一百天】(諺)指凡是筋骨折損的病痛,治養(yǎng)沒有一百天,就無法康復(fù)。 也作傷筋斷骨一百天。 傷筋害骨一百天。
【第17句】:【筆頭無力嘴頭硬】釋義:硬:比喻徒有其表,而實質(zhì)上無能力。指講起話來夸夸其談,辦起事來優(yōu)柔寡斷。例句:他說起來頭頭是道,好像做任何事都胸有成竹,實際上呢,他什么也做不到好處,真是筆頭無力嘴頭硬!
【第18句】:【 吹喇叭,拾轎子】當吹鼓手、轎夫。指捧場,制造輿論。 語序亦可換置。成語:鳴鑼開道?!短炫罚骸皥蠹埖堑氖谴?款、歌星、企業(yè)家、私人老板,電視也是如此,全給他們抬轎 子,吹喇叭,這是不正常的?!?/p>
【第19句】:【眼淚往肚里流】有苦無處訴。劉紹棠《漁火》:“春柳嫂子 真想放聲痛哭,可是她是個傲性子的女人,眼淚流進肚子 里?!?/p>
【第20句】:扁擔上擱雞蛋——好險;冒險;危險;不穩(wěn)當;不穩(wěn)
【第21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釋義: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們眾位不必著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還早哩,就是上燈時節(jié)也將他等了去。”
【第22句】:我做事,常常是事沒辦成反倒惹出麻煩來。媽媽批評我:“你呀,真是吃一碗,拉一炕,還甩了一窗臺子?!保ê颖薄ま怀牵?/p>
【第23句】:【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jù)】(諺)扁(ji。ng):門閂,門環(huán)。 注:注子,酒壺。指嘴巴像有門閂一樣把得很嚴的人,說話很守信用;嘴巴像倒水一樣毫無約束的人,說話沒有根據(jù)。
【第24句】:【車如流水馬如龍】(慣)車輛像流水一樣連續(xù)不斷,馬匹首尾相接,像長龍一般。形容車輛、馬匹川流不息,非常繁華熱鬧。
【第25句】:【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諺)龍是傳說中的神物,據(jù)說能根據(jù)不同情況變大變小;而只能大不能小的,則是俗蟲。比喻能屈能伸的是英雄,只能大不能小的是庸才。 也作能大能小是條龍。 能大能小是條龍,能上能下是英雄。
【第26句】:眾人是桿秤,斤兩自分明。
【第27句】:【 堤龍也要盤起來,是虎也得趴下去】不論是誰,必須收斂馴 服。類似的:是老虎也得掰掉牙。成語:俯首帖耳。從維熙 《大墻下的紅玉蘭》:“這地方是監(jiān)獄,是龍你也要盤起來,是 虎也得給我趴下。”
【第28句】:【瞎子不怕刀,聾子不怕銃】(諺)銃:火銃,一種舊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為看不見刀砍來;聾子不怕銃,是因為聽不見銃的響聲。 比喻愚昧無知的人看不到險情,所以做事莽撞。
【第29句】:【一鍬挖出個井】(慣)比喻一下子就取得成功。
【第30句】:【晴天打傘——有備無患】(歇)指事先做好準備以防禍患。
【第31句】:【刀子嘴,豆腐心】(慣)比喻人說話厲害,心地卻很善良。
【第32句】:【惹亂子】(慣)指引起麻煩。
【第33句】:媽媽讓我干活,我沒干,弟弟忙去告我的狀。媽媽聽后說:“你不要講他了,你們都是一個師傅的徒弟?!保ò不铡そ鹫?/p>
【第34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釋義:比喻受牽連。例句:他已經(jīng)看出來了,照這樣下去,要處理的處理不了,還得“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還得給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凈的病……
【第35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36句】:【高山頭上點燈——來明的】(歇)明:本指明亮,轉(zhuǎn)指公開、不隱蔽。指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
【第37句】:【七十二個心眼兒,九十六個轉(zhuǎn)軸兒】(慣)形容人心眼多,頭腦靈活。
【第38句】:【唱紅臉】(慣)比喻扮演或充當好人。與“唱白臉”相對。
【第39句】:【船里不漏針】(諺)指船身嚴實,針要是丟了,必定是船內(nèi)人拿走的。比喻丟失東西或走漏信息,總是與內(nèi)部人有關(guān)。 也作船底不漏針,漏針沒外人。 船里不漏針,漏針船里人。
【第40句】:見人先作揖——禮多人不怪
【第41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諺)知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長官。雪花銀:成色純正的白銀。當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得到十萬兩雪花白銀。指舊時無官不貪。
