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經一度兵荒馬亂,處于奄奄一息的縣劇團因為一個瘦小子上任團長,兩年內搞得人丁興旺,風生水起,呈現出勃勃生機,這小子是誰?他就是水團長,姓水名家河。水團長有6個渾名,當團長前有3個,當團長后只有兩年又增加了3個。一般說來人是不喜歡別人替自己取渾名甚至喊渾名的,但水團長平時基本上樂意聽別人喊他的渾名,毫不介意。有人說這硬是歪咀巴吃黃豆—邪教(嚼)。其實大家都明白,他的名字“水家河”喊起來稍不注意就是“水家伙”,聽起來確是別扭。因此,水團長的渾名也就在毫無阻攔的情況下不斷增長。
這小子就是年齡守口如瓶,他今年30多歲。“多多少?”一女士問。誰知這小子比女士還忌諱問年齡,眼珠一瞪“你管我多少歲,有你卵相干!”粗話回敬,令女士面紅耳赤。到今天為止
誰也不知道他是31還是39!
因此,早早的就不知是誰開始喊他瞎子、模特、刀郎。他沒有絲毫反感,聲叫聲應,他大言不慚地說:“比喊老子做水家(伙)河還是好些!”
不管他高矮壯瘦,反正劇團現在被他搞興旺了,演出多了,工資多了,補助也多了,演員感到很滿意。上個月演了26場,人平工資3000多,劇團開天辟地第一回。一位喜歡寫小品的演員寫了這樣一首打油詩:“想過去冷冷清清死水一潭/無事無錢愁眉苦臉/看今朝紅紅火火人會忙癲/工資幾千心甘情愿。”這詩對比強烈,很實在,是他自已的切身感受,也不難看出對團長水家河這小子的肯定和贊賞。
2011年的早春3月,乍暖還寒。縣文化局長把已經是劇院院長的水家河叫到辦公室,沒有遞煙,沒有上茶,心懷憂慮地說:“劇團年前已經陸續有5名演員離團,編制都不要了,團長也因一老板高聘了。你去當團長,院長也不丟,身兼兩職。”用當今時尚的話來講,水家河當團長應該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他卻毫不在乎,客氣話也沒講一句,馬上回答:“要我搞,我也不怕,不過,是你要我搞的,搞垮了不負責。”這小子很狡猾,給自已留了后路。
第二天,局里召開單位負責人會議,大家聽了水家河召開6人見面會的匯報后不禁轟然大笑,緊接著只管8個人的紀念館館長老嚴說:“你喊老子老八,你這回成了老六吧!”從此后,水老六,六團長的雅號便迅速在文化系統叫開。
俗話說:“雖然沒吃肉,但看過豬走路。”已經當了5年劇院院長的水家河,接待了大小近百個演出團體,看到過陣容整齊、作風嚴謹的,也看到過一邊演出一邊打架、演完就散伙的。況且他也是吃過肉的人。20歲就當過電影院院長,后來又升任電影公司副經理。他深知,對于藝術團來說,這6名演員就是6條鯊魚也把水鬧不渾啦!演員是根本。當前首要破解的難題是招人。
他的信息靈敏度是很高的,他知道現在好多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四處流浪。當天晚上,他在網上發出了招聘廣告,開出的條件也是從網上下載的:什么試用3個月就轉正;工資待遇從優;提供餐宿等等。既不能說是忽悠,也不能保證完全百分之百能兌現。第二天,他又通過關系把招聘電話打到了省內幾所大專院校的藝術系,還打給了周邊10多個縣市的劇院、劇團負責人,從上午8點打到晚上10點,話費接近100元,手機電板換了兩次。
不知道是堰塘里的魚多,還是餌料香味的吸引,還是無娘兒天照顧,不到一個星期,就收到了30多個應聘者的報名電話,有應屆大學生,有正在民營劇團演出的演員,有本縣的,也有外縣的,還有外省的,最奇妙的是還有托人說情的。離團的5人回來了3人。這下子水家河來神了,他拍著胸脯說:“我說不怕就不怕吧!有了人我就有了本。”他終于玩起了派場,定了個日子,通知現有應聘者現場競聘。考試那天,他剎有介事地請了幾位從事文化工作的權威人士當評委,他自知不懂行,坐在后面看熱鬧。
一個月之后,他再次召開演員會議時,會議室里已經是濟濟一堂。不包括離團的5名演員,點名冊上規規矩矩有了22個名字,其中有3名大學生,他大聲地說:“有了青山在,多的是柴燒,我們有本錢了!老子成了‘二十二’”
