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給別人當槍使】(慣)比喻被人利用,去傷害他人。 也作“給人家當槍使”。
【第2句】:【拔出膿來,才是好膏藥】(諺)膏藥:一種膠狀的外用中藥。指能把膿血從患處吸出的膏藥才算好膏藥。比喻能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的,才是好辦法。
【第3句】:【半夜明燈天曉月】(慣)半夜的明燈,油將耗盡;天邊的明月,拂曉時會隱去。形容事物存在時間短暫,消失很快。
【第4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諺)履:鞋。冠:帽。到瓜田里,不要彎下腰去提鞋,免得人說你偷瓜;到李樹下,不要伸手去整帽,免得人說你摘李。指處在容易引起懷疑的環境,要盡可能避開嫌疑。
【第5句】:【千年的房舍換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諺)千年的老房是不斷更換主人的,經過修整,照樣和新房一樣。指房舍沒有定主,只要修整,自會舊貌換新顏。
【第6句】:【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指困難的時候,能夠看出人的 品質。王蒙《失態的季節》:“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同樣 的邏輯也適用于兄弟姐妹。”
【第7句】:【老天爺睜眼】(慣)1比喻苦盡甜來或事實得到澄清。2指雨過天晴或愿望得以實現。 也作老天爺長了眼。 老天爺有眼。
【第8句】:白露寒露——兩露(路)子的事
【第9句】:【刀瘡藥雖好,不割為妙】(諺)刀瘡藥:治刀傷的速效藥。指刀瘡藥縱然有奇效,總不如不犯傷痛為好。比喻事后補救的辦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錯和問題。
【第10句】:【驚開六葉連肝肺,唬壞三魂七魄心】(慣)形容極其害怕、震驚。
【第11句】:【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釋義:比喻依仗勢力,橫行霸道。例句:貴他娘站在門口叫陣:“劉二卯!甭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你出來咱在大街上文案!”
【第12句】:【 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自有辦法克服困難,不必預先 擔憂。類似的:路走到盡頭會轉彎。葉辛《蹉跎歲月》:“事 情總算跑妥了!我早說過,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有辦法的。”
【第13句】:擺上相上士,不怕馬來將。
【第14句】:【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釋義:下大雨的天氣,如果中午睛,預示雨停不了,還要繼續下。例句:山路本來就不好走,雨后叉濕又滑,走起來更吃力。夏蓮說:“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要趕在雨前到龍窩,得快一點走呀!”
【第15句】:泥人兒掉在河里——沒人模樣
【第16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間中窄小的角落或狹窄偏僻的地方。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個合成詞,合在一起能用,分開也能用,而且意義不變。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動物頭上生出的堅硬角質物,亦即“角”。由于牛角里邊逐漸收窄,犄角漸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間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會轉彎,思路越來越窄,常說他“鉆牛角尖”。 “旮旯”這兩個字成詞歷史不久。“旮”字在《康熙字典》里說與“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沒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來也表示“角落”應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創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第17句】:抓住荷葉摸到藕——追根到底
【第18句】:興時的貍貓歡似虎,落架的鳳凰不如雞。(新疆·巴里坤)
【第19句】:【泡在蜜罐里】見“落在蜜缸里”。
