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親子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一
在報告會中王老師例舉生動的例子,為我們講授了從哪些方面注意如何教育孩子。很多老師都在感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這是因為沒有科學的家庭教育的配合,中小學教育已經很難的順利進行。但家長也在很委屈的說:為了孩子的學習,已經犧牲了自己的業余時間和愛好。是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對子女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對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投入,許多家長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了老師的工作,成了“助教”。可相當一部分家長又會發現,他們管得越多,孩子的自覺性也越差,管到一定程度,甚至會出現“給家長學習”的現象,同時很多孩子還會出現:責任感不強,意志力不強,任性,自私,與家長產生隔閡等,諸多問題。
家庭教育是終身性的,對人的一生影響之大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在性格的形成,習慣的養成等方面絕對不小于學校教育。但許多家長卻把自己當成是孩子功課的輔導員,監督員。當然,家長參與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師的作用,這也不是不可以,有時也有好處。但家庭教育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到特殊作用。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家庭,孩子根本無法立足于社會;家庭教育的功能發揮得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的質量。
教師要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家教態度和方法。管制是很多家長喜歡用的方法之一,他們的思維定勢是對孩子的缺點特別敏感。用種樹來比喻,不能只顧剪枝,除蟲兒不注意澆水施肥,提供營養。孩子當然要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但更重要的是發現他們的優點,發揚他們的優點。使之成材。
教師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及補充,不是“哄孩子”,不是懲罰,不是不停的說教,不是“樹大自然直”的淡薄,也不是只“抓孩子的功課”。陶行知先生說:“發現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變成一個小孩。”家長只有保持童心童趣,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教育是一件天長日久的事情,要有鐵杵磨成針的精神。
下午做了幾個游戲很好。
一個是:十個人一組,人與人之間用氣球分開,不用手氣球不能掉地下,如果誰的地球掉地下重新來,看哪一組先到目的地。一共是12組,我們是第一組,經過我們十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小組得了第一名。
我的體會是:21世紀不是單打獨斗的時代,他需要團隊的合作精神。一個人成功不是成功,團隊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只要團隊有了明確的目標,大家步調一致、團結合作,一定能共同走向成功。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只要我們班級這個團隊和諧了,我們的班級一定是和諧班級,冠軍團隊。
另一個是:每小組的十個人中,有一個躺在桌子上,其他九個人,用自己的食指將躺著的人抬起。游戲開始時我不敢相信,可是他們把人真的抬起來了。
我突然體會到,一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當他心中有了目標,潛力瞬間就會爆發。所以大家齊心協力讓自己的潛力瞬間爆發,用食指把人給抬了起來,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也成就了大家的目標。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挖掘自己的潛力同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一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每一位教師都愛自己的學生,家長和老師是為同一個目標而奮斗的并肩作戰的戰友,讓我們的孩子們撐起未來的天空!
親子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二
身為一個11歲男孩的媽媽,面對即將出生的二胎寶寶,大孩身上發生的改變困惑著我,讓我心里有種茫然和懊悔。沒有懷孕之前,他很粘我,什么都愿意給我說,班里發生的任何事情他都愿意和我分享。甚至他崇拜的優秀學生是女孩,都愿意告訴我諸多細節。也許因為聽到了一些無聊的大人戲謔和瘋語;也許是我自身的改變,不能有耐心陪伴支持他,導致他現在越來越疏遠我。
我曾經問他,是不是因為別人說:“有了二胎寶寶,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心里不好受?”;還是“因為媽媽自顧不暇,對你沒有以前的關注和細心,你覺得媽媽已經把愛分享給了寶寶?”;“亦或者家里多了寶寶的很多東西,你覺得有人已經無形當中剝奪了你應得到的那部分物質,今后會更多瓜分你應得的部分?”。每當我問到很多的問題,他總是一句話:“沒有啊,不是!”要么低頭玩手機,要么投入自己的思想,再也不愿意理會我。
也許,孩子處在了叛逆期,面對很多成長的疑惑,他在不斷改變著自己;也許,面對家庭結構的突然改變,家里將要再多一個新成員,他從內心感到惶恐和不愿接受。他不可想象面對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成長的煩惱和家庭帶來的困惑,都讓他暗自擔心和迷茫。所以每天他走進家門,臉上掛著的不是以前期待見到我時的笑容,滿臉洋溢的激情,以及啰啰嗦嗦給我說一大堆的事情。如今他臉上的表情和一個大人一樣,鎮定而陌生。好多次我詢問他學校發生了什么事情,有人欺負,還是遇到什么不開心的事情了。他總是不耐煩地打馬虎眼,隨后就離開了我。
