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不斷變化的投資路——投資不能懶惰
華隆集團的創辦人盧俊雄,雖出生于工程師家庭,但10歲時便瞞著家人,帶著10元錢獨闖武漢尋求發展。他的這種積極,最終改寫了他的人生。
盧俊雄開明的父親給他三本郵票,讓他去集郵。盧俊雄憑這些郵票,參加了1980年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行的全國首屆郵票展銷會。他用賣報賣書的幾十塊錢,在市青少年宮、火車站、郵票公司等處,炒起了郵票,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讀初二時,他成立了廣州第一個自發性的中學生社團——“省實”集郵社。他幫愛集郵的學生代買各種郵票,一般都收取“勞務費”。
盧俊雄寄給香港《郵票世界》雜志一份自己寫的稿子,竟獲刊登。更奇妙的是,一些海外郵票商竟紛紛來函寄錢,托他購買郵票,因為“郵票無國籍”,200枚以內夾在信封里郵寄無須納稅。因此,盧俊雄開始進入了“國際市場”。比如說,買到100元人民幣的“錯體票”(漏色、印倒、變體的郵票)寄出去可獲100英鎊的收益。
盧俊雄通過《集郵雜志》和郵票公司搜集了全國2000多個集郵愛好者的姓名、地址,用賣賀卡賺的3000多元錢辦了份雙面8開鉛印的《南華郵報》免費寄給這些人。盧俊雄找到了一位郵票供應商,生意越做越大。1987年1月,做了3萬多元的生意。到1989年,《南華郵報》已發行5萬份,即擁有5萬個客戶。1991年,由于股市整頓,郵票市場非常興旺,郵票大致上漲了5倍,盧俊雄大獲其利。
盧俊雄搞了兩年的郵票生意,覺得應往更高層次發展,他又開始尋求新的機遇了。他經過深思熟慮,認為房地產生意雖然利潤高,但風險大。更主要的是做這種生意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此時的盧俊雄還力不從心。所以他用少量的錢做房地產生意,即在市中心舊房子上打主意。
智慧點撥
懶惰的人等候機會,勤勞的人尋求機遇、創造機遇。機遇無處不在,只有積極尋求的人,才能像盧俊雄一樣用10元錢結下上億的財緣,譜寫財富的新篇章。
投資不僅僅是一個動作,它是一種連續是生活狀態。一次投資能帶來的收益是短暫的,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收獲喜悅。懶惰的人幻想一次投資就一輩子吃穿不愁這是不太現實的。
故事里的主人公無疑是勤勞的,從小時候起就動腦筋思考如何投資。他每次投資成功后,不驕傲或者停滯下來,而是繼續尋找下一個投資機會,這樣才有了后來的成就。
勤勞和毅力,是成就任何事情不可缺少的要素,對理財也這樣。懶惰的人是不可能致富的。只有勤于行動、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創造出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