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釋義:栽種蔬菜,水起重要作用,不能缺水。例句:栽樹種菜,倒是滿好的,可常青道: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這都得靠個水。
【第2句】:【 兵無糧草自散】極言軍隊給養的重要。也指做事要有物 質基礎。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兵沒糧草自散。難道 能讓弟兄們餓著肚子散伙么?”
【第3句】:【捂著耳朵捅鈴鐺】見“堵著耳朵搖鈴鐺”。
【第4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諺)宰相:朝廷中官職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開闊,度量大。也泛指有修養的人能寬容別人,不計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撐得船過。 宰相肚里橫開船。
【第5句】:【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釋義:沉魚落雁:魚見了沉入水底,雁見了降落沙洲。閉月羞花:月亮見了躲藏起來,花兒見了感到害羞。形容女子容貌特別美麗。例句:操本好色之徒,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長日大喬,次日小喬,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心中向往已久,欲得之而無門。
【第6句】:柏油燙豬頭——連根拔
【第7句】:【吃的河水,管得寬】吃河水,不必關心河的寬闊。謂干涉 太多,多管閑事。或說:吃河水長大的,管得寬。周立波《暴 風驟雨》:“你吃的河水,倒管得寬,這是你說話的地方?也 不脫下鞋底,照照模樣。”
【第8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備菜。相傳,四喜丸子創制于唐朝年間。有一年朝廷開科考試,各地學子紛紛涌進京城,其中就有張九齡。發榜當日,衣著寒酸的張九齡居然中得頭榜,人們深感意外。皇帝因賞識其才智,便將他招為駙馬。當時正值張九齡家鄉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杳無音訊。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張九齡高興之余,便叫廚師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慶賀。菜端上來一看,四個炸透蒸熟并澆以湯汁的大丸子。張九齡問其寓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訂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張九齡聽后開懷大笑,連連稱許,說道:“‘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干脆叫它‘四喜丸’吧。”這“四喜丸子”一傳就是一千多年。
【第9句】:【冷身子碰熱炮彈】指軍旅生涯。傳記圖書:“至少也是弄 冷身子碰熱炮彈出身的人,不是十年也得二十年,才能得到 少將的肩章戴一戴。”
【第10句】:【猜啞謎】(慣)啞謎:指隱晦的話語。比喻猜測別人話語的真實意思或事實真相。
【第11句】:【老母豬啃磚頭——嘴硬】(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說話語氣強硬。常含責罵意。
【第12句】:胡豆地里種芝麻——雜種
【第13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源自希臘《伊索寓言》,狐貍吃不到 葡萄,說葡萄是酸的。謂達不到目的,以不好或自己不想要 為由,來平衡自己失落的心情。類似的:葡萄酸,酸葡萄。 《北京短篇小說選》:“我想,男孩子們追求一個姑娘落了空, 總難免說吃不到嘴的葡萄是酸的。”
【第14句】:【 不打不相識/不打不成交】經過斗爭而后認識,和好。錢 鐘書《圍城》:“咱們不打不相識,以后相處的日子正長,要好 好交個朋友。”
【第15句】:【的確涼】“的確涼”又叫滌綸,是一種常見的合成纖維。的確涼這么通俗好聽的名字,卻是翻譯過來的,有趣的是,它不是按照普通話的音來翻譯,而是按照廣東方言來音譯的。原來,美國叫滌綸為“達克綸”,在香港市場上出現以后,人們按廣東話把它音譯為“的確涼”。由于“的確涼”這個名字通俗、好記,便在內地普遍沿用開了。說來也湊巧,“的確涼”好似意譯。不論從字面上,還是從肉眼直觀上,都有特別涼快的感覺。因為的確涼做的夏裝,白如雪片,薄如蟬翼,所以深受人們的青睞。其實,它并不比其他的夏季衣料涼快。的確涼的特點是彈性好,穿起來挺括,洗后不走樣,結實耐穿。不過,它吸水性差,不吸汗,通氣性不好。
【第16句】:劉大媽讓兒子小衛跟王師傅學習鐵匠技術。沒干多長時間,小衛覺得太吃苦,要求改學建筑。可干著干著,小衛又抱怨說建筑這活太臟,想改行學別的。劉大媽生氣地說:“我看你呀,就像那三條腿木板凳,放到哪里都不行。”(河南·長葛)
