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出門坐飛機——遠走高飛
【第2句】:【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釋義:各地風俗不一樣。例句:“正是‘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那里人家,更無此善。”
【第3句】:【撈外快】(慣)指以不正當手段獲取分外的好處。 也作“撈油水”。
【第4句】:哥哥眼看到了訂婚年齡,媽媽犯愁了。爸爸說:“咱的兒子長得標標致致的,能找不到對象?有這金镢頭,不愁沒有梨木把!孬的咱還不要哩!”(山東·單縣)
【第5句】:【黃泥蘿卜,揩一段吃一段】沒有通盤計劃,做到哪兒算哪 兒。海外周勵《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自費留學可真是擦一 段蘿卜吃一段,在學生餐廳打工的錢交完了最后一個月的 房租和生活費,兜里又只剩下了四十元!”
【第6句】:【初生牛犢不怕虎】釋義:比喻年輕人敢作敢為,無所畏懼。也比喻人缺少經驗,不知危險,做事魯莽。“怕”又作“畏”、“懼”。例句:他說:“看來,史文遠把生產K霉素看得過分容易了,這倒是可能的。這個年輕人還是那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
【第7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釋義: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敗下去。例句:他向對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嘆地說:“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難過啊!就像古人所說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樣,越來越差勁了!”
【第8句】:【一號藤子結一號瓜】釋義:有什么樣的家庭,就出什么樣的子女。例句:“你不曉得這妹子的根基嗎?一號藤子結一號瓜,沒得錯的。”
【第9句】:我一進家門,就見奶奶站在院子里一手拿刀,一手提雞,嘰嘰咕咕地說:“陽間一碗菜,我殺你別怪。”(安徽·巢湖)
【第10句】:【生在蜜罐里】見“落在蜜缸里”。
【第11句】:鵪鶉脖里尋豌豆——謀財害命
【第12句】:【 流星不落地】流星在大氣層中即燒毀。借指人忙碌,不 得休息。《1983年佳作集》:“你又要啥?說,把人支得流星 不落地。”
【第13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諺)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涼時容易疲乏,在炎熱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節又容易貪睡不起。
【第14句】:【 遇到攔路虎】遇到巨大的障礙。馬烽《飼養員趙大叔》: “遇到攔路虎就去問別人,學到一點好的辦法,馬上就試 驗。”
【第15句】:【有眼不識荊山玉,拿著頑石一樣看】(慣)荊山玉:即和氏璧;相傳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抱玉巖得璞玉,后把它琢磨成價值連城的美玉。不認識荊山寶玉,把它看作頑石。比喻沒有眼力,錯把好人看作壞人,或把有才干的人當作無能的人。
【第16句】:一口吞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撓心
【第17句】:狗嘴里掉不出象牙來——什么人說什么話
【第18句】:【背黑鍋】(慣)比喻被冤枉,代人受過。
【第19句】:【取經到了西天】《西游記》敘述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故事。 借指經過艱難,到達目的地。錢鐘書《圍城》:“總算功德圓 滿,取經到了西天,至少以后跟李梅亭、顧爾謙兩位可以敬 而遠之了。”
【第20句】:【 搶棺材奔命】埋怨人搶先。明代《金瓶梅》:“只落下蘭香 在后邊了,別了鞋,趕不上,罵道:你們都搶棺材奔命哩!把 人的鞋都別了,自穿不上。”
【第21句】:前浪;無窮無盡;一瀉千里
【第22句】:【鑼鼓聽聲,說話聽音】(諺)指聽話要善于聆聽話的弦外之音。 也作鑼鼓聽聲,聽話辨音。 鑼鼓聽音,說話聽聲。
【第23句】:【虱子多了不怕咬】(諺)身上生的虱子多了,反倒不覺得癢癢。常比喻欠的債務多了,再愁也沒用。也泛指做的不光彩事多了,反而無所謂。 也作虱多不癢,債多不愁。 虱子多了不癢,賬欠多了不愁。 債多不愁,虱多不癢。
【第24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天地廣闊,人的活動不受限制。 明代《西游記》:“嚇得三藏跳下馬來,打個問訊道:‘老菩薩, 古人云:海闊縱魚躍,天高任烏飛。怎么西進便沒路了?”’
