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當地不當路,買地不買河】(諺)當(dang):典賣。賣地時不能連路一起賣掉,買地時不能連河一起買回。指凡事都有個限制,不能任由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
【第2句】:【家賊難防】(諺)家庭成員中有人偷自己家的東西,那是最難防范的。泛指內部的壞人最難對付。
【第3句】: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空想
【第4句】:【怠慢親爹,不能怠慢遠客】(諺)寧可慢待了自己的親爹,也不能慢待了遠方來的客人。指遠方來客難得,應予禮待。
【第5句】:【餃子】“餃子”,在我國是流行最廣頗受歡迎的一種食品,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餃子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來自民間傳說,一是來自文字記載,各自成趣。先說民間傳說。古時候,一位叫蘇巧生的御廚技藝高超,一年臘月二十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樣菜,即可回去與家人團聚了。翌日,蘇巧生正為如何做好最后一樣菜發愁時,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將其混合剁碎,擱上調料,用白面包了許多小角角,置于鍋里煮熟,奉給皇上。誰知皇上食后龍顏大悅,忙問:“此乃何菜?”蘇巧生脫口而出:“角食也。”是他發明了水餃。之后,民間便流傳過年包角食吃的習俗,這就是過年包餃子的由來。再說文字記載。餃子始于先秦,源于餛飩。據《通雅·飲食》記載,餛飩因渾氏、屯氏兩人發明而得名。當時的餛飩,“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彎彎的月亮。這種餛飩就是原始的餃子。現珍藏在故宮博物院里新疆吐魯番唐墓中出土的幾只古代餃子,形狀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實物水餃,證明水餃歷史比較悠久。宋代開始有“賀歲吃角子”的風俗。北方人稱“角”為“交”,故而叫餃子。賀歲吃餃子取意“更歲角子”。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餃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餃子初二面”。明代餃子別稱“餃餌”、“粉角”、“扁食”等。張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餃餌,屑米面和飴為之,干濕大小不一。” 可見,當時的餃子同現在的制法和品種已很相似。
【第6句】:【站干岸兒】(慣)比喻冷眼旁觀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7句】:我從姥姥家回來的時候,總是往路邊土大的地方走。媽媽說:“來,往這邊走,那兒土大。”我趕緊走了過去。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又走到土路里邊了。媽媽說:“你呀,吃一百個豆也不知道豆腥味兒。”(陜西·寶雞)
【第8句】:我每次回家,小狗都跑到門口和我親熱。我說:“奶奶,狗也通人性吧?”奶奶笑著說:“豬有情,狗有義。在這點上,人畜是一樣的!”(湖南·瀏陽)
【第9句】:媽媽教育我要尊敬老師,說:“給人金,給人銀,不如教給人學問。所以你要尊敬老師啊!”(安徽·肥西)
【第10句】:【不怕慢,就怕站】只要連續做下去,就會有進展。浩然 《艷陽天》:“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大伙兒一伸手,就算有頭 腦了。”
【第11句】:【說得出,做得到】說話做事有決心,厲害。成語:雷厲風 行。臺灣瓊瑤《人在天涯》:“朱丹荔說得出,做得到,當天, 她就住進了一家女子公寓。”
【第12句】:【打倒了長人,矮子露臉】(諺)長人:高個子的人。指高個子被打倒,低個子就顯露了出來。比喻才能出眾的人被打倒,不起眼的人才能出頭露面。
【第13句】:【易求無價寶,難買有情郎】(諺)無價寶:無法估價的寶物。有情郎:有情有義的丈夫。無價寶還可求得,有情郎卻非常難找。指世間有情義的男子最難覓得。 也作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易求無價寶,難覓有情郎。
【第14句】:【有懶人,無懶地】(諺)人勤苦地就勤出產,人懶惰地就不打糧。指地的肥沃與貧瘠,是由人的勤與懶決定的。
【第15句】:鍋爐里的水——沸騰起來
【第16句】:【教會徒弟,餓死師父】指職業上的競爭。徒弟年輕,一旦 有了本領,師父就可能失業。類似的:三步留一步,免得徒 弟打師傅。海外梁厚甫《海客隨筆》:“何以古人有私心,因 為在封建時代,有教曉徒弟,餓死師父的說法,以書鳴世者, 往往不想把秘訣教人。”
【第17句】:老太太坐飛機——抖起來了
【第18句】:【傷筋動骨一百天】(諺)指凡是筋骨折損的病痛,治養沒有一百天,就無法康復。 也作傷筋斷骨一百天。 傷筋害骨一百天。
【第19句】:【拼死吃河豚】河豚味美,但有毒,必須烹調得法。此句比 喻冒險。成語:飲鴆止渴。香港唐人《金陵春夢》:“明知俯 仰由人,但也只好捏著鼻子拼死吃河豚。”
【第20句】:【景德鎮的大穿——凈瓷兒】(歇)景德鎮:市名,在江西省東北部,以產瓷器聞名。瓷兒:諧“詞兒”。形容詞語豐富。
【第21句】:【獨拳難打虎】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小,辦不成大事。例句:雖然聞長山住院之后,徐慶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覺得“獨拳難打虎”。但他毫不猶疑地保證道:“沒問題,親自負責就親自負責。”
【第22句】:【推倒長城扶外圍】(慣)長城原是用來防御外部勢力進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擊內部力量。
