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執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諺)指執法者應秉公辦案,不徇私情。
【第2句】:【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諺)指樹林大了,有益鳥也就有害鳥,有善鳥也就有惡鳥,各種各樣的鳥兒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惡的人。 也作“樹林大了,什么鳥都有”。
【第3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 釋義: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講話。 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這些閑漢替過遷衙門打點使錢,亦是有所利而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塵了。
【第4句】:【臺上一分鐘,臺下三年功】(諺)舞臺上一分鐘的精湛表演,是臺下長期苦練基本功的結果。指沒有長期的刻苦磨煉,就不會有成功的表演。也泛指本領是從艱苦訓練中得來的。 也作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 臺下苦練十年功,臺上表演三分鐘。
【第5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飯著衣裳】(諺)三百六十行:泛指社會上的各行各業。指三百六十行,哪一個行業都要解決生活問題,哪一個行業都能解決生活問題。
【第6句】:【人在曹營心在漢】見“身在曹營心在漢”。
【第7句】:【另打鑼鼓重開張】見“重打鼓,另開張”。
【第8句】:【討便宜處失便宜】(諺)討別人的便宜,結果往往是被別人占了便宜,自己反倒吃了虧。誡人不可有貪占便宜的念頭和行為。
【第9句】:【倒胃口】(慣)本指因膩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聽或所見次數太多而心生厭煩。
【第10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一詞語是指用出主意之人的辦法來整治出主意的人。典出司馬光《資治通鑒》。說的是在唐朝的時候,有人狀告當朝的一個大官周興有嚴重問題,武則天便指派另一個大臣來俊臣去處理此事。 來俊臣不動聲色請周興吃飯,邊吃邊聊,在興頭上,來俊臣突然向周興請教:“如果罪犯不坦白,不認罪,不交代,那么該用什么辦法呀?”周興不假思索地說:“那好辦呀,這太容易啦!你叫人抬來一個大壇子,架起來,四周燒上柴火,烘烤之,叫犯人蹲在里面,還怕他不招嗎?”來俊臣馬上命令手下的人去找來個大壇子,用柴火圍住,像周興說的辦法那樣。然后,來俊臣站起來,嚴正地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說你有問題,請你鉆進這個壇子里吧!”后人根據這個故事總結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個詞語。成語“請君入甕”也源于此。
【第11句】:【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 釋義:形容人頭腦靈活,善于隨機應變。貶義。“脖子”又作“腦袋”。“風向標”又作“試風標”。 例句:希望他今后再不要“軸承脖子彈簧腰,頭上插個風向標”,要“老老實實承認錯誤,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
【第12句】:【年里不老日里老】(諺)指老年人是在不知不覺中一天一天衰老的。
【第13句】:【鄰居一桿秤,街坊千面鏡】 釋義:謂近鄰的評判和街談巷議像秤一樣準,鏡子一樣清楚。 例句:這三個老叟,負暄閑談,正是鄰居一桿秤,街坊千面鏡,都說紹聞是個老實人。
【第14句】:【人死不結冤】(諺)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記舊恨。 也作“人死不記仇”。
【第15句】:【吹冷風】(慣)比喻散布一些使人泄氣的冷冰冰的話。 也作“扇冷風”。
【第16句】:【半路上撿了個喇叭——有吹的】(歇)吹:本指吹氣演奏,轉指吹牛、說大話。譏諷人有了吹牛的資本或借口。
【第17句】:【換腦筋】(慣)1指離開原來的環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變舊的思想意識。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觀念代替自己的。
【第18句】:【勿謂尺五,后且不補】(諺)不要認為裂縫只有一尺五寸,要是任其發展下去,就會無法彌補。比喻微小的問題不及時解決,釀成大禍就后悔不及。
【第19句】:【當家才知柴米貴】(諺)當家:掌管家事。指人只有掌管了家事,才知道柴米油鹽等的價錢有多貴。 也泛指不承擔責任就不知道壓力的沉重。