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是靠有市場競爭的產品,劇團的生死存亡靠什么哩?水家河心里更明白,靠的是觀眾喜歡看的節目。在這之前,他了解到劇團之所以沒有市場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長期不生產新節目,按演員們的話說:“幾個節目已經演臭了,自已都不好意思上臺了。”
生產節目首先就是要創作節目,到哪里去找這樣的人哩?天無絕人之路,他思來想去,終于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一樁好事,送上門來。有幾位文化系統已經退休的老同志因為現在條件好,身體好,找他搞個地方,想聚在一起搞個文化創意中心。他們原來都是一些作者,而且都是省市文藝協會的會員,有較深厚的寫作功底。這真是天賜良機啊!他不但滿口應承無償提供辦公用房,還慷慨解囊把這房子重新粉刷一新,給他們一人買了一張時尚的辦公桌和文件柜,待他們開始工作后,還安排工作人員每天為他們的辦公室打掃清理,水電免費使用。更有甚者,他還把嘴巴抹了蜂糖后甜蜜蜜地對幾位老者說:“我就是尊敬你們這些老人,喜歡你們這些老人。”當然大家心知肚明,他是在抱起靈牌說鬼話,天下哪有幾個尊重老人,喜歡老人的哩!就是自已的兒女不拋棄,不嫌棄你就算命好了。幾個老人也顧不了這許多,自知已經退休,人走茶已涼,不值半文錢。管他是真還是假,能做到這一步也算蠻不錯了。到了春節時,這小子還破例請幾位老爺子吃了一餐飯,他很關心地說:“你們年紀大了,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我就只上幾個小菜,什么水魚、海鮮吃了對你們不好,所以我就沒點。”幾個老者連連點頭:“那是,那是,水團長想得真周到。”
從此以后,這幾位老先生逢人便說:“小水這伢真不錯,人好心腸好。”對這位劉團長的恩德感激不盡。這小子知道木已成舟,時機成熟,便請他們幫劇團創作節目。人老了是最懂得知恩圖報的,大家不講半點價錢,拼著老命火速完成。從此后,這幾位老者等于成了劇團的專業創作員,召之即來,來者不拒。當然,劉團長也多少給一點打發。就這樣,這小子不僅得了一個“尊老愛老”的好名聲,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沒有節目演這個天大的大難題。因為這幾位老人里面有一位湊巧是那個紀念館嚴館長的父親,父子二人聊天時就聊了這事,嚴如獲至寶。不久,局里又召開單位負責人會議,嚴便繪聲繪色還添油加醋將此事說給大家聽了,頓時會場上又是哄堂大笑。從此后,水家河的頭上又加了一頂“三高”團長的美稱。
兩年來,幾位老朽配合宣傳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各部門的工作為劇團創作了《三舉杯》、《林老教子》、《冰之抗婚》、《好地方》、《農家樂》等20多個節目。有湘北大鼓、九里漁鼓、荊河戲表演唱、小品等等,可謂是形式多樣,異彩紛呈,尤其具有濃厚的本土特色,深受群眾喜愛。這些節目大部分參加了全市的各項匯演并多次獲獎,其中還有小品《買爹》、《幗國道情》登上了省城的舞臺。
至少全縣文化系統已經形成一個共識:水家河這小子最會賺錢。用今天的時尚話來講:就是有很強的市場意識。的確如此,2006年來縣劇院任院長,他就是靠打開市場把一個長期經營虧損,職工工資無著落的局面迅速扭轉。對于劇團來說,他太明白,市場更為重要。有一次他在會上說:“劇團好比種子,市場就是土地。種子只有撒在土地里得到水份和陽光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沒有市場,劇團就象是種子放在倉庫里,永遠只是種子,按過去老人的話講:就會蹲在飯桶里餓死。”這幾句話的確有點詩意,很形象。招來的一位女大學生演員當場就發問:“水團,你這是在網上下的吧!”
