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城南舊事讀后感100字篇一
這本書講敘了五個小故事: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每個故事,都是從一個小孩的角度去看待的。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在英子眼里,惠安館的“瘋子”并不像大人們所看待的那樣,小偷也不都是壞人,自己的奶媽是一個可憐的人。這本書,就是透過一個孩子稚氣的雙眼去看待大人們復雜難懂的世界,看到過去的老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這五個小故事中,“惠安館”是我最喜歡的一章,里面的主人公——秀貞也令我尤為感動。秀貞是個可憐的人,自己的孩子“小桂子”被遺棄之后,她就變得有點不正常,成了別人口中的瘋子。只有英子不嫌棄她,還把她當做自己的好朋友。秀貞經常念叨著“小桂子”,體現了她的母愛。其實,她也只不過是個愛著自己的孩子的可憐母親罷了,卻糟人排擠,過著不安定的生活,或許,人世間總有那么些可憐卻不被人理解的人吧,讓人無可奈何。
在這本書里,每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著他們背后的故事。作者用著懷舊的文筆,抒發了對童年的懷念以及對溫暖的呼喚。每一個故事,都楊溢著溫馨的親情。或許,在每一個故事的最后,其中的`主人公都離開了英子,連英子的父親最后都伴隨花的凋零離她而去了。但是,從一個個故事中,英子也懂得了許多,成長了許多。
隨著時間漸漸的流逝而去,童年也越走越遠了?;莅拆^里的秀貞,在草堆里的小偷,愛笑的蘭姨娘,不愛搭理人的德先叔,和藹可親的宋媽……那些人物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越走越遠?!冻悄吓f事》把這些人物記錄于紙頁間,化為筆下的文字,將人們的思緒帶進那個老北京的城南,那個令人懷念的童年。
《城南舊事》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它勾起了人們的思緒,也讓我們學會共同懷念那純真的童年時代。
城南舊事讀后感100字篇二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夢一樣的童年,夢一樣的故事。
寧靜的午后,褪去都市里帶來的那份喧囂與煩惱,寧靜的陽光灑在窗口里,一個人靜靜的翻開《城南舊事》,一個人細細的品味,享受。書末,心底,一抹溫暖,一縷哀傷。
英子眼中的老北京,很淳樸。這是一個讓人心疼又羨慕的女孩兒,夢一樣精彩的戲劇化童年,她可以不介意大人的風言風語,和“瘋”女人秀貞玩,還讓他們母女重逢;她能為一個素不相識的被生活所迫、無可奈何的小偷而感到難過。我訝異,一個六歲的孩子也懂得愛,也懂得友誼。也許是這兩樣寶貴的東西,使她這個平凡的女孩,有這么多的幸福吧!
純潔得晶瑩剔透的心靈,褪去世俗的名利,雙眸里的世界很美好,充滿了愛。而在我們這群二十一世紀的孩童中,有著一份以往孩子沒有的成熟敏感,我們追求高科技的玩具,被網絡侵蝕了頭腦,童年是在電視光碟里的動畫片前,世界著名童話里度過,童年在時光的姍姍腳步里度過,會為自己貧窮而自卑,會為自己的富有而目中無人。不曾到大自然里,感受大自然的脈搏,生命的律動,可以說不管物質貧窮富有,我們都是精神上的窮人!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看到這句話時,心底泛起一陣心酸和心疼。英子也還只是個孩子,她本應該在這個蓓蕾一般的花季里享受著街坊鄰居的疼愛,卻因為爸爸的離去,他的成長多了份感悟和責任。書中并沒有寫英子因爸爸逝去而哭哭啼啼,痛哭之至,英子是堅強的.。“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是爸爸教育英子的話。
是啊,花花世界,有什么過不去的,咬緊牙根挺挺,一切都會好的,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什么值得我們落淚,堅強再堅強,帶著那份堅毅,那份勇氣,英子也的確走到了。我們成長中,飽受家人的疼愛,在陽光雨露中茁壯,那我們有什么理由懦弱呢?