【第20句】:【男兒膝下有黃金】見“大丈夫膝下有黃金”。
【第21句】:【漫天要價,就地還錢】(諺)漫天:喻極高。就地:喻極低。交易場中,賣方可以把物價要得很高,買方可以把價錢還得極低。指買賣當中的討價還價,有著極大的幅度。 也作漫天開價,就地還錢。 滿天討價,落地還錢。
【第22句】:【香菇】“香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野生菌類,無論炒菜燉湯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這樣好聽的名字,還有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巫山腳下住著一對淳樸善良的夫妻,結婚幾十年都沒有個一兒半女。一直到老人滿六十歲時,才生了個女兒,且一出生就天賦異稟,不同凡響,開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嬌女,讓老夫妻大喜過望,他們搜腸刮肚、苦思冥想地為她取了個名字叫香姑。香姑長到十三歲時,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沒有經濟來源,她的生活頓時艱難起來。村里有個財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見此機會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門對香姑問寒噓暖,心里卻打著乘機霸占她的如意算盤。香姑年紀雖小,但早就看穿了財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趕走了財主派來的人。財主見來軟的不行,就親自帶著家丁上門搶人。鄉親們聽說后都替香姑擔心。但香姑這時候氣定神閑,她讓鄉親們放心,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來侍候兩位老人,現在這件事已經圓滿完成,自己也該回去了。說著她拍手一招,天上馬上飛過來一只五彩錦雞,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騎上錦雞飛到了空中。這時壞財主剛好趕到,看到煮熟的鴨子要飛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見香姑不慌不忙,從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兒,將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惡有惡報,財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兒落地后都慢慢變成了菌兒。鄉親們按香姑吩咐,把這些菌兒采來煮菜,味道極為鮮美。 為了紀念香姑,人們便把這種菌兒叫做“香菇”了。
【第23句】:【用人朝前,不用朝后】(慣)指有事求人的時候就熱情與人來往,用不著了就不再理睬人家。
【第24句】:【攀得高,跌得重】見“爬得高,跌得腫”。
【第25句】:【開著眼做,合著眼受】見“睜著眼做,合著眼受”。
【第26句】:【干星照濕土,來日依舊雨】(諺)干星:稀稀疏疏的寒星。指連日陰雨,晚上晴朗,夜空中有星星,是隔天仍要下雨的征兆。
【第27句】:【誰的黑鍋誰背】 釋義:誰辦錯了事,誰負責任。 例句:遲大冰得意地說:“誰的黑鍋誰背,想把黑鍋煙子往別人臉上抹呀!那叫缺德。”
【第28句】:【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諺)舟:船。水能載著船航行,也能使船覆沒。比喻人民能擁戴君王,也能推翻君王的統治,民心的向背關乎國家安危。 也作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第29句】:【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諺)所以:用來。形:形貌。明鏡用來鑒照自己的容顏,往事用來鑒察當前的事理。指借鏡是為了察己,借古是為了察今。 也作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鑒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第30句】:【渾身是刀,沒一把是快的】(慣)形容人掌握的東西雖多,卻沒有一樣是精通的。
【第31句】:【十月無工,只有梳頭吃飯工】(諺)農歷十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時節,除去洗臉梳頭、做飯吃飯,簡直就沒有做活的時間。指農歷十月白晝最短。
【第32句】:【茅廁跌倒——屁也沒得放】(歇)指沒有什么話可說。
【第33句】:【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 釋義:比喻冒死去做艱巨危險的事。 例句:王二狗站起身來,“團長,只要您老用得著,上山捉虎豹,下海擒蛟龍,我都敢去。” #NAME?