【第17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慣)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界東流,經今安徽省宿松縣,至望江縣東南,水積成池,稱雷池。語本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勸溫嶠坐鎮原防,不要越過雷池向東。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線或范圍。
【第18句】:【房檐滴水不成河】(諺)比喻人的閑言碎語成不了氣候。
【第19句】:【和尚在缽盂在】(慣)缽盂(b。 yu):和尚化緣用的器具。形容密不可分。
【第20句】:【早知今日,悔莫當初】(慣)早知是今天這個結果,當初真不該那么做。指后悔莫及。 也作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第21句】:【何首烏】何首烏,是我國特有的一味名貴中藥材,其莖、根皆可入藥,而且藥用價值很高。相傳在唐代,有一個姓何名田兒的人,因其體弱多病,不能生育,到了五十歲仍無子。有一天晚上,他飲酒過多,醉臥田野,在朦朧中看見兩株樹藤相距三尺,苗蔓相交,覺得很奇怪,就連根掘起,根部長得像一男一女兩個小娃娃。何田兒把此物帶回家,但無人認識。有人對何田兒開玩笑說:“你年老無子,這可能是天賜神藥,有兒有女為何不吃吃試試?”田兒就把它切碎,每天服用少許。說也奇怪,連服數月后感覺精力強盛,舊疾都痊愈了;相繼服用了一個時期,原來已經花白的頭發也都變烏了,并且在十年內生了幾個子女;他改名能嗣,活到一百多歲。能嗣的兒子延秀、孫子首烏,終生服用此藥,都健康長壽,晚年須發仍然發黑。由此,這一藥的名聲傳開了。后人用何家第三代的姓名為藥名,叫“何首烏”。
【第22句】:爸爸問我為什么鋼筆字比賽沒得獎,我說比賽時手有點疼。爸爸說:“別不會游泳怨草掛住了頭發。以后要多多練習啊!”(河南·新野)
【第23句】:李青和張玲是同桌,關系很好,這兩家的父母也特別合得來,常走動。奶奶說:“真是一輩同學三輩親哪!”(河南·太康)
【第24句】:【人無前后眼,禍害一千年】(諺)前后眼:既能看清過去,也能遠瞻未來。指人處事待人如果只顧眼前,沒有遠見,就會造成無窮無盡的后患。
【第25句】:狗皮糊墻——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26句】:【數學符號:+、-、×、÷】數學符號是個偉大的發明。“+”、“一”號都誕生在德國,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時候,德國有個叫魏德曼的數學家,他非常勤勞,整天廢寢忘食地計算。當時,還沒有什么現成的符號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邊計算,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在橫線上加一豎,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號吧!從加號中拿掉一豎就是減少的意思。好!‘-’,你就叫減號吧!”從此以后,“+”、“一”號就問世了,并風行世界。 “=”號的名字叫“等號”,它是由16世紀的英國學者雷科特創造出來的。當年他在研究數學時,經常碰到兩個數相等的情況,又無法標記,就決心創造一個符號。他比較了許多圖形和符號,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兩條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線更相同了。”于是,他就用兩條平行線段來表示兩個相等的數,并給他取名為“等號”。 “×”號是18世紀美國數學家歐德萊發現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辦呢?他就把加號斜過來寫,表示數字增加的另一種運算法,并給它取名“乘號”。 “÷”號誕生在瑞士。當時,學者哈納在算賬中遇到要把一個整數分成幾份的問題,但沒有符號可以表示這種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來表示這種算法,并取名為“除號”。
【第27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此語是指憂患使人勤奮、警覺,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來激勵人們奮發圖強,于民于國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則無法家拂土,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戰國時期的孟子經常到各國游說,用事實勸諫那些國君:傳說中的虞舜曾當過農民。春秋時的管仲、孫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隱居海濱,有的靠放牛度日。經過這些磨煉,他們后來都擔當了重要職務并成為很有成就的人。孟子指出:一個國家,如果經常處在安樂之中,在外沒有敵人來犯的憂慮,國法又不嚴,那么這個國家往往很快就會滅亡。中國的歷史反復證明了孟子的論斷是正確的。
【第28句】:我家才蓋了樓房,可爸爸又要買這買那的。媽媽說:“借的錢還沒還呢,你啊,抱個豬崽養養,弄個心思想想。”(江蘇·泰興)
【第29句】:【丫環拿鑰匙——當家不主事】(歇)丫環:舊時婢女,也叫丫環女。 指雖掌管家務事,但得聽從別人,自己不能做主。 也作丫環帶鑰匙——當家不做主。 丫環拿鑰匙——當家做不了主。
