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撞倒南墻不回頭】(慣)形容人固執,不知變通或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也作撞到南墻不回頭。 碰到南墻不回頭。
【第2句】:【山字摞山字——請出】見“兩個山字落在一塊兒——請出”。
【第3句】:【犯牛脖子】(慣)牛脖子:即牛脾氣,執拗倔強的脾氣。指表現出倔強、不服氣的樣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氣。 犯牛脾氣。
【第4句】:【一人難稱百人心】(諺)一個人做事,很難使得人人都滿意。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與志趣,誰也無法把大家的意愿統一起來。 也作“一人難合百人意”。
【第5句】:【嚴婆不打笑面】(諺)嚴厲的婆婆不會打笑臉相迎的媳婦。指以和善的態度待人,能化解怨恨。
【第6句】:【睜眼說瞎話】(慣)指公然撒謊。 也作“睜著眼睛講瞎話”。
【第7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釋義:餓死不能做賊,冤屈也不告狀,勸人忍受。 例句:“從小時,俺爹就教導我:‘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衙門口是好進的嗎?”
【第8句】:【槍桿子朝里打】(慣)指打擊、傷害自己人。
【第9句】:【爭一日之短長】(慣)短長:指勝敗、對錯、高低等。比喻決出一時的勝敗、對錯。
【第10句】:【老蚌出明珠】(諺)蚌(bang):軟體動物,生活在淡水中。指老蚌雖然很丑,卻能產出珍貴的明珠。比喻上了年紀的人,也能生出俊美的子女。 也作“明珠產于老蚌”。
【第11句】:【樹無土不活】 釋義: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脫離人民百姓。 例句:宋蚺不服氣地說:“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記了一句老話:‘樹無土不活。你這棵大樹本事再大,沒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
【第12句】:【就熱鍋炒熱菜——一勺兒燴】(歇)就:趁……之便。比喻一網打盡。
【第13句】:【一日三頓的炸醬面——一點不新鮮】(歇)指沒有一點新東西,都是老一套。
【第14句】:【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諺)姜桂:生姜和肉桂。指生姜和肉桂越老越辛辣。借指老年人閱歷廣,經驗豐富,待人處世越發精明老練。 也作“姜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
【第15句】:【死馬做活馬醫】(慣)馬即便已死,也把它當作活馬來醫治。比喻明知事情沒有希望,仍作最后的努力。 也作死馬當著活馬醫。 死馬當成活馬救。
【第16句】:【百姓斗不過官,凡人斗不過仙】(諺)官員有權有勢,仙人有法有術,一般人不是對手。舊指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招惹不起有錢有勢的人家。
【第17句】:【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 釋義:比喻什么樣的人會結交什么樣的朋友。 例句:不聽說話不看說事,看他交往的人,也可以知道一個人。……中國的古話說得簡單:不知其人觀其友。我們山里人,有句俗話說,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
【第18句】:【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 釋義:吃過騙子的虧,不再相信別人的花言巧語。 例句:那些妖怪聞此言,魂飛魄散,就在水中跪拜道:“望老爺方便方便! 我等有眼無珠,誤捉了你師父……”八戒搖手道:“莫說這話!俗語說得好:‘曾著賣糖君子哄,到今不信口甜人。’是便筑一耙,各人走路!”
【第19句】:【猛虎不吃回頭食】見“老虎不吃回頭食”。
【第20句】:【天不蓋,地不載】(慣)形容人壞到極點,為天地所不容。
【第21句】:【劁豬割耳朵——兩頭受罪】(歇)劁(qia。)豬:閹豬,割去豬的睪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兩頭:本指首尾兩端,轉指兩個方面。指兩方面都沒落好。 也作劁豬割耳朵——兩下受苦。 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22句】:【一雞死后一雞鳴】(諺)一只聲音洪亮的公雞死后,另一只公雞才能接替鳴啼。比喻占著崗位的人離開了,其他人才能補上來。
【第23句】:夏不睡石,冬不困板。
【第24句】:【上坡騾子下坡馬】(諺)指騾子有蠻力,拉車上坡,彪悍得勁;馬腿蹄靈便,騎馬下坡,平穩飛快。常比喻人做事風風火火,強猛而有魄勢。
【第25句】:【老虎嘴里落下來的,叫狼吃了】(慣)比喻沒費力氣就得到個便宜。
【第26句】:【血盆里抓飯吃】(慣)比喻從事危及生命的工作。
【第27句】:【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 釋義:斫:刀砍。寒露:節氣名,在陽歷十月初八或初九。謂白露時節砍下的高梁,寒露時節要打完。 例句:“老嫂子,俗話說:‘白露斫高梁,寒露打完場’。現在都什么時候了,還不趕快跟大伙說一聲,把場打完?”