【第23句】:牛屁股縫里的虻蟲——鉆了空子又吸血
【第24句】:【菜里蟲兒菜里死】(諺)指貪食蔬菜的蟲兒,最終都死在蔬菜里。比喻在什么地方做壞事,就會在什么地方受到懲罰。
【第25句】:吳剛砍桂樹——沒完沒了
【第26句】:臭蟲鉆進花生殼——硬充好仁(人)
【第27句】:【貧家富路】(諺)貧家:居家貧窮。 富路:出門在外帶足盤費。指居家節儉容易度日,上路窘困無處呼救。 也作“窮家富路”。
【第28句】:【公婆愛長孫,爹媽疼小兒】(諺)公婆:此處指祖父、祖母。長孫:孫子里最大的。指祖輩愛的是孫子里最年長的,父輩疼的是兒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頭孫,爺疼晚崽”。
【第29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歇)湯里來: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漿后,再加入石膏或鹽鹵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處來,還回到何處去。也形容四處勞苦奔波。
【第30句】: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第31句】:一窠猴子——都姓孫;沒有一個老實的
【第32句】:【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諺)文官盡心國事,不貪財物;武將保衛江山,不惜犧牲。指文武官員能達到這種境界,天下自然太平。 也作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惜命~
【第33句】:【出頭的椽子先爛】椽子,梁上的木條下端外露構成屋檐。 謂出頭有危險。類似的:出林筍子先折斷/出水船兒先爛 底。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再說,提出來了,通不過也 是白費,誰心里也在琢磨著:出頭的椽子先爛咧。”
【第34句】:【是藥能治病,當今無死人】(諺)如果說,只要是藥就能把病治好,世上就沒有死人了。指服藥不能包治百病。
【第35句】:【有苗三分收】見“見苗三分收”。
【第36句】:【黃忠人老心不老】釋義:比喻人老志不衰。例句:好啊!咱說這年紀上了,再趕不上世道兒。誰知道又要組織群眾,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日本鬼子,你來吧!咱黃忠人老心不老!
【第37句】:不要虛胖,但求實壯。
【第38句】:【正面文章反面看】從文章、言行中,看出相反的含義。 看,也說:做。魯迅《偽自由書》:“里巷間有一個笑話:某甲 將銀子三十兩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豎一塊木 版,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隔壁的阿二因此將這掘去了, 也怕人發覺,就在木版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 曾偷。’這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面看。”
【第39句】:【 深山出俊鳥】偏僻之處出現人才或美女。張孟良《兒女 風塵記》:“真是深山出俊烏,窮人家居然生下這樣的美女。”
【第40句】:【老樹枝,轉不過彎來】釋義:比喻執迷不悟。例句:咱老孫頭是老樹枝,轉不過彎來,還跟高國權挨肩兒打唧唧。傻狗不識臭,不曉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第41句】:【老鼠掉到風箱里受夾板氣】氣,兼指氣流、氣惱,指受雙 重的指責。老鼠,也說:耗子。申躍中《掛紅燈》:“可人家還 是說我膽小怕事,不像個造反派的樣子 。我是老鼠掉到 風箱里,兩頭受氣”
【第42句】:爸爸見別人下海發了財,也要把工作辭掉,去下海掙大錢。奶奶勸他:“你要把工作的事處理好,疙瘩不要拴死,后路不要堵死。”(山西·平陸)
【第43句】:鄰居大叔在外做生意,由于心術不正,惹得一身是禍,不敢回家。村里人說:“人好不用乖,心好不必齋。為人心不正,一生惹禍害。他是自作自受啊!”(河北·石家莊)
【第44句】:【天有陰睛,月有圓缺】釋義:比喻人生之路,有時平坦幸運,有時坎坷倒霉。例句:我安慰他說:“‘天有陰晴,月有圓缺’。碰上這種東西。算咱們倒霉。”
【第45句】:【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一詞,源于儒家典籍。“七情”是儒家所指的人的七種感情,語出《禮記·禮運》,指人的喜、怒、哀、懼、愛,惡、欲,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學習。中醫講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的總稱。七情的變化,一般屬于生理活動范圍。而“六欲”是指人的各種欲望,《呂氏春秋·貴生》對六欲作了解釋,東漢高誘作了注釋,認為所謂六欲,是指生、死、耳、目、口、鼻。佛教引進后,從佛家角度對六欲作了新的概括,佛家以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想欲為“六欲”。后來,人們把“七情”和“六欲”聯系起來,用來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欲望。如《金瓶梅詞話》“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的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直到現在,“七情六欲”一詞還經常被使用。
【第46句】:【又要尿炕,又要睡干床】自己不學好,不爭氣,還要過舒服 日子。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尿了炕,還想睡干 床,誰叫你去耍錢了!”
