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愛一個人的時候,不要埋怨他不能給你什么,應該珍惜他給了你什么。
【第2句】:無所擁護,名為大舍;若不見我、法相、己身,見一切法平等無二,是名大舍。《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
【第3句】:所謂修行,即“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慚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性?
【第4句】:一切心念或善或惡,如閃電艷陽不礙虛空,欲識虛空否?且在話頭上參破。禪病之深淺,且自檢點。
【第5句】:【禪心佛語】佛法不只在佛經上,也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里,從吃飯、睡覺、聽音樂、呼吸、脈搏...到身體的一言一行,所有的生活瑣事都可以融入佛法。
【第6句】:于一切佛生慈父想,于一切如來生無二想。《華嚴經》卷五十三,離世間品
【第7句】:【禪心佛語】盡管太空旅行吸引人,但更未為人所知及更需要探測與冒險的地域,再無過于人心與個性了。
【第8句】:倘能以愛待人、以慈對人,就不會惹禍傷身。所以做人應該吃點虧,做個大智若愚的人。
【第9句】:逆境在佛教中稱為“逆增上緣”,碰到逆境時,應心生感激——可遇不可求啊!
【第10句】:【佛家禪語】常保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對的事,人生就不會后悔。
【第11句】:這個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安守自己的本分,那么,人類所展現的凝聚力和力量便能超越任何自然界。過去,有很多人誤會“人定勝天”
【第12句】:【禪語人生】心之佛非世人眼之佛,禪道玄機非文可立,但悟其心。求禪心非故弄玄虛,其真理莫過于自然歸一。佛本無相,實乃心也;求佛見本心,尋回自我,如此而已。
【第13句】:【佛心禪語】當然,最好是不被人討厭。可是無論你是怎么的好人,還是有人會說:“我就煩好人。”
【第14句】:【禪語人生】有的人,花園別墅,只覺天地窄小,因為他沒有感受生活之美。有的人蝸居一角,即覺天地寬廣,體會出逍遙自在的快樂,因為他有生活的美感。
【第15句】:【佛心禪語】“晝坐當惜陰,夜坐當惜燈;遇言當惜口,遇事當惜心。”閑時要珍惜忙的一刻,忙時要珍惜閑的一刻。
【第16句】:與其說我念佛號,不如說名號吞噬了我。被名號吞噬,成為如來法身腹中的眾生,又豈能不往生?蠶吃進桑葉,吐出柔軟潔白的絲。名號吞噬了我的煩惱,吐出安心的喜悅。
【第17句】:【禪語人生】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多憂多慮,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病痛,遺精陽萎。所以說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第18句】:【禪心佛語】明知心不平安是苦事,就趕快以持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來安心吧。
【第19句】: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還家者,是名順法。《大寶積經》卷一一三,寶梁聚會
【第20句】:怕什么就會想到什么,信什么就會聽到什么,讓我們恐懼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我們的內心。
【第21句】:佛家最令人敬佩的就是善心與慈悲心,因此才會有“我佛慈悲”的話語,更有一些大慈大悲的人直接被稱作“活佛”。佛說有了大慈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
【第22句】:【佛心禪語】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第23句】:盡管無法背棄的宿命,會演繹出無法預料的結局。我們無法用平凡來與之抗爭,任憑故事浮沉幾度,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從浪濤中,平靜地走出來。(白落梅)
【第24句】:【佛心禪語】「無我」才能如實了知,諸事本末,「無我」方能確保不曲解人意。
【第25句】:【禪心佛語】念佛參禪心最細,細中之細最難明。直至尋到無處尋,始知凡心是佛心。
【第26句】:【圣經文案】8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里來。'"(出3:14)
【第27句】:【禪心佛語】將別人當做呆子的人,到最后總是往往會發現,真正的呆子不是別人,是自己。
【第28句】:【禪心佛語】其實最好的日子,無非就是你在鬧,他在笑,如此溫暖過一生。
【第29句】:若于出家一切人前起惡心者,則同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前為惡無異。《大方廣地藏十輪經》卷五
【第30句】:【禪語人生】因為有海浪不懈的進取精神,大海才顯得雄偉壯觀,充滿生機。
【第31句】:【禪心佛語】沈陽熊氏三兄弟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這次要干掉你的人是大哥熊飛。
【第32句】:【禪語人生】知足常樂的秘訣在于發現自己的能力與限制,再加上自知之明。