【第28句】:寧伸扶人手,莫開陷人口。
【第29句】:釣魚要忍,拿魚要狠。
【第30句】:【老虎金錢豹,各走各的道】(諺)金錢豹:皮毛上有金錢斑點的豹子。指老虎和豹子外出覓食時,各有各的路線。比喻人在生活道路上各奔各的前程,各有各的目標。
【第31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諺)酒本身并無醉人之意,是人貪杯自醉;女子本身并無迷人之意,是人貪色自迷。指貪酒貪色,縱欲傷身,責任全在人不能自控,而不在酒色本身。 也作“酒不醉人人醉酒”。
【第32句】:【人嘴兩張皮】 釋義:比喻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說話沒準,不可信。 例句:“真是人嘴兩張皮,愿說什么說什么。分明是剛才你和錢掌柜商量的。”
【第33句】:巧妻常伴拙夫眠。
【第34句】:【自己的耳朵——看不見】(歇)指事情明擺在那里,卻沒有看見。
【第35句】:【太太】“太太”現在多指對已婚婦女的尊稱。 “太太”一詞源自漢朝。在漢哀帝時,“太太”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后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在漢代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 明代對“太太”的稱謂限制較嚴。據《辭源》載,明胡應麟(1551-1602年)的《甲乙剩言·邊道詩》中說,明時中丞以上官員的妻子始得稱“太太”。但據何良俊(1506-?)的《四友齊叢》中記述:“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前輩未有此。” “太太”稱呼最大眾化的時期,大致開始于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泛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其眷屬都可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 “太太”的稱呼始終沒有下放到老百姓之中,老百姓也不屑于“太太”的稱謂,所以,“太太”于老百姓是有距離的。
【第36句】:【清官騎瘦馬】(諺)清廉的官員連騎的馬也是瘦的。指清官一身清貧,難有享受。
【第37句】:【泥牛入海——永無消息】(歇)本為佛教語,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后便忘卻小我。后指人一去不復還,沒有音信。也指東西沒有下落。 也作泥牛入海——一無消息。 泥牛入海——毫無消息。 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第38句】:【望鄉臺上打蓮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鄉臺:迷信傳說陰間有望鄉臺,人死后,鬼魂登此臺可望見陽間家鄉情況。蓮花落:曲藝的一種,用竹板擊出節拍以輔唱,舊時常有乞丐用以乞討。指不知自己處境的險惡或不知死到臨頭,還一意孤行的人。含譏諷、責罵意。
【第39句】:【插杠子】(慣)比喻局外人插進來干擾。 也作插一杠子。 橫插一杠子。
【第40句】:【雨過了送傘】(慣)雨下過了才送來用不著的傘。比喻假情假意。
【第41句】:【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歇)裹腳:指裹腳布,舊時婦女用來裹腳的長布條。本指懶婆娘的裹腳布既長又臭,轉譏人文章或講話等很長卻又空洞無物,令人厭惡。 也作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裹腳布——又臭又長。
【第42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諺)在低矮的屋檐下,不想低頭也得低頭。比喻受人制約,只得任人擺布。 也作在矮檐之下,惟有低頭過。 在他檐下走,不敢不低頭。
【第43句】:【活見鬼】俗語“活見鬼”是用來形容事情的離奇、不合情理。如某某說:“我剛把眼鏡放到桌子上,轉眼就不見了,真是活見鬼。”從科學角度看,鬼是不存在的,更不可能活見鬼。但古代人卻相信有鬼,并且相信人能見鬼。 活見鬼的故事多來自于古代“鬼怪錄”一類的志怪傳說。但有些也來自文獻資料。那么,什么人容易“見鬼”呢? 一是巫。三國時吳國人韋昭在注《國語》時說:“巫覡,見鬼者”。東漢王充《論衡·訂鬼》篇說:“巫黨于鬼,故巫者為鬼巫。”這些人似能自由出入陰陽兩界,溝通人鬼。他們是古代職業見鬼者,多半也能從“活見鬼”中看出效益來。 二是患狂癔病或病人膏肓的人。《黃帝素問靈樞經·癲狂》說:“顑狂者多食,善見鬼神。”這是說患癲狂癥的人容易見鬼。病人膏肓的人也能見鬼。南齊梁人陶弘景《真誥》卷十五注云:“昔有人病,在地臥,于病中乃見鬼于壁穿下,以手為管而吹之,此即是鬼吹之事也。” 三是兒童也能見鬼。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有一傖小兒,放牛野中,伴輩數人,見一鬼,依諸叢草間,處處設網,欲以捕人;設網未竟,傖小兒竊取前網……即縛得鬼。”鬼要捕人,反被人捕。 按現代科技解釋,巫能見鬼,騙人(錢財)也;狂能見鬼,瘋幻也;小兒見鬼,腦功能發育不全,幻覺也。馬克思觀點,神鬼乃顛倒了的客觀世界的反映。
