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風箏的那道線,當風箏跌落時給它又一次起飛的希望。
他做夢也不會想到,時至今日,鄉村里竟然還會停電,而且是在中秋節的晚上。
彼時,菜剛剛擺上飯桌,他正陪娘說話。哥哥在開啤酒,嫂子還在灶間忙活著,誰料卻突然停電了,世界一下子掉進了黑暗,一如他此刻的生活。
2008年,美國次級債所引發的金融風暴,一夜間席卷全球。他所在的投資公司破了產,不僅如此,家也散了,妻子留下一紙離婚協議書,帶走了兒子和家里僅有的一點現金。他不怪妻子,一點也不怪她,只是委屈了兒子,只有6歲的孩子要面對一個破碎的家庭,一個可能此生再也見不到的父親,一份從此寄人籬下的生活。
許多時候,人,總是在被生活打得落花流水的時候,才會想到親情。幾天后,借著傳統的中秋佳節,他回了老家,看望了癱瘓在床的母親,并且給爹上了墳。
來之前他便想好了,陪娘過完這個中秋,自己便徹底離開那座城市,浪跡天涯,走到哪兒算哪兒,他甚至希望,自己會因為某個意外而喪命,那樣,所有的煩惱便會隨之消失。
“這該死的電,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趕著大家吃團圓飯的時候停。”母親氣鼓鼓地牢騷著。
“沒事兒的,娘,咱有這個呢。”說話間,哥從柜子里拿出一盞馬燈,點燃,屋里瞬間便有了光亮。雖然亮度比起電燈來差了不少,但并不影響吃飯,而且,只有一會兒,他便適應了這種暗淡。
接下來,一家人先后上了炕,圍在母親身邊,話題從這馬燈說開來,你一句我一句地閑聊著。
瞅著那盞馬燈,他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從前。
那個時候父親在生產隊里當飼養員,馬燈是隊里配給父親晚上給牲口加料用的。曾幾何時,這盞馬燈在相當長時間里都是他向伙伴們炫耀的東西。與其他人家那些豆粒大小的煤油燈光比起來,這盞馬燈簡直就像大功率的探照燈。想來,那個時候可真幸福啊,在這馬燈下,爹編葦筐,娘納鞋底,他和哥哥做作業,偶爾,娘從柜子里摸出塊冰糖來,給哥倆咬開,一人一半兒,含在嘴里,甜到心底……
想到這些,他的心里,忽然就涌出一股溫潤。
娘不喝酒,也很少說話,偶爾夾口菜,更多的時候,娘只是樂呵呵地瞅著他們兄弟倆。
他和哥你一杯我一杯地對飲著,說小時候的事,說到興起處,哥倆兒的嗓門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高。
哥倆喝得面紅耳赤,嫂子樂得前仰后合的,娘更是高興得咧著缺了牙的嘴,瞅瞅這個,看看那個,歡喜得不得了。多日來的第一次,他忘了所有的煩惱,整個人都沉浸在童年的趣事里。睡覺時,躺在娘的身邊,他第一次感覺到,原來日子可以過得如此踏實,好幾次,他真想閉上眼睛不再醒來。
然而,該來的還是會來的。第二天早晨,他不得不向娘告別,他很想就這樣一輩子守在娘的身邊,只要有口飯吃就行。可是,他不敢,他必須裝得工作很忙的樣子,他不想讓娘和哥知道他此時的境遇。
和娘道了別,發動了車,哥走了過來,雙手抱著個小紙箱,放在了副駕駛座上,叮囑他回到家再看。他疑惑地看了看哥,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和哥嫂說了再見,車駛出胡同,忍不住好奇,他便把車停在路邊,打開了那個紙箱。
紙箱上面,是一張白紙,展開,哥的筆跡赫然入目:剛子,昨天你在爹墳上說的話我都聽見了。電閘是我讓你嫂子拉的,哥沒文化,講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哥卻知道,電燈下能吃飯,馬燈下也照樣能吃飯。而且,不管停多久,這電遲早會來的,我們的下半輩子,生活在電燈下的日子肯定比生活在馬燈下的日子長。
剛子,無論發生了什么事,哥都希望,明年的中秋節,你不要讓娘在眼淚里度過。
紙條下面,是那盞馬燈和厚厚的一摞錢,幾捆一百的,還有一疊散的,有五十的,也有十塊的,甚至還有一塊的。雖然那些錢和他所欠的債務相比微不足道,但他卻知道,那是哥所能給他的全部。
秋陽下,一個男人,撫著一盞馬燈,淚流滿面……
上一篇:愛情“備用扣”
下一篇:有些道理不是不懂,有些人不是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