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提傀儡兒上戲場——少一口氣
【第2句】:【遠并不救近渴】(諺)遠處的井水再多,也解決不了當前的口渴。比喻緩不濟急。 也作遠水救不得近渴。 遠水不解近渴。
【第3句】:關節炎遇上了連陰天——老毛病又犯了
【第4句】:仰頭睡覺——想到天上去了
【第5句】:天平上稱體重——把人看輕了
【第6句】:五月的麥子——黃了
【第7句】:【醉漢嘴里出真言】見“酒后吐真言”。
【第8句】:藤蘿爬上葡萄架——糾纏不清
【第9句】:牛皮紙上雕花——刻薄
【第10句】:一天晚飯后,沒長頭發的凱凱來我家玩,我跟在他身后不停地取笑他。正在刷鍋的媽媽瞪了我一眼說:“說人前,笑人后,咕咚一聲跪到人家臉前頭。孩子,人生像一把蒺藜,誰都不知道能不能順利地捋到頭,可千萬不要笑話別人??!”(河南·孟州)
【第11句】:【過獨木橋】(慣)獨木橋:由一根木頭搭成的橋,比喻艱難的途徑。 指走艱難的道路。 也作“走獨木橋”。
【第12句】:【 十五不圓十六圓】原指月圓,借指事情總會有希望。民 歌:“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要想吃飯先種田。”
【第13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慣)比喻有想法不直說,而是在心里琢磨、盤算。
【第14句】:天狗吃日頭——吃了就吐;無從下口;
【第15句】:【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諺)誰為:為誰,替誰。孰令:令孰,讓誰。我將替誰做事呢?讓誰來聽信我呢?指人沒了知己,做事就失去了意義。
【第16句】:下下人有上上智。
【第17句】:【春雨貴如油】(諺)指春天的雨水,對農田就如膏油一樣貴重。
【第18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釋義:比喻山再高,水再深,總有路可通。例句:行者笑道:“師父說哪里話。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M無通達之理?可放心前去。”
【第19句】:【玩火者必自焚】謂做冒險的事情,必然會危及自身。成 語:玩火自焚。傳記圖書:“然而,事與愿違,玩火者必自 焚?!?/p>
【第20句】:【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則俗語的意思是形容身為其事的人反而糊涂,猶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源自宋歐陽修《新唐書·元澹傳》:“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這段話是唐朝的大臣魏光上書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訂過的《類禮》(即《禮記》列為經書,也就是作為儒家的經典著作)。玄宗當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細校閱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張說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說,現在的《禮記》,是西漢戴圣編纂的本子,使到現在近千年;再說東漢的鄭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經成為經書,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的本子呢?玄宗覺得說的也有道理,便改變了主意。但元澹認為,本子應該改換一下。為此,他寫了一篇題為《釋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觀點?!夺屢伞肥遣捎弥骺蛯υ挼男问綄懗傻摹O仁强腿藛枺骸啊抖Y記》這部經典著作,戴圣編纂、鄭玄加注的本子與魏征修訂的本子相比,究竟哪個好呢?” 主人回答說:“戴圣編纂的本子從西漢起到現在經過了許多人的修訂、注解,互相矛盾之處很多,魏征正是考慮到這些因素而重新修訂,誰會想到那些墨守成規的人會反對!” 客人聽后點點頭說:“是啊,就像下棋樣,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原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是指下棋,圍觀者清,確實如此。
【第21句】:【摸閻王鼻子】(慣)比喻冒生命危險。也比喻離死不遠。
【第22句】:電視里演的節目——天南地北都看到
【第23句】:【狗改不了吃屎】(諺)狗生來就吃慣了人的糞便,這是改變不了的。 比喻壞人總要做壞事,什么時候都改變不了他為非作惡的本性。
【第24句】:丈夫因舍不得花錢修車,不幸把髕骨磕碎了,到醫院治療,花了幾千元。他妻子逢人就說:“他啊,沒見過他省那幾個錢,小窟窿掏出了個大螃蟹?!保ê幽稀ふ枺?/p>
【第25句】:籠中獸,網中魚——逃不了
【第26句】:【豬鼻子插蔥,裝象】豬身似象而小,蔥如象牙。相、象諧 音,借指假裝正經。成語:裝模作樣。韓志君等《籬笆·女人 和狗》:“我這個人,知道自己的輕重,有五分氣力,決不去硬 干十分的活兒。不像有的人鼻眼兒里插大蔥——硬裝象!”