【第34句】:【轉不過彎來】(慣)比喻想不通,思想上轉變不過來。 也作轉不過磨盤來。 轉不過軸來。
【第35句】:【隨大流】(慣)指隨著大多數人的意愿說話、辦事。 也作隨大溜。 隨大勢。
【第36句】:【瞎子磨鐮刀——快了】(歇)快:本指刀刃鋒利,轉指不要多長時間。指事情快有結果了。
【第37句】:【餓死不吃偷來食,凍死不穿搶來衣】 釋義:寧死也不做盜賊。 例句:“想不到你竟干出這種缺德事。俗話說:‘餓死不吃偷來食,凍死不穿搶來衣。’你這樣做,對得起黨嗎?……”
【第38句】:【好手不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諺)敵:抵擋。在對打中,一只手招架不過兩只手,一個人抵擋不了兩個人。指人多勢力大,少數人敵不過多數人。
【第39句】:【虎老雄心在】 釋義:比喻人老志不衰。 例句:我們老掌柜的,虎老雄心在,春天死了老伴兒,少東家不許他續弦,打算給他雇個上炕的老媽兒。
【第40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41句】:【指冬瓜說葫蘆】(慣)比喻表面上說這個人,實際上說的是那個人。
【第42句】:【口服千句,不如心應一聲】(諺)口服:口頭上表示信服。指口服遠比不上心服。
【第43句】:【打埋伏】(慣)1指隱藏起來,待機行動。2比喻隱瞞一些實際情況。
【第44句】:【娶婦得公主,平地生公府】(諺)公主:皇帝的女兒。公府:官府。 娶來皇帝的女兒做妻子,就像平地里建起官署一樣。指突然間大富大貴,是喜,也是愁。 也作娶婦得公主,無事取官府。 娶婦得公主,平地實公府。 娶婦得公主,無事招官府。
【第45句】:【醉死也不認酒錢】(慣)比喻在事實面前死不認錯或死不認賬。
【第46句】:【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諺)規矩:圓規和曲尺,木工畫圓形和畫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憑借圓規和曲尺,就畫不好圓形和方形。比喻為人做事,沒有法規的制約,就難入正軌。 也作“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第47句】:【買干魚放生——死活也不知】(歇)放生:佛教信徒買來活的魚、鳥等放歸大自然。把殺后洗凈晾干或曬干的魚買來放生,連魚死活都不知道。指不知利害,連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也指人思想糊涂,不知事理或不明真相。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買干魚放生——不知死活。 買咸魚放生——死活弗得知。 買咸魚放生——不知死活。
【第48句】:【初蘭初四蛾眉月】 釋義:蛾眉:女子眉毛。初三初四的月兒樣子好像女子蛾眉。 例句:初生之月,婦女稍知書者日:“初三初四蛾眉月”,余則日“月牙兒”。
【第49句】:【叫化子丟拐棍——受狗氣】見“抄化子不見拐棒兒——受狗的氣”。
【第50句】:【小時不防,大了跳墻】(諺)跳墻:越墻入室,偷竊作案。指孩子小時不管教,不防范,長大后就有可能為非作惡,觸犯法律。
【第51句】:【萬事皆從急中錯】(諺)任何事情,如果急躁慌忙,就容易出錯。 指處事貴在從容鎮靜,越在緊急時越不能慌亂。
【第52句】:砍柴上山,捉鳥上樹.
