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城去北京參加一個活動,長途車上,同座的男人不停搭訕。我有些困乏,也反感同一個陌生男人聊天,便不冷不熱地回應著。
男人操北京口音,40歲左右的年紀,是一家外企的技術人員,休月假回家。他不停地跟我探討諸如小城經濟發展及市容市貌等問題。我想,自己又不是領導,犯不著為這些事操心,就敷衍了幾句。
他看出我對這些毫無興趣,就轉而談及自己的家庭。孩子考上一所三本大學,每年要拿3萬元的學費。他背井離鄉來這里上班,就是要多掙些錢供孩子上學。我不免生出些感慨,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為孩子而忙活,這就是中國父母的生活狀態。
一路顛簸,我睡著了,男人也閉上了嘴巴。快到北京市區時,困意全無的我張望著路兩旁的風景,男人又開始在我耳邊絮叨:“你準備到哪,路線熟不熟呀?”我看他不像壞人,便把自己的行程大略告訴了他。
沒想到他竟開始幫我計劃起來,說我的乘車路線太繞了,坐地鐵更方便些。我也知道地鐵方便,可是路不熟,怕自己找不到地鐵口,所以從網上搜了些公共汽車路線。沒想到同座的他卻開始上心了,先是幫我規劃怎么乘坐地鐵,然后再問旁邊的人從哪里下車,看能不能同路。我有些不好意思,出門在外,按說應該非常渴望別人的幫助才對,可是我出于對陌生人的戒心,對其過于防備。
車到站了,還沒想好到底是乘公交還是地鐵,我就被他領到了2路車站。通往前門的方向,與我的前進路線相左,但那兒地鐵和公交車非常便利,我便同他一起乘車,十幾分鐘就到了前門。我正打算自己上路,他又領我來到地鐵口,在乘務人員的幫助下,打聽到準確的乘車路線,據此可節省近1小時的時間。
我坐一站再換車,而他要繼續前行。一會兒就要分手了,我這才在地鐵里仔細看了看他,干凈整潔的襯衣西褲,一絲不亂的頭發,不大的眼睛里寫滿了真誠和善良。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了聲“謝謝”。他興奮地說,長期出門在外,已經習慣向陌生人求助或出手相助,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快樂。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看到男人的眼里寫滿幸福,頓時為自己剛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而感到羞愧。一直以來,我都和陌生人保持距離,而遇到向自己求助的人,也往往擔心對方是騙子或行乞者,不知有多少溫暖或真情之火曾經被我掐滅。
生活真的有那么復雜嗎?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樣帶著面具,世界豈不是很冷!從今天起,我要像幫助我的這個男人那樣幫助身邊的陌生人,也不再拒絕那向我伸出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