【第27句】:【風匣板修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歇)風匣:風箱。氣:本指氣體,轉指欺負、欺壓。指接連受氣。
【第28句】:鐮刀割韭菜——刀齊
【第29句】:【貧賤之交不可忘】釋義:不可忘記貧窮時交下的朋友,說明不可忘本。例句:“薄幸賊!你不記宋弘有言:‘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薄?/p>
【第30句】:因為長得不算好看,我整天悶悶不樂的。媽媽知道了我的心思以后,開導我說:“人美不在貌,美在心腸好。只要你多做對集體對大家有利的事,大家都會喜歡你的。”(廣東·龍門)
【第31句】:【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釋義:男孩子七八歲就能干活,不再吃閑飯。例句:當地人常說:“好男子不吃八年閑飯”。劉志丹六歲上就由爺爺帶著,邊念書邊干活。
【第32句】:【黃杏熬北瓜——一色貨】(歇)一色:本指黃杏和北瓜一起熬時顏色相同,轉指全都一樣。指一伙人都是同一類型的壞人。常含譏諷意味。
【第33句】:大媽一見熟人就愛拉家常。有一次,大伯對我說:“你大媽是柳木屁股,走到哪兒根就扎到哪兒?!保ê幽稀らL葛)
【第34句】:【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自己人不應該見外。李準《老兵新 傳》:“這個叫魚幫水、水幫魚,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感謝什 么!”
【第35句】:月亮底下曬谷子——白費工夫;不頂用
【第36句】:【棗核兒——兩頭尖】(歇)兩頭:本指棗核兒的兩端,轉指前期和后期。尖:諧“艱”。指窮人的生活在幼年和老年時期最艱難。
【第37句】:【挑得籃里便是菜】見“搭在籃里便是菜,捉在籃里便是蟹”。
【第38句】: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一分。
【第39句】:【尖擔擔柴——兩頭脫】(歇)尖擔:兩頭尖的扁擔。尖擔兩頭沒有鉤槽,掛在兩頭的東西容易脫落。 指兩頭都落空。
【第40句】:【是禍躲不脫,躲脫不是禍】見“躲脫不是禍,是禍躲不脫”。
【第41句】:【娘想兒,流水長;兒想娘,筷子長】(諺)母親想念兒女,像流水一樣長流不斷;兒女想念母親,卻像筷子那樣很短很短。指母親對兒女的情愛是永無休止的。
【第42句】:【老鼠戲貓兒,好大膽】釋義:老鼠戲弄貓兒,形容膽子過大,不知死活。例句:“[凈]是李藥婆,老鼠戲貓兒,好大膽。[末]衙里喚他。[老旦]便是。[凈]你曉得么,老爺令嚴,出入的都要搜撿?!?/p>
【第43句】:【 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對方勢強,只能以計謀取勝,不能硬 拼。明代《古今小說》:“我兵少,賊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 敵,宜出奇兵應之?!?/p>
【第44句】:【先打后商量】(慣)指先用強硬的手段使對方軟下來再與之議事。
【第45句】:【懷里揣著個牛角——朝自己頂】(歇)頂:本指用角撞擊,轉指頂撞、為難。指頂撞或為難自己人。 也作“懷里揣牛角——朝里頂”。
【第46句】:檀樹火筒——死也勿通
【第47句】:花的盛開在夏天,人的健壯在青年。
【第48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慣)金烏:太陽。玉兔:月亮。指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來,夜色降臨。 也作“金烏早墜,玉兔飛升”。
【第49句】:【橋歸橋,路歸路】(慣)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 也作“橋是橋,路是路”。
【第50句】:燈草織布——枉費心機
【第51句】:【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候、猴諧音。豬八戒不滿意孫悟 空(孫猴子),摔耙子以示不干?,F多用來表示惱火,不愿交 往。馬加《北國風云錄》:“本來想說此處不留爺,還有留爺 處,卻順嘴溜說:到時候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這個猴?!?/p>
【第52句】:【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謂自己的事情不管,干涉別 人。成語:不務正業?!豆饷魅請蟆?1987,12,5):“在這個問 題上往往管得不夠,而在其他問題上管得多了,種了別人的 地,荒了自己的田?!?/p>
【第53句】:弟弟和小文鬧起了別扭,奶奶生氣地批評弟弟,弟弟不服氣:“奶奶只幫別人,不幫家人。”奶奶說:“我這叫‘認理不認人,幫理不幫親’!”(河南·寧陵)
【第54句】:拉弓不放箭——虛張聲勢
【第55句】:樹枝做拐杖一一光出岔子;凈岔子
【第56句】:癩蛤蟆剝皮不閉目——還想蹦韃幾下
