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郎中】“郎中”現指醫生,南方多此稱呼。如現代京劇《沙家浜》中有地下黨聯絡員假扮郎中為沙四龍看病傳遞情報的情節。郎中,古代是一種官職。始于戰國,漢代沿置,屬光實祿勛,管理車騎、門戶,并充內侍衛,外從作戰。初分為車郎、戶郎、騎郎三類,長官設有車、戶、騎三將,其后類別逐漸泯除。晉至南北朝,為尚書曹司的長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務,為尚書、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級部員。范曄《張衡傳》:“公車特征拜郎中”,指漢朝的官職。宋代始設醫官,最高級的是大夫,其次為郎,又稱郎中,以下便稱醫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稱醫生為大夫或郎中。顯然是為抬高醫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說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長期稱醫生為郎中,也就習以為常了。
【第2句】:家里養了四頭豬,媽媽總是起早摸黑地割草喂豬,很是辛苦。她常說:“窮不丟書,富不丟豬,哪能富了就不要一切了呢?”(安徽·宿松)
【第3句】:吃了一包回形針——肚子委屈(曲)
【第4句】: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硬如鐵。
【第5句】:【無功不受祿】(諺)祿:俸祿。指沒有建立功勞,就不可無故接受俸祿。也泛指對人家沒有好處,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饋贈或優待。 也作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無功受祿,反受其殃。
【第6句】:樹葉子掉到河里——隨波逐流
【第7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8句】:【醋】“醋”是深受大眾喜歡的一種帶酸性調味品,有開胃降壓之功效。那么,醋是誰發明的呢?自古就有“杜康造酒兒造醋”的民間傳說。杜康,夏朝山西運城人,眾所周知,他是我國最早的釀酒家。杜康的兒子黑塔率族移居今江蘇鎮江一帶,在長江邊的漁港設了一家作坊,并用水浸泡酒糟,每天翻缸。泡到二十一天的酉時,當他揭開缸蓋后,一股特殊的香味撲鼻而來,他嘗了嘗缸中的酒糟水,酸中帶甜,味道還不錯。他在煮菜的時候放了一點兒,菜味可口,令人食欲大增。于是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了個“酉”字,將這種酸汁命名為“醋”。據說,至今鎮江恒順醬醋廠制醋的時間還是二十一天。
【第9句】:【起了風,少不得要下點雨】(諺)風是雨頭,既然風起了,跟著或大或小總要下點雨。借指對方既然已經提出了條件,總得多少有點表示。
【第10句】:【中間無人事不成】辦事需要有人從中幫忙。浩然《金光 大道》:“常言說得好,中間沒人事難成。你在劉祥跟前多替 哥哥說幾句好話。”
【第11句】:【宰相肚里能撐船】贊揚人的氣量大,風格高。成語:寬宏 大量。姚雪垠《李自成》:“常言道:將軍額上跑下馬,宰相肚 里行舟船。你這樣氣量窄,將來如何能獨當一面,肩挑五岳 胸羅百川,統帥百萬大軍!”