【第20句】:【迅雷不及掩耳】釋義:形容特別快,措手不及。例句:顯然,敵人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壞他們的組織、破壞政治犯們堅持下來的絕食斗爭,要把他或者還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21句】:【長考出臭棋】(諺)長考:過長時間的思考。指下棋時,棋手思考過度就會陷于猶豫不決,出現敗棋。 也比喻做事思慮過多容易壞事。
【第22句】:有人在背后說媽媽的壞話,媽媽知道了很生氣。奶奶勸她:“一川石頭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發,只剩石頭不見沙。天長日久了,誰好誰壞,大家會看清楚的。”(甘肅·武威)
【第23句】:【光說過五關斬六將,不說走麥城】關云長曾過五關、斬六 將,威震一時。但也喪失荊州,敗走麥城。此語表示只夸功 勞,不說缺點。《新鳳霞回憶錄》:“戲班有句話:老是說自己 當年過五關,斬六將,從不說走麥城。你是屬關公的。”
【第24句】:【不暗不聾,不成姑公】(諺)喑(yIn):啞。姑公:婆婆與公公。指不會裝聾作啞,就當不了公婆。也泛指當家人就得要裝得糊涂些。 也作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第25句】:【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千變萬化,本質上一樣。馬烽 西戎《呂梁英雄傳》:“吳為才一時勸解,一時威脅。軟一套, 硬一套,萬變不離其宗。”
【第26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釋義:比喻女子出嫁后,不論丈夫好壞,都要順從地跟他生活下去。這是封建建禮教對婦女的束縛。例句:你我是有情有義,可我們是階級兄妹,咱們決不搞舊社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那一套。
【第27句】:活魚丟在沙灘上——干蹦跶
【第28句】:【開鑼的戲難唱】釋義:比喻做事開頭困難。例句:中匡I有句俗話:開鑼的戲難唱,頭三腳難踢。我把眼淚咽進肚子,總算是邁出了堅強的第一步。
【第29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語:汗流浹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個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兒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點力不費,一點情不領,就進了你家的門兒, 成了你家的人。”
【第30句】:【拈不得輕,負不得重】(慣)拈:用手指夾取東西。輕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動。比喻人什么本事也沒有。
【第31句】:【蕎麥皮里榨油】(慣)比喻對窮人殘酷地剝削或搜刮。 也作“蕎麥皮里擠油”。
【第32句】:【一人氣力擔一擔,眾人力量搬倒山】(諺)一個人的氣力只能挑起百斤擔;眾人的力量合到一起,就能把山搬倒。指人多力量大,困難再大也不怕。
【第33句】:榆木疙瘩的腦袋——死硬
【第34句】:【船家不打過河錢】(諺)船家:擺渡渡客的船主。船主不在船靠到對岸后才收船錢。指渡客在船開動時就必須把擺渡錢交上。
【第35句】:【灶王爺的橫批——一家之主】(歇)橫批:與對聯相配,貼在對聯上面的橫幅。舊時供奉灶王爺的對聯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為“一家之主”。指一個家庭當家做主的人。
【第36句】:【開了話匣子】見“打開話匣子”。
【第37句】:【瓜籽不飽是人心】(諺)瓜子雖然不起眼,卻能表達人的心意。泛指禮物縱然菲薄,也能代表主人的真情厚誼。 也作瓜子不飽暖人心。 瓜子敬客一片心。
【第38句】:【天下烏鴉一般黑】釋義:多比喻各處的壞人都是一樣壞。例句:“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兒黑暗、齷齪,別處還不是一樣。你,一個年輕女孩子可不能再去冒險。”
【第39句】:白骨精發表演說——妖言惑眾
【第40句】:家里養了四頭豬,媽媽總是起早摸黑地割草喂豬,很是辛苦。她常說:“窮不丟書,富不丟豬,哪能富了就不要一切了呢?”(安徽·宿松)
【第41句】:【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諺)嗔(chen):怒目而視。指等候人不見來時,最容易感到時間過得太慢;對某人憎惡時,總覺得他的面貌長桕特別難看。 也作等人易久,嗔人易丑。 嫌人易丑,等人易久。嫌:厭惡。
【第42句】:低頭見雞,抬頭見雁——順眼
【第43句】:【老母豬想吃天鵝肉】釋義:比喻非分的妄想。例句:第二天,那幫小子更歡了,這個說:“我知道了,這小子是個放豬的——豬倌!”那個說:“豬倌也想來上學。真他媽老母豬也想吃天鵝肉哇!”