【第57句】:【珍珠瑪瑙都出在鱉身上】(諺)珍珠、瑪瑙:兩種寶物,貴族婦女常用作首飾。比喻不論花錢多少,都算在主人名下。
【第58句】:【無風不起浪】發生事情有原因,多指不好的事情。類似 的:無風難起塵。浩然《艷陽天》:“無風不起浪,要是沒有一 點影子,社員們絕對不會這樣議論你?!?/p>
【第59句】:【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60句】:【公門里面好修行】在官府任職,有條件行善做好事?;?說:身在公門好修行。清代《儒林外史》:“自古道:公門里好 修行。你們服侍太爺,凡事不可壞了太爺的清名,也要各人 保得各人的身家性命?!?/p>
【第61句】:【明月不常圓,好花容易落】(諺)落:凋謝。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稱心如意的事情往往為時很短。
【第62句】:【春蟹夏鱟秋翅冬參】(諺)鱟:節肢動物,有甲殼,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鱟肉,秋季吃魚翅,冬季吃海參。一年四季,營養價值極高的美食各有側重。
【第63句】:【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的妹妹嫁給劉備,他想趁招親之 時扣留劉備,奪回荊州。后劉備帶著夫人逃走,周瑜派兵追 趕,又損兵折將。事出《三國演義》。謂想討便宜反而吃了 虧,受雙重損失。老舍《四世同堂》:“她想,方法想得不好, 而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那才丟了臉!”
【第64句】:高梁稈做梯子——上不去
【第65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俗語用來嘲諷、抨擊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當言行,自己卻胡作非為的當權者。它出自宋代。北宋時,有個官員名叫田登,他為人心胸狹隘,專制蠻橫。因為他名字中有個“登”字,所以,每到一處任官,他便命令身邊的人避其名諱,在談話時凡說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須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燈心草要叫開心草,燈臺、燈罩、燈籠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觸犯田登這一忌諱的人,會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輕則挨板子,重則判刑。宋仁宗時,田登擔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節(即元宵節),按照慣例,元宵節里要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官府衙門貼出告示,曉諭百姓,自由賞燈。可是這次,負責寫告示的小官犯了難,用“燈”字便觸犯官諱,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于是便呈請田登決斷。由登大筆一揮,把“燈”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這樣一則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笨赐旮媸镜陌傩詹幻骶屠?,驚吵喧鬧起來;一些外地客商,以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紛紛收拾行李,迅速離開。田登的這一布告,把事情鬧大了,諫官們紛紛上奏彈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罷職。百姓們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譏諷田登是個“放火州官”。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俗語的來歷。
【第66句】:老鼠算卦——做賊心虛
【第67句】:跪著養豬——看在錢份上
【第68句】:【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釋義:比喻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方法辦事。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钡霓k法與自己原來的未婚夫一刀兩斷,如果這個未婚夫依然是個農民的話。這種“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的風習,真是“實際”得不能再實際了。
【第69句】:【一根線上拴兩個螞蚱】互相牽制,無法脫離。老舍《駱駝 祥子》:“咱們倆的事,一條繩拴著兩螞蚱,誰也跑不了!你 等等,等我說明白了!”
