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演講稿模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企業安全演講稿篇一
安全為天,安全 就是企業的天,安全是企業的生命及靈魂所在。交通、運輸、石油、煤炭、林業、電力等行業安全生產尤為重要。作為焦爐行業萬千員工的一名,深知安全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安全在我心中”、“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實施安全生產法,人人事事保安全”,一條條、一幅幅,不僅高懸于生產現場,更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心中。
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幸福之源。與安全同行,小至你、我、他,大到企業、社會乃至世界,安全就是生命與快樂的保障。生命因健康而美麗,生命因安全而保障。生命僅僅是一個過程,一個轉瞬既逝的過程,短暫的如天空中的一顆消隱的流星。
有多少次警鐘長鳴,就有多少個血淚辛酸的故事。白發蒼蒼老母的悲痛欲絕、弱妻幼子的孤苦無助、企業的無形損失……眾多的事故統計表明,除客觀的設備事故和自然災害外,主要的責任者事故源于人們的安全意識淡雹違章蠻干。烏拉山發電廠“4.29”人身觸電事故,當事人在未采取任何隔離措施的情況下,誤登帶電間隔,嚴重燒傷。如此淡薄的安全意識,如此淡薄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僅直接傷害了自己,更對企業、家庭、親人造成了傷害。“5.8”京達機械傷害,當事人被行走小車與龍門吊頂部鋼架擠傷頭部,搶救無效死亡。生命之星在這一刻 落了。違章指揮、違章作業、不履行工作票手續,造成了不必要的慘重事故。死去的魂靈在呻吟。西水自備電廠檢修工在爐膛內檢修時,未戴安全帽,被交叉作業掉落的耐火磚砸中,一死一傷。生產現場必須戴安全帽,多么基本的安全常識。習慣性違章造成的慘痛悲劇,在血和淚的浸泡中凄婉地哀述,可悲、可嘆、可恨、可憐……
事故實踐證明,盲目自滿情緒,必然導致麻痹大意、放松警惕,這正是滋生事故的溫床。機械設備存在的作業環境中所潛藏的事故隱患,歸根結底要依靠人們及時發現和正確處理。行為來自思想,事情所表現的具體性結果,往往都來自于某種看不到的力量;在我們聽到槍聲以前,子彈是早已發射出去的。決定性的事情完成于思想之中。安全意識強的人,則往往忽視安全,違章指揮、作業,常常造成事故。一個正確的認識,需要經歷由實踐到認識,在由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安全意識的樹立、培養和提高,是一個始終持續的過程。
安全是企業的生命線,是企業生產正常進行的重要條件,是企業生產正常進行的最大保障。企業與每一位員工息息相關,同呼吸、共命脈。企業的利益是以企業的安全為保障的。任何企業與勞動者都必須把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意識不到或疏忽這一點,必須釀成大錯,扮演害人、害己、害企業的悲痛角色。要實現安全生產,除了要加強管理、嚴格規章制度、加大宣傳力度,更重要的是培養職工樹立牢固的安全意識。安全意識是人們在安全活動中所具有的態度。安全意識的強或弱,對企業的安全生產有直接的影響。在工作中,始終應該堅持“安全第一”總則,這不僅是對我們每一位員工的規范,更是保障我們自身和他人生命、健康不受侵害,享受人生幸福的保證。
認真學習安全生產法,努力提高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抵制違章作業、指揮,做到“四不傷害”。因為只有意識到安全警戒線的存在,才不致越雷池一步。
民以食為天,企業以安全為天。天空因晴朗、明亮而美麗,生命因安全而燦爛,企業因安全而騰飛。在安全這片天空下,我們將走得更遠!
