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姓名:吳有性
別名:吳又可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震澤吳縣東山
職業:醫家
信仰:醫學
主要成就:認為溫疫不同于一般的外感疾病創立了溫疫學說
代表作品:《溫疫論》
吳有性生活在明末清初之時,當時整個中國戰亂頻發,饑荒不斷。本來老百姓生活就困難,許多百姓因此餓死,或者死于戰亂。然而最讓人心痛的是,一個災難連一個災難,讓當地的百姓無法承受。戰亂饑荒不說,各地還爆發了大大小小的瘟疫。
據史料記載,當時全國發生的瘟疫大流行多達三十多次。特別是公元1641年,也就是崇禎十四年,爆發的全國性大瘟疫災害,更是吳有性親眼所見。當時吳有性四十九歲,親眼目睹了瘟疫爆發地區一巷百余家,無一家;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者的慘況。
醫者仁心,吳有性眼見百姓受瘟疫之擾,十分憂心。而當時整個醫學界,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瘟疫,卻仍然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簡古書,用治療傷寒病的療法卻治療瘟疫患者。
藥不對癥,不僅沒有治好那些瘟疫病患,甚至還因為用藥不當,而將人活生生醫死的情況。不同于其他醫者的無動于衷,吳有性很快就發現了問題。他沉下心來思考,終于明白瘟疫與傷害是本質性的兩種病癥。
實際上在吳有性之前,就已經有人提出了溫病論述。但是因為某些原因,這些學說都是分散的。吳有性在目睹這場瘟疫病災之后,研究前人的溫病學說。同時在繼承這些學說之時,付諸于實踐。通過親身觀察,用藥治病,進一步摸索瘟疫的病癥。
最讓人贊嘆的是,吳有性提出了戾氣是瘟疫的病原的說法。《瘟疫論》說: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夫疫者,感天地之戾氣也。戾氣者,非寒、非暑、非暖、非涼,亦非斯是交錯之氣,乃天地間別有一種戾氣。這種說法,和今日的病原靠空氣傳播的想法近似。
下一篇:九色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