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情是一盤菜,那么相親就是一種烹飪技法。相親能被人類沿用至今,自有其價值。你千萬別發誓這輩子都不會去相親,瞧瞧你身邊的那些剩男剩女,曾經也都對相親不屑一顧,如今不也乖乖就范?而且他們的資質可一點也不差。對待相親這回事,最理智的態度就是保持平常心,不排斥也不寄予厚望。
如果你實在不愿意去相親,就堅持到底。如果去,就不要帶著一臉痛苦的表情,這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也有損自己的形象。
媒人問你有啥擇偶要求,假如你喜歡身材像某歌星的、氣質像某演員的,直說無妨,千萬別謙虛說沒啥要求。否則,媒人給你物色來的對象,很難合你的口味。就像你去飯館點菜,你對老板說上一份“隨便”,就是神廚也做不了。
相親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誤讀。見面時的第一眼,必定是心急又佯裝漫不經心地將對方打量一番。你這邊心想:“暈,西裝革履,太正統了,不是本公主喜歡的類型。”他那邊琢磨:“哎呀,說話太靦腆了,不是本公子喜歡的類型。”陌生人初次見面,哪能自由率性呢?或許他平時是典型的休閑派,相親時特意換上這身打扮;或許她本是性格開朗的人,相親時才刻意扮出這副姿態。可這第一印象太固執,常常讓雙方都沒了再繼續交往的意愿。所以,不妨調整一下想法:反正不知道對方喜歡什么樣的,就做最真實的自己,言談舉止方面自在灑脫一些。
相親時,外表是傳遞給對方最直接、最透明的信息,并且強烈到常常讓人忽視你的內在。如果你對自己的相貌底氣不足,不妨使用些道具,比如打電話、發短信和聊QQ,在沒有見面之前多交流,待展現出內在魅力后再相約見面。這樣一來,相親的成功率會高得多。
有的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見面時,需要找個第三方到現場助陣嗎?如果你是因為害怕冷場而找個第三方陪同赴約,那就錯了。如果實在話不投機,無論多少人幫你們制造話題,也無濟于事。相反,若聊得來,其他人在場純屬多余。至于聊什么,自由發揮就好,比如相親的場所播放著老歌,你就說這首歌挺好聽的,問問他(她)喜歡誰的歌。如果他(她)說喜歡某某某,你可以說這個明星不僅歌唱得好,電視劇演得也不錯,再問問他喜歡看什么類型的電視劇……這樣一環扣一環,不斷關聯、發散,對方的氣質、品位、生活觀念等基本上就可以了然于胸了。
如果你覺得對方還不錯,相親次日可主動與他(她)聯系,簡單問候一下就行,不必著急再次見面。也可以故意延宕時間,制造一點懸念,估計對方已經開始琢磨你這邊為什么沒有行動時再做出行動。當然如果等來對方主動時你再回應,效果更好。但是,如果再次主動后,三天內還沒收到對方的任何回應,你可以期待下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