【第25句】:【稂不稂,莠不莠】(慣)稂(lang):又名童粱,只生穗不結實的禾草。 莠:莠子,俗稱狗尾巴草。原指莊稼既不像稂,又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材,沒能耐。也形容人衣冠不整。
【第26句】:【按下葫蘆起了瓢/摁倒葫蘆瓢起來】葫蘆可做瓢,一稱葫蘆 瓢。指不能同時按到水中,按下這個,那個又漂起來。謂事 情多,忙不過來。成語:應接不暇、顧此失彼。袁靜孔厥《新 兒女英雄傳》:“這兒也是:‘報告主席,我對他有個意見!’那 兒也是:‘報告主席:我也有個意見!’真是按倒葫蘆瓢又起 來了。”
【第27句】:大家都已經吃飽了,可嫂嫂見盆里還有飯,就端起盆子拿著勺子,開玩笑地說:“快,快,每人勻點,寧肯撐著人,不能占著盆。”(廣西·柳城)
【第28句】:【肥田不如瘦水】(諺)肥沃的田地,也比不上有一股不含肥料的清水。指種莊稼,水比肥料更為可貴,更為有用。
【第29句】:【餓肚酒,醉死牛】(諺)餓著肚子喝酒,體壯如牛的漢子也能醉倒。 指空肚子喝酒最容易醉倒。
【第30句】:【皮之不存,毛將安傅】(諺)安傅:附著在哪里。指毛是附著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無從附著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便無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將焉附”。
【第31句】:【為人最怕老來貧】(諺)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時貧困,無法生活。
【第32句】:【連著藤,扯著蔓兒】釋義:比喻相互聯系著。例句:不能說,不能說!說了這個不要緊,可這個跟老賬連著藤哪,扯著蔓兒哪!
【第33句】:【三朝媳婦,月里孩兒】(諺)三朝(zha。):三天。剛娶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就要抓緊引導;剛生下一個月的小嬰兒,就要進行教育。指家庭教育,貴在及早。 也作三朝的新婦,月子的孩兒。 三朝新婦婆引壞,月里孩兒娘引壞。
【第34句】:【 躺在功勞簿上】自恃有功,不再進步。《人民日報》(1984, 12,11):“他的教訓啟示人們: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 是很危險的。”
【第35句】:【翻老皇歷】(慣)皇歷:歷書。比喻按照陳舊過時的經驗、規矩辦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歷。 翻過去皇歷。 翻舊皇歷。
【第36句】:【不知道天高地厚】釋義:不了解客現實際情況,對自己估計過高。例句:不過,潘秀婭——這位一會兒便要坐著出租小轎車來的新娘子,絕不是那種不知道天高地厚、貪心不足的人。
【第37句】:3月8日,一大早爸爸就起床做好了飯菜。媽媽起床后說:“咦,今兒個日頭咋從西邊出來了?”爸爸笑了笑說:“三八婦女節,男的干活女的歇嘛!”(河南·滎陽)
【第38句】:鄰居二嬸的丈夫不幸遇到了車禍,撇下二嬸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二嬸打算再找一個支撐門戶的男人,可周圍很多人笑話她。媽媽勸二嬸:“她嬸,都啥年月了,咱還要讓唾沫星子淹死?追求自己的幸福沒錯!”(河南·社旗)
【第39句】:【吊死鬼抹胭粉——臭美】(歇)譏諷人得意地顯耀自己。
【第40句】:舅舅的女兒,長得像我媽媽。姥姥笑著說:“姑姑和侄女兒,差不了一席篾兒嘛!”(河北·石家莊)
【第41句】:【紗帽底下無窮漢】(諺)紗帽:烏紗帽,舊時官員的帽子。指只要當上官,自然就有錢。也指一人當上官,家屬、親友就都沾光發財。
【第42句】:【 見過鬼怕黑受過挫折,老有顧慮。】成語:心有余悸。陳 殘云《香飄四季》:“是呀,見過鬼怕黑,你便斷了這條心吧。”
【第43句】:【天不怕,地不怕】(慣)指什么都不怕,無所畏懼。
【第44句】:金山寺的水——涌起來了
【第45句】:【貨有高低三等價,客無遠近一般看】(諺)貨物可以有高有低,分開等級;顧客卻不能分遠近薄厚。指對待顧客必須一視同仁,熱情招待。
【第46句】:【登鼻子上臉】(慣)比喻越來越放肆。 也作踩著鼻子上臉。 踏著鼻子上臉。
【第47句】:【皮笑肉不笑】假裝笑臉。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第 二次過堂,何世雄還是皮笑肉不笑的說:‘楊小梅,怎么樣? 憋悶得慌吧?”’
