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藏區的父親和來自長沙的母親相識于云南的一所大學,食堂里四目相視的瞬間,便注定了兩人的一生情緣。為了愛情,也為了響應當年“支援邊疆”的號召,他們雙雙留在云南的一座邊陲小城當老師,后來又輾轉來到了迪慶。
我的父母是1967年結的婚,那時把被子搬到一起就算有個家了。接下來的暑假成了他們旅行結婚的假期,從此,他們相約每年至少旅行1次,即使我和姐姐的出生都沒有改變這個約定。
30年前的中國沒有什么旅游的概念,做教師的父母收入也很微薄,但他們還是帶著我和姐姐到過南方許多地方。父母的同學和朋友很多,每到一個地方都能見到和他們熟識的人,雖然大家都不富裕,但非常熱情,我和姐姐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像親人一樣的叔叔阿姨。
我們在迪慶的家,是一套人情味十足的藏式民居。父親是地道的藏民,對此自然很熟悉;母親雖來自湖南,但也很快就適應并喜歡上了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周末母親在院子里洗衣服,父親就一邊陪我們玩,一邊和母親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話,雖都是些普通閑話,但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很是熱鬧。
小時候我最怕牦牛,有一次,父親趁我睡著,把我偷偷放在牦牛背上,便和母親到街市買東西去了。醒來時看到自己的“危險處境”,愣了幾秒鐘我便大聲哭起來,可又不敢動彈。循著哭聲而來的母親和藏民鄰居看到這樣的情形都哈哈大笑,原來,父親怕我摔下來,已經用哈達把我牢牢地綁在了牦牛背上。母親嗔怪父親,兩人打打鬧鬧的樣子像兩個不懂事的孩子。這笑話至今還被熟識的老鄰居們津津樂道,他們常說,那一家子真是有意思。
記憶中的父母總有做不完的活兒和說不完的話。與當地男子普遍不喜歡干家務截然相反,父親只要一有空就和母親擠在廚房,一個洗菜一個切菜,說說笑笑就把飯菜準備好了。
關于上述情景的回憶常讓我陷入迷惑:父母在一起生活了30年,有多少話能夠一直說卻依然趣味盎然,有多少事可以一起做而毫不厭倦?
姐姐考上大學那年,父母在家里大宴賓客,其中就有我丈夫扎西。在我差不多已經忘記那天宴會的具體情形時,扎西向我描述了他的震撼:“那天來的人很多,因為迪慶終于有自己的女大學生了!當大家都在院子里喝酥油茶、吃牦牛肉和奶渣,忙著拱手歡慶時,爸媽端出了一盤盤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我好奇地跑進廚房里,想看看他們怎么會弄出這么漂亮的菜肴時,卻發現,他們站在充滿陽光的廚房里,一邊快樂地交談,一邊忙著各自手里的活兒:一個把胡蘿卜仔細洗凈,放在案板上,另一個熟練地將它們削成花朵,擺進盤子里,然后再把炒好的菜盛進去。當時可只有大飯店里才有胡蘿卜雕花做成的菜盤裝飾啊,而我在自家廚房里竟看到了!那時我就可以想象到,當他們白發蒼蒼時還會在廚房里一起開心地雕刻胡蘿卜花,所謂幸福生活,就是這樣吧!”
母親喜歡吃糖,在糧食供應困難、買糖都需要憑票的年月,父親想方設法弄到幾塊水果糖后,總會把其中一塊給我,另一塊給姐姐,剩下的都給母親。后來,我和姐姐長大了,每次離家前,父親都不忘囑咐我們,到外地要記著給母親買點糖回來。
1999年,父親被查出患了胃癌,且已到晚期。
母親一直堅持不告訴父親真相,直到父親去世前,還笑呵呵地說,全家人要一起出去旅行。我后來明白了,受過高等教育的父親經過一次次病危,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呢?他所有的快樂都是裝給母親看的,就像母親總在夜里流淚、在廚房里輕聲哭泣,但到了父親病床前卻總是面帶微笑一樣。
這一生,他們都希望給予對方最快樂的笑容。
父親在生命的最后半年里,喜歡跟我們聊他和母親過去的事。說起念大學時,有個來自北京的男生曾很熱烈地追求過母親,母親也差點動心和那人在一起,父親慶幸自己搶先一步向母親表白了心聲,用藏族最直白的歌聲表達了對她的愛意。
“媽媽為什么會選擇您呢?”我好奇地問。
“因為我長得好啊!”父親半開玩笑地說。這話我信,父親直到患病后也是最英俊的康巴漢子,更何況當年風華正茂的時候。同樣的問題我也問過母親,為什么會選擇一個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藏族男人做丈夫,母親笑而不語。
所有努力并沒有抵擋住病魔,父親終究還是離開了我們。母親像變了個人,不再談笑風生,總是站在廚房里盯著地板發呆,坐在房間里默默流淚。家中任何一件和父親有關的物品都可以讓母親哭泣,有好幾次,我看到母親半夜站在祈求平安吉祥的經幡前念念有詞,而從前,身為漢人的母親根本不會到這樣的地方來禱告。
我們都很擔心母親的健康。后來姐姐和姐夫商量,將母親接到了昆明,希望換個環境能讓她減少一點思念父親的痛苦。
一晃5年過去,對于父親的離世,母親已能表現得十分平靜。有時帶著姐姐的孩子回迪慶住,她還會拿出父親生前用過的一些東西,跟外孫一起玩。只有在各家各戶升起炊煙時,她才會略顯沉默,神情中隱隱透著哀傷,看著遠方若有所思。
有一次,調皮的外甥問母親:“我為什么沒有外公呢?”我們不禁有些驚慌,生怕母親難過。沒想到母親卻笑著說:“外公去了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在那里看著我們。”接著,她又轉過頭對我說:“你曾問我年輕時為什么會選擇你爸爸……說來可能你不相信,就是因為他的一句話。他說,如果我們在一起的話,他一定會比我多活一天,會幫我安葬,讓我安心,不讓我承受失去愛人的痛苦。那么多年,我一直以為我可以走在他前面,或者是我們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但沒想到,他會比我先走……”
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的,父親違背了自己的誓言,他傷了母親的心。“但我不怨他。他就像個濃眉大眼的孩子,永遠那么快樂。倒是我,一直比他堅強。失去他的時候,我痛苦極了,但只要一想到如果我比他去得早,他會比我更痛苦,就覺得沒什么好埋怨的,也沒什么好哭泣的。現在,我很開心自己能比他多活這些年,不僅陪伴他到了生命的終點,給了他我所能給予的照顧,而且還很開心地看到你們都長大成人,擁有了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