【第42句】:【三個和尚沒水吃】自己只顧自己,沒有團結(jié)合作精神,不 愿意多出力,互相推委?!遏斞笗偶罚骸稗k小刊,我的意見 是不要貼大廣告,卻不妨賣好貨色,編輯要獨裁,一個和尚 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是中國人的老 毛病。”
【第43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諺)有:富有。無:指貧窮。 指注意節(jié)約要在平日富有之時。 告戒人過日子要作長遠打算,不可揮霍浪費。 也作“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第44句】:【打醮水】(慣)醮(jia。)水:做道場的布施。指強迫人出錢。
【第45句】:我平時做作業(yè)的時候很認真,可是一到考試就會因馬虎而出小錯誤,所以總得不到滿分。媽媽常說:“你是夜明珠,背后里放光。”(江西·景德鎮(zhèn))
【第46句】:吃飯時,媽媽見我總是狼吞虎咽的,就教育我說:“吃得快,咽得慌,傷了口胃傷了腸。”(江蘇·新沂)
【第47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釋義:指種莊稼離不開入力,苗長得壯不壯,收成好不好,決定于地利和天時。例句:種地在人,長苗在地,收成在天,這地不給長,老天爺不給收成,光人折騰,也難說呀!
【第48句】:玉皇大帝上戰(zhàn)場——大動干戈
【第49句】:【飯飽肉不香】(諺)指飯吃飽后就沒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貴重了。
【第50句】:沒籠頭的馬——野慣了
【第51句】:高射炮手——見機行事
【第52句】:不愛人民的人,什么也不愛。
【第53句】:【拐驢對破磨】(慣)拐:腿或腳有毛病,走路時身體不穩(wěn)。比喻雙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第54句】:我的語文作業(yè)一直做到晚上10點鐘還沒做完。爸爸生氣地說:“會讀書的讀課堂,不會讀書的一天忙?!保ㄋ拇āみ_州)
【第55句】:【 大河沒有蓋子】無法遮掩。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 們》:“我沒得辦法。她做得受得,大河沒得蓋蓋?!?貓拉屎自己蓋上貓有拉屎扒土掩上的習性。借指自己 遮丑。柯藍《瀏河十八灣》:“自己收場,自己把賬本收回去, 來個貓子屙屎自己蓋?!?/p>
【第56句】:【東家點燈,西家暗坐】(慣)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
【第57句】:【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謂新陳代謝是普遍規(guī)律,無須留戀 舊的。類似的:腐肉不去,新肉不長。臺灣梁實秋《雅舍小 品四集》:“要教導(dǎo)父母,莫要心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p>
【第58句】:大海里丟針——無處尋
【第59句】:【屙到人頭上拿尿洗】(慣)比喻欺人太甚。
【第60句】:【吃水不忘打井人】見“喝水的別忘了掏井的”。
【第61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矮檐下直不起腰,謂屈服于環(huán) 鏡。在人,也說:人到。成語:寄人籬下、仰人鼻息。明代 《水滸》:“好漢!休說這話!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 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只是小心便好。”
【第62句】:【雞一嘴,鴨一嘴】(慣)1斥責人在別人談話時亂插嘴。2比喻人多嘴雜,意見不統(tǒng)一。3比喻議論紛紛。
【第63句】:【茶喝多了養(yǎng)性,酒喝多了傷身】(諺)茶是清淡的,多喝能養(yǎng)性;酒是濃烈的,多喝要傷身。指經(jīng)常喝茶有益,過量喝酒有害。
【第64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語別看有“四知”,其實只有兩知,即除你我二人知道外別人誰也不知?,F(xiàn)在多用在見不得人、拿不到桌面上的私人交易。此語源自東漢。東漢楊震是個頗得稱贊的清官。他做過荊州刺史。后調(diào)任為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在荊州刺史任內(nèi)薦舉的官員,聽說楊震到來,晚上悄悄去拜見,并帶黃金十斤作為見面禮。王密送這樣的重禮,一是對楊震過去的舉薦表示感謝,二是通過賄賂這位老上司請以后多加關(guān)照??蓷钫甬攬鼍芙^了這份禮物。王密以為楊震假裝客氣,便道:“幕夜無人知者?!睏钫甬敿瓷鷼饬耍f:“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不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帶著禮物打道回府。然而,這樣驚天動地的反腐之語,卻被人們反其義用之,成為訂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語了。