【第12句】:【火鍋】在當今的飲食活動中,火鍋是最受人們青睞的飲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鍋當屬重慶火鍋。其實,火鍋并不是近代人的創舉,火鍋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不過那時不叫火鍋,而是叫溫鼎(翻譯成現代語其實就是火鍋)。它最早出現在商代晚期,西周時得到發展。它們均屬于小型鼎,有著使用方便、易于移動、邊煮邊食、可涮可食的特點。從出土的實物來看,各地的溫鼎器型相差較大,有方形的,有圓形的,還有帶托盤的。從火膛的位置看,有內置式和外置式兩種。盡管這些溫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一樣的,都是用于筵席間加熱食物。因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當時的鼎加熱食物,會燒壞筵席,所以,發明了溫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會造成什么火光之災。商周時代的溫鼎應該說是當代火鍋的鼻祖,經過幾千年的變遷,材料與外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其功能本質卻沒有變,仍保留著原始的構造。拿出土的溫鼎來涮羊肉,一樣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價值昂貴,使不得。
【第13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姜太公,姜尚,即姜子牙。傳說他 在渭水邊上,用直鉤離水面三尺釣魚。日:“負命者上來!” 借指出于自愿,并非強迫。成語:心甘情愿。海外陳若曦 《突圍》:“伍老師從來就公開承認是迷信。這像姜太公釣 魚,愿者上鉤。”
【第14句】:【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慣)指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也作“借你口中言,傳我腹中事”。
【第15句】:【 前言不搭后語】語言雜亂無章,前后聯系不上,形容慌 亂,或不善言談。成語:語無倫次。古華《浮屠嶺》:“王斷掌 嘴笨舌笨,前言不搭后語的,樣子有點傻。”
【第16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釋義:好藥吃起來雖苦,但對治病有好處;忠誠的勸告聽起來雖不愉快,但對行動確有好處。例句:“竊聞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17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熱難熬的日子。那么,三伏天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三伏天得名較早,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創立。顏師古注解《漢書·郊祀志》時曾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這段話告訴我們“伏日”得名是因為當時陰冷之氣潛伏,還沒有進入冷天,所以叫“伏日”。伏日有三個,所以叫“三伏天”。這每一伏各占十天。即:初伏(頭伏),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末伏(三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有的年份中伏二十天。“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干支紀日法”確定的。
【第18句】:【東邊不養西邊養】(諺)東邊過不下去,就到西邊謀生。指到處都可找到活路,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 也作東方不養西方養。 東頭不養西頭養。
【第19句】:【見惡不除三分罪】見到壞人壞事應該制止,否則就等于 犯罪。類似的:見蛇不打三分害。汪幸福《浪跡臺灣島》: “見惡不除三分罪。我代表警察分局正式決定,從現在起, 收繳餐館的營業牌照,并罰款三十萬元臺幣。”
【第20句】:我放學后貪玩,天黑了才回家,挨了媽媽的一頓訓。奶奶見我難過的樣子,悄悄地哄我:“你媽呀,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她心疼著你呢!”(江西·興國)
【第21句】:【急用賣得堂前地】(諺)堂前地:正屋前面的地。人在急用時,就連堂屋前的地也舍得賣掉。指人到窘困不得已時,任什么都舍得割愛。
【第22句】:【黃鼠狼給雞拜年】釋義:比喻偽裝友好,別有用心。例句:珍兒聽到這里,擰著身子說:“快去你的吧!黃鼠狼給雞拜年,誰聽你那一套!”
【第23句】:【棰楚之下,何求不得】(諺)棰楚:杖擊鞭打。指靠嚴刑逼供可以使之屈打成招。
【第24句】:【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歇)坐騎:供人騎的馬,也泛指供人騎的獸類。四不像:麋鹿的俗稱,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從整體上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比喻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第25句】:兩個人打架,一個眼看就贏,卻撒手走開了。旁邊一個人說:“這叫宰相肚子闊,可以跑駱駝;大人不計小人過。”(山東·乳山)