【第44句】:失蹤的飛機——下落不明
【第45句】:【一頭撞倒南墻】(慣)形容入固執、認死理,碰了釘子或遭到失敗也不回頭。也形容人立場堅定不動搖。
【第46句】:【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說擒虎別人不相信,借指難以 啟齒。明代《警世通言》:“不信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 一連奔走六日,并無銖兩,一雙空手,羞見芳卿,故此這幾日 不敢進院。”
【第47句】:【茄子大一個星宿】(慣)星宿:我國古時指星座,共有二十八宿。像茄子那樣大的一個星座。比喻大小是個人物。
【第48句】:【堵窩掏螃蟹】(慣)比喻在對手的老窩穩穩地將其抓獲。
【第49句】:【破船還有三千釘】見“船爛還有三千釘”。
【第50句】:唐三藏的扁擔——擔經(驚)
【第51句】:看著同班同學都穿得非常漂亮,我也纏著讓媽媽給我買漂亮的衣服。媽媽則說:“人美不在穿,馬俊不在鞍。”(湖北·丹江口)
【第52句】:猴兒下竹竿——溜到底
【第53句】:高梁稈做鞭桿——經不起摔打
【第54句】:【無債一身輕】(諺)不欠人的債務,自然就一身輕松。指債務帶給人的負擔是沉重的,還清債務,就不再有負擔。 也作“無賬一身輕”。
【第55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56句】:【大炮一晌,黃金萬兩】(諺)比喻戰爭之財易發。
【第57句】:客堂里掛驢皮——啥畫(話)
【第58句】:【有錢常記無錢日】(諺)指有錢時必須常常記取沒錢時的困苦,只有如此,才能厲行節約,才能保持人在清貧中的種種美德。
【第59句】:【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釋義:比喻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例句:“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尚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第60句】:【讀書人怕趕考,莊戶人怕薅草】(諺)趕考:科舉時代,讀書人前往指定地點參加考試。薅(h。)草:彎下腰拔草。指讀書人怕的是趕考,莊稼漢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業的人都有自己最頭疼的事。
【第61句】:小蠶吃桑葉——星半點
【第62句】:【拿人血染紅頂子】見“用人血染紅頂子”。
【第63句】:【頭發不剪,總要長的】(諺)比喻事情發生了,要及時解決,不然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64句】:【墻上畫烙餅——能看不能吃】(歇)比喻心愛的東西,能看見或想得到卻到不了手。
【第65句】:【一字入公門,千牛不能拔】(諺)公門:衙門。指訴訟狀一經遞入衙門,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誡人們寫訴訟狀應特別謹慎。
【第66句】:劉大媽讓兒子小衛跟王師傅學習鐵匠技術。沒干多長時間,小衛覺得太吃苦,要求改學建筑。可干著干著,小衛又抱怨說建筑這活太臟,想改行學別的。劉大媽生氣地說:“我看你呀,就像那三條腿木板凳,放到哪里都不行。”(河南·長葛)
【第67句】:獵人打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第68句】:【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見“入山擒虎易,叉手告人難”。
【第69句】:【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深受食客歡迎。“麻婆豆腐”的來歷,連老外都知道,他們在譯中國菜名時鬧了許多笑話,如“童子雞”,被譯為“沒有性交的雞”。而“麻婆豆腐”則一譯就準,他們隨口譯為“臉上長麻子的老婆制作的豆腐”。可見“麻婆豆腐”通俗易懂,且吃起來大有滋味。它用料講究,一碟豬肉末(或牛羊肉)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紅淑油、豆瓣醬等佐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濃、辣、軟、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思之垂涎欲滴。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成都萬寶醬園溫掌柜,有個滿臉麻子的女孩,名叫溫巧巧。她成年后嫁給馬家碾一個油坊掌柜陳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運油途中發生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子的生活就成了問題。運油工和鄰居每天都拿來米和菜幫助她們。巧巧的左右鄰居分別是豆腐鋪和羊肉鋪,所以送來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肉配上豆腐燉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鄰居嘗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倆就把住屋改為店鋪,前鋪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徠顧客。由于好吃不貴,生意頗興隆。巧巧寡居后沒有改嫁,一直經營羊肉豆腐來維持生計。她死后,人們為了紀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用至今。
【第70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釋義:只有在生死關頭才能顯出交情的真假或深淺。例句:“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見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第71句】:小紅在家里常常說起校園里一些同學的長短。媽媽說:“小紅,你不能這樣愛說別人的短處和缺點。俗話說,勸人一句值千金,說人是非苦井深。如果人家背后也這樣說你,你知道了會怎么想呢?”(廣東·龍門)
【第72句】:【習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73句】:【靠山吃山,靠山養山】(諺)靠著山區居住,就要憑山區的資源養活自家;靠山區資源養活,就必須愛護與建設山區。指在什么環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須在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養山。 靠山吃山要養山,造林成林要護林。
【第74句】:核桃仁蒸蜂蜜——又香又甜
【第75句】:【人老心不老】(慣)1指雖然上了年紀,但不服老。2指雖然上了年紀,心態還很年輕。
【第76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一處待不下去,可以到別處去, 不在乎。人,也說:爺。臺灣瓊瑤《窗外》:“走就走吧,此地 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又何必一定待在這個學校!”