【第30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三國時謀士,曹操把他騙到 曹營,他決計不發表意見。事出《三國演義》。借指不說話。 老舍《駱駝祥子》:“他必審問我,我給他個‘徐庶入曹營,一 語不發’。”
【第31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32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見“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第33句】:【古廟前的旗桿——獨一根】(歇)指只有一根。
【第34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諺)量:度量。毒:狠毒。指度量小不能容人容物者,算不得品德高尚的真君子;對敵沒有狠毒手段者,算不得敢作敢為的大丈夫。
【第35句】:【飛到高枝上】見“爬高枝”。
【第36句】:平時我對學習抓得不緊,臨近考試了才想著去看書。媽媽說:“現喂的雞不下蛋啊!”(山東·蒼山)
【第37句】:【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38句】:【雞多爭窩,羊多爭坡,和尚多了爭飯鍋】(諺)雞多了就爭著占窩,羊多了就爭上山坡,和尚多了就爭吃飯的鍋。捐人多了就免不了爭多論少,發生摩擦。
【第39句】:【 閉上眼睛也能做到】極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輕的一輩》: “你倒愛聽閨女說,眼不好又不是繡花,這點點活兒,閉上眼 窩也能干了!”
【第40句】:【一步高,一步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41句】:【狼腿拉到狗腿上】(慣)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在了一起。
【第42句】:【十里沒真信】(諺)信:信息,傳言。即使相隔十里,傳來的信息也是很不可靠的。指傳播的消息往往失真。 也作十里無真言。真言:真實的信息。 十里無真信。
【第43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諺)百足之蟲:一種多足的爬蟲,即馬陸,軀干多節。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實力的權勢門第,雖然衰敗,還不至徹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蟲,三斷不蹶。 百腳之蟲,至死不僵。
【第44句】:【 好一塊羊肉,落在狗嘴里】好東西被糟蹋了,可惜。明代 《水滸》:“自從武大郎娶得那個婦人之后,清河縣里有幾個 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里薅惱。那武大是個懦弱的 本分人,被這一班人不時間在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 在狗嘴里!”
【第45句】:【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諺)指說話要有分寸,不能夸大其詞。 也作“過頭飯難吃,過頭話難講”。
【第46句】:【有狀元徒弟,沒狀元師父】(諺)狀元:舊時科舉殿試第一名,也泛指各行業中的拔尖人物。指徒弟的技藝往往超出師傅。
【第47句】:殺凳上的肥豬——活不了多久;死在眼前
【第48句】:【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慣)進門點火做飯,出來鎖門走人。指單身一人過日子。 也作“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火”。
【第49句】:【讓了甜桃,去尋酸棗】(慣)比喻把好的讓出去,卻去尋找差的。
【第50句】:【冷在三九】意思是說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將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為9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為9天,并按次序定名為頭九(即一九)、二九、三九……九九。不過,夏九九在民間沒有流行起來,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還有九九。通常所謂九九或數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冬天最冷的時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約為陽歷一月中下旬,陰歷多在臘月上旬。這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故農諺有“熱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說法,還有“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九九與氣候密切相關,有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冬天的大冷天,確實在“三九”。