企業安全演講稿篇二
應該說近期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教訓是慘痛的,事件背后所揭示的問題也是發人深醒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應針對工作的實際情況,結合實際從思想、工作、生活上開展自查、自糾,深刻領會其中的警示精神,建立建全部門規章制度,將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落到實處,并以此為鑒。
安全靠制度,用科學的制度規范員工的行為比簡單的以權管人要優質高效得多。要建立健全獎懲機制,逐級落實安全責任,實行重獎重罰。安全生產安全工作只有滿分,沒有及格。應堅持把安全工作納入日常績效考評,定期督促檢查,考評與通報。對遵守紀律、無安全問題的部門和人員應為:無過便是功,并進行通報表揚和經濟獎勵。對違反安全制度、出現安全隱患和發生安全事故的,要對照相應的規定予以處罰。通過抓獎懲,有效地促進安全預防工作的目標責任機制的運行,達到“獎一人激勵一批、罰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
安全工作還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而規章制度,則反映了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在安全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保證作用。因此,我們在抓安全預防工作中,要堅持把安全管理納入制度管理的軌道,要結合單位的具體實際制訂出安全工作的各項管理制度,并細化職責,明確規定“誰主管、誰負責”。在具體工作中,突出安全檢查制度,以檢查、督導促進安全制度的落實。安全檢查的方法、時機、內容要務實,才能達到檢查的效果務實。
未雨綢繆,安全教育長抓不懈保平安
從長遠安全管理的角度來看,要搞好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前提條件是把培訓的對象涵蓋到企業的全體員工,使現場生產作業人員、安全管理人員達到更高的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能水平、更強的分析判斷和緊急情況處理能力,使全體員工把安全作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實現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會安全”的轉變。
從近期的各類事故案件中,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在抓安全預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凡事有針對性搞好安全教育。防止把教育當成是在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走個過場而已,沒有深入的去研究、分析,導致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放松了思想認識。
所以安全教育還需注意以下幾個事項:務實教育內容;務實教育的針對性;務實教育的時機。要堅持將安全教育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將教育貫穿于每一件具體的事、每一位具體的人,做到有苗頭及時提醒、有隱患及時消除,較好地克服無事不想事、出事搞整頓的被動式管理方法。通過務實的教育,從根源上確保抓安全預防工作的思想始終不拋錨,有效地夯實全體員工安全預防工作上的思想基礎。
同時,各部門都應借本次安全教育活動的春風對安全預防工作進行全方位的自查、分析。在檢查的方法上,應做到自我檢查與上級檢查相結合;在時機上,要做到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在內容上,要做到查制度與查隱患結合、查紀律與查思想結合;只有把抓檢查務實,才能從手段上確保安全預防工作運行機制不松動不掉鏈,有效地促進安全制度的全面落實。
加強管理,有效溝通與激勵機制并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管理工作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必須走向一個全面的、多方位的發展態勢,新型管理要的是團隊精神,讓每一個員工都有信心,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因此而承擔起必要的責任。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我們經常提到要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但從事實看來,我們很多員工甚至于領導都很怕承擔責任,只是埋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關注的永遠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必然造成上下隔閡以至于不利于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例如我們的星級激勵制度,總體方向是好的,但還應增加透明度,避免“皇帝輪流當,今天到我家”的現象發生,并實行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再例如我們所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應杜絕所謂真正的民主,因為民主是需要建立在同一學識同一崗位同一能力等同水平面上,就象我們玩游戲一樣,5個人的游戲需要淘汰一個出局,民主制時永遠是那個最具威脅的“木秀于林”者被淘汰出局的,而老老實實的人是不會被選出去的。你不能說這就不民主,或是有什么暗箱,因為這是人性的共性。