【第44句】:【鄭板橋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諺)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清代乾隆年間進士,揚州八怪之一,擅長畫蘭竹。指鄭板橋畫的竹子可以亂真。
【第45句】:【沒絲都有寸】(慣)絲:諧“私”。 指多少有些瓜葛、交情。
【第46句】:【粗麻線怎透得針關】 釋義:透:穿。針關:針鼻兒。比喻粗心人不了解內情細節。 例句:“老夫人手執著棍兒婆娑看,粗麻線怎透得針關?直待我拄著拐幫閑鉆懶,縫合唇送暖偷香。”
【第47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鍵。
【第48句】:【老虎掛上念佛珠——想變著法來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經時用來計算次數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數珠、串珠。指壞人想變化手法裝成好人來傷害人。 含責罵意。
【第49句】:【青菜豆腐保平安】(諺)指青菜和豆腐既富有營養,又不增多脂肪,常吃能保持身體健康。
【第50句】:【千金難買老來瘦】(諺)指人到老年,最怕身體肥胖;清瘦一點,是難得的好事。 也作“有錢難買老來瘦”。
【第51句】:【胖子的褲帶——全不打緊】(歇)打緊:本指系緊褲帶,轉指事情要緊。指一點兒也不要緊,不必在意。
【第52句】:【瓜桃梨棗,見面就擾】 釋義:人們見到瓜、桃、梨、棗等水果吃幾個或挑挑揀揀是難免的。 例句:哎喲!瓜桃梨棗,見面就擾!賣東西哪有不興人家挑揀的?不讓挑揀! 你干脆留著自家吃。
【第53句】:【國有王法,廟有清規】(諺)王法:國家設置的法律。清規:寺廟里處罰犯規者的條文。指國家有大法,寺廟有清規,都必須依照執行。
【第54句】:【天不打吃飯人】(諺)老天不在人吃飯時懲處人。指不管怎樣,總得讓人吃飽飯。
【第55句】:【這手來,那手去】(慣)1指錢僅僅從手中過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錢沒有節制,掙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沒有積蓄。
【第56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 釋義:比喻受牽連。 例句:他已經看出來了,照這樣下去,要處理的處理不了,還得“把送殯的埋在墳里”,還得給自己找一身抖落不凈的病……
【第57句】:【家看女,村看男,露貧顯富是孩子的臉】(諺)指家庭是否和睦、興旺,從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莊是否有生氣,從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貧是富,從孩子的面顏上可以看出。
【第58句】:【壓不住臺】(慣)比喻控制不住局面。
【第59句】:【扯順風旗】(慣)順風旗:指船帆。 順著風向揚起船帆。1比喻占有好條件,有某種優勢,能占上風。2比喻順著權勢者的心意說話辦事。 也作“打順風旗”。
【第60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 釋義:梨疙疸:指未成熟的梨。形容人迂腐,扭捏作態。 例句:咱說你這個人呀,可是個好人,就是六月里的梨疙疸,有點酸。
【第61句】:【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諺)寧可繞著走遠點,也不要圖近少走一步,擔當風險。指凡事不可只圖省事近便,必須以穩妥安全為要。 也作寧繞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寧繞干步遠,不涉一步險。
【第62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歇)指本來無話可說,硬要找些話來說。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搭拉:方言,閑談,閑扯。