【第26句】:【一跺腳四街亂顫】(慣)形容人勢力大,威風八面,稱霸一方。
【第27句】:割韭菜不用鐮一胡扯
【第28句】:【針尖大的眼,可進斗大的風】(諺)指嚴冬時窗戶上有極小的孔,就能透進一大股寒氣。也比喻稍有不慎,透露一點兒風聲,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 也作針鼻子大的眼兒,斗大的風。 針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風。 針大的洞,斗大的風。
【第29句】:【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釋義:比喻大困難都能克服,小困難更不在話下。例句:想這些干啥!這幾年,大水都過得去,小溝溝還能趟不過去!共產黨有好章程,怕啥。
【第30句】:【不怕人窮,就怕志短】釋義:只要有理想,有志氣,就能改變窮困狀況。例句:“常言說:‘不怕人窮,就怕志短,’咱們是窮隊,可是我們看到他和長水幾個沒明沒夜往前領著干,心里總覺得有個依靠。”
【第31句】:【 功勞記在自己賬上】功勞全歸自己。夸大自己的作用,抹 煞別人的成績。類似的:功勞歸自己,錯誤推旁人。張濤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個人是渺小 的,不管作出多么大的成績,都不要把功勞記在自己賬上。”
【第32句】:螞蟻說成大象——吹得不像樣
【第33句】:【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眼睛瞪著,互相觀望,也指冷場或 驚訝。成語:面面相覷。浩然《艷陽天》:“三個人讓他說的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著嘴唇兒,贊嘆他的好 眼光。”
【第34句】:【 今日有酒今日醉】只顧眼前一時的痛快,不顧其他。原 為唐人羅隱的詩句。日,也說:朝、天、夕。成語:及時行樂。 王安憶《文革軼事》:“她們都是很能抓住機會的孩子,并且 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35句】:【歪鍋配偏灶——一套配一套】(歇)指有突出缺點或毛病的人搭配在一起。多指男女婚配。含譏諷意味。
【第36句】:【一個蘿卜頂三個坑】釋義:比喻一個人承擔三個人的工作任務。例句:今天我這個班,就沒剩下幾個大罐。我怎能不去?廠里的人都連軸轉,一個蘿卜頂三個坑,誰也沒法填我這空位。
【第37句】:橡皮擦子一有錯就改
【第38句】:傷寒加痢疾——大傷元氣
【第39句】:【咬苦瓜尾巴】(慣)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兩頭尖,表面有許多瘤狀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難受。也比喻吃苦,過苦日子。
【第40句】:小寧長得憨頭憨腦,傻乎乎的,但辦起事來卻很伶俐。媽媽風趣地說:“這孩子,憨子臉,猴子心;麻子不多,點子可不少。”(山東·蒼山)
【第41句】:路邊的長蟲——地頭蛇
【第42句】:螞蟥的身子一軟骨頭
【第43句】:媽媽整天總對我說:“看人家隔壁二小子,剜窟窿打洞掙錢,日子過得多紅火。你爸爸就知道和土地爺對拼,年年是鼻子對不住嘴,緊巴巴的。”這次辦事回來,爸爸對媽媽說:“山東窮得真可憐……”沒等爸爸說完,媽媽就說:“鴨子甭說鵝擺腚,禿子甭說老和尚,咱家呢?”(江蘇·銅山)
【第44句】:【死抱葫蘆不開瓢】(慣)形容非常頑固,腦子不靈活。
【第45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慣)比喻玩弄權術,反復無常。 也作翻手為云覆手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第46句】:扁擔倒了也認不出來——字不識
【第47句】:【百病可治,相思難醫】(諺)相思:專指男女愛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種各樣的病都可治療,惟有相思病無藥醫治。
【第48句】:【二一添作五——平分】(歇)二一添作五:珠算口訣,即用二去除十位上的一,得五。指二人平分,各占一半。 也作“二一添作五——一半”。
【第49句】:奶奶過生日了。吃飯的時候,爸爸夾了魚頭對奶奶說:“吃了魚頭,萬事不愁。”媽媽夾起了魚尾,對奶奶說:“吃了魚尾,順風順水。”我給奶奶夾了塊魚身放在她的盤里,說:“吃了魚身,萬象更新。”奶奶高興極了。(河北·易縣)
【第50句】:【燒高香】(慣)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禮。
【第51句】:菜園里的羊角蔥——越老越辣
【第52句】:【籮里揀瓜——揀得眼花】(歇)指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個。
【第53句】:【有錢常記無錢日】(諺)指有錢時必須常常記取沒錢時的困苦,只有如此,才能厲行節約,才能保持人在清貧中的種種美德。
【第54句】:牛耕田狗看門——各守本分
【第55句】:【有心避謗還招謗,無心求名卻得名】(諺)謗:誹謗,說人壞話。存心躲避誹謗,卻還招來誹謗;不追求名聲,卻贏得了名聲。指有些事求之不得,不求得之,事與愿違。