還有員工之間政治待遇、經濟與生活待遇懸殊太大,必然導致廣大員工感到自己人格受到歧視,身份低人一等而無法專心做事,工作效率低下,從而對工作對企業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缺乏主人翁意識,工作缺乏責任心和積極性。所以這就需要管理者的教育與培訓,強化專業素養,外強中干。同時我們應全面拓寬用人渠道,識拔奇才,不拘微賤。任人唯賢,知人善任、取長舍短的原則,真正體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使廣大員工力有所為,才有所展。
建立愛心管理,強化大家庭式的愛心管理。人都有報恩心理,中國人更是講究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員工多一些關心,多一些愛護,對一些激勵,員工就會投桃報李,回報企業。否則很容易出現情感斷層,形成“你給錢,我干活,多給錢,多干活,少給錢,少干活”不良心態和習氣,一旦有條件更好的誘惑,許多員工便會“良禽擇木而棲”,義無反顧的隨時辭職離去,給企業造成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無謂浪費,同樣也埋下了人員上的安全隱患。
可見只有好的溝通與激勵機制才能象孫中山先生所言:人盡其才百事興。
見賢思齊,共同營造我們和諧的家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以他為反面教材而自省。所以古人有孟母三遷,杜甫寫詩自我夸耀“李邕求識面,王翰愿為鄰”,都說明了這種“榜樣”的作用。
近年來企業很流行說狼文化,緣自一本叫《狼文化》的書。通過它,可以領略到很多值得尊敬和效仿的狼性精神,如實力、強健、敏銳、團隊與和諧共生的“大象文化”,但狼性文化中同樣也存在糟粕,狼性的本能中也存在著貪婪,存在著激烈的血腥,所以我們常說要超越狼性和拿來主義,要多一些奉獻精神,少一些貪欲,實現自我的可持續發展。
安全還是一種尊嚴,尊嚴是生命的價值所在,失去尊嚴,人活著便無意義。遵紀守法,遵章守紀,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一個不按科學規程作為的人,就是不自尊,沒有尊嚴。無知的冒險,無謀的英勇,無常識的松懈、倦怠、大大咧咧,都是對生命的不珍惜,將導致人間悲劇。
做事先做人,安全也是一種文明。安全技術要靠科學技術,靠文化教育,靠經濟基礎,一句話,靠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素質的提高。文明相對于野蠻,不文明的行為也可視為野蠻的行為。因此我們常常說教育要使人在思想上要受到觸動,靈魂上得到升華。見賢思齊,共同營造我們和諧的家,這應該就是本次教育活動的宗旨所在。
企業安全演講稿篇三
紅燈短暫而生命長久,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法規,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教育部將今年3月28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定為“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知識,更好地珍視我們生命,在此,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
1、我們要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遵守交通規則,加強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當我們徒步行走于人來車往的馬路時,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
3、當我們時馬路時,多一份謙讓與耐心,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絕不能為貪一時之快,橫穿馬路;
4、嚴禁12周歲以下的學生騎自行車。放學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隊。
記得有一個故事。幾個學者與一個老者同船共渡。學者們問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學,老者連連搖頭。學者們紛紛嘆息:那你已經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小船被掀翻了,老者問:“你們會不會游泳啊?”學者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會。老者嘆口氣說:“那你們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耐人尋味。災難的發生對每個人來說,不分貧富貴賤,不論性別年齡。孩子、學子、工人、知識分子,人民公仆……無論咿呀學語,還是學富五車,無論幼小纖弱,還是身強力壯,如果缺少應有的警惕,不懂起碼的安全常識,那么,危險一旦降臨,本可能逃離的厄運,卻都會在意料之外、客觀之中發生了。
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視交通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今天是第十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我們希望這個日子能夠再次喚醒同學們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大地蘇醒,春風又綠。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自己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企業安全演講稿篇四
尊敬的___: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安全與榮譽》。我穿著紅色的信號服站到了演講臺,因為我愛這信號服,這上面有中國石油的標志,而我是一個,中國石油人。
把自己稱作石油人,這對我至關重要。中國石油伴隨著祖國的發展,從無到有,到躋身世界企業500強,是幾代石油人,用青春和汗水,乃至生命建下的功勛。半百年來,石油人一直走在奉獻者的前列。在今天這個張揚的時代,我依然把石油人的奉獻當成榮耀,而正是這種榮耀促使我倍加熱愛工作。這榮耀讓我領悟,能為石油行業做點貢獻,也是人生價值的實現啊!
