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人出去吃飯,滿100送30,如果選擇打折,貴賓卡也只能8折,我們自然選擇返券。消費196元,為了湊整返券,又要了一聽可樂,8元,好,60元現金券到手,兩張20元,兩張10元的。現場不能抵,留下次用,有效期半個月。
為了不浪費手中的權利,我們決定趕在有效期結束前再去吃一次。打開現金券才發現,兩張20元的限制周末單次單張使用,兩張10元的只能平時使用,而那天是最后期限,恰逢周五,所以,我們只能用20元,剩下的40元打了水漂。
不久以后,親戚到訪,又去吃飯,于是又幾張現金券到手。你大概猜到了,半個月內,我們又去了兩次,領回現金券若干。其實,那家店我們已經不想再吃了,卻被現金券套得牢牢的。最后一次,我們堅持打折,任服務員說打折不能同時用券,也不送券,你看,多不劃算。我們仍一致堅持,并在內心和這家餐廳說Byebye。
生活中,越來越多被套牢的消費。最初,你可能只是偶爾的行為,可是因為劃算,把它變成了常態。最初,你可能做這件事的頻率沒那么高,可是因為買了多次,它就像一件即將過期的產品一樣被用得毫不留情。本來,你的生活很簡單,興之所至想做什么都行,可是現在,你的步伐總是拖泥帶水:正巧路過理發店想進去,卻發現卡還在家里;突然想去超市,卻驚覺沒帶折扣卡;在商場遛了一圈,看到不同類別的活動寫滿告示牌,如果你只想買一件東西,簡直撓破頭還是算不明白。
不久前去商場買鞋,我只想買雙鞋。結果,恰逢3周年店慶,開門就送現金券,你進去買東西也送券,不過要分時段使用。也就是說,手里開門送的券,買鞋時不能用;手里買鞋送的券,又必須到晚上10點后才能買衣服用。我耗了將近10個小時,只有一雙鞋是自己想要的,其他的,都是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