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志,平凡的字母用手指點擊,會組合排列成華章詩行,展現給網友欣賞;聊天,會敲出盛情和禮儀,回應款待隔屏來訪的摯友,從而彰顯出主人的風采和修養。但是,如果粗心大意或學藝不精,很可能適得其反、甚至釀成離譜的笑話。前些日子,筆者就曾出過一次笑掉大牙的“敗筆”,致使一位來訪的中年女士蒙受極大的辱慢。
故事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還是從我學習上網談起吧。
一學上網,舉步維艱演“雙簧”其樂融融
我已年過花甲,雖然略懂文墨,但在茫茫“網?!眳s是個初學乍練的小學生。若大年紀為何勞心費神學上網?這源于我受聘于唐山廣播電視臺做了節目監評員。按規定,每月都要收聽、收看電臺、電視臺的部分節目,然后寫出評論文章,及時反饋給臺里內刊《聽評簡報》和《監評月報》。寫作寄稿,通過郵局投遞的模式,已經不適應現行的快節奏,所以我“被迫”學起了“高科技。”
我的“蒙師”是我14歲的小孫女,是她為我筑起了空間小屋,不但能夠及時地把監評稿件提交給電視臺,并且接納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網友。是她教我怎樣寫日志、如何練打字;怎樣加友、如何聊天。起初,我口述她打字,祖孫二人演“雙簧”,隔屏接待來訪者。由于配合默契,倒也其樂融融……
然而,孫女畢竟要上學,晚上有作業,不可能與爺爺奶奶久居一室做“陪練”、當“秘書。”她慫恿我獨立“上崗”礪練。但我不諳水性豈敢下海暢游?所以,離開孫女的日子,電腦只好關門大吉。后來,女兒、女婿特意給我買來了寫字板,我這才拄著“拐杖”與久違的網友再次接上了頭。
由于市作家協會要吸納我入會,須要整理多年來我在電臺、報刊所發表過的文稿,以便審批。我笨鳥慢飛,利用兩個月的時間,獨自完成了數萬言的打字任務。在此期間,我曾遇到過重重困難。例如:最初我打兩、三千字的文稿,從早晨到中午還沒打完,不料中午停了電晚上接著再打,卻發現原來打成的文字不見了。于是我又重來。打到凌晨一、兩點鐘,仍未“殺青”,只好等到明天繼續完成??梢韵胍?,第2天仍又重演了昨日的“悲劇?!睂懙酱颂?,恐怕大多數朋友已經明白了其中的“玄機”,而我當時卻是滿頭的霧水。傍晚,孫女放學歸來,我迫不及待地向她請教。她哈哈大笑,說我沒點擊“保存”鍵。經她示范,就這麼簡單!害得我付出了兩天的無功消耗。
由此,我不禁聯想到央視的《開心詞典》那檔節目,一位博士生,面對王小丫提出的一個極為簡單的日常小知識,卻急得滿頭大汗難以回答……其實,會者不難,難者不會。只有甘當小學生,虛心學習,才會進步。
二“走麥城”丑態畢露求諒解費盡口舌
通過兩個月自打文稿的練習,我終于甩掉了“拐杖”——寫字板,開始利用鍵盤打字聊天??上攵瑒倧摹坝變喊唷碑厴I的我,硬著頭皮下海游泳,能不喝上幾口“咸水”嗎?
那一天,我正在空間里回復網友的留言。突然,有人加我為友,繼而向我發起了會話,彈起的窗口上閃出了:“你好作家”四個字。我立即意識到,來客必定事先看過我的日志,不然,怎麼會稱我為作家呢?于是我欣然回復“你好?!睘榱吮磉_我的盛情,我緊敲鍵盤,將“你是哪的朋友”六個字又傳上了屏幕。但是,當我揚起頭來,見到屏幕上的顯示,竟然變成了“牛逼是哪的朋友??!鳖D時,我的大腦嗡地一下懵了:尷尬、羞愧、疑惑、自責令我無地自容!想刪改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對方的“回敬”已經到位??上攵?,這位乘興而來的不速之客,面對我的“不恭”、受到如此辱慢,心情是何等的激憤???
