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是金子就會放光】有才能自會表現(xiàn)出來。反義說:放光 的不都是金子。《中國婦女》(1999,4):“女性的特點是,只 要是金子,在哪兒都發(fā)光,女人的韌性足以做到這一點。”
【第2句】:十月的桑葉——誰采你(誰睬你)
【第3句】:背地里罵知縣——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第4句】:不叫的黃蜂——暗里叮人
【第5句】:【打狗看主人面】做事要看背景,考慮人事關(guān)系、后臺。香 港梁鳳儀《千堆雪》:“香港當(dāng)然是個打狗也看主人面的社 會。”
【第6句】:【解鈴須用系鈴人】(諺)要解下老虎項下的鈴鐺,還得請那位系上鈴鐺的人才行。比喻問題是由誰引起,還得讓誰去解決。 也作“解鈴仍著系鈴人”。
【第7句】:【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說話算數(shù),說一不二。清代《紅樓 夢》:“你不當(dāng)家,我也不來問你,你如今現(xiàn)在是說一是一,說 二是二。”
【第8句】:【人行有腳印,鳥過有落毛】(諺)人走過總會留下腳印,鳥飛過總會落下羽毛。指人只要有行動,即使再隱秘,也必定會留下蛛絲馬跡。
【第9句】:哥哥不愛學(xué)習(xí),整天貪玩。媽媽批評他說:“你呀,玩耍是條龍,學(xué)習(xí)是條蟲,把玩的工夫用在學(xué)習(xí)上,那該多好啊!”(山東·沂水)
【第10句】:【要星星不給月亮】(慣)要什么就給什么,比喻對所愛的人過分地嬌寵。多指對孩子溺愛。 也作要星星不敢給月亮。 要仨不能給倆。
【第11句】:【 隔山買老牛未見牛,結(jié)果買的是老牛】做事不了解情 況,吃虧上當(dāng)。類似的:貪賤買老牛,一年倒兩頭。劉紹棠 《芳年》:“隔山買賣老牛,是得多長幾個心眼兒。”
【第12句】:考上秀才想當(dāng)官,做了皇帝想成仙——欲望無窮
【第13句】:吃米不記種田人——忘本
【第14句】:關(guān)門打鑼——響聲在外
【第15句】:【渾身都是膽】極為大膽。成語:膽大包天。明代《古今小 說》:“原來走私商道路的,第一次膽小,第二次膽大,第三第 四次渾身都是膽了。”
【第16句】:奶奶經(jīng)常做飯、買菜、喂雞、喂豬。姑姑見她天天干個不停,就勸她休息休息。奶奶卻說:“能干一天是一天,多于一天兒孫歡。”(河南·魯山)
【第17句】:我的字總寫不好,爸爸說我的字像是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我埋怨說筆不好,爸爸說:“驢不好好拉套,還嫌套桿子彎。”(河南·新野)
【第18句】:百花爭艷——各放異彩
【第19句】:【嘴里念彌陀,心里賽毒蛇】(慣)彌陀:即阿彌陀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指人嘴上說的是慈悲的話,內(nèi)心卻非常狠毒。
【第20句】:【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諺)指人沒有傷害老虎的心思,但老虎卻是存心要吃人的。常比喻善人無意傷惡人,惡人卻是存心要害善人的。 也作人無傷虎意,虎有吃人心。 人沒傷虎心,虎有傷人意。
【第21句】:輪到第五組做值日,他們互相推脫,一個個溜走了。下午,老師發(fā)現(xiàn)后說:“你們比其他組還多兩個人呢,這真是‘龍多不下雨,人多不干活’啊!”(河南·寶豐)
【第22句】:鉆了牛角尖——專想一點
【第23句】:塑料壺灌香油——保險
【第24句】:【八字】“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合起來是八個字。迷信的人認(rèn)為,根據(jù)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好壞。 “八字”源于歷法。相傳在黃帝時代,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作甲歷,創(chuàng)建了中國的歷法(太陽歷)。“八字”是從歷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個字。 “八字”表達(dá)了人出生時太陽的位置,根據(jù)陰陽五行的原理來推算人的性格與這種性格所呈現(xiàn)的人生方向。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每柱兩個字,上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柱”正好八個字,所以稱為“八字”。