【第33句】:我們都不是很完美的人,但我們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獨的時候,給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時候,給自己溫暖。學會獨立,告別依賴,對軟弱的自己說再見。
【第34句】:學會包容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對誰,都要有一顆包容的愛心。
【第35句】:【禪心佛語】事在人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隨遇而安,是一種樂觀的處世妙方,順其自然,是一種豁達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種高超的入世智慧。
【第36句】:佛言: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正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佛遺教經》
【第37句】:人一無所有,只有心念。心念是他的全部,念在哪心便在哪,心在哪人便在哪。
【第38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鐘愛他(她)的芬芳。
【第39句】:·佛光菜根譚·不識賢愚是眼濁,不讀詩書是口濁;不納忠言是耳濁,不容他人是量濁;不通古今是識濁,常懷叛逆是心濁。
【第40句】:存私者入俗,去私者新生,無私者才是慧覺。入世者聰,出世者慧,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者覺。人生悟道,在聰明的臺階上只能仰視,只能在智慧的峰頂才會鳥瞰。
【第41句】:各種能量形式互相轉換是有方向和條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轉換時其量值不變,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創造或消滅的。
【第42句】:【禪心佛語】人生如戲,愛的是一個,結婚生子的又是另一個。很正常。
【第43句】:【禪心佛語】覺悟,必須從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為「悟」是一個心部再加上一個吾字,這代表是用我們的心去悟,而非用身體去悟。
【第44句】: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睿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出曜經》卷二十六
【第45句】:【圣經文案】265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
【第46句】:【禪心佛語】如果要想做一個佛學家,光學因明是不夠的,一定要學通整個五部大論。
【第47句】:【禪心佛語】成熟定律:成熟不是你學會了適應別人的本領,而是你造就了自我獨立的人格。
【第48句】:【禪心佛語】人格的可貴,是在功名富貴之外;物質的可愛,是在贈者情意深長。
【第49句】:【佛心禪語】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絕對存在,有自己的特殊價值。每個人都應該喜歡自己,善待自己,這樣才會快樂,才會有成績。
【第50句】:【禪心佛語】你是什么人,便會吸引什么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氣場;充滿樂觀氣息安貧樂道的人,好運便會與之相伴;充滿悲觀思維憤世嫉俗的人,霉運很難不與之相隨。
【第51句】:【禪心佛語】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可俗話又說: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52句】:“布施”的形式多種多樣,歸結起來,不外乎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
【第53句】:【禪心佛語】當一個年輕人在當子女時,可能非常追求個性,不理解、不認可父母的關懷與期望;一旦轉眼間為人父母,同樣會對子女有一樣的要求。
【第54句】:盡世間安樂,從愿他樂生;盡世間苦惱,由欲我樂生。愚童作自利,能仁為利他。(古印度)寂天《入菩薩行論》
【第55句】:【佛家禪語】放下應從修持布施、奉獻愛心做起。施能放下對物質的貪執;奉獻愛心能放下自私。施分為三種:一、財物布施;二、無畏布施;三、法教布施。
【第56句】:【禪語人生】一般人常喜歡指責和批評別人,而疏于檢討反省自己,如果能夠自己經常反省,就會改過遷善,就能多積功德,就能事業大成。
【第57句】:【禪心佛語】十種健康生活方式:少食肉,曬太陽,雨中行,常唱歌,飯后息,挺起胸,靜坐思,天倫樂,步當車,行善事。
【第58句】:【佛心禪語】做人十字訣:以貪字讀書,以疑字窮理,以刻字責已,以狠字立志,以傲字植骨,以悔字改過,以聾字止謗,以盲字遠色,以吝字防口,以病字醫淫。
【第59句】:【圣經文案】96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箴23:17)
【第6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61句】:讓別人一步,實際上是讓自己一步。我們的生活圓滿了,工作圓滿了,這才是真正的圓滿。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圓滿或工作其一沒有圓滿,另外得到一個圓滿有什么用?