【第70句】:【北辰三夜,無雨大怪】釋義:指半夜三更北天閃電定有大雨。例句:夏秋之間,夜睛而見遠電,俗謂之熱閃。在南,主久睛。在北,主便雨。……北閃俗謂之北辰閃,主雨立至。諺云:“北辰三夜,無雨大怪”,言必有大風雨也。
【第71句】:【兔子不吃窩邊草】釋義:兔子不去吃自己窩旁邊的草。比喻人不在家門口或當地干壞事,不去侵犯周圍人的利益。參見“老鷹不吃窩下草”、“猛虎不吃傍窩食”。例句:洪大哥,我不是來追趕你的。自古道:“兔子不吃窩邊草?!?/p>
【第72句】:【獨頭蒜——沒瓣】(歇)獨頭蒜:指沒分成瓣狀的蒜頭。瓣:諧“伴”。指未成家,單身。
【第73句】:【東家長,西家短】(慣)指議論人家的是非短長或談論別人的家事。
【第74句】:【好言難勸該死的鬼】見“良言難勸該死鬼”。
【第75句】:【抬杠】“抬杠”比喻好挑毛病、好打叉子、搭話好與人作對的現象。它起源于中國的北方,“抬杠”起初還真同抬杠子有關。在我國的北方,很早就殘存著一種習俗,那就是所謂的“抬杠會”,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人們除了逛花燈、吃元宵、猜燈謎之外,還要參加熱鬧的“抬杠會”。會上,由身強力壯的人抬著竹杠,上面有轎子,轎子上坐著一個穿著奇裝異服、口齒伶俐的人物。他就是“抬杠會”的主角。他們抬著竹杠和轎子在人群中穿行,轎上的人就和周圍的人找話茬進行辯論,比賽斗嘴,甚至對罵,但誰也不會惱怒。 “抬杠會”上的兩人的語言對抗逐漸演化,人們就常常把說話時雙方的對抗較勁兒叫做“抬杠”。這種抬杠會在滿族進入中原后,成了“抬杠”的起源。這種“抬杠”或“斗嘴”甚至還被轉化成俗民生活藝術里以耍嘴皮子為樂的藝術活動,特別被相聲藝術吸收和運用,中國有一個相聲段子名字就叫《抬杠》,所以,“抬杠”并不全是浪費口水,其中也包含著智慧,要是能抬出點水平,那也是一種“口才”。
【第76句】:鄰居一位阿姨叫我給她抱一會兒孩子,可抱了很久,還不見她回來。我一問,才知道她下地干活去了。媽媽說:“你真是貓抓糍粑,脫不了爪爪。”(四川·渠縣)
【第77句】:石頭縫里塞棉花——軟硬兼施
【第78句】:媽媽看了我寫的作文后說:“東一斧子西一鐮的,狼腿扯到狗腿上,這也叫作文?”(河南·伊川)
【第79句】:蟲蛀的老槐樹——腹內空空
【第80句】:【沒病死不了人】沒有什么大事,不會有嚴重后果。馬烽 《劉胡蘭傳》:“身正不怕影兒歪。反正肚里沒病死不了人。” 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謂壞人能夠得逞,是因為有內線。 清代《紅樓夢》:“如今內外上下,背著嚼我的不少了。就短 你來說我了!可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
【第81句】:大榔頭砸豆腐——篤定
【第82句】:【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歇)香爐:供神佛時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條腿。比喻各自選定投靠的人。
【第83句】:【一口吃成胖子】(慣)比喻一次就取得成功或一下子發了大財。也泛指急于求成。 也作一口吃個胖子。 一嘴吃個胖子。
【第84句】:【圣誕老人】圣誕節期間,在英、美等國,不少大百貨商店、超市專門派人裝扮成圣誕老人,向顧客,尤其是孩子們分發糖果和禮品,這一風俗現在已傳到中國,商店或超市也有了圣誕老人的形象。那么,圣誕老人是怎么回事呢?相傳,圣誕老人是羅馬帝國東部小亞細亞每拉城(今土耳其境內)的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圣尼古拉主教生前樂善好施,曾暗地里贈送金子給一個農夫的三個待嫁的女兒做嫁妝,將其中一袋金子從煙囪口扔進去,恰好掉在壁爐上的一只長筒襪子中。于是,現在每逢圣誕夜,必有不少天真的孩子把襪子口朝上小心翼翼地吊在壁爐旁,期待圣誕老人送來禮品。圣誕老人的形象非??蓯邸K莻€留著銀白胡須、和藹可親的老人。頭戴紅色尖帽,身穿白皮袖邊,白皮領子的大紅袍,腰間扎一條寬布帶。傳說圣誕老人住在北極。在圣誕夜,圣誕老人架著八只鹿拉著滿載禮品的雪橇,從北方雪原來到各家,由屋頂的煙囪下來,經過壁爐到房間內,把糖果、玩具等禮品裝進孩子們早已吊在壁爐旁或床頭上的襪子里。所以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第85句】:【天子門下有貧親】見“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