“八字”始于唐代,最初以年柱為主體,以生年干為本命,輔以納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虛中改以年為主,取年、月、日、時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為主(日主),查四柱間之五行生克制化,刑沖會合為推命重點,并發(fā)揚光大。當(dāng)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為正宗,故“八字”命學(xué)又稱“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學(xué)”。
【第25句】:阿波羅闖月球——開創(chuàng)人類新紀(jì)元
【第26句】:【 讓龍頭擺起來】舊俗春節(jié)要耍龍燈,龍頭擺動,龍身隨著 舞動,比喻關(guān)鍵事情要首先做好。《北京日報》(1986,2,3): “讓龍頭擺起來。耍龍燈,龍頭擺起來,龍身龍尾也就動起 來了。規(guī)劃、設(shè)計和勘測,是城市建設(shè)的龍頭。對開創(chuàng)首都 建設(shè)新局面至關(guān)重要。”
【第27句】:【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釋義:比喻心里有話不說,別人不會明白。例句:何不早說?天色將明,郡公老爺將次升帳,引你進(jìn)見這個。正是: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
【第28句】:聽我大聲喊同學(xué)的綽號,爸爸氣得直瞪眼:“揭人別揭短,打人別打臉。知道不?雨不大濕衣裳,話不多惱斷腸:還不快去認(rèn)錯!”(河南·唐河)
【第29句】:【敲開場鑼鼓】見“打開場鑼鼓”。
【第30句】: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31句】:八仙桌旁的老九——沒有位子
【第32句】:【放馬后炮】(慣)馬后炮:象棋術(shù)語。比喻事過之后才采取行動,已來不及。
【第33句】:隔皮猜瓜——誰知好歹
【第34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fēng)】(慣)打頭風(fēng):逆風(fēng)。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fā)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fēng)。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fēng)。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fēng)。
【第35句】:字要習(xí),馬怕騎。
【第36句】:【出頭的椽兒先朽爛】(諺)露出房檐外面的椽子由于風(fēng)吹雨淋,會先腐爛。比喻冒尖或帶頭的人,往往最先遭到禍害。 也作“出頭椽子先爛”。
【第37句】:豹子見了餓狼——個比一個兇
【第38句】:【同病相憐,同憂相救】(諺)患同樣疾病的,互相之間最能體貼;有同樣愁煩的,互相之間自會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運的人之間,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也作“同疾相憐,同憂相救”。
【第39句】:【版版六十四】(慣)版:指宋代鑄錢用的銅模。每版鑄錢六十四枚。 版也寫作“板”。形容人辦事嚴(yán)格認(rèn)真,沒有通融的余地。
【第40句】:【狼走千里吃人,狗走千里吃屎】比喻本性不同,難以改變。 或說:狼行千里食肉,豬行千里食糠。徐光耀《平原烈火》: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生下來是什么,一輩子也出 息不了。”
【第41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釋義:比喻有了成績歸自己,出了差錯怪別人。例句:他覺得,作為一級黨的領(lǐng)導(dǎo),遇有這種情況,必須給下邊承擔(dān)責(zé)任,下邊同志,往后才敢大膽工作(yipinjuzi.com)。不能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讓人賠。
