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年輕人體內正缺乏一種叫“忍受”的基因。他們拒絕磨礪。即使看到對岸鮮花盛開,也不愿蹚水過去。搖滾歌手汪峰有一句名言:成功就在于忍受。他說,他不認為現在有多成功,能做到現在其實最大的經驗就是,你要有足夠的承受和忍耐力去忍受很多痛苦、猜疑、懷疑甚至謾罵。
汪峰5歲開始練小提琴,忍受了整整十幾年練琴的痛苦。16歲那年,有個同學給他一張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唱片,他聽得如癡如醉,覺得演奏得太好了。就在閃念之間,他悟出自己十多年的付出是值得的。十多年的音樂素養,讓他終于體會到音樂確實是好東西。
“忍受”是成功的一個代名詞,千萬別忽略了它的作用。你忍受了多少,也就積淀了多少;你忍受得更久,成功的幾率就越大。汪峰在未成名之前,經歷了一個長期的忍受過程。十幾年來,他刻苦練琴,雖然并不快樂,但掌握了演奏技巧,培養了樂感,最終成為著名的音樂人。試想,沒有事先去忍受,沒有先積累自己,又何談厚積薄發呢?任何成功都不是空穴來風,我們不能只見成功,而不見背后的汗水。與其“站著羨慕”,不如“蹲下忍受”,你也會悟出苦盡甘來的道理。
下一篇:考生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