【第63句】:【嘴上天官賜福,肚子里男盜女娼】(慣)天官:道教所信奉的三神之一;三神也稱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傳說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賜福于人。指嘴上說得冠冕堂皇,思想行為卻卑鄙無恥。
【第64句】:【平安就是福】(諺)指生活中平平安安,無病無痛無禍殃,這就是一種福氣。 也作“平安是福”。
【第65句】:【人無笑臉休開店】(諺)指開店做生意,必須做到笑臉迎顧客,和氣待來人。
【第66句】:【羊在山坡曬不黑,豬在圈里捂不白】(諺)捂:封閉,悶著。比喻人與事物的本質難以改變。
【第67句】:【外甥有錢打舅舅】(諺)指舊時人情勢利,只認金錢,不顧綱常倫理與親情。
【第68句】:【圍著鍋臺轉】(慣)指燒火做飯,忙家務事。
【第69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慣)比喻事情還沒動手就造出許多輿論。
【第70句】:【兩只船合使一篷風】(慣)比喻兩人同時得到一人的幫助。
【第71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此語指做事情適當調節,注意勞逸結合,張弛有度。理解“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能望文生義,它不是文官和武官之道,也不是文事和武事之道,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倆的賢明治國之道:有松有緊,一張一弛,寬嚴相濟。 此語典出《禮記·雜記下》,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子貢隨老師觀看一年一度的年終祭祀活動。在這個節日里,老百姓狂歡亂舞,簡直像瘋了一樣。 子貢不明白百姓為什么這樣。孔子解釋說:“老百姓辛苦了一年,到了年底理應放松一下。一張一弛,有勞有逸,這才是文王、武乇的治國之道。”
【第72句】:【胸口上掛笊籬——撈心】(歇)撈:諧“勞”。指費心勞神,操心。
【第73句】:【竹葉青】竹葉青酒享譽中外,難道它的名字與竹子有關? 竹葉青與汾酒同一產地,它以汾酒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葉、陳皮等十二種中藥材為輔料,酒味美甘潤。 傳說山西酒行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酒會,請眾人品嘗各種新酒,以便排列名次。這年,酒會又要開了,一家酒坊老板讓兩個伙計抬上一壇新酒先去,說自己隨后就到。這兩個伙計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進去歇涼。由于口渴難忍,便偷偷開壇將酒喝了一半才繼續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們走到另一片竹林,見石根下有一灣小時,便用水把酒壇灌滿。出乎意料,在酒會上,大家青樹林都說是好酒,評比結果,名列第一。 酒坊老板發現此酒比自己釀造的酒好得多,便追問那兩個伙計,伙計說了實話。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釀酒的好水,便在那里開了口井,將酒坊遷過來。 從此,便釀出一種綠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葉,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葉青”了。
【第74句】:【不受磨煉不成佛】 釋義:不經受磨煉不會成為出色的人。 例句:“不受磨煉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闖多少禍!”
【第75句】:【一個要補鍋,一個鍋要補】(慣)比喻兩人想法合拍。
【第76句】:【站在江邊上,必有望景心】(諺)人站在江岸上,一定是要觀望江上。的風景。比喻人采取某種行動,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第77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諺)先射倒敵將的馬,敵將自然被擒;先捉拿敵軍的領頭人物,敵軍自然不戰而潰。指對敵斗爭要擊中要害。 也作射人先射馬,擒賊必擒王。 射人先射馬,擒賊須擒王。 射入射馬,擒賊擒王。
【第78句】:【凡藥三分毒】(諺)凡是藥物,總含有一些對身體有害的成分。指藥能治病,但同時也有副作用,服用時必須慎重。 也作“是藥三分毒”。
【第79句】:早睡早起,怡神爽氣。貪房貪睡,添病減歲。夜里磨牙,肚里蟲爬。
【第80句】:【端陽有雨是豐年】 釋義:端陽:即端午節。端陽這天有雨是豐年征兆。 例句:端陽有雨是豐年。這話看來不假,你就等著秋后收糧吧!
