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無法阻止命運的多舛:他3歲患上難治的脊髓萎縮癥,7歲半身癱瘓,8歲父親病逝,20歲母親去世……
災難頻頻眷顧,癱瘓少年當自強
1977年,重慶市萬州江陵儀器廠職工丁傳萬、張茂蓮夫婦喜添新丁。他們為兒子取名丁勝奇。
丁勝奇從小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深得廠里人喜歡。丁勝奇也心領神會地配合大人,一張小嘴比蜜還甜。然而3歲那年,小勝奇不幸染上腥紅熱,醫生當時診斷為急性感冒。治療一周后,兒子發熱和咳嗽癥狀逐漸消失,丁傳萬、張茂蓮夫婦這才放下心來。半個月后,丁勝奇又出現全身肌肉萎縮、手腳軟弱無力等新癥狀。兒子一連串的怪病讓丁傳萬、張茂蓮夫婦預感到了什么,趕忙把孩子送到重慶最好的醫院檢查。一個上午的檢查化驗,讓夫婦倆把心揪得緊緊的。主治醫生會診各項化驗結果后告訴他們一個不幸的消息:丁勝奇患上脊髓萎縮癥,這是一種罕見難治的疾病。
醫生無可奈何地“宣判”把丁傳萬、張茂蓮夫婦打入了冰窖,他們不敢相信孩子會得如此怪病。就在這時,丁勝奇被確診的消息傳到家里和工廠。親友和工友們在流淚嘆息的同時,通過電話鼓勵他們找最好的醫生救治,沒有錢大家一起湊。不到三天時間,工友們就籌集了1萬元錢。
現實是殘酷的。盡管丁傳萬、張茂蓮夫婦抱著孩子跑遍了全國大型醫院,但在當時的條件下根本無法救治。輾轉兩年,他們負債求醫也未能讓孩子站立起來。從此,丁勝奇只能扶著墻壁,一瘸一拐地呆在家里。雖然腿腳不便,但丁勝奇仍乖巧懂事。父母上班時,他總是趕在大人下班時熬好稀飯,只等媽媽炒菜;父母上夜班,他舍不得開燈,早早躺在床上數數,然后憨憨入睡。一晃到了7歲那年,丁傳萬、張茂蓮夫婦正張羅為孩子找學校,就在當年7月的一天,丁勝奇看到院子里飛來飛去的蝴蝶很好玩,便突發奇想去院子里捉蝴蝶。腿腳本就不便的他在院子里重重摔了一跤。這次意外跌倒造成小勝奇半身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一年,積勞成疾的丁傳萬患上癌癥,由于無錢醫治已經到了晚期,半年后丟下他們一家,撒手而去。家里的頂梁柱走了,兒子半身癱瘓,張茂蓮哭干了眼淚。但為了丁勝奇,她堅強地撐起這個多災多難的家。而因為不能正常行走,丁勝奇一直被學校拒之門外,但他多么渴望讀書啊。看著鄰居家的哥哥姐姐讀書,他就在旁邊扭著學,半拼半猜學習拼音,反復練習寫字,很快就學了不少字。
看丁勝奇學習很有悟性,一所小學特招他入學。上學之余,小勝奇對父母從事的無線電很感興趣。家里的一本《少年無線電入門》讓他翻得破舊不堪,他還照著書動手做實物。他用斷鋸條做工具來刻電路板,拿縫被針鉆孔,找來一些壞收音機上的零件,按照電路圖焊接,做成了門鈴。那時安裝門鈴的家庭還不多見。別人到了他家按響,聽到“鈴……鈴……”的門鈴聲都很驚奇,得知是小勝奇自己做的,更是贊嘆不已。
小勝奇并不滿足,后來他又把門鈴做成音樂門鈴。因為他腿腳不方便,他把自己家里的電扇開關全部設計成了可搖控操作的。初中畢業后,懂事的丁勝奇不愿再給母親增加負擔,潛心自學無線電知識,以減輕母親的負擔。告別學校,真正走入社會的丁勝奇才體味到生活的艱難:行走不便不說,還受到別人的歧視和白眼。想到自己拖累了家庭,絕望的丁勝奇曾自殺3次——絕食、吃耗子藥、觸電,每次幸被家人及時發現。一天晚上,張茂蓮哭著勸導丁勝奇:這些年家里突生很多變故,媽媽都挺過來了,你別再做傻事,媽媽不能沒有你啊!媽媽的眼淚換回丁勝奇的責任,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男兒當自強。不僅要為自己活著,也要為媽媽好好生活下去。接下來的幾天,丁勝奇逼迫自己調整心態,沒多久就逐漸掌握了電視機、收音機等家電的維修技術,他開始給左鄰右舍維修家電。為檢驗自己的手藝,勝奇起初為別人維修家電都是不收費的,鄰居們過意不去,每次都刻意要他收點維修費。丁勝奇由此邁出了自立自強的第一步。
