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屑到戰友,馬云衛哲“義結光明頂”
2001年,30歲的衛哲升任百安居(中國區)CEO,成為世界500強中最年輕的中國總裁。此時的衛哲,頭頂上那束光環不知道刺了多少人的眼!
這年,美國哈佛商學院組織了一場中國企業家演講活動,衛哲受邀作為演講嘉賓,講解中國的家居零售行業。當他在臺上侃侃而談時,不經意間看到臺下一個小個子中國男人在那仰頭、瞇眼,聽得好像索然無味。
過了沒多久,小個子上臺了,原來是阿里巴巴總裁馬云。36歲的馬云語出驚人:“要把阿里巴巴做成全球最大的貿易網站。”此時阿里巴巴才成立兩年,臺下的衛哲不禁想笑:“這小子為什么這么敢吹牛?長得像外星人,說話更像外星人,太不靠譜了!”同樣,他的不屑也被對方收納眼底。
可巧的是,那次活動結束后,兩人竟乘坐同一航班,還是鄰座。在逼仄的機艙里,兩人只得客套地聊起來。
一聊,竟然發現兩人都是武俠迷,對金庸的武俠書更是如癡如醉;兩人還都愛下圍棋,馬云還興致勃勃用“圍棋之道”,詮釋他創立阿里巴巴的經歷……下飛機時,馬云和衛哲已經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了,這個轉變令衛哲都覺得快!
一次,衛哲到杭州簽一個合約,馬云得知后責怪衛哲:“到我的地盤也不吱個聲!”接著,馬云親自開車來酒店接他,還帶著他在杭州到處游玩。
后來,馬云去上海,第一個打電話通知衛哲,兩人一起喝茶,下棋,聊金庸小說,好不樂哉!馬云端起茶杯直嘆:“也只有在你這兒,我才偷得浮生半日閑啊!”
衛哲相信馬云說的是心里話,因為此時的阿里巴巴已經有來自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萬注冊網商,成了全球國際貿易領域最大、最活躍的網上市場和商人社區。馬云的夢想正一步一步變得清晰,衛哲打心底佩服馬云這個朋友。
而這些年,衛哲帶領百安居也在中國“狂奔”,他把百安居做成中國第一的建材零售超市,這也讓馬云更深刻地認識到衛哲的能量。
2005年初,馬云醞釀阿里巴巴上市。曾在普華永道任高級經理、東方證券做過投資銀行總經理的衛哲,是幫他實現這個計劃的最優人選。馬云明里暗里勸衛哲跳到阿里巴巴,可對方不置可否。馬云這才明白,把衛哲挖過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2005年10月,衛哲出版《金領》一書。馬云得知后,第一個去他的簽售現場捧場,還在媒體面前盛贊:“與衛哲的相識,改變了我對職業經理人的看法。衛哲非常年輕,但是我發現他敢于作出重大決定并承擔責任。”在馬云的大力推舉下,衛哲在國內經理人的地位更是非凡。
衛哲發現馬云不僅夠義氣,還很俠義。一次,他們聊天的時候,馬云接到一個客戶朋友打來的電話,向他抱怨銀行不愿意貸款給他們這些小企業。馬云很憤怒,立即打電話到該銀行,狠狠地罵對方勢利眼,罵他們嫌貧愛富不是個東西。馬云酣暢淋漓罵過后,還說了句:“真他媽暢快!”衛哲頓時大笑不已。
經過6年相交,衛哲發現馬云是個俠義之士,是個好兄弟,便有了加盟阿里巴巴的決心。得知衛哲的決定后,馬云喜不自勝。
衛哲第一天在阿里巴巴上班時,馬云召集阿里巴巴集團高管,在杭州總部的“光明頂”(因為馬云喜歡武俠,辦公室都以“光明頂”、“桃花島”等命名)隆重介紹衛哲。并充滿豪情地說:“今天,在各位大俠的見證下,我和衛哲算是義結‘光明頂’!”下面聽了,掌聲雷動。
一次,在公開場合,馬云背著衛哲說:“這挖人就像拔牙,猛地一拔,被拔者與拔牙者都很痛苦,而且還會流血。我現在就不拔牙了。我天天去搖,搖松了,就來了。”衛哲聽到這個話后愣住了,6年的兄弟就是為了“搖松”他?他心底有點不是滋味。
創業親兄弟,守業生嫌隙
不過很快,衛哲就被阿里巴巴充滿了俠客的文化氛圍所吸引,這里很少有傳統企業的等級森嚴制度。在淘寶,所有員工都會給自己冠以武俠書籍里的名字,馬云就自稱“風清揚”。同樣酷愛武俠小說的衛哲,也想取個響亮的名字。但是經過了解他很快發現,除“風清揚”外,“鐵木真”、“郭靖”都被元老、高管們占領了,剩下的都是武功很差或者德行不端的人了,衛哲只好作罷!