【第51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諺)人畢竟不是圣人賢人,誰能生來不犯錯誤呢?指人人都有局限,免不了要犯錯誤。 也作“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第52句】:雄鷹的翅膀——練出來的
【第53句】:哥哥在學習上很下勁兒,有人卻對他說:“你家那么有錢,還學知識干啥?”哥哥認真地說:“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自己本領強啊!”(河南·南召)
【第54句】:【蘿卜精——頭上青】(歇)精:精靈。頭:本指蘿卜頂部,轉指人口頭。青:青色,諧“清”。本指蘿卜露出地表的頂部是青色的,轉指人(多指官員)只是口頭上清廉。常含譏諷意味。
【第55句】:【看眼色行事】(慣)指根據別人的眼神或臉色說話、辦事。 也作看臉色辦事。 看臉色行事。
【第56句】:【雞毛炒鴨蛋——各自打散】(歇)本指雞毛和鴨蛋炒不成一塊兒,轉喻人彼此無法湊合,還是散伙為好。
【第57句】:【斑鳩嫌樹斑鳩起】釋義:斑鳩討厭樹,只能斑鳩飛起,而樹不動。比喻客人與主人之間有了矛盾,只能是客人離開。例句:誰不愿遵守軍紀,請不要留在我的大旗下邊,斑鳩嫌樹斑鳩起,任諸位遠走高飛,我決不相留。
【第58句】:【龍配龍,鳳配鳳,鵓鴣對鵓鴣,烏鴉對烏鴉】(諺)龍要找龍配對,鳳要找鳳配對,鵓鴣只能配鵓鴣,烏鴉只能配烏鴉。比喻男女婚配,要講究門當戶對。
【第59句】:表哥經常請客吃飯,其實就是為了擺闊氣。舅媽教育他說:“在吃喝玩樂上顯英雄氣,不如在勞動競賽里爭模范。做人在思想上要圖強,在生活中要圖省啊!”(廣東·龍門)
【第60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第61句】:【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歇)夜貓子:即貓頭鷹,益鳥,頭部有角狀羽毛,眼睛大而圓,晝伏夜出,常在夜間發出凄厲叫聲,民間以為是一種不吉祥的鳥。指來人準不會有好事,兇多吉少。 也作夜貓子進宅——不會有好事。 夜貓子進門——不是好兆頭。
【第62句】:【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說話動聽,內心毒辣。類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來,跟她不好處。”
【第63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諺)寧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體上的苦累無所謂,關鍵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64句】:【勤生財,儉治家】(諺)勤苦就能創收,這是生財之道;儉省就會有積蓄,這是治家之方。指勤與儉是生財治家的法寶,兩者不可缺一。
【第65句】:【人生何處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應保持友好關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睜眼一認,雖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還銀義士。正是: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 處不相逢。”
【第66句】:【君子動口,小人動手】(諺)指發生爭端后,修養好的人講道理,沒有修養的人往往會動武。 也作君子動口不動手。 君子動言,小人動拳。
【第67句】:【打腫臉充胖子】(慣)比喻裝門面,說大話,硬充好漢。
【第68句】:小軍的鉛筆斷了,順手拿起水果刀去削,結果弄得一團糟。媽媽走上前說:“鐮刀不能砍大樹,斧頭不能割青草,什么事都要做得有規矩。”(湖南·長沙)
【第69句】:【多得不如現得】(諺)多得:得利多多。沒有兌現的多得,不如現錢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錢,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第70句】:【墻頭草,隨風倒】借指沒有主見,動搖不定。或說:墻上 一草,風吹兩面倒。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你看,他 發了多少財,白手起家,靠的是誰?如今也忘了水源頭了,一 墻上的草,兩邊倒著呢。”
【第71句】:【 一座山頭一只虎】一個地方,難以存在兩種對立的勢力。 或說:一山難容二虎。類似的:一個艄公一道河/一個烏鴉 占一枝/一個爺爺一炷香。成語:勢不兩立。傳記圖書:“正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張學良此時真切體悟到‘臥榻之旁,豈 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第72句】:我記不清我的小刀放到哪兒了,就硬說是叔叔拿的。叔叔勸我去木箱里找找看,一瞧,果然在那兒。媽媽見狀說:“你真是冤枉扒手笑死賊。”(安徽·貴池)
【第73句】:鋸大樹做鐮把——大材小用
【第74句】:【放隔山炮】(慣)比喻所采取的行動威力很大,在這個地方行動,其他地方也受到影響。
【第75句】:【狗熊耍把戲,混充人形兒】釋義:比喻假充好漢。例句:牛大水憤恨地喊:“張金龍!你狗熊耍把戲,混充人形兒呢。你是個屁英雄好漢!