【第42句】:山上的黃麋——專走老路
【第43句】:【打墻也是動土】動土,指破土建筑。指規(guī)模大小不同,實 質(zhì)上是一樣的。相關(guān)的:一鋤頭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 清代《紅樓夢》:“打墻也是動土,已經(jīng)驚動了人,今兒樂得去 逛逛。”
【第44句】:【拿蘆席比天,小鬼比神仙】(慣)形容兩者差距太大。
【第45句】:【人怕落蕩,鐵怕落爐】(諺)鐵落入熔爐,不熔化也得熔化;人落入圈套,不上鉤也得上鉤。指人一旦陷入圈套,就完全不能自主。
【第46句】:雜交的騾子一非驢非馬
【第47句】:【患難朋友,艱苦夫妻】(諺)患難中建立起來的友誼最堅實,艱苦中打磨過來的夫妻最恩愛。指好朋友貴在經(jīng)過患難的考驗,好夫妻貴在走過艱苦的歷程。
【第48句】:表弟做數(shù)學(xué)作業(yè)時“偷工減料”,叔叔嚴(yán)肅地批評他:“人常說‘豐收沒有巧,多鋤幾遍草’,學(xué)知識更來不得半點虛假。”(廣東·龍門)
【第49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做事要有響應(yīng)者。沈從文《邊 城》:“照理說: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聽。可是人家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第50句】:【小兒欲得安,無過饑與寒】(諺)要想讓小兒平安,最好的辦法是不讓他吃得過飽,穿得過暖。指經(jīng)常讓小孩受點饑寒,反而會少生疾病。
【第51句】:【散步】飯后散步是人們的一種習(xí)慣,有諺贊日:飯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這種習(xí)慣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這個詞的產(chǎn)生與古人食藥風(fēng)氣有關(guān)。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壽,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風(fēng)氣。所謂“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硫黃五種礦物質(zhì),這是主要成分,此外還包括萎根、防風(fēng)、桔梗、海蛤、白術(shù)、人參等藥材搭配。服藥后,不能靜臥休息,必須行走,以刺激藥性發(fā)作。原因是藥物中某些成分含較大的毒性,會對人體構(gòu)成傷害。服藥后,若能使藥性發(fā)作,身體發(fā)熱,就能減輕毒性對身體的傷害。藥性的呈現(xiàn),被稱為“散發(fā)”,散發(fā)說明藥已得力。如果藥性不顯,甚至?xí)猩kU。服藥后行走,目的是藥性顯現(xiàn),這叫做“行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rèn)識到,服用“五石散”,不僅不能延年益壽,反而對身體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風(fēng)趨于衰落,而“行散”這種漫步的方式卻對身體有益,被人們保留下來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現(xiàn)在意義上的“散步”已與服藥行散脫了鉤,變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第52句】:【八十歲學(xué)吹鼓手】(慣)吹鼓手:舊式婚喪禮儀中吹奏樂器的人。 指年紀(jì)大了還去學(xué)某種技藝。
【第53句】:千口唾沫淹死人。
【第54句】:吃辣椒喝白干——里外發(fā)燒
【第55句】:【才說了嘴就打了嘴】(慣)說嘴:自夸,自我吹噓。剛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說嘴打嘴”。
【第56句】:【寒從腳底來】(諺)腳底有涌泉穴與心相通,人周身的寒氣是通過腳底傳入的。指要防寒必須從腳部的保暖做起。
【第57句】:吃了線團-子——心里結(jié)疙瘩
【第58句】:【出工不出力】雖然出勤,但不認(rèn)真工作。葉辛《蹉跎歲 月》:“堅決改變按人頭評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 的笨辦法,杜絕出工不出力的現(xiàn)象。”