【第62句】:不為無法更改的過去徒然悔恨,時光寶貴,為過去多后悔一秒,就少了一秒創造未來的時間。與其為不可更改的事原地嗟嘆,不如振奮精神,為了可以改變的未來行動起來。
【第63句】:【佛心禪語】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沒到期的支票,只有今天是隨時可支付的現金。
【第64句】:如果一個人理解你的孤獨,那是銀碗里盛雪,是清水里盛開荷花。雪小禪《煙花那么涼》
【第65句】:【佛語摘抄精選】善人行善,從樂人樂,從明人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無量壽經》)
【第66句】:所以要謹慎小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就就,守護今日及未來的道念,排除無謂的煩惱、執著。
【第67句】:我們平時的行為舉止,若能與道理相融合,則不會起煩惱,甚至能生歡喜心。若有理而無道,執著法理文字,不辨人事情理,當然會誤入迷途歧路。
【第68句】:【禪心佛語】堅韌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門上敲得夠久、夠大聲,終會把人喚醒的。
【第69句】:【禪心佛語】處處都把“我”放在前面,什么事情都把“我”放在第一位,這就是煩惱的根本所在。
【第70句】:【禪心佛語】-工作、意志與成功。意志開啟通往成功之門,那是件宏偉且令人喜悅的事。經由工作我們通過一扇扇的門,直到最后,終能摘取成功的果實。
【第71句】:不自愛的人不會愛他人,博愛一定從自愛出發。自愛不同于自私,自私僅為一己之私,自愛則是一種對愛的培養,真正的愛本質上是無私的。
【第72句】:若人本無惡,親近于惡人,后必成惡因,惡名遍天下。《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牧牛品
【第73句】:【禪心佛語】鼓舞自己、讓自己時刻保持一顆上進的心。【第4句】:磨練自己、讓自己的心性保持平和。【第5句】:完善自己、讓自己盡量達到完美。
【第74句】:【佛心禪語】做官之人應知進退之策,不知則官危;大富之人應知施舍善舉,不知則命危。
【第75句】:【禪語人生】細節定成敗:今天的創業環境,再也不是一二十年前有貨就能賣的環境了,細節決定成敗。
【第76句】:不從有所得中無所得,不從無所得中無所得。須菩提,有所得、無所得平等,是名無所得。無所得,即是得,以是得,無所得。《摩訶般若經》卷二十三,三慧品
【第77句】:【佛心禪語】最高明的管理原則,是讓團體能產生共識,是能讓上下打成一片。
【第78句】: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永嘉證道歌》
【第79句】:【佛心禪語】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面目。
【第80句】:一般人都以為聰明就是智慧,其實不然。聰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智慧一定包含聰明。
【第81句】:故佛說正法,如牝虎銜子:執真我為有,則為見牙傷;撥俗我為無,便壞善業子。(古印度)世親《俱舍論》卷三十
【第82句】:哭會哭出淚水,笑會笑出淚水。據科學家檢測,哭出的淚水與笑出的淚水,其成分相同,性質相同。
【第83句】:【圣經文案】266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第84句】:【佛語悟道】無論認識事物的內在性質還是認識事物的外在現象,都不可能離開心。
【第85句】:禪機妙語話人生:時光,就這樣是,在我們回首展望中,追尋你的記憶;流年,就這樣的,在兜兜轉轉間,一去不返。
【第86句】:【禪心佛語】所以,當你遇到快樂時,你要記得克制,因為得意忘形,忘形傷本,忘本失性。當你遇到時,你要退一步思想,因為退一步海闊天高。
【第87句】: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日:“秋風黃葉亂,遠岫白云歸”。——《招提惟湛禪師》
【第88句】:【禪心佛語】念頭制造的產品包括我們當下的苦樂感受、說的話、做的事、身體的反應,以及記憶。
【第89句】:【佛心禪語】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第90句】:【禪心佛語】賞析:每每想任性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心中總有個聲音在提醒自已,這件事不能這么做,會造成怎樣怎樣的后果。這就是責任。
【第91句】: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法句經》卷上,無常品
【第92句】:沒有心性,人對生命的理解將是破碎和空洞的。而如何理解心性卻始終貫穿在禪的自覺的智慧中。
【第93句】:我寧愿過著艱苦樸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第94句】:【圣經文案】317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
【第95句】: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
【第96句】: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想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量,在更大程度上獲得社會的認可。
【第97句】:【禪心佛語】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第98句】: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何以故?有愛我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圓覺經》卷下
【第99句】:古人教導我們:“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無論是佛道修行,還是世俗生活,目標的實現絕非一蹴而就,其秘訣在于能夠堅持到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