我閱讀了清北親子營公眾平臺上,很多老師和專家寫的關于“育子心得”的文章,逐漸發現自己很多的問題。
首先,在沒有懷二胎之前,我上班掙錢,他要什么我就給他買什么,他想吃什么就滿足他,讓他一直處在深度滿足的狀態中。可是我不工作之后,為了省出錢來為二胎寶寶置辦衣物用品等,常常面對他的過多要求都拒絕了。甚至也不給他零花錢了。手機電腦害怕輻射,有了密碼鎖。面對我對他逐漸的。“苛刻吝嗇”,他或許覺得我不再“愛”他了。于是,他有時候變得很客氣,吃什么東西,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我臉色,以前他是想怎么就怎么。我悔恨自己曾經太嬌慣了他,以至于他突然得不到想要的待遇,就心里吃虧,暗自較勁,開始有了想法。甚至恨我的“無情”和對于這個無辜的孩子的“怨恨”。如果我一直能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他也不至于會產生現在的失望和落差。
其次,我包辦了孩子很多事情,包括包書皮這樣的事情,我都親自為他代勞。他的房間亂七八糟,總是我收拾,他的臭襪子都是我洗。現在,我教他參與做飯,學者煮稀飯,切菜,煮面條,煎雞蛋等。我告訴他,男孩子學習做飯,不是為了給將來的家做飯,而是在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至于餓著肚子。只要有了養活自己的本事,走到哪都不會依靠別人才有可能填飽肚子。他開始自己洗襪子,洗校服,甚至還幫我拖地了。盡管還沒有養成習慣,但相比以前我事事包辦,他認為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起碼意識上已經有了改變和突破。如果我還包辦,他到長大都不會干家務,到時還會怨恨我縱容他的不堪世事和懶惰。
還有,我的毛病,總是看重孩子的成績,和他寫字的態度和工整。只要他考試不好,或者字寫得歪七扭八,我就會罵他。從來沒有在他學習上,發現他上進的方面加以表揚。我知道成績不能代表一個孩子的全部,但我時常在嘴邊說:“學生就應該有好成績,不然拿什么證明自己真的學到了東西”。我給他報過國畫班,可是后來發現他根本不喜歡主動畫畫,對他那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我也給他報的輔導班,可老師有時告我說他連作業也完不成。我覺得自己像很多盲目的家長,給孩子學習生活增加一些牢籠,讓他鉆進入。可那些并不是他所要和喜歡的。我記得他說自己喜歡打籃球和乒乓球,可是我們夫妻卻沒有一個人有時間陪他出去運動。我們忙自己的,有空閑抱著手機也不愿意騰出時間來對孩子做出一些犧牲。在他的心里,大人總是強加很多他不愿意接觸的東西。而他喜歡的,大人根本不屑一顧。就像他放學回家,寧愿在院子玩很長的時間,也不愿意回家來聽到父母嘮叨,趕緊寫作業,放佛他的世界只有學習。是呀,他在成長,我們欠他的是很多的陪伴和聆聽,很多的支持和對待他內心需要的尊重。
最后我想說:“孩子,其實,生不生二胎,一點也不會影響我對你愛的增減,更不會缺失你應該得到的那部分。你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一直都愛。我多想成為你的朋友,知道你內心的苦楚和難過,知道你不敢坦言的背后隱藏的那些誤會和糾結。孩子,我多想你放開心靈,真誠的接受我對你的愛,我不光想做好一個合格的媽媽,幫你一起成長,我還想在你的改變中不斷改變自我,做一個你喜歡的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你也不斷成熟,懂得大人的良苦用心。你只要記住,不管大人是多么的讓你不理解,他們最終目的是為了你好,希望你有一個好的未來!因此,你也要學會接受一切的改變,逐漸懂事和開闊起來,我們一起攜手見證你的成長好嗎?”
親子教育培訓心得體會篇三
在這春意盎然,桃花待放的四月,孩子所在的博淄外國語實驗學校及時的為我們家長開了這個“親子共成長”培訓會,由心理健康教育專家馬英老師做了兩個小時會議使每位家長受益良多。
馬英老師結合身邊實際情況和當今初中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及家長們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從三個方面談到“親子共成長”的相關內容。
第一方面初中孩子的現狀處于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和諧的階段,身體的發展快一些,心理的發展慢一些,不和諧。處于心理斷乳期。
第二方面,阻礙親子交流的原因。
1、孩子心理上迷茫,自我意識偏激,對自己評價不正確。
2、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出現逆反心理。
3、青春期人際交往愿意獲得同伴的認可,與父母漸遠。
4、父母與孩子交流不夠,愛需要技巧和方法,口頭教育重復多,多渠道滲透教育少,特別是“身教”的缺乏,父母缺乏專心聽孩子講話,不能平等交流。
第三方面怎樣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1、站在孩子的角度體驗情感,給孩子一個空間,因為孩子最終要獨立。
2、必要時,家長可以退一步,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3、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無私的接納孩子的一切。
4、運用合理的表達方式與孩子交流。有話正面說,有話真說,有話實說,有話好好說。
5、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形成交流的習慣,一個孩子一個樣,努力發掘孩子的優點。
6、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最終實現“親子共成長”的美好結局,使我們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通過培訓班會的學習,我深深的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學得了良好家教的一些思想,希望在以后的的親子交流中努力實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