【第76句】:【打破腦袋用扇子扇】釋義: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滿不在乎。例句:黃金湖一看,來者不善,又是老對頭。心里一橫,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話:“打破腦袋用扇子扇,上肖縣長、常專員那打官司去!”
【第77句】:【 禿子當和尚,將就材料】勉強可以,湊合能行。馬烽《三年 早知道》:“包管就包管,反正咱已經不能跑跳了,禿子當和 尚,正好將就材料。”
【第78句】:瓜好吃不在大小,人健康不在胖瘦。
【第79句】:【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諺)在錦緞上再繡上花容易,往雪地給受凍的人送炭取暖很難。舊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越是有錢有勢的,奉承的越多;越是貧賤失勢的,越沒人接濟。 也作錦上添花到處有,雪中送炭幾多無。 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第80句】:【一個富貴心,兩只體面眼】(慣)體面眼:指勢利眼。心里只向著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勢利。
【第81句】:【國有王法,廟有清規】(諺)王法:國家設置的法律。清規:寺廟里處罰犯規者的條文。指國家有大法,寺廟有清規,都必須依照執行。
【第82句】:豬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氣了
【第83句】:拿雞毛當令箭——輕舉妄動;小題大做
【第84句】:表弟一到我家就像只麻雀,“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引得我們話也多了起來。媽媽見了,笑著說:“這可真是個練口才的好辦法,爆竹點著了頭,一響全響啊!”(四川·江安)
【第85句】:【 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不用錐子,用針。針、真諧音, 表示贊揚。《人民日報》( 1981,10,24):“對此,農民交口稱 譽:供銷社熱心方便群眾,是绱鞋不用錘子,真(針)好!”
【第86句】:【種一葫蘆收一瓢】(慣)撒下一葫蘆種子,收獲一瓢糧食。形容糧食產量太低。
【第87句】:【治標不治本】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古華《浮屠嶺》:“江 西買牛,只是一次橫財,治標不治本。浮屠嶺人家要正經過 上好日子,功夫還要花在田土里頭。”
【第88句】:【手大遮不過天】(諺)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第89句】:【 人有臉,樹有皮】人有羞恥心。反義說:人怕沒臉,樹怕 沒皮。類似的:人怕不要臉,驢怕臥磨道。《詩經》:相鼠有 皮。海外張愛玲《連環套》:“人人有臉,樹樹有皮,我不是你 買的,我就由著你欺負么?”
【第90句】:水田里的螞蟥——你不找它,它找你
【第91句】:【調皮的騾子能拉套】(諺)拉套:套在車轅的前面或側面拉車。不馴服的騾子拉套往往很得力。比喻頑皮的年輕人,只要引導得法,往往很有出息。
【第92句】:鄰居二哥成天吹噓自己很有能耐,在外打工一年能掙幾萬。爸爸撇撇嘴說:“能叫喚的貓不捉老鼠,憑他那吹牛的樣子還會掙錢?除非天上掉饃饃!”(山東·沂水)
【第93句】:村里有兩個鄰居為一點兒小事發生了口角,找王大嬸評理。王大嬸對兩人說:“我這個人是肚子里有半斤,嘴上就會倒五兩,有啥說啥,你們可不要怪我。”(江蘇·海安)
【第94句】:【君子不跟牛使氣】(諺)指有道德修養的人,不會去和那些執拗無知的人爭高論低,一般見識。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第95句】:我離開教室的時候忘了拿紅領巾,回到家才想起。媽媽說:“今后到哪兒走的時候,都要看一看丟東西沒有。千金難買回頭望啊!”(四川·犍為)
【第96句】:【老鼠睡貓窩——送來一口肉】(歇)比喻送到嘴邊來的好東西。
【第97句】:一同學不愛學習,卻喜歡做家務活。奶奶說他是“氣死先生,喜死丈母娘”。(陜西·安通)
【第98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話里有話)
【第99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釋義:比喻碰到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辦法對付。“砍柴”又作“打柴”。例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說哪。生死福禍有個天命管著哪!只要這會兒不被打死,到時候,咱哥倆就在一起混,你聽我的,不會叫你吃虧。
上一篇:句句入心,該怎么愈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