【第56句】:我和媽媽一起吃芥末調的粉皮兒,辣得我直叫。媽媽笑著說:“蔥辣眼睛蒜辣心,芥末就辣鼻子上的筋。夠味兒吧?”(河南·安陽)
【第57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釋義:雞狗的叫聲都能聽到,人們卻直到老死也不互相來往。這是老子的話,《老子》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現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單位之間,地區之間互不聯系,互不通氣。例句: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這對于取得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
【第58句】:【架橋撥火兒】(慣)比喻挑撥雙方的關系,引起事端。
【第59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慣)形容花費了極大的力氣。
【第60句】:【燒香引鬼來】(慣)1比喻好心幫人卻惹出麻煩來。2比喻做某件事引起其他人的懷疑。 也作燒紙引了鬼來。燒紙:舊時燒紙錢送鬼。 燒香招來了鬼。 燒香逗得鬼上門。
【第61句】:群眾當中老師多。
【第62句】:【夜長夢多】(諺)夜眠的時間過長,往往做的夢就多。指問題不及早解決,時間拖長,事態容易發生不利的變化。 也作夜長夢多,日久生變。 夜長夢多,好事多磨。
【第63句】:【老鼠尾巴上綁雞毛——不是什么正經鳥】(歇)比喻不是個正派人。常含責罵或譏諷意味。 也作“老鼠尾巴綁雞毛——不是個正經鳥”。
【第64句】:【撂在脖子后頭】意即不管了,早忘記了。撂,也說:扔、 忘。成語:置之腦后、置之度外。清代《紅樓夢》:“這會子說 著好聽,到了有錢的時節,你就撂在脖子后頭了。”
【第65句】:【樹大招風】(諺)樹木高大了,就容易招來大風。常比喻名聲大或權勢重了,就容易招來非難、嫉妒與仇恨。 也作樹大招風,官大招禍。 樹大招風,錢多惹事。 樹大招風,名高招忌。
【第66句】:【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膽大的胡作非為,吃多了以致 撐死;膽小的不敢越軌,沒吃的以致餓死。指一種無法紀狀 態,壞人得志,老實人吃虧。《北京日報》(1988,2,9):“過去 由于監督不力,確實存在‘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情況, 濫發被查到的倒霉,沒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單位存在僥 幸心理。”
【第67句】:【疾風知勁草】(諺)疾風:猛烈的風。指猛烈的風吹過,這才見出哪些草是堅實強勁的。比喻只有在十分嚴峻的考驗下,才能鑒別出真正的剛直忠貞之士。 也作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極蕩:《詩·大雅》有《板》、《蕩》二篇,諷刺周厲王時社會動亂,后借指亂世。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第68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諺)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敵情,在戰爭中就能穩操勝券。
【第69句】:【當著和尚罵賊禿】釋義:借指當面揭短。例句:副廠長邵順寶聽了這些話,明知這是當著和尚罵賊禿,也只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
【第70句】:老虎頭上的王字——生就的
【第71句】:水缸里抓王八——穩拿
【第72句】:吃飽的綿羊羔——要多安分有多安分
【第73句】:【狗長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頭上長出的角。狗頭上長出角,想裝扮成羊的樣子。羊:諧“洋”。譏諷人出丑,鬧笑話。
【第74句】:【顧頭不顧尾】(慣)比喻只考慮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也比喻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終,或不能通盤安排。 也作顧前不顧后。 顧腦袋不顧屁股。
【第75句】:【木邊之目,田下之心——相思】(歇)“木”邊加“目”為“相”,“田”下加“心”為“思”,合為“相思”。原是一種拆字格,不出后語。指男女相愛慕卻又無法接近而引起的思念。 也作木邊目,心上田——相思。 木旁目,田下心——相思。 目邊之木,田下之心——相思。
【第76句】:屬刨花的——點火就著
【第77句】:【借酒澆愁愁更愁】(諺)澆:澆滅。要用飲酒來消愁只能更加憂愁。
【第78句】:【吃水不忘打井人】見“喝水的別忘了掏井的”。
【第79句】:肚里裝鞋底——心里有底
【第80句】:【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釋義:比喻心里裝不住事。“四兩香油”又作“二兩酥油”。例句:可是,幾天的工夫。你就不知咋著好了,兒子也要送給人家,金牛也要掏給人家!你,還有啥?人家說“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
