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之文明家庭
大約十二年前吧,我搬出原先居住過二十載的老新村時,我有意識地不與老鄰居們通報。好在我搬得不遠,因此到菜場買菜時還經常能與以前的老鄰居碰面。只是我處事低調,我是不愿意因為家事去麻煩左鄰右舍、尤其是不愿意收受饋贈的。 這不,一個休息天的上午,妻子剛從菜場回來,我們原來的居民組長就尾隨而至。“我們家的經濟條件不好,這個你們也知道,不過你們搬家我也要意思意思的。”說話的是組長李惠琴,只見她從衣袋里摸索出一張折疊的百元人民幣,展開那張鈔票后鄭重其事地遞送過來:“這點小意思你們必須收下的,否則就是瞧不起我!” 李惠琴是我們原來單元樓二十四戶居民選舉出來的居民組長。那天也是個休息日,午飯后一時許,每家每戶派一個代表,共同集結在一樓至二樓的樓梯上。第一輪推舉組長候選人,推舉結果竟然一致地趨同,目標只有一人——202室的女主人李惠琴。第二輪舉手投票,李惠琴獲得全票當選,正式走馬上任出任我們的居民組長。在此之前,她早已是代行組長職能的志愿者了。 如此一年過后的一天晚飯畢,李惠琴登門對我說:“強強(我的兒子)爸爸,你的文化比較高,請你幫我做件事情。”見我答應得爽快,李惠琴接著布置:“我們單元要評出文明家庭,請你幫助寫出推薦事跡,也就是報批的理由。” 我說:“那么,應該先確定推薦參評的候選家庭才是啊?” “這個我來定。我們共計二十四戶,按照四分之一推薦即六戶候選。”快人快語的李惠琴說話呱啦松脆:“事跡么,就得由你來起草了,反正誰家你都認識,情況你都了解的。” 我于是拿出紙張,按照李惠琴欽定的一口氣寫了四戶候選家庭材料,理由么無非是或遵紀守法、舉止得當;或尊老愛幼、家庭和睦;或團結鄰里、助人為樂;或計劃生育、教子有方…… “還有誰家啊?”我以為不該漏報了組長家庭。 “還有你們家啊!”李惠琴說得毋容置疑:“快寫吧,自己家情況自己更清楚。” “我以為最應該上報的就是組長你們家了!”我實話實說、真是有點按耐不住了。 “報我們家的理由呢?”李惠琴好像態(tài)度遲疑了。 “首先吧,這一年來按照居委會規(guī)定每家每戶每月要繳納兩元錢的零存整取,”我開始搜索腦子里的數據庫:“就是你李組長不厭其煩地每月登門收取,并且無償為我們服務不說,你還說我家的零存整取中獎了,還發(fā)給我五元錢的獎金。”說實話,我們家的儲蓄卡是放在李組長手里的,她不說我家中獎了那也只有天曉得。她這個人實在是實在啊! “再則吧,你們家夫妻二人帶著兩個女兒不說,你還幫著丈夫拉扯兩個未成年的姑子,”我的數據庫里材料充足:“你們家房子比我家小,你家總共才三十來個平米的實用面積吧?你真是我們單元樓里最最不容易的家庭啊。”事實上,李惠琴將兩個姑子一直撫養(yǎng)到她們參加工作并成家、結婚生子,后來又分別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也培養(yǎng)到參加工作并成家、結婚生子。這期間,李惠琴早早地就退休了,每月退休金極其微薄;李的丈夫雖說曾是國企勞模,但在企業(yè)轉制中淪落為下崗工人,下崗的待遇勿庸贅述。李惠琴操持的這個家實在是不容易啊! “好了、好了!你就不要說我了。”李惠琴當機立斷接過話語主動權:“我當這個小組長雖說時間不長,但我們成為鄰居的時間不短了吧?每年年底之前,你都會提前送給我一本下年度的掛歷,這個沒錯吧?”她說得確實沒錯,我家與李惠琴家處鄰居二十年,我家給她家送年歷二十一次,也就是搬家以后還去送過一次。 “你在《蘇州日報》上撰文《我們樓里的好組長——李惠琴》,讓我在廠子里好有面子啊!”李惠琴發(fā)自肺腑地表述:“廠長特意叫人把那張報紙掛在宣傳櫥窗里,足足掛了半年左右。” 六樓一戶居民搬家,由于他家與左鄰鬧過矛盾,因此臨走前就把破椅子、舊涼席甚至老沙發(fā)都故意塞進垃圾通道,以至于造成整個垃圾道從頂樓一直堵塞到樓底。是李惠琴及其老公利用假日整整忙活了一天,其中還請居委會找來瓦工鑿開樓里好幾層垃圾過道,掏出了近似于小山一樣的垃圾堆,這才徹底疏通了垃圾通道。這里面,瓦工由居委會免費提供,但修補通道破損所需材料以及為瓦工買一包香煙,李惠琴總共才收取每戶五毛錢(有的人家還拒付),估計李家是倒貼了鈔票的。我寫《好組長》一文,主要也是以此事為背景的。 當年的評比結果是,李惠琴提議的四戶以及李家和我家都被最后確定為文明家庭。 李惠琴為了我家搬遷專程送來禮金我心領,我當然不能破了我的一定之規(guī)。李說:“你不收,我會生氣的!”我說:“你生氣,我也不能收!” 實在僵持不下,李惠琴做了讓步。幾天之后,李惠琴專門為我和妻子各做了一雙美觀且耐用的絨線拖鞋。那雙拖鞋至今我已經穿著十二個秋冬了,估計還能繼續(xù)使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