也許我講的離安全太遠。但事實上,安全與石油人,是密不可分的。從勘探、采輸到煉化,石油的整個生產過程,處處都充滿了安全風險。
就說天然氣采輸生產吧:天然氣易燃、易爆,而且多含有有毒氣體。就是空氣中,充滿10%的凈化天然氣,也會導致人眩暈甚至死亡。天然氣在管道內輸送的壓力,通常是大氣壓的數十倍,而在采氣井口,甚至達到幾百倍。
我們日常生產操作環節,稍有不當,就可能釀成大禍。20__年原川東開發公司的7.18事故,就是在置換空氣時操作不當,引起爆炸,造成了三名員工當場死亡,數人受傷的慘劇。
安全思想必須貫穿在石油生產的每個技術環節,任何技術疏忽都可能引發惡果。20__年重慶臥分站6.22的泄漏著火事故,主要就是由于調壓閥設計疏忽,最后造成上千萬元的設備毀于一旦,臥渡線停產數十天。
所以,只要踏進了石油行業,不管是技術人員,還是操作人員,都不能忽視安全。安全事故不僅影響正常采輸氣生產,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并且危害職工的生命。所以,對于石油人來說,安全就是生產,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
但,安全也不止是生產、效益和生命。這樣認識安全,也許太簡單了。有一件事情,更加深了我對安全的認識。
那是,200×年12月24日上午。我們作業區的技安人員,凌晨去支援開縣井噴搶險的消息,在同事中間傳開來。雖然發生事故的單位和我們無關,但出于職業習慣,大家仍然很關注。
25日上午,支援開縣搶險的同事回來,大家不約而同的圍了上去。那位技安人員驚魂未定的講述:凌晨三點,他們向事發地點邁進。沿途是數萬人的倉皇逃離,一路警車紅燈閃爍,數不清的警察,政府工作人員維持著秩序。在他們離羅家16h井大約10公里的時候,攜帶的硫化氫監測儀就開始報警了。空呼,只能管30分鐘,他們只能把安全器材送到大約5公里的地方,再往里,已經戒嚴了。空氣中充滿了濃烈的臭雞蛋味。他嘆了口氣說,到目前為止,已發現了8人死亡,但據中心逃離的村民謠傳,5公里以內,倒下的人,不計其數。
我們所管轄的氣田,也是高含硫,我們清楚硫化氫的厲害。聽了技安人員的話,大家更加緊張沉重。
當天傍晚,同事打電話來,告訴我事故死亡人數已增加到了133人。我慌忙打開了網站,而就在我留完言,對此表示悲痛和哀悼后,刷新頁面的一瞬間,那個數字變成了165。晚上10點左右,成了191。
這數字,令人震撼,悲痛,乃至憤怒。很快,這些憤怒就指向了造成事故的源頭。無數責問聲如潮水般涌向中國石油。人們在網上激憤的留言,很多甚至是在罵:中石油管理混亂,不懂安全,行業壟斷,缺乏監管,盲目追求利潤,不顧人死活等等。隨著傷亡人數的不斷增加,人們的激憤在網上爆發。言辭越來越激烈,留言的數量,成倍的翻番。
那些過激的言辭,字字句句刺在我的心上。石油人,這個令我驕傲的稱謂,此刻倍受指責。我感到很委屈,于是,我也瘋狂的留言,我希望我的聲音更大一些,希望大家知道,石油人其實不是他們所說的那樣。我們愛崗敬業,奉獻遠大于索取。我們懂安全、重視安全,我們管理一直很嚴格。我們吸取過教訓,也承受過安全事故帶來的痛苦,我們的生產場所,也許都是火藥桶。我們怎么會拿生命開玩笑呢?