【第65句】:【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指平時不做準備,臨時倉促應(yīng) 付。后一句亦可單用。或說:閑時不燒香,忙時滿爐裝。成 語:臨渴掘井。明代《古今小說》:“這伙三黨之親,自從倪太 守亡后從不曾見善繼一盤一盒,歲時也不曾杯酒相及,今日 大塊銀子送來,正是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p>
【第66句】:山頭上的草——根子硬
【第67句】:氣溫突然下降,晚上,媽媽匆忙在燈下給我趕做棉衣。爸爸在一旁說:“你就是狗伸舌頭不干活,雞蹺爪子沒奈何?!保ㄗⅲ禾鞜峁凡派焐囝^,天冷雞才提爪兒。)(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68句】: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叉奸又猾)
【第69句】:門旮旯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第70句】:【天上少有,地下無雙】(慣)形容人才出眾,非常難得。也形容東西珍貴、稀有。 也作天上少有,地下難尋。 天上難找,地下難尋。
【第71句】:不吃羊肉沾羊臊——白背臭名
【第72句】:【叫化子比神仙】(慣)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73句】:【說風涼話】(慣)指站在一旁冷言冷語或諷刺挖苦別人。 也作“講風涼話”。
【第74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周瑜設(shè)苦肉計,打黃蓋, 使他假裝投降曹操。借指做事一方受損,出于自愿。或說: 周瑜打黃蓋,兩相情愿。類似的:愿挨的嘴巴不疼。老舍 《駱駝祥子》:“有急等用錢的,有愿借出去的,周瑜打黃蓋, 愿打愿挨!”
【第75句】:釣上來的魚——自己上鉤
【第76句】:八只缸七只蓋——蓋來蓋去蓋不滿
【第77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能夠解決問題,有效果,才算好。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小梅想了半天,皺著眉頭說: ‘唉,這個人,真拿他沒辦法!’雙喜給她鼓勁兒,笑著說:‘能 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呢。”’
【第78句】:沒病買藥——自討苦吃
【第79句】:【三眼銃打兔子——沒準】(歇)三眼銃:一種有三個槍眼的舊式火器,用于出殯時放禮炮。本指射擊沒有準確性,轉(zhuǎn)指說話、辦事沒有目標,沒個準頭。 也作“三眼銃打兔子——沒準頭”。
【第80句】:叫林黛玉掄板斧——強人所難
【第81句】:【春己卯風樹頭空,夏己卯風禾頭空,秋己卯風水里空,冬己卯風欄里空】釋義:春季己卯日起風,樹上無花葉;夏季己卯日起風,不結(jié)禾實;秋季己卯日起風,水中無魚蝦;冬季己卯日起風,欄里無六畜。謂四季己卯日起風,預(yù)兆無所收獲。例句:春己卯風樹頭空,夏己卯風禾頭空,秋己卯風水里空,冬已卯風欄里空,古人總結(jié)的自然規(guī)律,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
【第82句】:【美食不如美器】(諺)宴請賓客,美味的食物,不如美觀雅致的器皿。指餐具美觀十分重要。
【第83句】:一天上午,爸爸做了我愛吃的燒土豆。沒等爸爸把菜碗放穩(wěn),我便擠到爸爸面前。媽媽見狀道:“你下到碗里吃吧!”(河南·滑縣)
【第84句】:趙國的和氏璧——價值連城
【第85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形容好打抱不平。成語:見義勇為。 老舍《不成問題的問題》:“人家秦先生,根本與農(nóng)場無關(guān),純 粹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第86句】:【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謂與山水同在,表示以后還會相見。 《燕山夜話》:“當著好漢們揮手分別的時候,常常異口同聲 地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