剛開始,作為“空降兵”的衛哲,受到阿里巴巴許多元老的質疑。以前在阿里巴巴,股東只排第三位,前兩位是客戶和員工。而衛哲任CEO后,大刀闊斧地改革,將公司盈利和上市當做第一訴求。一次,衛哲與高層開會,強調2007年新的盈利增長點時,就有人跟他唱反調,有一位高管不以為然地說 :“我們對利潤沒興趣,賣面粉的怎么能跟賣白粉的比。”
他當即駁斥:“好,那今年你面粉賣得不佳,年底分紅就少了!”說得對方直翻白眼。衛哲說到做到,過年的時候,那位高管紅包給得最少。對方找馬云申訴,可馬云只是勸慰,并不推翻衛哲的決定!
有了馬云在背后“撐腰”,衛哲更是堅定不移地變革,很快完成了高層換血。當時成群結隊的老員工找到馬云,都被馬云頂住了。得知此事后,衛哲打心里覺得跳槽跳對了,干事業還是要兄弟齊心啊!
2007年春節剛過,衛哲奔赴雅虎美國公司;一個月后,他又前往雅虎日本公司……在衛哲的努力下,他把阿里巴巴中國供應商的會員向歐美及日本的推廣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與此同時,衛哲利用在萬國證券和普華永道的工作經驗,將B2B、淘寶網、阿里軟件、支付寶和中國雅虎5個事業部,獨立成5家子公司,每家公司單設董事會,為阿里巴巴上市一步步做著準備。
曾經,一個阿里巴巴的高層非常不解地說:“我們和馬云奮斗那么多年的兄弟情,竟然比不上這個外來的和尚。”可馬云很清楚,在走向上市這條路上,衛哲念的經是對的,除了他沒人能做到。
2007年無疑是衛哲和馬云的蜜月期。衛哲謹慎、有條不紊,而馬云熱情易激動,兩人一個在臺前,一個幕后,把阿里巴巴帶到了巔峰。
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衛哲接下來的任務是把公司盈利當成第一訴求。很快,他在阿里巴巴推出了大量的增值服務產品。在他的坐陣下,先后收購了阿里軟件、中國萬網、美國軟件公司Vendio和Auctiva以及深圳一達通,接著利用阿里巴巴的平臺,推出黃金展位,讓客商出錢來競價排名。此外,他還給中小企業提供建站的“winport旺鋪”服務,讓經營得當的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份額訂單,以及開通競價系統“網銷寶”、小額批發平臺全球速賣通等。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這些項目雖然都賺了錢,可馬云卻覺得這對B2B業務未來的成長并沒有好處。一次,在西湖邊的一家茶社,馬云邀請衛哲喝茶聊天,馬云意味深長地說 :“賺錢只是一個結果,它永遠不會成為一個目的。而我真正的目的是創辦一家由中國人創辦的、讓全世界感到驕傲的、偉大的公司。這就是我的理想,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理想……”
衛哲不語。在商界浸染這么多年的他,經營公司只有一個目的: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讓馬云,也讓諸多股東滿意。而且,他認為,只有實現短期目標,才能最終長出參天大樹。這次交談兩人不歡而散。
上一篇:拼二代,我靠自己取勝
下一篇:提前打造自己的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