接下來的幾天,對中石油口誅筆伐的文章,可見于各大網站和報刊。那些言論在我們悲痛的心靈上,撒了一把鹽。當時我急切得期待著事故調查結果,希望是地質因素造成的井噴,期待真相,也許可以使人們改變對中石油的看法。可是,當看到事故調查組公布結果的那一刻,我只覺得,我很冷。
我愛石油,因為我身邊的石油人經常感動著我。從我參加工作的采氣四隊,到現在墊江采輸氣作業區,我們是金牌隊,我們是紅旗作業區。我們工作很辛苦,但我一直覺得很光榮。是榮譽感支撐著我在任何艱辛的時候,依然樂觀。
可是,事故調查結果令我驚愕,甚至讓我的榮譽感失落。曾幾何時,我們高唱《我為祖國獻石油》,我們有戰天斗地的情懷,我們有不怕艱險無私奉獻的氣概。曾幾何時,我們欣然看著天然氣輸送到川渝大地,以創造的價值為驕傲。但,再大的貢獻也無法挽回無辜的生命啊!黑色的“12.23”,甚至影響到了社會對中國石油的認同。幾個人的操作違章,葬送了243條生命,少數人的安全麻痹,讓百萬石油人也蒙羞。“12.23”不是天災,是人禍啊,這不僅令我們慚愧,這是我們的恥辱啊!
開縣井噴事故,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但“12.23”銘刻在了我的心里。他讓我認識到,安全工作,事關榮辱。石油人的光榮,來源于能為社會造福,而安全事故會給社會傷害,造成安全事故,就會令我們恥辱。
奉獻能源,創造和諧,這至高無上的企業形象,永遠代表著石油人的榮譽。這榮譽,激勵著幾代石油人,忘我的付出。這榮譽,支撐起我們獻身石油的信念。我們誰會不珍愛這榮譽呢?
石油行業千千萬萬的平凡崗位,維系著縱橫祖國大地的石油生產系統。這些崗位雖然平凡,但每個崗位上職責的份量,卻是與整個中國石油的榮辱相當。任何崗位上的安全疏忽,都可能把石油人的榮譽玷污。我們必須清楚,只要穿上了紅色的信號服,我們肩上,就背負起了,沉甸甸的中國石油。
強三基,反三違,以人為本,落實安全責任制,石油人義不容辭。我們要“付出一萬的努力,防止萬一的發生”,抓安全,促生產,為了祖國的建設,也是為了,再塑石油人的榮譽。
謝謝大家!
企業安全演講稿篇五
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無危則安,無損則全。安全就是人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生命得到保證,身體免于傷害,財產免于損失。安全生產是企業管理的重點,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安全就是效益。我們肩負著國家的財產、職工的安全。血的教訓,時時刻刻印在我心中。企業要搞好安全生產工作,就是要時刻把職工的安危放在心上。“安全在我心中”就是要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
人人事事保安全,關鍵要從我做起,從此刻做起。作為一名安全員,就更就應用一顆赤誠的心,去維護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用安全的規章制度和周到的服務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以辛勤的工作,為企業的大船護航。就應端正自我的思想作風。有“職責重于泰山”的職責意識,從嚴要求,敢抓敢管,大膽揭露矛盾,果斷解決問題;在嚴格執法的同時熱情服務,公正清廉,在安全管理以及檢查過程中始終要體現公平、公正、賞罰分明;要不斷創新,注重與時俱進,完善自我,增加安全管理的超前性。
熟練掌握安全專業知識,才能預知危險、分析和控制危險,同時,還務必掌握和熟悉國家、地方、行業有關安全生產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以便在安全管理和監督工作中做到依法監督、按章指揮。要有系統的管理理論,提高安全管理業務水平,促進安全管理科學的發展。要有崇高的敬業精神,做到“三心兩意”,即工作上的“專心、細心、耐心”,思想上的“憂患意識、職責意識”,時刻緊繃安全之弦,發現隱患及時組織整改,把事故扼殺在萌芽狀態。
領導要把安全生產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保證安全生產各項制度、措施的貫徹落實,支持安全監督,維護安全員的權威,控制和杜絕事故生。只有把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安全技術潛力提高了,才能在生產勞動過程中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操作規程。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我應安全”、“我能安全”、“我懂安全”,這是安全意識的飛躍,這種飛躍只有透過經常的反復的安全再教育。
安全生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員動手,綜合治理,常抓不懈,只要安全在我們心中,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讓我們共同努力,心存安全,在建起一座座廠房的同時,也建起一座座平安的豐碑。安全,連著我和你,它在我心中,在你心中,在大家的心中。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