【第87句】:鄰居大嫂和二嫂因一些小事鬧矛盾。過了幾天,爺爺從外地回來,勸她們說:“以前的事,來個‘長草短草,一把剜倒’,誰也不要斤斤計較了?!保ㄖ貞c·奉節(jié))
【第88句】:【聽人勸,吃飽飯】(諺)能聽人的良言相勸,就可以吃飽飯不餓肚子。指人能虛心接受意見,就能給自己帶來切實的好處。
【第89句】:【醉死也不認酒錢】(慣)比喻在事實面前死不認錯或死不認賬。
【第90句】:八只腳的螃蟹——橫行
【第91句】:貓哭耗子——假慈悲
【第92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釋義:比喻人最終總希望回到故鄉(xiāng);也比喻事情終究要歸結(jié)到某處?!扒д伞?又作“干尺”?!叭~落”又作“落葉”。例句:兀術(shù)道:“古人有言:‘樹高干丈,葉落歸根?!浼胰羧凰寄罴亦l(xiāng),某家差人送你回國?!?/p>
【第93句】:【騎驢吃豆包——樂顛了餡】(歇)樂顛:快樂得跌落(餡),轉(zhuǎn)指樂顛顛,形容行走歡樂的樣子。形容非常高興。也指高興得忘乎所以。 也作“騎毛驢吃豆包——樂顛餡”。
【第94句】:【紙糊的燈籠——一戳就破】(歇)用紙糊成的燈籠經(jīng)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種勢力十分虛弱,不堪一擊。 也作“紙扎的燈籠——一戳就破”。
【第95句】:吊在房檐下的大蔥——葉黃皮干心不死
【第96句】:【記德不記仇】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忘掉別人對自己 的傷害。明代《醒世恒言》:“那白氏是個記德不記仇的賢 婦,念著同胞份上,將前情一筆勾卻。”
【第97句】:【少女的心,秋天的云】(諺)指少女的心最富于幻想,像秋天的云一樣飄忽不定。也指少女的心最天真無邪,像秋天的云一樣明麗爽朗。
【第98句】:【饅頭】“饅頭”是中國人的主食,特別是中原地區(qū)和北方。現(xiàn)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饅頭,北方人照吃大米。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zhàn)國,《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記載,朝廷規(guī)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可見“發(fā)面”古已有之。有了發(fā)酵的面起餅,不愁沒有饅頭。但饅頭的來歷卻出自《三國演義》。諸葛亮平蠻回到瀘水,忽然陰云布合,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回報孔明??酌鲉柮汐@,獲日:“瀘水原有猖神為禍,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風平浪靜,境內(nèi)豐熟?!笨酌魅眨骸拔医癜鄮?,安可妄殺?吾有主意?!彼烀袕N宰殺牛羊,和面為劑,塑成人頭,眉目皆具,內(nèi)以牛羊肉代之,為言“饅頭”奠瀘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罷,云收霧卷,波浪平息,軍獲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類稿》記:“饅頭本名蠻頭,蠻地以人頭祭神,諸葛之征孟獲,命以面包肉為人頭以祭,謂之‘蠻頭’,今訛而為饅頭也?!?至清代,饅頭的叫法發(fā)生了變化。北方把沒有餡的稱為饅頭,有餡的稱為包子。而南方則把有餡的稱為饅頭,無餡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類鈔》辨饅頭:“饅頭,一日饅首,屑面發(fā)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肴佐之?!薄澳戏街^饅頭者,亦屑面發(fā)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直到現(xiàn)在,饅頭都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叫法。在北方,對沒有餡的饅頭,有稱作“饃”、“卷子”的。在南方,對有餡的饅頭,也有稱作“面兜子”、“湯包”的。但,“饅頭”之稱南北皆通,而“饃”、“卷子”、“面兜子”、“湯包”都是地方性稱謂。
【第99句】:【好樹結(jié)好桃,好地長好苗】釋義:樹好結(jié)的桃也好,地好長的莊稼也好。例句:常言道:“好樹結(jié)好桃,好地長好苗”。土地是發(fā)展農(nóng)業(yè)的根本。離開了土地,農(nóng)作物就失去了生長的前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