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王之戰
清朝中葉,京城一派繁華。各行各業都有生意做,有飯吃。磨刀在各行業中地位不低,因為人們離不了這東西,低到做飯修腳剃頭的,高到俠客士兵大將,都要用到磨刀匠。
但磨刀業內同樣也分高低,京城的刀王是東城王家的王天順。王天順今年六十歲,很久不親自磨刀了。他曾把一把銹跡斑斑的破菜刀,磨得賣出百兩紋銀,卻是人人皆知。
三十年前,王天順來到北京城開磨刀鋪,竟掛上了“刀王”的招牌!這還了得?當時京城公認的刀王是西城陳記磨刀鋪,當家的陳水月立即向王天順挑戰。這不是斗氣,一城不能有兩個刀王,誰家有這招牌,生意就會滾滾而來。尤其是御林軍的兵器,要定期檢查的,當兵的往往湊錢一起來磨,這一項生意就能讓磨刀鋪財源滾滾!陳水月比王天順小幾歲,刀王名號已經傳了兩代人。
按規矩,由挑戰者提項目。陳水月要磨菜刀。磨刀行三種刀最難磨,菜刀、剃刀、鬼頭刀。菜刀要切菜切肉分筋剁骨,油鹽醬醋腐蝕著,想磨得經久耐用絕非那么容易。尤其名廚,講究刀切肉片薄如紙,寸金軟骨一刀齊,一把鋒利的好菜刀必不可少。
比賽當天,陳水月讓人拿出兩把菜刀,這是宮里用廢了的刀,刃卷了,鋼口都回火了。這樣的刀沒有磨的價值了,是小太監們從宮里成筐運出來賣廢鐵的。陳水月讓王天順選刀,這是規矩,挑戰者劃下道,應戰者有先挑刀的權利。
選好刀后,倆人走到院中間,擺開家什。一套磨刀石十幾塊,最粗大的是開鋒石,最寬的是背刀石,最細膩的是水光石,但最名貴的是巴掌大小的山心石!這種石頭可遇不可求,據說是大山形成時巖石擠壓而成,色澤淡綠如玉,致密堅硬如鋼,尋常磨刀匠都沒有,這一塊石頭就價值千金!這兩塊巴掌大的石頭,足見倆人在行內的地位。
倆人各持一刀,開始磨礪。各自的學徒在旁邊遞水擦汗,倆人進度開始都很快,轉眼四塊磨刀石用過,兩把廢舊的刀都大變了樣,但內行人知道,這只是熱身而已。
刀刃緩緩推進,緩緩拉回,雙臂肌肉隆起,也不再有那種明顯的嗤嗤聲,而是猶如微風拂過水面一般。這是陰力,磨刀不會用陰力,磨出的刀有鋒無利,但陰勁用得這樣出神入化,卻是難上加難。
在眾人贊嘆聲中,倆人都換到了最后一塊山心石。陳水月冒著熱汗,王天順汗水順著衣角向下滴,刀在山心石上飛快移動著。終于,刀磨好了。
兩把刀都精光閃閃,刀刃都是兩道極細的黑線,目測難分伯仲。驗刀的是宮里御廚,先切菜,再切肉,對兩把刀都贊不絕口。最后御廚拿出十斤寸金軟骨,細細切完。這時陳水月的刀刃已經微微發卷,但王天順的刀鋒依然鋒利無比。陳水月難以置信:“這兩把刀都已經回火了,怎么可能還有這么好的鋼口?”他拿過那把刀看了半天,終于長嘆一聲,“你能用山心石把刀刃重新淬煉,這份功力我做不到,我認輸了。”人們一陣驚嘆:回火的鋼刀想重新淬煉,一般的煉鋼爐都做不到,這是什么樣的手勁和技術?那把刀當場就被一個御廚買走了,紋銀百兩!陳水月和王天順都一個月臥床不起,但倆人經此一戰,惺惺相惜,之后經常一起喝茶下棋,交流磨刀心得,也成了一段佳話。
刀王易主
一晃三十年過去,王天順和陳水月都老了,到了讓兒子接班的時候了。王天順兒子叫王大來,身高力壯,但誰也不清楚他的磨刀手藝怎樣。現在王天順的磨刀鋪里都是徒弟在磨,除非有王爺貝勒一級的人來,王天順才親自動手。而據那些徒弟們說,從沒見王大來磨刀!這也不稀奇,手藝都是關上門教,沒見過不代表不會磨刀。