【第59句】:賣布不帶尺——存心不量(良);胡扯
【第60句】:【大姑娘上轎——頭一遭】(歇)指初次經(jīng)歷某事。
【第61句】:【虎死不倒威】(諺)指猛虎雖然死去,但威風(fēng)依然存在。比喻英雄豪杰身處厄運之中,仍然表現(xiàn)出昂揚的斗志,凜凜不可犯。 也作虎死不落架。 虎倒雄風(fēng)在。
【第62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臉】(諺)指七月天忽晴忽陰、忽熱忽冷,就像小孩的臉一樣哭笑無常。
【第63句】:【迷而知反,得道不遠(yuǎn)】(諺)反:通“返”,返回,回頭。道:人生正道。迷失了正道知道回頭,就會很快尋著正路。指犯錯誤貴在及時改正。 也作“迷途知返,回頭是岸”。
【第64句】:【擰成一股繩】(慣)比喻眾人齊心協(xié)力,勁兒往一處使。
【第65句】:【撞到老虎窩里】(慣)比喻闖進(jìn)極危險的境地。
【第66句】:【小腳一雙,眼淚一缸】(諺)小腳:舊禮教摧殘婦女,女孩從七、八歲時起纏足,折斷趾骨,彎成三寸小腳。女子纏就一雙小腳,眼淚就得流滿一缸。指纏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腳一雙淚一缸”。
【第67句】:一次,我上房頂取東西,看見外面電視天線密密麻麻,比在地上看多得多。進(jìn)屋后,我給媽媽一學(xué),誰知媽媽沒好氣地說:“喝了六載的墨水,連登高望遠(yuǎn)都不懂?真是的!”(河北·蔚縣)
【第68句】:【狗肉上不了筵席】(諺)指狗肉雖然好吃,但檔次不高,上不得酒席。 常比喻素質(zhì)差的人經(jīng)受不起別人的抬舉,或見不得世面。 也作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狗肉上不了茶盤。
【第69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諺)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貞潔女性,尋歡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貞潔,并不在于是否在公眾場合露臉。
【第70句】:【上不得臺盤】(慣)臺盤:席面。 1比喻自身素質(zhì)差,不能在正式或公開的場合露面、應(yīng)酬。2比喻見不得人的話或主意。 也作上不得高臺盤。 上不得臺面。
【第71句】:【雞啄米】(慣)1形容連連點頭、叩頭或打瞌睡的樣子。2形容干活的速度非常快。
【第72句】:聽見貓叫身發(fā)抖——膽小如鼠
【第73句】:【年紀(jì)不饒人】(諺)年紀(jì):歲數(shù),特指人上了歲數(shù)。年紀(jì)大了,做事總是力不從心。指人到老年,體質(zhì)衰退,是生命的規(guī)律,對任何人者口不寬貸。 也作年齡不饒人。 年歲不饒人。
【第74句】:【雞蛋磕在石頭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東西上。比喻以弱對硬,即使失敗了,也要叫對方受些損失。
【第75句】:【 換生不如守熟】換到生疏的行業(yè),需要重新學(xué)習(xí),不如在 原有的熟悉的行業(yè)能夠發(fā)揮所長。錢鐘書《圍城》:“高校長, 拍電報到成都要我組織中國文學(xué)系,我想年紀(jì)老了,路又不 好走,換生不如守熟,以我最初實在不想來。”
【第76句】:我學(xué)習(xí)怕吃苦,不愿意下力氣。爸爸說:“舍不得金彈子,打不著鳳凰鳥。干什么事不愿意下本錢都不行。”(湖北·武漢)
【第77句】:兩勤加一懶——不做,二不休
【第78句】:【見縫兒就鉆】鉆,兼指鉆營,想方設(shè)法占便宜。相關(guān)的: 找空子下蛆/水銀瀉地,無孔不入。類似的:見縫兒就鉆,不 知道背能不能過去。老舍《東西》:“永遠(yuǎn)勸人多掙錢,永遠(yuǎn) 教給人見縫子就鉆。”
【第79句】:【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諺)漁父:也稱漁夫,以打魚為職業(yè)的人。指沒有漁夫的指引,怎能見識大海中的波濤。比喻從事某種活動,離不開知情人的指引。
【第80句】:【打魚的人經(jīng)得起狂風(fēng)巨浪;打獵的人不怕虎豹豺狼】釋義:比喻不怕艱險,不畏強敵。例句:我不止一次對你說過,打魚的人經(jīng)得起狂風(fēng)巨浪;打獵的人不怕虎豹豺狼。為了消滅你們這些殺人強盜。奪取革命最后勝利,我們隨時都準(zhǔn)備獻(xiàn)出自己的生命!