【第47句】:【賊偷一更,防賊一夜】(諺)指賊人作案是在短時間內的,但提高警惕防賊卻需要長期不懈。 也作“賊偷一更,防賊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48句】:【船到橋頭自會直】釋義:船到了橋邊自然會放直船身過去。比喻事到臨頭,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句:“算了罷!‘船到橋頭自會直’!王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打碎了吃飯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49句】:暑假里,每天傍晚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就一起到河邊去散步。爸爸的熟人見了,總是說:“每天傍晚怎么你們三個都在一起?”媽媽說:“一把蘿卜不零賣。”(甘肅·華亭)
【第50句】:【頭醋不釅徹底薄】(諺)釅:液汁味道濃烈。釀造的醋如果頭茬酸味不濃,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點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頭醋不酸,到底兒薄。 頭醋不酸,二醋不辣。 頭醋不酸,徹底皆薄。
【第51句】:【官大不壓鄉鄰】(諺)指官位再高,回到故鄉也不宜在鄉親面前擺官的架子,要官的威風。 也作“官大青樹林,不壓鄉里”。
【第52句】:【屬黃花魚的——溜邊】(歇)黃花魚:學名黃魚,分大黃魚和小黃魚,在深海過冬,春天向沿岸洄游,產卵后在近海覓食。本指黃花魚喜歡在海邊游動,轉指人靠著邊兒行走,或遇事回避矛盾,躲在一旁。 也作“黃花魚——溜邊兒”。
【第53句】:【只比葫蘆多個嘴】(慣)形容人不愛說話。
【第54句】:【久旱遇甘雨,他鄉遇故知】(諺)甘雨:對農作物有利的雨水。故知:老友。指在異鄉遇上了老友,如同旱久得甘雨。
【第55句】:【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諺)聽別人講說的次數再多,也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須經過實踐方為可靠。 也作“眼過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56句】:【好漢識好漢,英雄識英雄】(諺)英雄好漢獨具慧眼,他們最能認準誰是英雄好漢。指杰出人物能鑒別人才。
【第57句】:【大路不平有人踩】有人主持公道,打抱不平。陳登科《風 雷》:“路不平,有人踩,做事不公,誰都有意見。” 大水沖了龍王廟傳說龍王管水,廟被水沖,借指自己人 發生沖突。成語:自相火并。清代《三俠五義》:“呀!真是 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就是歐陽爺智公 子,亡夫俱是好相識。”
【第58句】:王剛最近不思學習,卻講究吃喝穿戴。王剛媽擔憂地說:“這孩子最近是吃飯講花樣,穿衣服要高檔,頭發拾掇得發亮,學習成績卻一天天下降。剛他爸,你可得管管啊!”(河南·西峽)
【第59句】:十二月的蛇——打一下,動一下
【第60句】:哥哥要去學習烹飪技術。臨走時,爸爸叮囑說:“去了好好學,家有千兩黃金,不如薄藝在身。”(河南·鄧州)
【第61句】:【北人乘馬,南人乘舟】見“南人駕船,北人乘馬”。
【第62句】:三爺家來了位年輕的外地人,在三爺面前“之乎者也”地賣弄。鄰居大叔說:“也不打聽打聽三爺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門前賣字畫,佛爺手心兒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臉皮扎不透。”哥哥說那叫“班門弄斧,雷門擊鼓”。(河南·南陽)
【第63句】:【 拄棍要拄長的,結伴要結強的】應與有能耐的人交朋友,以 得到幫助。柳青《創業史》:“拄棍要拄長的,結伴要結強的! 他認為姚士杰的指頭比他梁生寶的胳膊粗!”