童年這首歌在心中吟唱,我們都很幸福。徘徊在童年十字路口,我們就要揚帆起航了,感受著林海音懷念童年的情感,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神圣的。
忘不了,也不會忘了,城南的舊事,那緩緩流過的一草一木,素雅簡約的一切……
城南舊事讀后感100字篇三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每當響起這首歌,就讓我想起了《城南舊事》中同學們唱著驪歌送別英子的情景。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作者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這本書通過英子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于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
《城南舊事》分為六部分,分別是《冬陽·童年·駱駝隊》《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惠安館》,《惠安館》主要講的是“我”有秀貞和妞兒兩個好朋友,秀貞一直在尋找自己的親生女兒——小桂子,“我”發現妞兒和小桂子很相似,“我”便帶領妞兒去找秀貞,兩人相認后在去找父親思康時不幸于車下喪命,“我”也因為大雨而發高燒十幾天,最后乘坐馬車去了新家的故事。
我之所以對《惠安館》印象深刻,是因為我和主人公英子一樣,不但不覺著秀貞是個瘋子,反而認為她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因為自己的女兒被家人送到城墻根腳下,不知去向,在當時那個年代,年輕的母親秀貞默默忍受周圍人的指指點點,卻一刻也沒有停止找孩子的腳步,這不正是偉大母愛的真實寫照嗎?讓我不禁對母愛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城南舊事》的最后一篇,也是林海音所寫的一篇自傳體小說。作者以參加小學畢業典禮的過程為主線,穿插了對往事的回憶,表現了父愛的偉大,同時也表達了對父親的深切感激和懷念之情。全文哀而不傷,含而不露。最讓我敬佩的是英子,面對爸爸去世的噩耗,縱然她內心五味陳雜,卻極力表現出的是鎮定、安靜。在爸爸的教導下,在愛的鼓勵下,面對家庭變故,她明白了“長大”的真正含義。
讀完《城南舊事》,雖對書中人物的經歷有些許遺憾,但一絲一絲的溫暖卻縈繞心頭。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要用一顆善良的心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愛繞心上,燦若暖陽,溫暖他人,照亮世界,會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褚泉茗)
城南舊事讀后感100字篇四
整部作品是通過女孩小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寫了上一個世紀二、三年代舊北京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反動政府對革命青年的血腥鎮壓,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等動亂的社會局面,感情基調深深的思念,淡淡的憂傷。
由此看出,那個年代與我們這個年代所拉開的差距。我們則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的和平,因為那個年代戰火連篇,根本就沒得這種安寧的生活,知道了那時很危險,才能感受到我們是多么的幸運。
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那個“瘋女人”秀貞,還有那可憐的妞兒,經常遭到養父的責罵和挨打。從而想到去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于是英子決定幫助她。知道秀貞把孩子不小心弄丟了。也幫他找到“小桂子”。過了幾天,英子無意間發現妞兒脖子后那塊胎記就是秀貞口中的“小桂子”之后,他們倆離開了這兒尋找妞兒的爸爸了,最后卻慘死在火車輪下……我的心在隱隱作痛。
不覺得想到:這個社會是多么的糟糕啊,父母不顧孩子,丟了也不去找,是多么的'狠心啊!你再看看:我們這個社會不是原來的那么落后、封建、腐敗!我們真是幸福!
暑假,我讀了林海音寫的《城南舊事》一書,這本書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城南為背景,由五個短篇組成。透過小主人公英子童稚的眼睛,看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溫馨動人,啟發人性。
文中,我最喜歡的是小主人公林英子,她是個善良、天真,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英子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她并沒有因為秀貞的“瘋”而害怕她,反而和她成為了好朋友,并用她的方式讓秀貞和妞兒相認,還偷了媽媽的金鐲子給她做盤纏。體現了她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本質。英子是天真的。她和小偷坦誠交往,聽他講自己的故事,與他一起讀《我們去看海》。
我最喜歡的一個短篇是《爸爸的花兒落了》。面對病逝的爸爸,作為自己,你會有何感想?書中雖然沒有明寫失去爸爸的痛苦,但卻讓我的心揪得緊緊的。
花兒謝了還會開,太陽明天還會爬上來,但我的童年會一去無蹤影,我青春的小鳥將一去不回來。可是,《城南舊事》將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它就像夏夜里的一縷清風,讓我知道不能錯過美好純真的童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