【第81句】:二嫂同女兒拌起嘴來,女兒的嘴一點也不饒人。二嫂說:“你這個屬鴨子的,煮爛心煮不爛嘴。”(山東·萊西)
【第82句】:【敲竹杠】“敲竹杠”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借某種口實抬高價格或索取錢財。“敲竹杠”是怎么產生的呢?有以下幾種說法。一說是清朝末年,各水陸要沖設置關卡,查禁煙土,但禁而不絕。煙販挖空心思把煙土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隨船從水路運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駛至浙江紹興碼頭時,緝私官帶人上船檢查,查遍船艙每個角落,未發現煙土。這時,一個老師爺吸著長煙袋,緩步走到船艄,信手在船篙上敲敲煙灰,煙袋鍋兒敲得竹篙“篤篤”直響。船上商販心中有鬼,嚇得面如土色,以為師爺已經看透了秘密,慌忙掏出大把銀子悄悄塞給他,請求包涵。他這一舉動,倒把師爺鬧糊涂了,還是師爺腦筋轉得快,看了看竹杠,這才笑納了銀子,將船放行。從此,“敲竹杠”就成了訛詐財物的代名詞。二說是清代末年,市上小額交易都是用銅錢,店家接錢便丟在用竹杠做的錢筒中,晚上結賬時倒出來盤點。當時上海有家店鋪,老板很滑頭,對待陌生主顧常常隨意提價。每當伙計接待陌生顧客時,店主以敲竹杠為暗號,敲一下提價一成,坑騙顧客。三說是鴉片戰爭以后,上海成為對外通商碼頭,中外客商云集。當時外灘的十六鋪碼頭是國內各路客商的交匯地,一些外埠的小商販,白天經商,夜晚為了節省開支就在碼頭附近路邊屋檐下打地鋪過夜。這就為警察局的巡捕和一些地痞流氓提供了“生財”的機會。他們以維護治安為由,向小商販勒索錢財。小商販就動腦筋把銅板、銀元、紙幣藏在挑運貨物的抬杠里。可時間一長,被巡捕和地痞流氓知道了內情,不交所謂的保護費就敲敲商販的竹杠或抬棒。小商販們惹不起這些歹人,破財免災,就從杠棒中倒出些銀兩來“開路”。從此“敲竹杠”成了強行勒索的代稱。
【第83句】:【骨頭里榨油】(慣)比喻殘酷地剝削或敲詐勒索。
【第84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釋義:寓言故事:蚌張開蚌殼曬太陽,水鳥鷸見了用嘴啄它,蚌殼緊緊鉗住了鷸的嘴,雙方都不肯相讓,結果,兩個都被漁翁捉住了。故事載于《戰國策·燕策》。比喻兩方相爭,讓第三者得了好處。“漁翁”又作“漁人”。“相爭”又作“相持”。例句:那些地方官員都知道這個“活閻王”的厲害,誰敢說個不字!他們只得忍痛割愛,白吃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啞巴虧。
【第85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釋義:比喻強行通過,阻擋不住。例句:他王春山要是歸順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氣了: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反正這回咱非進城里去干它一場不可了!
【第86句】:眉毛上掛鑰匙——開眼界
【第87句】:閉門造車——自作聰明;不合轍
【第88句】:【東明西暗,等不到撐傘】(諺)天空東方發亮,西方陰暗,這時候,來不及撐開傘,大雨就到了。指東明西暗是暴雨即將到來的征兆。
【第89句】:【單打一】(慣)指在一個時期內,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觸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第90句】:【棒打不回頭】(慣)形容人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第91句】:魚鷹逮魚——全憑一張嘴
【第92句】:泥人戴紙帽——經不起風雨
【第93句】:十一歲的小明要到鎮上去念初中,爸爸鼓勵他:“在家里你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回也該出去鍛煉一下了。”媽媽卻不放心:“這么小個娃子,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真叫我掛心哩!”(河南·鄧州)
【第94句】:六月的暴雨——陣兒
【第95句】:【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釋義:比喻各處的壞人本性都一樣。例句:爹仰天嘆息道:“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這辛酸憤懣的聲音至今還留在長嶺的耳邊!
【第96句】:【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就打不長眼的】機靈人會取巧,不機 靈的則倒霉。袁靜《淮上人家》:“走吧。不打勤,不打懶,就 打不長眼。小心點!”
【第97句】:山上放羊——撒了歡
【第98句】:【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歇)美人燈兒:舊時有錢人家小姐等用的燈籠,外觀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燈禁不住風吹,轉以形容身體弱不禁風。
【第99句】:【屬牛皮紙糊的鼓面子——經不住敲打】見“水豆腐——不經打”。
上一篇:韓游網上比較火的夢想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