【第64句】:【打官腔】(慣)舊指說一些官場上的門面話,現指利用規章制度來推托、責備。也指拿冠冕堂皇而不解決實際問題的話來應付人。
【第65句】:【對著和尚罵賊禿】說話誤傷了對方或別人。類似的:拿 著和尚當禿子打。魯迅《彷徨》:“你簡直是在對著和尚罵賊 禿了。我就沒給錢,我那時恰恰身邊沒有帶著。”
【第66句】:背棄祖國的人,如同失去森林的夜鶯。
【第67句】:【人不壓眾,貌不驚人】(慣)指人的相貌不出眾,很普通。 也作“衣不壓眾,貌不驚人”。衣:衣裝,衣飾。
【第68句】:象棋盤上的子兒——有進有退
【第69句】:【豬來窮家,狗來富家,貓來孝家】(諺)舊指豬來使家窮,狗來使家富,貓來使家死人辦喪事。一說豬常到窮人家,狗常到富人家,貓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70句】:【樹不打權要歪,人不教育要栽】(諺)樹不剪修權枝,就會長得歪歪斜斜;人不加強教育,就容易走向邪路。指教育對成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第71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諺)浮屠:也作浮圖,梵語,即佛塔。能救活一條人命,那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層高的佛塔還大。指救活人命是功德無量的事。 也作救人一命,勝過造佛七尊。 救人一命,勝造一座寶塔。
【第72句】:【拿人血染紅頂子】見“用人血染紅頂子”。
【第73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慣)比喻玩弄權術,反復無常。 也作翻手為云覆手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第74句】:剛吃過飯,我對媽媽說我有點肚疼。媽媽說:“頭疼鬼捏,肚疼屎憋。”(河南·寶豐)
【第75句】:【癡人前不得說夢】(諺)指面對癡呆的人,不可說夢,以免其當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癡人沒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對有深層含義的話沒法理解。
【第76句】:我姑媽家有三個孩子,倆女兒,一個兒子。二表姐排中間,她總覺得姑媽偏心。媽媽知道了說:“頭生稀罕老生的嬌,挨打受氣半中腰。忍著吧!”(河南·濮陽)
【第77句】:【摸到韭菜就當蔥】(慣)比喻由于簡單草率而錯把不同的事物當成一回事。
【第78句】:【胸口上掛笊籬——撈心】(歇)撈:諧“勞”。指費心勞神,操心。
【第79句】:【有虎父即有虎子】釋義:父親英雄,兒子也英雄。例句:太宗日:“有虎父即有虎子。”遂命領兵三千迎敵。
【第80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慣)1形容詩文富于變化,跌宕起伏有氣勢。2比喻問題層出不窮,一個尚未解決,另一個又出來了。 也作一波未了,一波已起。 一浪未平,又起一浪。
【第81句】:【刀鈍石上磨;人鈍世上磨】(諺)鈍刀要在砥石上磨礪,才能鋒利;笨人要在社會上磨煉,才能開化。 指社會實踐最能使人增長才干。
【第82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指保守,沒有出息。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別提!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 個連毛僧,我還不如去當兵哩!”
