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節生于公元648年,去世于公元690年,是唐高宗李治第四子,母親是唐高宗寵妃蕭淑妃。
歷史上蕭淑妃因為有姿色而被選入東宮,封為良娣。因為張的漂亮,狐媚動人,很快就受到李治的寵愛,并為李治生下了四子李素節。
蕭淑妃魅人而有寵,為人又陰狠毒辣,王皇后被她針對失寵。王皇后偶然間發現,唐高宗愛上了庶母武氏,因此決定于武氏聯合絆倒蕭淑妃。
王皇后做主將武氏從尼姑庵接到皇宮,唐高宗李治果然盛寵武氏。蕭淑妃嫉妒,因此處處與武氏作對。二人相互攻擊,后宮風雨不停。
王氏本來的打算是作壁上觀,只等武氏與蕭淑妃斗得你死我活,自己端坐后位不動搖。卻不想武氏根本沒有放過她的打算。
武則天謀略出眾,又有著盛寵,不僅將蕭淑妃拖下馬,就連王皇后也因此后位被廢,最終眼睜睜看著武則天上位。
蕭淑妃曾經與武則天是死對頭,盡管蕭淑妃失寵被廢,但是武則天卻并沒有罷休的意思。蕭淑妃被她斗倒之后,武則天又將目光放到了蕭淑妃所生子嗣上面。
唐高宗也許察覺到了武氏的想法,不愿意見到自己的兒子,牽連入內,被武則天害死。因此后來借口李素節經常患病為由,命他就待在封地中,無詔不得入京。
李素節經常患病嗎?當然不是,這只是唐高宗為了保護他而找的借口而已。想著只要他不入京都,不在武則天眼皮底下晃悠,久而久之應該就不會再被武則天針對。
唐高宗的想法是好的,可惜的是他的兒子似乎并不太能理解。其實這也并不怪李素節,又不事先打個招呼,自己的父親突然不理自己,還十分狠心的說以后沒事兒就不要再見面了。換作誰,誰都可能會慌。
李素節害怕唐高宗會忘了自己,所以后來寫了篇《忠孝論》,托人秘密呈遞給唐高宗。可惜的是,雖然說是秘密呈遞,但是這篇文最終還是被武則天看見了。
武則天因此十分不高興,儀鳳元年誣告李素節貪污,將李素節降封為鄱陽郡王,削減其三分之二的食邑,在袁州安置。儀鳳二年,又將李素節禁錮終身,改遷到岳州安置。
天授元年,隨著武則天權勢越來越高,武家人也越來越囂張,竟然開始慢慢清楚李唐皇族勢力。
這一年的七月,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知識周興誣告李素節和其兄李上金謀反。武則天下令,命兩人進京。
還沒有到達京城,李素節剛走到京都南面的龍門驛,就被人縊殺而死,享年四十三歲。李上金看見弟弟的慘狀后,心中懼怕,最終自盡而亡。
李素節其實在收到武則天命令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兇多吉少了。當初在路上,他聽見有人遇喪事而痛哭,還對身邊人感嘆:病死哪里都可以得到,有什么好哭的呢?
到底是誰勒死了李素節,史料沒有記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是武承嗣指使的可能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