【第77句】:【男到三十一枝花,女到三十老人家】(諺)男子到三十歲時,風華正茂,像花一樣開得正盛;女子到三十歲時,已經過了青春期,像老人一樣色衰。指女性的青春期是短暫的。 也作男過三十一枝花,女過三十爛冬瓜。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一個疤。
【第78句】:【撒了芝麻撿個西瓜】見“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第79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釋義:指蔬菜下種后,一般生長得很快,三天便可出苗;蔬菜水分多,最怕受凍。例句:秋日諺云:頭伏蘿卜末伏菜,尖頭蔓箐大頭芥。菜三菜三,三日露尖;水菜水菜,一凍便壞。
【第80句】:花生里鉆出臭蟲來——不是好仁(人)
【第81句】:懸崖邊上打太極拳——臨危不亂
【第82句】:【豹死留皮,雁過留聲】釋義:人應該留下好名聲或留下姓名。例句:俗話說,豹死留皮,雁過留聲,人一輩子,能像魯班爺那樣,在世上留下幾座懸空寺、趙州橋,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沒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第83句】:【無風三尺浪】原形容海洋波濤。借指造謠生事。成語: 興風作浪。《鄧麗君傳》:“人怕出名豬怕壯。鄧麗君名噪海 內外,一言一行常起‘地震’。真是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 尺。”
【第84句】:【一剪子剪不齊】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燈》:“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
【第85句】:【指著明白的,說糊涂的】(慣)指心里明白,卻裝作糊涂。
【第86句】:【鍋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轉指熟識的人。
【第87句】:【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釋義:幡桿:垂直懸掛一種窄長旗子的旗桿。比喻做事照顧遠客,不照顧近親近鄰。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興的,可是還有點埋怨侄兒不照顧他,就嘰嘰咕咕道:“阿堅這孩子真是個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
【第88句】:【當紅娘】(慣)紅娘:《西廂記》中的人物,崔鶯鶯的侍女,促成了鶯鶯與張生的婚姻。指為男女婚姻或其他事情的當事雙方牽線搭橋。
【第89句】:【橫草不拿,豎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閑懶。草,也 說:針。老舍《四世同堂》:“無論她怎忙,他依然橫草不動, 豎草不拿。”
【第90句】:張叔叔正擠在人堆里看電視,忽聽有人叫他,他撥開人群出去了。站在旁邊的王叔叔頓覺松散了許多,說道:“真是拔個蘿}、地皮松。”(河南·孟津)
【第91句】:【廟小供不了大佛】謂受到限制,發揮不了作用,屈才。香 港阮朗《十年一覺香港夢》:“美國太空署大炒魷魚,多少‘超 級博士’打爛了飯碗,找事做反而不容易,工廠公司學校一 看見他們的履歷就搖手,‘小池難養大魚,小廟不供大佛’ 哩,他們連月亮都上得去,就是在人間找不到飯碗,我們又 何必死讀書?”
【第92句】:【人心都是肉長的肉長的】心軟,謂人是有感情的。曹禺 《日出》:“我好些年沒有眼淚了。我跟你說,人心都是肉長 的。”
【第93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94句】:【自屋里做大】(慣)比喻在家里稱王稱霸。
【第95句】:兔子雖多——駕不了轅
【第96句】:【一斤肉包的餃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餃子的面片兒,轉指外表、架勢。指人派頭、架子大。含譏諷意味。
【第97句】:【 同行是冤家】同行業要競爭,可能互相不利。老舍《四世 同堂》:“好,咱們現在是同行了。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不 過咱們倒不一定……”
【第98句】:【七大姑,八大姨】(慣)指眾多的女性眷屬。
【第99句】:【若說錢,便無緣】(諺)如果提起借錢,再好再親的關系都會沖淡,甚而至于決裂。指錢財是很敏感的東西,它關涉人情冷暖。 也作提起錢,便無緣。 說著錢,便無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