【第83句】:盲驢拉磨——瞎轉圈
【第84句】:媽媽讓我做一道奧林匹克數學題,可我怎么也做不出來,就順口說:“唉!這道題怎么像打了個死結似的。”(浙江·桐鄉)
【第85句】:老鼠肉祭神——上不了臺面
【第86句】:【經驗大似學問】實際經驗,跟書上的理論一樣,都很重 要。李準《黃河東流去》:“這還值得寫書?不過人家常說 經驗大似學問’,孔夫子會作書,未必會抓黃鱔。”
【第87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眾美食,俗稱皮蛋,切開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樣晶瑩剔透。關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江南三江口河埠頭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厲。夫妻二人都年過半百,靠擺茶攤過日子。他們家養有兩只母鴨,鴨子一天下倆蛋,非常準時。可是好景不長,鴨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倆十分煩悶。十幾天以后,他們收拾茶具,還像往常一樣,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樹灰堆里。忽然看見灰里露出了圓滾滾的東西來,拾起一看,正是他們要找的鴨蛋。原來,鴨子把蛋下到桑樹灰里了。可是這鴨蛋在桑樹灰里埋了這么些天,又天天澆剩茶葉,是否已經壞了呢?他們磕開一個蛋,只見蛋清已經變成黃褐色,像水晶一樣,蛋黃也變成綠瑩瑩的實心蛋。一嘗,這蛋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離不開最初的原理。
【第88句】:我吃飯的時候直掉米粒,媽媽說:“你下巴上有洞啊,怎么一個勁兒漏飯?”(河北·新樂)
【第89句】:【變戲法】(慣)本指表演魔術,比喻耍弄騙人的手段。
【第90句】:【好兒女志在四方】青年人應該經風雨見世面,不應留戀 某一個地方。類似的:男兒志在四方。香港梁鳳儀《千堆 雪》:“對呀,男兒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帶尊榮所帶來的層層壓力?”
【第91句】:【武大郎捉奸——有心無力】(歇)指有心去做,但能力不行。
【第92句】:咬口生姜喝口醋——歷盡辛酸
【第93句】:【蒸了鍋里的氣,跑了甑里的氣】(慣)蒸氣:“爭氣”的諧音,指發憤圖強,爭取光榮。甑:蒸食物的炊具。比喻在某方面爭得了榮譽,卻在另一方面丟了面子。
【第94句】:飯熟揭鍋蓋——氣沖沖
【第95句】:【羊肉好吃怕惹上腥】(慣)比喻想得到好處又怕惹上麻煩。
【第96句】:【四大丑女】古有四大美女,人皆知之;古有四大丑女,人多不知。何也,文人之偏見也,傳美不傳德。古代的四大丑女是指遠古時代的嫫母、戰國時代的鐘離春、東漢時期的孟光、東晉時期的阮德慰的女兒阮氏。她們雖然容貌丑陋,但都是有德有才之人。嫫母被認為是四大丑女之首,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云:“嫫母樓傀,善譽不能掩其丑。”但是屈原在《楚辭·九章·惜往日》中說:“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可見,嫫母是十分賢德的。嫫母養蠶繅絲,把絲織成綢子用來做衣服,被后人尊為“先蠶姑娘”。黃帝娶她為妻。鐘離春,史載她“四十未嫁”,凹頭深目,長肚大節,昂鼻結喉,肥頂少發,而且皮膚烤漆。因她居住在齊國無鹽縣,后來人常以“無鹽女”指代丑女。但她關心國家大事,以天下為己任,曾去拜見齊宣王,當面指責齊宣王的不足之處,齊宣王十分感動,遂立她為后。孟光,《后漢書·梁鴻傳》載:盂光“粗陋無比”,“肥丑而黑”,能“力舉石臼”。有人給孟光提親時,她說必嫁梁鴻,當時的人都笑她,但梁鴻卻看中了她的德行,于是娶她為妻。后來,孟光隨梁鴻隱居于霸陵山中,孟光每日在家都準備好飯菜等候梁鴻回來,然后雙手把盤子舉到自己的眼眉處遞到梁鴻面前,十分恭敬,“舉案齊眉”這一成語就源于此處。京劇《龍鳳呈祥》孫尚香有一句唱詞,把自己與劉備的結合唱作“好比梁鴻配孟光”。阮氏,她嫁給了當時的名士許允。但是新婚之夜,許允卻被阮氏的容貌嚇得跑了出去。可見,阮氏相貌是很丑的。后來,還是許允的朋友恒范相勸,許允才又進了洞房。當他實在無法忍受阮氏的丑貌再次想跑出洞房時,阮氏抓住了他的衣服說:“婦女有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項標準,我只是缺乏容貌而已;衡量君子的標準上百條,你占那一條?”許允說:“我都具備。”阮氏說:“百條之中,第一便是德,但你卻好色不好德。”許允十分慚愧,自此知她與一般女子不同,二人相敬一生。四大美女與四大丑女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四大丑女的結局遠遠好于四大美女。
【第97句】:冷死花旦,熱死武生。
【第98句】:【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細或經過。 也作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腦。 半夜摸黃瓜——不知頭尾。
【第99句】:香,要親還是閨女娘,一點兒也不假呀!”(山西·太原)
上一篇:說到心坎的的文案人生感悟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