【第48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諺)要殺人,就要見到血,證明人已被殺死;要救人,就要救到底,使他完全擺脫困境。指做事必須徹底。 也作殺人殺個死,救人救個活。 殺人殺死,救人救活。
【第49句】: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第50句】:【干姜有棗——越老越好】(歇)干、有:沒有實際意義,為增加音節的助詞。本指姜越老越辣,棗越老越甜;轉指人越老越有經驗,辦事越老到。
【第51句】:【習慣成自然】適應了就變為常態,不受拘束,或不易改 變。相關的:多年的老歪樹,直不起來了。清代《鏡花緣》: “俗語說的:習慣成自然。我們看他雖覺異樣,無如他們自 古如此;他們看見我們,自然也以我們為非。”
【第52句】:【怕鬼有鬼】(諺)指人越是怕見鬼怪,鬼怪就越會出現。比喻若是擔心出問題,偏偏就會出問題。 也作怕鬼處偏有鬼。 怕處有鬼,癢處有虱。
【第53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指兩件事分開敘述。清代《紅樓 夢》‘“老祖宗一張口難說兩家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第54句】:【搟面杖抹油——光棍一條】(歇)指單身漢一個。
【第55句】:【下夾子】(慣)比喻設下埋伏抓人。
【第56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釋義:民間傳說姜太公曾在渭水河邊用無餌的直鉤在離水面三尺的水上釣魚,說:“負命者上鉤來!”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受騙上當。例句:再說她一臉正經和自己談話,并沒有輕浮舉動。至于那幾個碟子酒菜,那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我姓冷的不用說動筷子,連屋也不進。
【第57句】:【 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容易找到,容易捉住。明代《二刻拍 案驚奇》:“通判即時差人押了妻子,竟到這江令史家里來 拿。通判坐在趙大家里立等回話。果然,甕中捉鱉,手到拿 來。”
【第58句】:【各有各的牢籠計,各有各的跳墻法】(諺)牢籠計:嚴防固守的計謀。跳墻法:越墻進入的辦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計謀。 也作“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
【第59句】:媽媽每年買鴨,專挑麻鴨買,我問為什么,媽媽說:“你不懂,黑一百,麻一萬,白赤塘鴨少下蛋。”(河南·永城)
【第60句】:【紅燒鯉魚吃中段】選擇有利的,選擇所需要的。成語:斷 章取義。李英儒《上一代人》:“谷媽媽紅燒鯉魚吃中段,單 捉住這一句話,引申著說:可光有兒子,終歸還缺一面呵!”
【第61句】:【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諺)擔子不放在肩上,就不知它的重量;不走長路,就不知遠行的艱難。指只有經過親身實踐,對事物才會有深切的體會。
【第62句】:【開店容易守店難】(諺)指讓店鋪開業不難,從早到晚守著店鋪支應顧客卻不易。
【第63句】:【衙門的錢,下水的船】(諺)下水的船:順水劃行的船,非常快速。 進衙門打官司,花錢如順水船一般容易。舊指打官司用錢多,窮人打不起官司。
【第64句】:【瞎子撲螞蚱——有你也抓不住】(歇)指不了解情況,辦不成事。
【第65句】:【雞蛋碰不過石頭】釋義:比喻弱者斗不過強者。例句:劉冬生擺擺手,勸道:“大伯,使不得,使不得,雞蛋碰不過石頭,胳膊扭不過大腿,還是避開為上策。”
【第66句】:【 —條船上的人】人們處于同一境地,同伙,利害相關。成 語:同舟共濟。曹禺《日出》:“好了,我們是一個船上的人 啦。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團結起來,把銀行辦好。”
【第67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68句】:【不到黃河心不死】這一俗語比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境地下不肯死心。這個俗語出自清朝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其中有這樣的話:“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但為什么非要說“黃河”而不說“長江”呢?據晚清小說《掃迷帚》第五回中寫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蘇州諺語時說:“弗到黃河心弗死,到了黃河死不及。”其中的“黃河”是“橫禍”的誤寫,說的是人不犯橫禍,則不肯死心塌地;等到犯了事,則身為囚犯,想死都來不及了,是勸人及早改過的意思。現在常被用來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就是說,“黃河”并非真指黃河,而是“橫禍”的諧言,蘇州方言所致。久而久之,人們為了表達直接,避開不吉利的原意,遂把“不得橫禍心不死”演變成了“不到黃河心不死”。
【第69句】:【雷聲大,雨點小】(慣)形容光說大話,沒有行動。 也作雷聲甚大,雨點全無。 雷聲浩大,雨點全無。
【第70句】:【聾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聾子聽不見炮仗聲,只看見炮仗爆炸時炸散了。散:本讀san,轉讀san。指散伙了。 也作“聾子放炮竹——散伙”。
【第71句】:孫臏走路——快不了
【第72句】:一網打盡天下魚——想得到辦不到
【第73句】:【官不威風牙威風】釋義:爪牙仗勢欺人,更可惡。例句:七郎在京都,一向撒沒有名,一旦得了刺史之職,就有許多人來投靠他做使令的。少不得官不威,牙爪威,做都管,做大叔,走頭站,打驛吏,欺行客,詐鄉民,總是這一千人了。
【第74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諺)人不能從相貌上斷定他有多大的作為,就像海水無法用斗來量它的多少一樣。指人的才干、學識與成就,從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75句】:【雪白襪子往泥里踏】釋義:比喻品行端正的人卻跟思想行為不好的人混在一起。例句:“人怕沒臉,樹怕沒皮”,“人不要臉鬼都怕”,和她們哭鬧不等于把“雪白襪子往泥里踏”嗎?