【第53句】:【吃寬心丸】(慣)指聽到舒心寬慰的話。
【第54句】:【電線桿上吊暖壺——高水瓶】(歇)暖壺:暖水瓶。瓶:諧“平”。 指入水平很高。有時含諷刺意味。
【第55句】:【三頭不辨兩】(慣)連三個兩個都分不清楚。形容人分辨不出好壞。
【第56句】:【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歇)黃鼠狼:黃鼬,又名黃皮子,喜歡吃雞。指假裝好意或偽裝善良,卻包藏禍心。 也作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黃鼠狼給雞拜年——不懷好意。
【第57句】:【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釋義:黃蓋:三國時東吳大將。《三國演義》故事:在赤壁之戰中,為了火燒曹操的戰船,黃蓋主動向周瑜獻了苦肉計,讓周瑜打了他,然后向曹操詐降,瞞過曹操。比喻做樣子給別人看。也比喻雙方自愿,別人不必管。 “—個愿打,一個愿挨”又作“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愿打愿挨”。 例句:他們一伙,都是看透《三國志》的人。要我說,那一耳刮子,也是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
【第58句】:【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諺)官場的人見了面,都說不當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間沒見到過一個由官場退下來的人。指官場的人不愿為官是假,貪婪權勢惟恐丟官是真。
【第59句】:【拄棍要拄長,結伴要結強】(諺)指拄拐棍要拄長的,長的穩當;結伴當要結強的,強的可靠。
【第60句】:只有千里的名聲,沒有千里的威風.
【第61句】:【洗臉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淺】(歇)扎猛子:游泳時頭朝下扎到水里。譏諷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曉得風險有多大。
【第62句】:【窮日子難過,富家好當】見“富日子好過,窮家難當”。
【第63句】:【從龍王嘴里奪食】 .釋義:龍王:傳說中掌管興云降雨、統領水族的王。比喻同風雨災害作斗爭,奪取糧食豐收。 例句:滿祥反駁說:“咱們辦社凈靠風調雨順可不行,要從龍王嘴里奪食。”
【第64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諺)物和物不一樣,人和人也不會相同。指人與人總有差別,不能強求一律。
【第65句】:【單打一】(慣)指在一個時期內,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觸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第66句】:【哪里跌倒哪里爬】 釋義:在什么地方受挫折,就在什么地方克服困難,爭取成功。 例句:“養豬衛星”雖然丟了丑,可衛治國并沒泄了氣。他想:哪里跌倒哪里爬。他決心再放個“衛星”,以挽回面子。
【第67句】:【菩薩腳下開鋪——伴神享福】(歇)菩薩:泛指佛和某些神。比喻借助別人得到某種好處。
【第68句】:【玻璃罩里的蒼蠅——眼見光明,沒有出路】(歇)指雖然看到光明的前景,卻找不到現實的出路。
【第69句】:【山不轉路轉】(諺)山是固定的,不會轉動,但圍繞著山轉的路卻是可以隨意鋪修的。比喻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作山不轉路轉,石頭不轉磨轉。 山不轉路轉,河不轉水流。
【第70句】:【抖摟包袱底兒】(慣)包袱底兒:比喻最拿手的本領。指把最拿手的本領亮出來。
【第71句】:【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歇)天橋:北京市永定門內一個地段,舊時民間藝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賣藝為生的人。舊時在天橋賣藝的人常擺出表演功夫的架勢,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動真的。指光說得好聽而不實干。
【第72句】:【人心換人心】 釋義:相互以真誠之心相待。 例句:那是人心!人心換人心,那是自己的心換來的。T市誰不知道他蔣岐山是夠朋友、肯幫忙的人?