【第81句】:【交人交心,澆樹澆根】(諺)指和人交往,貴在交心,這道理就像澆樹要把水澆到根上才能枝繁葉茂一樣。
【第82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 釋義: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壞的方面發展。 例句:風里雨里,酸甜苦辣,這些年總算熬過來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還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說的那樣: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
【第83句】:【讀哪家書,解哪家字】(諺)指讀的是哪一門類的書,就得要理解哪門類書的字義。借指說話做事要了解情況。
【第84句】:【鐵匠沒樣,邊打邊像】(諺)樣:樣子,樣品。本指鐵匠干活沒有供模仿的樣品,靠經驗和技巧,打著打著就合乎要求。比喻做事沒有固定的模式,邊做邊摸索,總會成功。
【第85句】:【裝門面】(慣)比喻為使外表好看而進行粉飾或點綴。
【第86句】:【村里夫妻,步步相隨】(諺)農家夫妻,一同在家,一同下地,總是廝守在一起。指村里的夫妻沒有別離之苦,終生相伴。
【第87句】:【看見墳堆兒就磕頭】(慣)比喻不了解情況,對人盲目恭敬。
【第88句】:謊話講不得,莊稼荒不得。
【第89句】:【騎驢扛布袋——白搭這份兒好心腸】(歇)騎在驢身上扛布袋,并不能減輕驢的負擔。指白懷一番好意。
【第90句】:【老牛拉破車,慢慢來】 釋義:比喻不慌不忙,慢慢干。 例句:又說:“就靠我們這幾個人,老牛拉破車,慢慢來吧。到時候看錢萬利怎么向上級交待。”
【第91句】:【十個孩子九隨母】(諺)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緊隨母親的。指孩子跟隨母親的時間長,脾性、志趣等總是受母親的影響大。
【第92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歇)姜太公:太公望呂尚的俗稱,字子牙,傳說曾于渭水邊用無餌的直鉤在離水面三尺之上釣魚,說:“負命者上鉤來!”比喻心甘情愿去做某事。也指心甘情愿落入圈套。 也作姜太公穩坐釣魚臺——愿者上鉤。 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93句】:【有智不在年高】(諺)有智謀不在于年齡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第94句】:【不怕該債的精窮,就怕討債的英雄】 釋義:欠債人即使窮到極點,碰到厲害的討債人也只好還債。 例句:“可知道‘不怕該債的精窮,就怕討債的英雄’!你而今遇著鳳四哥,還怕賴到那里去!”
【第95句】:【能叫掙死牛,不叫打住車】(諺)在坎坷的坡路上,寧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讓車打住不前進。比喻人寧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業中途而廢。
【第96句】:【秀才】現代漢語詞典對“秀才”的釋義為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現泛指讀書人。“秀才”絕不是明清兩代才有的,它比舉人、狀元還要早得多,它源遠流長,最早始見于《管子·小匡》。到漢代,秀才成為舉士科目。漢武帝元封四年(前107年)令諸州歲各舉秀才一人。東漢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稱茂才。南北朝時,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后來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宋代凡應舉者都稱秀才。明太祖曾采取薦舉的方法,舉秀才數十人,任以知府等官。明、清兩代,秀才成為府、州、縣生員的專稱,習慣上也稱為“相公”。 “秀才”,現在一般用來泛指讀書人,如“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也用來形容會寫文章的人,如某某在領導眼里就是個“秀才”。 腸斷(斷腸)“腸斷”形容悲痛到極點。竟源自一只猴子。 《世說新語·黜免》載:齊桓公進入蜀地,經過三峽時,兵士中有個人捉到一只小猴子,結果,母猴沿岸隨著船隊追趕,走了一百多里路程,而且哀號不止,執著永不放棄。當船行到一個較窄的河道上,母猴奮力一跳上了船,想去抱回小猴子。然而,母猴還未站穩,便一頭栽到船艙里。士兵剖開它的肚子一看,它的腸子斷成一寸一寸的了。它雖然是只猴子,竟有這樣的愛心,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后以“腸斷”喻極度悲傷,亦說“斷腸”。衍生出“肝腸寸斷”這一成語來。
【第97句】:【不怕路遠,只怕志短】(諺)比喻只要有志氣,有決心,就不怕艱難困苦。
【第98句】:【打蛇不死惹蛇毒】(諺)指打蛇必須打死,不然就會遭到蛇最兇惡的報復。泛指對一切惡類,若除之不盡,必定后患無窮。 也作打蛇不死終為害。 打蛇要打死,不死成罪過。
【第99句】:【蘿卜花了肉價錢】 釋義:比喻成本過高,劃不來。 例句:“便宜?如果把所吃的谷子算上去,那就‘蘿卜花了肉價錢’不合算……”童少英將不合算的道理,算給越華聽。
上一篇:富有哲理的文案摘抄大全簡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