不管是否需要,水家河覺得當團長得有一點派頭,經愛人同意,決定自己買一輛小車。和很多搞企業的一樣,他也信迷信。聽說開二手車財運好,他便托親友買了一張二手車。聽說車牌號好財運更好,他就去找陰陽先生,那先生問了他的生日時辰后掐指一祘,瞇著眼睛道:“59118,日后有財發。”他使勁記住號碼后問多少錢,那先生說:“后面3個數!”他頓時心里一緊,因為他知道這是多少,但聽說這事兒是不能討價還價的,只好心里流著血硬梆梆掏出118元,心里嘀咕:這明明是他的財運好啊!他真覺得虧了,火燒烏龜肚里疼,但有苦難言,打掉牙齒和血吞,這件事除天知地知他知我知外絕不能讓第三者知,看笑話。
他不舒服慢慢走回了辦公室。突然,他心里一亮,覺得豁然開朗,他認為今天不虛此行,買到了遺憾也買到了經驗。在下午全體演員會議上,他現身說法,將此事原原本本抖開后說:“這就是市場,值得我們很好的學習!大家今后干脆就喊我118!”
既然團長自己都說了,那就喊吧。當然大家也希望118給全團帶來好運。
為了給劇團尋找廣闊的市場,他報請文化局黨組同意,乘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春風,他將自已管轄的劇院和劇團組建為文化演藝集團,實行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又將幾位退休老人的“文化創意中心”納在旗下,使演藝集團更為完整。這還不夠,他發現當下盛行的各類慶典活動和婚慶禮儀具有極大的商業潛力,尤其是可以給劇團提供更多的演出機會,他下決心投入幾十萬添置了一整套音響、燈光、大型可拆卸舞臺等設備,創建了全縣最大、最時尚的“好雨婚慶中心。”他將這四個單位有機地組合起來,分分合合,實行一條龍服務。他們成立了業務策劃部,負責四家單位的業務聯系工作,他們為客戶開展策劃服務,對慶典演出活動進行包裝和擴大延伸,形成產業鏈,把業務做大、做強,獲取市場最大效益。
今年上半年,一位在外打工發展得好的企業家出巨資重修自己村里已經被毀壞的一座“仙女廟”,并決定峻工之日舉行一天的慶典活動,上午由周圍幾十里的群眾來拜菩薩求神捐功德錢,下午演一場歌舞。他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拿出了一個高檔次的策劃方案,把原本打算的一天活動改為三天,歌舞、古裝戲、曲藝節目輪流上演,一天兩場,把這三天的活動取了一個非常氣派、時尚美麗的名字“盛世仙女來,同慶萬年春。”大型慶典活動。還幫助創作編排歌頌這位老板艱苦創業取得成功后幫助家鄉父老鄉親奔小康的節目,使這個活動不僅感到熱鬧喜慶,而且摒棄了迷信色彩,具有教育意義。當這個策劃書送老板手中時,受到了這位企業家的高度贊賞,愿意多拿10萬元辦好這個慶典。活動結束,受到了全體村民的熱情好評,僅劇團就獲得了8萬元的演出收入。
演藝集團的組建,為劇團提供了更大的演出空間,現在每月演出都在20場以上,演員收入月平已超過3000元。一個經過改制后的縣劇團,人員穩定,人心穩定,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大家說:“還是‘118’喊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