【第73句】:靜而少動,眼花耳聾;有靜有動,無病無痛。
【第74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慣)指重新遭受苦難。
【第75句】:【讀書人識不盡字,種田人識不盡草】(諺)讀書人無法把字認全,種田人不能把草認全。指知識無窮無盡,是學不完的。
【第76句】:如果一天之中沒有一笑,那么,這一天就白活了。
【第77句】:【桑木扁擔——寧折不彎】(歇)桑木質地堅硬,做成的扁擔即使被壓斷了也不會彎曲。形容人性格剛強,寧死也不屈服。
【第78句】:【恩愛夫妻不到頭】(諺)夫妻恩恩愛愛,情感過深,往往難以白頭到老。舊指夫妻間關系過于和美的,反不如那些吵吵鬧鬧的能夠長久。
【第79句】:【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諺)要名:博取美名。忠厚的人不會誹謗別人以求自利,仁慈的人不會危害別人以求美名。 指忠厚仁慈者絕不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 也作“厚者不損人以自益,仁者不危軀以要名”。
【第80句】:【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諺)練武術的,要不住手地練拳;練曲藝的,要不住口地練唱。指技藝要經常練習,不可間斷。也泛指要熟練地掌握一門技能,離不開勤學苦練。 也作拳不能離手,曲不能離口。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第81句】:【熱鍋上的螞蟻】 釋義:形容焦急不安,慌亂不寧。 例句:瑞宣在院中走來走去,像個熱鍋上的螞蟻。
【第82句】:【身正不怕影子斜】 釋義:比喻自己品行端正,不怕別人說閑話。 例句:好在觀音姐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店之主,她注意著。
【第83句】:【不到火候不揭鍋】 釋義:比喻要抓住適當的機會。 例句:袁堅呢,喜歡仔細觀察,理出個頭來,不到火候不揭鍋。
【第84句】:【好莊稼長不到好土上】(慣)比喻好孩子沒有生在條件好的家庭。
【第85句】:【牽瘸驢上窟窿橋】(慣)驢本來就瘸,走上有許多窟窿的橋,越發害怕不敢走。形容做事戰戰就就。
【第86句】:【寡人】古代皇帝自稱寡人,這是怎么回事呢?“寡人”就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是古代君王的一種謙稱,意思是說自己無能無德,有負臣民的重托。 應該是一種美好的愿望,是一種謙虛的姿態。但實際上明君不多,暴君、昏君卻不少,同稱“寡人”。 作為皇帝專稱的“寡人”,有一個發展過程。先秦時期,可以自稱寡人的人很多《禮記·曲禮下》記載:“諸侯見天子,日‘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日‘寡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王問藺相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除此之外,士大夫也有自稱寡人的。《世說新語》中:“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到了唐代,寡人成了皇帝自稱,其他身份的人都不能自稱寡人了。
【第87句】:【百行孝為先】(諺)人有各種行為,當以孝敬老人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為先”。
【第88句】:【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釋義:比喻放走敵人,遲早要遭災禍。 例句:郝村副一聽,馬上也想起巴三虎過去一連串的罪惡事實,若不弄死,放虎歸山,必有后患。
【第89句】:【雞歸雞,鴨歸鴨】 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 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90句】:【三年郎中妻,抵得半個醫】(諺)郎中:中醫醫生。指醫生的妻子經常見識醫生治病用藥,自然就懂得些藥性和醫理。也泛指長期經見事物,就會熟悉懂行。
【第91句】:【屋檐滴下水,點點不差分】(諺)天下雨,屋檐的雨水往下滴落時,總是滴在同一個位置,一些兒不差。比喻凡事前有因,后有果,因果相應總是很準的。
【第92句】:【翻臉不認人】 釋義:剛剛還是親人、朋友,立刻就鬧翻成了仇人。 例句:過河拆橋,老頭子翻臉不認人,他們替祥子鳴不平。
【第93句】:【告人死罪得死罪】(諺)誣告別人犯死罪的,自身就得判死刑。指平白無故誣陷別人,在法律上就要承擔相應的罪名。 也作“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 徒: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第94句】:【蒼蠅見了血】(慣)比喻壞人見到了想要的東西而眼紅。
【第95句】:【東溝犁,西溝耙】(慣)東溝犁一下,西溝耙一下。比喻做事不按章法,沒有次序。
【第96句】:【往腦袋上扣屎盆子】(慣)比喻栽贓、陷害。
【第97句】: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的心。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第98句】:【虎毒不食子】 釋義:人再兇狠,對自己的子女總是疼愛的。 例句;蘇爾登立刻想到剛才那個不愿認親的吳自榮,頓時罵了起來:“天下竟有這樣禽獸不如的人!虎毒還不食子呢,他連自己的親兒子看都不看一眼!……”
【第99句】:【登著鼻子撒尿】(慣)形容欺人太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