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的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母親讀后感作文700字初中篇一
《母親》確切而言是長篇文學,由于時間倉促,我只是讀了個大概,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三句話是:巴維爾第一次向母親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說:“我要知道真理”;小說的最后一幕,母親在人群中呼喊著散發傳單,向人們演說。憲兵撲上去毒打母親,不去的母親高喊:“復活的靈魂,是殺不死的!”“血是淹沒不了理性的!”
巴維爾是工人區中鉗工米哈伊爾·弗拉索夫的兒子,在他父親由于長期酗酒過世之后,經過痛苦彷徨的選擇,決定追求真理,喚醒人民,捍衛工人群眾的利益。母親尼洛夫娜起先擔憂兒子,慢慢的,她開始喜歡并欽佩這些年輕的革命工作者,因為她在他們身上找不到工人區長期以來存在的酗酒、粗俗、暴躁,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參加了革命工作,成長為一名革命人。隨著革命事業的不斷壯大,沙皇反動派開始迫害這些革命工作者。在愈演愈烈的革命斗爭中,工人運動愈來愈得到了群眾的支持,母親的覺悟也越來越高,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
《母親》以第三者的角度寫作,客觀、具體地反映了一名母親的成長經歷,使人熱血沸騰,令人強烈的感覺到革命工作者們的勇敢不屈、正義凜然,由衷地贊嘆他們對理想的堅持,欽佩他們對偉大事業的奉獻精神。特別是在對母親的這個人物整個思想脈絡的把握上,由膽小怕事、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熱愛生活、追求真理、傳播真理的革命先驅,這些改變令人油然生出敬佩之情。
《母親》在尼洛夫娜這個人物塑造上側重于心理描寫和暗示,人生而為人,母親是第一位的,所以使得母親尼洛夫娜對讀者的感染力很深,貼近讀者,感動、欽佩恐怕是每一名讀者在讀《母親》的過程中必然包含的心情吧。
母親讀后感作文700字初中篇二
《母親》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為自身利益而奮斗。小說中,巴威爾這一群青年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壯麗的革命事業。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為無數平民的利益到處奔走,演說、散發傳單,用宣傳去喚醒人民,使人民從以沙皇反動政府為主的壓迫大眾的機構中解脫出來。
他們追求真理、熱愛和平,所以他們要奮斗,要用行動去_一切不平等的現象,去捍衛群眾的利益,去創造社會主義的社會,去實現無產階級的和平夢想。他們崇高的理想和真誠的呼吁使無知的工農階級覺醒,他們偉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染了身邊的人。
母親正是從一個柔弱、溫順、憂郁的傳統工人區婦女變成了一個有著深刻見地、滿腔熱情、勇敢無畏的新時代革命工作者。她不辭辛勞地長途跋涉送報紙、傳單,不顧警察的殘酷毒打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她和青年們一起帶頭__,高高舉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幟,向世界宣告著革命者強有力的信仰;她忍受著兒子被捕、骨肉離別的痛苦,在一個個革命者接連入獄后仍堅持著實現自己的宿愿……
當法庭審理這些革命者時,年輕人振奮人心的微笑顯示著革命事業的光榮與革命工作者的頑強,他們慷慨激昂的演說宣示著堅定的信念:“……你們使人們無法生活,毀滅他們;社會主義卻要把遭到你們摧殘的世界連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偉大整體,而且這一點——一定要實現!”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正義的光輝。
母親讀后感作文700字初中篇三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親的兒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們有著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農民宣傳革命知識,剖析他們受苦受累而沒有得到回報的原因,他們不懼資產階級及其他們的走狗們,把坐牢當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獄后依舊投身革命事業。這是多么讓人敬重!這不僅讓我想到了我國所經歷的艱苦歲月,同樣的故事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發生過,那些革命的烈士,將長眠在共和國的懷抱之中。
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時期,信仰高于一切,有著執著信仰的人會為它而拋棄生命。那些舍生取義的事跡一直被人們穿唱,慢慢的好像已經成為了傳說,我曾經懷疑,所謂亂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現代社會,還會不會又為了信仰而獻身的人,還有沒有那份勇氣,坦然地面對死亡,正氣浩然。在那時,信仰是人們前進的動力,這不僅讓我思索,偉人為了信仰而不斷奮斗終究成為了偉人,而在當代,如何確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時候想當五星女上將,現在想來卻也可笑,一沒有軍事才能,二沒有軍事膽識,三沒有軍事機遇,談何成為女將軍?小時候想當女將軍想必那是戰爭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將軍罷了。
說實話,從那時起就有點迷茫,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努力學習,卻終究沒有確定一個明確的理想,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完成當前的任務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總是安慰自己,總之以后能報效祖國,名垂青史就是了,這就算我籠統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面我提到,由于害怕寫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寫母愛的內容,可是當我寫到這兒才發現,這本書中未提一個“愛”字,卻無處不洋溢著母親對帕沙卡的愛。從母親對帕沙卡反常舉動的擔心,到得知他從事失業后的提心吊膽;對兒子的支持,到以兒子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業,一個母親年邁而執著的愛心,又對兒子的愛上升到了對全世界為真理而奮斗的無產革命者的愛,這是歷史的跨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