但陳水月的兒子陳天青卻早已聲名在外,這些年陳記磨刀鋪沒了刀王牌子,生意依然不少,跟他有很大關系。陳天青和王大來關系也不錯,只是忙于各自店里的生意,交往少一些。
王天順終于去世了,三個月喪期后,陳天青正式向王大來挑戰。老刀王沒了,就得重新比。這是一個行業的規矩和尊嚴,刀王必須是代表這個行業最高水平的人。
所有人都等著一場大戰時,王大來竟然直接認輸了。原來王大來生來力大,性子急躁,很難靜下心來學最高深的陰勁,王天順老來得子,十分溺愛,沒有硬逼著他學。這樣陳天青不戰而勝,把刀王牌子摘回去了。
刀王一易主,陳記磨刀鋪頓時名聲大振,生意滾滾而來。而王記憑借著以往的良好口碑和徒弟們的精湛技術,也留下了不少老客戶,不過高端生意是丟了,收入少了很多。王大來也覺得自己給祖宗丟人,從此深居簡出。
不久,洋人和清政府之間的摩擦開始增多,陳記和王記的生意倒是大增。大量兵器送到磨刀鋪里,兩家都忙得不可開交。這些兵器有朝廷的,還有京城附近各地民間武裝的。
外地逃難的人帶來消息,說朝廷打了敗仗,正在和洋鬼子議和。有消息靈通的人說,現在朝廷內分歧很大,有幾個將軍主戰,但大部分主張議和。皇帝好像更傾向于議和。
消息很快得到證實,朝廷下令,幾個主戰將軍的部隊將武器封存入庫,民間抗洋武裝也被宣布非法,立即解散,繳回武器,否則以匪徒論。磨刀行也接到通知,以后再磨武器,對方需有官府憑證,否則以通匪論處。
大買賣
一天晚上,陳記快要關門時,一個高大漢子走進來,說有買賣要和店主談。掌柜告訴他可以和自己談,但這漢子死活要見店主,掌柜無奈,只好進去告訴陳天青。
陳天青見大漢器宇不凡,不像普通生意人。他讓到后堂,大漢說:“一批刀槍要加急磨,我愿意出雙倍價錢。”陳天青問:“這么說肯定是不好磨了,不知銹到什么程度,只要鋼口沒回火,我保證能磨得像新的一樣。先生可帶了樣品來?”
大漢從背包里拿出一把刀,陳天青看了一下,這刀雖然銹跡斑斑,但都是浮銹。他說:“如果這批刀槍都是這樣,先生給的價太高了。”大漢笑道:“陳老板果然誠實無欺,佩服。實不相瞞,這批刀槍是沒有官憑的。”
陳天青大吃一驚:“這種生意,陳某不敢接。”大漢說:“我可以給三倍。”陳天青說:“不是錢的問題,萬一走漏風聲,我陳家老小都要獲罪。先生另請高明吧。”大漢嘆口氣:“實不相瞞,我是圖將軍的副將。圖將軍因為主戰得罪了朝廷,武器都被收繳入庫了。圖將軍聽說洋鬼子正在天津和當地民間武裝打仗,想帶著大伙去拼一把。如果能打贏,沒準能改變朝廷的心意。這批武器是我們從民間搜集的,需在兩日內磨好,否則就趕不及了。有這個實力的京城只有陳記和王記兩家。王記已經答應幫我們磨一半,剩下一半只能指望您了。”陳天青嚇了一跳:“王大來答應了?不,我不能答應。”大漢著急地說:“光靠王記,最多磨一半,我們帶著生銹的刀槍怎么能打仗?”陳天青堅決地說:“如果我光棍一根,大不了這條命交給你。可我老父年逾花甲,兒女尚在襁褓,你罵我膽小沒骨氣也罷,請放過我一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