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時,因娘家遠,我決心和婆家好好相處。我啥都不要,婆婆竟能省則省,扣下兩條被褥,壓力鍋也留下了,我只好燕子般銜泥筑巢,自己添置。
我生了女兒,婆婆心中不悅,匆匆看了一眼就走了,說孫子在家睡覺不放心。女兒兩歲入托時,婆婆仍在看5歲的孫子,哥嫂便理所當然回家吃飯。女兒上學后,假期里想去奶奶家,可是婆婆說倆孩子太鬧不讓去。
無論端午包粽子或中秋做點心,婆婆總是給嫂子裝好袋,順口問我要不要,可我從沒要的習慣,只能搖頭……我將所有的委屈和不公牢記在心,心想早晚要清算的。
終于熬到女兒上大學,我打算回老家,反正婆婆心里沒我,索性躲遠點兒,彼此清凈。但老公說父母在不遠游。我說有哥有弟,你在也是多余。老公猶豫不決,我卻堅持要走。
送女兒上學后,我倆順便回老家小住,不想這期間老公哥嫂竟騙父母將面臨拆遷的房屋低價賣給別人,老公心痛幾十萬的損失,更痛心哥嫂與外人合謀從中漁利,生氣父母刻意隱瞞自己。在老家,他可是幾乎天天往家打電話的啊!
老公一賭氣,賣房走人。辭行時公公驚問:“不回來了?”他說:“先掙錢供丫頭上學,回不回來再說吧!”
從公婆身邊離開后,我倆的日子輕松快樂。可漸漸地,老公的電話多了,還不時讓我和婆婆聊兩句,說什么婆婆想我,盡管覺得可笑,我仍會應付幾句。有一天見老公神色不對,湊近一聽,電話里婆婆在哭:“我能做飯時全都回來吃,我一病都躲了……都怪我寵小的慣大的,傷了你媳婦的心。可要是不哄好那倆兒媳婦,媽能過安穩嗎?你倆真不回來了?”我心里難受,仍告誡自己:我受不了偏心、冷漠和無理,好容易解脫,怎會再回去?
那晚老公輾轉一夜,害我也沒睡好。女兒的離開,讓我對親情多了些認識。我明白老公怨恨弟兄心疼父母,卻有口難言。父親說過:要想好,打顛倒。這是教我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母親說過:想不通的先放下,到了年齡自會通的。想到婆婆的哭聲,我開始琢磨:就算公婆偏心,畢竟生養了愛我寵我的好男人。她不是好婆婆,自己算好兒媳嗎?這么多年對他們不冷不熱地應付,也算扯平了吧?七十多歲了,即便行孝,能孝幾年?別讓老公為難吧!
20年的“結”這么簡單就開了。我對老公說:“如果你爸媽愿意,就讓他們來吧!”老公喜極,趕緊打電話問:“媽,我們打算買房,買大點的吧?你們來住也方便。”婆婆哽咽著說:“難得你們還想著爸媽,不用太大,能住開就行……”她這一哭,我記了20年的賬全部煙消云散。
人遠了,心近了。感謝這段時間和距離。
上一篇:騎驢找馬的姑娘要小心
下一篇:我和頭皮屑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