【第81句】:粥鍋里煮鐵球——混蛋到底帶砸鍋
【第82句】:背著手爬泰山——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第83句】:【不圖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諺)五更:天色未明的時刻。指人不是為了生活,為了謀利,誰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為謀利,誰肯早起”。
【第84句】:【換腦筋】(慣)1指離開原來的環(huán)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變舊的思想意識。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觀念代替自己的。
【第85句】:【趕狗入窮巷】窮巷,死巷,走不出去。謂逼入絕境,會拼 死抗?fàn)帯O愀哿壶P儀《千堆雪》:“不是不驚惶的,趕狗入窮 巷的后果堪虞,那頭若是無家可歸的瘋狗,更難以估計他反 噬的兇狠程度。”
【第86句】:棺材里的臭蟲——咬死人
【第87句】:【棒打鴛鴦兩分離】釋義:比喻夫妻或情人被拆散。“離”又作“開”。例句:嚴(yán)志和喑喜,說:“許著,咱得給他們幫點勁,別學(xué)了運濤和春蘭那個,棒打鴛鴦兩分離!”
【第88句】:【標(biāo)點符號】中文原來是沒有標(biāo)點符號的,所以,要讀古書先要學(xué)習(xí)句讀,自己去給文章斷句(加標(biāo)點符號)。不只中文是這樣,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古代也都沒有標(biāo)點符號。標(biāo)點符號的流行,只是近兩三百年間的事情,它其實是一個商業(yè)行為的結(jié)果。歐洲工業(yè)革命前,出現(xiàn)了古登堡印刷術(shù),書籍出現(xiàn)并成為最古老的工業(yè)產(chǎn)品,進(jìn)入市場成為商品。出于成本考慮,印刷商也就是書商就想做大量印刷來攤薄成本,于是,他們聯(lián)手語言文字學(xué)家發(fā)明了標(biāo)點符號,讓書變得更容易讀,讀得更快。這還不夠,還要分段。分段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前歐洲人讀不分段的《圣經(jīng)》每次都老老實實從開篇讀起,《圣經(jīng)》分段后,人們開始認(rèn)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產(chǎn)生了。所以,英國大哲學(xué)家約翰·洛克說:“《圣經(jīng)》分段印刷是無恥商人釀制的悲劇,他們?yōu)榱俗尅妒ソ?jīng)》更暢銷強行分段,分段以后我們的信仰將四分五裂。”后來的結(jié)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會。不管商業(yè)行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認(rèn),標(biāo)點符號確實給人們讀書帶來極大的方便,并且成為語言學(xué)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第89句】:四肢開刀——無關(guān)大體
【第90句】:【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釋義:比喻名實不符,徒有其名。例句:普映山只淺淺一笑,不冷不熱地說道:“過獎了,書記同志!蜂背雖花不稱虎,蝸牛有角不是牛!我這個人,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第91句】:頭穿襪子腳戴帽——切顛倒
【第92句】:河中的礁石——敢頂大風(fēng)浪
【第93句】:【打鐵看火候,做事看時機】(諺)火候:適度的火力。時機:恰到好處的機會。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時機,就像打鐵要定好火候一樣。
【第94句】:【把死人說活了】善于說話。死人,也說:木頭人。馬烽 《劉胡蘭傳》:“咳,你這兩片嘴呀!真能把死人說活。”
【第95句】:屠夫送禮——提心吊膽
【第96句】:【只有包做媒人,沒有包養(yǎng)兒子】(諺)指媒人只管婚前介紹,不管結(jié)婚后的事。
【第97句】:【兵家勝負(fù),自古無常】(諺)兵家:帶兵打仗的軍事家。指行軍打仗,自古以來勝敗沒有定準(zhǔn)。也泛指做事受挫折、遭失敗總是在所難免。 也作勝敗是兵家之常。 輸贏勝敗,兵家常事。
【第98句】:十五只小船出海一七顛八倒
【第99句】:星期天,媽媽買回一斤腸子,饞得我直流口水。媽媽有事要出去,把腸子放在桌子上后,轉(zhuǎn)身叮囑我說:“別叫小貓吃了。”媽媽走了,我望著桌上香噴噴的腸子,自言自語地說:“我只吃一口。”于是,我咬了一口。這一吃不當(dāng)緊,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大半。媽媽回來一看,說:“這真是老鼠看倉——越看越光啊!”(河北·望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