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白宮新聞發布廳第一排最中間的位置上,曾經連續幾十年都由一個黑眼睛、聲音沙啞、常穿著紅衣的矮個女人所占據,即使她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也無法撼動她這個能與美國總統親密接觸的位置。她采訪了從肯尼迪到奧巴馬的十任美國總統,她的尖銳提問曾讓數位總統尷尬得下不了臺,一度被小布什總統雪藏。在她身上,保持著美國新聞史上的多項紀錄。7月20日,這位在新聞戰線上工作了近70年的女性,在華盛頓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3歲。她就是美國新聞界第一夫人海倫托馬斯。
突破性別的藩籬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新聞界有條不成文的規定,女性記者只能報道與烹飪、時尚、婦女權益等有關的內容,與政治有關的嚴肅報道是男性記者的特權。海倫托馬斯打破了這個特權。海倫是個真正的先鋒、開拓者,打破了對女性新聞工作者的世俗障礙。奧巴馬總統如此稱贊她,她采訪了自肯尼迪以來白宮的每一位總統,在這期間,她總是讓每一位總統,包括我自己,時刻保持警惕。
1955年,托馬斯終于獲得采訪美國司法部、衛生部以及國會山等政府機構的機會,她的新聞報道越來越深入。1959年,托馬斯和美聯社記者弗蘭列文、《華盛頓郵報》作家艾爾森卡珀等幾位資深女記者,在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來訪時,通過努力獲準進入全國新聞俱樂部的新聞午宴。赫魯曉夫就是在這次午宴上,發出了我們要埋葬你們的警告。該俱樂部通過國務院的幫助,可以預約聆聽世界各國領導人的發言,但在過去,即使工作突出的女記者都不允許進入。女記者們在1956年都只能待在陽臺等地方,且不能參與提問。
托馬斯通過她的抗爭與努力,提升了女性在新聞行業的地位。1970年,合眾國際社資深記者、普利策獎獲得者梅里曼史密斯自殺后,托馬斯成為合眾國際社駐白宮高級記者,是白宮記者團擔任該職的首位女性,1974年成為該社駐白宮的總負責人。后來,她成為著名的格里迪朗俱樂部的首位女記者,也是白宮記者協會的首位女會長。
托馬斯與美國總統們
1960年,美國大選年,肯尼迪與尼克松角逐總統職位。托馬斯迎來了她事業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她得到機會去佛羅里達棕櫚灘報道總統候選人肯尼迪一家度假的消息。為了找到與眾不同的新聞點,托馬斯將采訪重點放在美艷、孤傲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身上。隨著肯尼迪選舉獲勝,讀者對杰奎琳的新聞的需求大增。她采訪理發店、服裝店、餐飲店的店員,采訪在肯尼迪家族聚會上彈琴的鋼琴師,甚至還有為肯尼迪孩子提供尿布的供應商,講述故事背后的故事。她與美聯社記者弗蘭列文在杰奎琳生產的醫院蹲點,密集地報道這位第一夫人的生活點滴,以至于杰奎琳無奈地稱她們為鷹身女妖。托馬斯因為報道第一夫人的新聞而出名,1961年1月成為合眾國際社駐白宮記者,工作報道重心從總統家人延伸到總統決策。在肯尼迪的新聞記者會上,托馬斯用那句經典的提問結束語謝謝您,總統先生,重新開啟梅里曼史密斯采訪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新一輪的輝煌。
海倫托馬斯是個讓美國總統又愛又恨的記者,她與總統朝夕相處,可以成為朋友,也可以用尖銳犀利的問題讓他們難堪。她會質問尼克松越南戰爭什么時候結束,質問里根總統有什么權力使得美國在1983年入侵格林納達;老布什政府在蘇聯解體、柏林墻倒塌后宣布國防預算保持不變時,她質問誰是敵人;在奧巴馬總統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她讓奧巴馬列舉出中東有哪些國家擁有核武器以至于,卡特總統一見到她提問就不自在,里根總統會把頭低下或用手捂住耳朵,老布什總統則會說哦,不!不要海倫,肯尼迪總統說她放下筆和采訪本就是個好姑娘。
約翰遜總統在位期間,得知女兒露西竟被托馬斯寫入合眾國際社的報道中,他大為憤怒,曾向托馬斯抱怨:你透露她的婚姻生活,透露她準備何時懷孕,我很反感。這樣的事情多次出現,但并沒有妨礙約翰遜對她的賞識。1967年底特律爆發騷亂,托馬斯的家人正在那里,約翰遜得知后邀請她來白宮家中吃午餐。
托馬斯的犀利雖然讓人難以招架,但她得到了總統們的諒解,贏得了同事和政府官員的尊敬和愛戴。在她75歲生日當天,克林頓總統送給她的生日禮物是15分鐘專訪。1998年,克林頓以她的名義設立海倫托馬斯終身成就獎,并在那年將第一屆成就獎頒給了她。在她89歲生日那天,與其同一天生日的奧巴馬總統給她送來了蛋糕。
異見引發的風波
或許是因為出身于一個黎巴嫩裔美國家庭,在中東問題和以色列問題上,托馬斯與其他的新聞記者有著不同的觀察和意見,常對政府的相關政策表示質疑,并引發爭論。小布什的發言人托尼斯諾曾回應她說:謝謝你的真主黨視角。托馬斯認為小布什政府對法律是最為漠視的。2003年,她向加州《和風日報》的記者透露正在寫一篇美國史上最糟糕的總統的報道。被小布什知道后,托馬斯就被白宮新聞發布會拒之門外了。其間她向小布什寫信致歉,小布什也表示接受道歉,但她還是有3年未能參加白宮新聞發布會。2005年,當她再度被允許參加新聞發布會后,立即向小布什拋出了尖銳的問題:您作出的入侵伊拉克的決定讓數千名美國人和伊拉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入侵伊拉克的每一個理由都被證實是不成立的。請問您為什么要開戰?他們并沒有對你或對我們的國家做什么。小布什回答:他們的確做過。塔利班為基地組織提供庇護。基地組織就是在那里受訓的。她反駁道:我說的是伊拉克。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卡特里娜霍伊維爾在悼念托馬斯的文章中指出,911之后,美國被國家安全問題的大霧所籠罩,華盛頓的許多媒體和記者們畏首畏尾,不敢提出異議,生怕被人認為他們不愛國,盡職地響應政府發起的戰爭。托馬斯是當時少數的異類,曾公開批評她的媒體同行們從來不向小布什提出尖銳深刻的問題。她曾說過:我根本不信會有一個政府不想管理、掌控,或者策劃新聞。白宮總是想把總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這再自然不過,任何一個政府都希望記者把他發布的新聞當作福音,不加任何質疑。政府可以宣傳它的立場,而記者的職責是挖掘真相。
在托馬斯離世后,許多媒體和記者紛紛撰文對托馬斯在新聞事業上的貢獻予以贊揚,也有一些批評人士對她的所作所為表示質疑。《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喬治戈德堡認為,托馬斯是個左翼人士,她的反以色列立場不能歸結于她的黎巴嫩裔家庭血統;在水門事件中,她從精神不太穩定的瑪莎米切爾那里獲得獨家信息,這有違職業道德。他引用一個評論家的話說,托馬斯獲得多個獎項,但沒有一個獎項提到她對新聞以及女性保護做出了什么貢獻。記者安德魯弗格森說:人人都欽佩海倫,雖然沒有人能告訴你為什么。
下一篇:死亡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