海闊憑魚躍,殘疾青年一網情深
雖然修理電器掙錢不多,但丁勝奇感到特別滿足。不單有人主動上門求助,更讓他結識了很多知心朋友,原本自閉的心理豁然開朗,生活的圈子逐漸擴大。他甚至覺得以前的想法太偏激,只要自己厚道,殘疾人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就在丁勝奇憧憬大好前景時,災難再次朝他襲來。1996年,母親因操勞過度,突發腦溢血去世。撲在母親的靈柩前,丁勝奇哭得昏天黑地,在場的人無不拭淚動容。一連幾天,丁勝奇傷心得不吃也不喝。在親友的鼓勵下,他最終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跟隨重慶的一位親戚生活。
后來,丁勝奇經過朋友和殘聯的推薦,到一家媒體調查公司做監測員,記錄電視廣告的內容和播出時間等數據。大量的數據記錄、整理工作讓丁勝奇累得筋疲力盡。有朋友建議他買臺電腦,電腦制作表格非常方便。在工廠領導和許多熱心人的支持捐助下,丁勝奇有了一臺中低檔臺式電腦。在這以前,丁勝奇連對電腦的概念都沒有,也沒有看到過真實的電腦是個什么樣子。
他開始自學電腦知識,把所得工資的大部分用在學習上。“真是不上不知道,一上嚇一跳。”網絡讓丁勝奇和外界一下子連接起來了。多年來生活在自己小天地里的丁勝奇終于發現了可以施展拳腳的大世界。他為自己取了一個頗具魅力的網名——“叮叮 ”,在網上交到了很多朋友。朋友們給了他許多鼓勵,有的還給他寄來治病良方,有的甚至給他寄來捐款。丁勝奇感受到了友情的溫馨。
網友中有不少像他一樣的殘疾人。詛咒命運的不公,害怕別人的歧視,抱怨家庭的負擔,成為殘疾人朋友共同的話題。一天,一位叫“邊緣人”的網友申請加入丁勝奇的好友。經過“交談”得知,該網友自小患上小兒麻痹癥,父親去世后,母親無情地將他遺棄,然后遠走高飛。后來通過福利院的照顧念完初中,現在一家殘疾人開辦的工廠打工。他特別憎恨遺棄他的母親,想討個公道,但一直不知母親的下落。“邊緣人”的訴說讓丁勝奇感到震驚,然后勸他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還為他發去幾份殘疾人保護方面的法規。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不斷有人向他咨詢殘疾人就業、權益維護和情感方面的問題。這讓丁勝奇十分為難,不回復感覺過意不去,可解答這些問題要有專業知識,不能誤導別人啊!那幾天,丁勝奇感到特別內疚和失落。
一天,丁勝奇從報紙上讀到辦個人網站的消息。丁勝奇突發奇想,有沒有專門為殘疾人建立的網站呢?他在很多網上搜索,發現現有的殘疾人網站大多是一些新聞和醫療信息,內容單一,對殘疾人情感提供服務的項目幾乎沒有,而殘疾人因為種種原因,更渴望實際的就業、友誼和愛情。
開辦專為殘疾人服務的網站肯定有市場。經過有關方面的批準和注冊,丁勝奇辦起了全國首家殘疾人服務網站──“殘疾人之家”。最初,他把網站定位在對殘疾人的情感、婚戀以及求職服務方面,只涉及少量的資訊。在丁勝奇的精心管理下,網站受到國內外殘疾朋友的歡迎,點擊量高達幾十萬人次。
原本只想給殘疾人朋友提供一個交流探討的空間,可真正要讓網站運行起來,并非易事。首先是時間,既要上班又要維護網站,丁勝奇感到力不從心,而且還要投入不菲的資金,他漸漸感到無力承受。在巨大的壓力下,丁勝奇病倒了,網站一直沒有更新。丁勝奇突然在網上消失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很多人詢問他在哪家醫院,要去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