【第86句】:【重打鑼鼓另開戲】釋義:重新敲起鑼鼓,從頭另開演一場戲。比喻從頭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例句:人們的勁頭又來了,又好像頭年,蕭隊長找著一百二十多個貧雇中農男女,愿意重打鑼鼓另開戲。
【第87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諺)百足之蟲:一種多足的爬蟲,即馬陸,軀干多節。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實力的權勢門第,雖然衰敗,還不至徹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蟲,三斷不蹶。 百腳之蟲,至死不僵。
【第88句】:換湯不換藥——還是那一套
【第89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澇也好】釋義:一半地種棉,一半地種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穩當,不冒風險。例句:三畝棉花三畝稻,睛也好,澇也好?;ㄒ饲纾疽擞?,平分三畝,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庇媹D人定勝天,不思不便宜處,亦必居其一。
【第90句】:裱糊吉里的紙人一—點就透;—戳就破
【第91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下功夫,再難的事情也能 做成?;蛘f:鐵打房梁磨繡針/鐵杵磨成繡花針。臺灣電視 劇《含羞草》:“沒關系,我這人有耐力,有道是有志者事竟 成,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繡花針?!?/p>
【第92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原為毛澤東題詞,謂不怕任何困難。 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我隊應去,要準備死幾個 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
【第93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謂環境使人陶醉。明代《警世通言》: “又造百花樓一座,與玉堂春做臥房。隨其科派,件件許了。 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94句】:土地爺掏耳朵——崴泥
【第95句】:【家住山前識鳥音】(諺)住在山前的人家,聽慣了鳥鳴,也就能辨識鳥音。比喻久處某一環境,自然就熟悉某一環境的情況。 也作“久住山林辨鳥音”。
【第96句】:我去大姨家,大姨對我說:“我們這兒有個人非常懶,莊稼都荒了,也不去管理?!蔽艺f這人真是懶如豬。大姨說:“豈止懶如豬啊,簡直是棒打屁股都不動一下呀!”(河北·平泉)
【第97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見“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
【第98句】:【 百無一用是書生】讀書人缺少實踐能力。張潔《無字》: “她對知識分子是太了解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眼前就放著 那么一個樣板。”
【第99句】:【揀有頭發的揪】(慣)頭發:比喻把柄、短處。比喻挑有把柄的或軟弱的欺負。 也作“揀有頭發的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