【第76句】:【頭三腳難踢】(諺)原指武技表演場上開頭的拳腳難施展。借指任何事在打開局面之前,很難理出頭緒。也指凡事開頭難。 也作頭三腳難踢,頭茬樹難立。 頭三腳難踢,開鑼戲難唱。 頭一腳難踢,頭一句難唱。
【第77句】:【往日無冤,近日無仇】(慣)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沒有結下冤仇。 指互不相干,沒有利害沖突。 也作往日無冤,昔日無仇。 往日無仇,近日無冤。
【第78句】:【在云端里過日子】(慣)形容提心吊膽。
【第79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釋義: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句。意謂每到節日,格外思念親人。例句:可能是由于“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緣故吧,我透過房內僅有的一小扇窗玻璃,望著當空一輪皓月,不禁想起了年邁的媽媽,年幼的兒子以及和我一起受難的妻子。
【第80句】: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朝桌子上一放,就向外跑。媽媽連忙叫住我說:“你不要朝門外躥了,快去擔兩擔水,水缸里快旱死蛤蟆了。”(河南·林州)
【第81句】:釜底的游魚——命不長
【第82句】:【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諺)指人前半輩子,正在成長之年,眾人看重他,是看在他父親的情面上;后半輩子,父親老了沒作為,眾人敬重他父親,是看在兒子的情面上。
【第83句】:【連襟】姐、妹的丈夫間互稱“連襟”。連襟這個詞有個發展過程,最早是自唐初駱賓王的《秋日與群公宴序》,其中記載:“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而連襟,共挹青田之酒。”這里連襟比喻的是朋友。之后見于中唐大詩人杜甫,杜甫晚年寓居川東,結識當地一位姓李的老頭,交情甚篤,序論起來,兩家還是拐彎抹角的親戚。后杜甫離開川東,離別時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回憶結交經過,有幾句是:“弧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襟是衣襟,袂是袖。這是形容彼此關系密切,它還沒有后來的那種關系。但為“連襟”一詞的產生作了鋪墊。北宋末年,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寫了一封薦書,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洪邁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邁寫了一份謝啟,寄予妻子的姐夫,里邊幾句是:“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云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這里的“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顯然是從杜甫的詩中化來。洪邁把自己和妻子的姐夫稱為“連襟”,開創了把姐、妹的丈夫互稱“連襟”的首例,這是“連襟”現義一詞的直接出處。
【第84句】:今年天氣很不正常。前幾個月特別旱,特別是五月,更是旱得火燒火燎。到了六月份又一個勁兒下雨。我對這種天氣特別討厭。媽媽說:“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河南·商丘)
【第85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諺)為人正直,自有人來親近你,擁護你;道路平直,人就樂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總是人們樂見的。
【第86句】: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第87句】:財神爺討飯——裝窮
【第88句】:【打蛇先打頭】釋義:比喻打擊敵人或壞人要擊中要害。例句:“打蛇先打頭。”這是一句俗話。跟敵人斗爭,要打就打在敵人的太陽穴上,陶家媽媽上午還說了的。
【第89句】:吃飯不說話,酒醉不騎馬。
【第90句】:【大江大河都過啦】釋義:比喻闖過大風險,經受適磨難,什么也不怕。例句:兒子為這類的事兒挨過打,挨過罵,大江大河都過啦,還怕你喊哪?他照舊那句:“我沒錯!”
【第91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輕。
【第92句】:【打死閻王,嚇煞小鬼】(諺)閻王:迷信傳說中陰曹地府掌管生死簿的主子。指只要打死了閻王,自然就鎮住了小鬼。比喻鎮壓住頭領,依附的人便不敢輕舉妄動。
【第93句】:冬水田里種麥子———怪栽(哉)
【第94句】:三賴的兒子和他一樣不安分,村里人說真應了“腥鍋里煮不出素豆腐”這句老話。(河南·新野)
【第95句】:【堵漏洞】(慣)比喻補救說話、做事中的疏漏之處。
【第96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諺)指將領在前線作戰,皇命如不利戰事,可以不接受。
【第97句】:【老虎頭上拍蒼蠅】釋義:比喻做事膽子大,敢去觸犯強橫的人。例句:新嫂子在心里說,“瑞昌是余師傅的大徒弟,出名的‘獨角牛’,他是好惹的么?這不是‘老虎頭上拍蒼蠅’么!”
【第98句】:【 爭氣不爭財】人要上進,不可圖財。清代《醉醒石》:“爭 氣不爭財。只要事成,便是百金,家父不出我出。”
【第99句】:跟狐貍情節親——惹禍上身
上一篇:適合下雨天發的朋友圈心情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