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輩子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一天屬于過去,一天活在現在,一天屬于未來。要使人生過得充實、美滿、壯麗、有意義,就要善待人生這三天。
某一天,有人問伏爾泰:“工作為了什么?”伏爾泰回答:“工作使人免除三大流弊:生活乏味,胡作非為,一貧如洗。”工作是為了自由,為了快樂,為了生存。
某一天,有人問安提豐:“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安提豐說:“我至今也沒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為了探討,為了知道自己還不知道的事情。也許,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某一天,有人問赫拉克利特:“為什么身體健康最重要?”赫拉克利特說:“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無法表露,文化就無法施展,力量就無法戰斗,知識就無法利用。”生命因健康而快樂,因疾病而枯萎。有了健康,才有一切。
我們都熟悉柏拉圖向老師蘇格拉底求教的故事。柏拉圖問蘇格拉底:“婚姻是什么?”蘇格拉底叫他到杉樹林走一次,要一路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圣誕樹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圖充滿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木嗎?”柏拉圖回答老師:“因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見一棵看似不錯的,又發現時間、體力已經快不夠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婚姻。”婚姻就是兩個不互相討厭的人結合在一起,婚姻是愛情的結晶。
人生的每一天其實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這一天正是有工作、生活、愛情婚姻跳動的音符,才組成了美好的人生樂章,生命也因有了這一天而延續。
英國哲學家羅素在《論老之將至》一文中說: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像河水一樣,開始是細小的,被限制在狹窄的兩岸之間;然后熱烈地沖過巨石,滑下瀑布;漸漸地,河道變寬了,河岸擴展了,河水流得更平穩了;最后,河水流入了大海,不再有明顯的間斷和停頓,而后像毫無痛苦地擺脫了自身的存在。
人生就是這樣的一條河,不在于目標是否高大,也不在于長度,而在于過程是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