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訴說都是這樣開始的:我父親
一個眼見父親輕浮浪漫、不顧家庭的女兒,卻無意中開啟了終生戀慕不羈藝術家的愛好她不幸福,這是肯定的。
一個在家暴中長大的女兒,擇偶的最堅定要求就是:不能像我爸。她從來沒向愛人說過她內(nèi)心偶然掠過的恐懼,當對方明明只是伸手拂觸她的臉。
看到她們的眼淚,就如看到她們的父親。
凌叔華寫過她寂寞的童年:不得寵的妾,生下一堆沒用的女兒,她排行第十,出生很多天,父親都還不知道這件事。是投緣,還是惡劣環(huán)境催人早熟?她竟成為父親最偏愛的女兒,讀大學,帶著優(yōu)厚嫁妝,嫁了讀書人家的好男人,幸福一生。而那不得父親歡心的呢?比如,張愛玲她的故事,不提也罷。
不需要弗洛伊德,我們也能理解父親對女兒的重要性。他給她生命,給她生活的最起初模式。中國人喜歡說門當戶對,而這門與戶,往往來源于父親。父親是官家,她就是侯門千金;父親是讀書人,她就是書香門第;父親的地位,決定了她是大家閨秀或者小家碧玉。
他也給了她,關于男人的模式:他忠厚誠實,她一生對男人有信心;他打老婆,她在心底可能就會默認男人的權力;他是火焰,能溫暖她的童年;他若是邪惡的烙鐵,她的身或心則必有烙印。
好父親是上帝的恩物,僅次于好母親。他不見得高大,把女兒馱在背上時,卻驕傲如山;他不用有錢,只要他肯把大部分錢都花在兒女身上;他無知無識嗎?親手帶大兒女的過程,相當于在育兒大學讀到了博士后;他性格不夠好?一天給稚嬰換二十次尿褲,需要圣人一般的耐心。
但如果,像邪惡的俄羅斯輪盤賭,你攤上的是致命一槍,是惡劣的壞父親,是不是一定要賠上自己的一生?
終生不曾得到父親的寶愛,就要去愛上男人的成熟穩(wěn)重?無非是被中年人的老奸巨滑所傷,無非是碎了某位中年女性的心。渴望離開父親的家,就匆匆隨便嫁個人,給自己的兒女一個壞父親嗎?我見過無數(shù)女性,從家暴父親手里跳到家暴丈夫的手里。她說她為了孩子不會離婚那孩子,不就是很多年前的她自己嗎?這堅持,不曾給她帶來過幸福,難道又能給她的孩子帶來?
還是不甘心吧。生為他的女兒,就一生渴望得到他的溫情,用發(fā)奮圖強、才貌雙全得不到,就用自殘自毀自虐。而人,必須為自己的命運負責。什么樣的父母,都不能是人生失敗的理由。明知是火坑,真的不能眼睜睜往里跳。
真正有勇氣有智慧的女性,能做自己的父親。曾經(jīng)有個女子,是男人與歌女的私生女,一生沒得到過父親的眷顧。功成名就后,父親居然還恬不知恥地大鬧新聞界。她的回應是:給他錢,讓他閉嘴。永無瓜葛,她一直用母親的姓氏,婚后用丈夫的,在自傳里都不提到父親的名字。有一天,她喝過一杯紅茶,意外發(fā)現(xiàn)杯底剩了一些,淺淺褐痕如血。她怔住了,這是他生父的習慣。但,僅此而已。她說:我沒有父親。即使是他作為一個肉體在地球上存在著,我還是要否定他的存在。
她是山口百惠,她的婚姻很美滿。她沒有嫁給父親一樣的男人。
上一篇:“我怕你在北京不認識路”
下一篇:像流水一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