是逃之夭夭關門閉戶,還是硬著頭皮任其發落?如果逃避,那麼,我的空間日志豈不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假招牌了嗎?自己的網名和昵稱豈不是遺臭不堪、難見陽光了嗎?瞬間的權衡,我毅然選擇了面對。所幸這位女士并沒有“以牙還牙”出言不遜,而是據理責問:牛x是哪的朋友,這樣的聊天開場白,也太傷自尊了?她說我必定是個兇悍無知、品行不端的“毛頭小伙子”!我解釋是字打錯了,并非故意所為。她反駁:打錯了,出現“同聲不同義”的字有可能,一個“你”字,怎麼會變成兩個不堪入耳的辱慢詞?——反駁的有理!但我難以自圓其說。就像在法庭上受審的犯人一樣,我的老臉火燒火燎;燥汗順著鬢角往下滴,狼狽不堪、羞愧至極!……我舍著老臉向其解釋自己有限的網齡;耐著性子述說花甲老人、眼花手笨學打字的艱難;以及無師自學的苦惱……千求萬乞、懇切之至,對方終于動了惻隱之心,這才冰釋前嫌。盡管我對聊天的興致早已蕩然無存,但她卻依然故我,使聊天以融洽和諧而告終。
網上聊天,展示的是禮儀,每個人都熱望贏得尊重。而我卻釀下如此大的“敗筆”,能不痛心嗎?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件小事彰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和修養。那位女士的諒解令我感激不盡!我深知,自己的解釋有些牽強,對方很可能心有疑點。事情出得如此蹊蹺,我又何嘗不是心存困惑呢?
三費心機破譯“天書”覓綫索求證自我
網上聊天,出此空前絕后的笑話,如果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是當之無愧的。多年來,我斷斷續續從事業余文學創作,始終以“文雅、端莊、大度、寬和”為規范。嘴上、筆下從來沒有出現過“牛x”一詞。文稿中只曾出過“牛氣沖天”、“逼上梁山”之類。但兩個單字組合成詞居然出現在電腦屏幕上,確實難以解釋!
解鈴還須系鈴人。雖然已是時過境遷,但我要追本溯源,拿出一個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答案來。
我凝望著屏幕久久出神;我審視著鍵盤苦苦尋覓破譯“天書”的蛛絲馬跡;我努力追憶著當時打字的每一個細節……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柳岸花明,破譯“天書”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原來,我在打“你”字的時候,點擊完“n”以后,手指在點擊“i”時,偏離了中心,誤把左鄰“u"也摁了下去。所以,本想打成“ni”(你),卻打成了“niu”(牛)。當時,我只意識到打錯了,至于錯成了什麼字并沒理會,只想重新再打。但是,由于匆忙忘記了刪除打錯的字,結果,屏幕上多了一個“?!弊?。然而,我在重打“你”字的過程中,又出現了失誤,因為剛打錯的字,問題出在“i”上面,所以我把注意力全都用到了“i”上面,而擊打“n”時,手指離失了目光的監管,誤把左鄰的“b”當成了“n”摁了下去,本想打成“ni”(你),卻打成了“bi”(逼)。本想打成“你是哪的朋友?”卻變成了“牛逼是哪的朋友?”
我終于破譯了“天書”,心中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松感。
四樹恥碑銘記教訓求諒解再次致歉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上網聊天打錯字并非罕見。只是我的失誤是那麼巧合,竟然出現了辱慢之詞,給慕名而來的朋友當頭潑了一瓢涼水,這不能不令我痛心。我認為,只有敢于亮“丑”,勇于認“輸”,才是吸取教訓的科學態度。所以,我把一個字打兩次、兩次皆錯的操作過程,每一個細節,原原本本地披露出來,其目的有兩個:一是充分證實我確實不是有意而為,其過程苻合邏輯,把真像揭示清楚,敬告那位遭受“不恭”的網友,能夠真正的理解和諒解!第二個目的是,我要把這次“失誤”當成“恥碑”樹在我的空間里,銘記教訓,警示自己,文明上網、禮貌待友。我深知,年邁人老眼昏花、手笨指拙,學點東西不容易。所以,我承認自己落后,但我不甘落伍。因為,享受網絡并非年輕人的專利,ta們朝氣蓬勃,彷佛曙光里的百靈鳥,有動聽、嘹亮的歌喉,會唱響每一天的晨曲。然而,老年人亦有其獨特的風采與厚重,夕輝里的夜鶯,同樣會吟唱悠揚、婉轉的小夜曲。我們的網絡因異彩紛呈而美麗!我要在網絡這方沃土上,播撒愛心、耕耘友誼、重塑自身的良好形像,徹底杜絕“牛x是哪的朋友?”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