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三十多歲,在一家國企做工。他為人沒楞沒角,從不與任何人發生爭執沖突,遇到什么事情,他總愛說:咋著都中,咋著都中。領導和同事們很少注意他,幾乎沒有人和他來往,但還是贈送給他一個稱呼:老好人兒。他倒也喜歡這樣的清凈,滿足于這個稱呼。
李先生酷愛傍晚散步,心里有事還是心里沒事,他都要一個人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溜達,一邊排遣自己在單位和家里無法或不便排遣的情緒,一邊以一個旁觀者的輕松心態觀看市井眾生南來北往。十幾年了,他一直這樣堅持著。
一天傍晚,他照例這樣閑逛。正好好地走著,冷不丁一抬頭,瞅見擋著他去路的一根電線桿上貼著一張特大號的很有特色的廣告或稱告示。說它特大號,是因為大家常見的電線桿上的小廣告大多巴掌大小,這張廣告不一樣,足有平常小廣告的三倍大,把粗大的電線桿包裹了整整一圈;更奇者,一般小廣告幾乎清一色的白紙,個別絕癥單方牛皮癬的小廣告有用低檔彩紙的,這張廣告卻是引人注目的皂黑紙張,在將要落下的夜色中,近視的李先生一眼望去,覺得好象電線桿上憑空被挖去了一大截子。
李先生是一個不愛多事的人,他很少著意去看那些刺激人和不刺激人的小廣告,不是他不想看,是他害怕看,他生怕自己不小心上了哪個廣告的當。這不是什么稀罕事,他的一個同事,人送雅號“小諸葛”的,聰明一世,糊涂一時,暈忽忽地就被電線桿上的小廣告騙去了三千多塊錢,氣得他老婆和他生了一場大氣;一個鄰居下崗失業,正為工作的事兒急得抓耳撓腮,看了電線桿上的夜總會招聘廣告,結果,財色兼得的好事沒撈著,倒是被人家拐走了足足一年的低保費……這樣的事情,李先生沒少聽說,小小的廣告能壞了大事!所以,盡管心里癢癢,并且喜歡散步,但他總是自己告誡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還是離它們遠點好。
但今天,這張廣告著實太出奇,不由他李先生不駐足看上一眼。李先生心想:只要主義真,怪力難亂神。他別著脖子,圍著廣告或者說電線桿轉了一圈,看明白了:大大的黑紙上寫著大大的白字,懸賞捉拿一名在某月某日傍晚毆打一名散步老者的年輕人,捉拿到兇手者,要多少錢給多少錢;提供線索的目擊者也重重有獎。
廣告上統共一二十個字,但李先生一連讀了足足十遍。一來,他覺得這樣的事情很讓人氣憤;更主要的,他李先生恰恰正是這樁事件的目擊者!
好象是一個星期前吧,李先生在例常的傍晚散步途中,親眼看到一名高大的年輕人揪著一名個子也不算瘦小的老者,拼命地打呀打呀。年輕人動作很迅猛,李先生覺得只是眨了幾下眼睛的工夫,老者就被打翻在地;接著,年輕人又咬著牙,狠狠地踹了他幾腳,尤其往他褲襠里又踢又跺。然后,身手利索的兇手很快就消失在越來越濃的夜幕中。
李先生眼瞅著年輕人的背影,戰戰兢兢地在原地哆嗦了半天,看到有許多路人圍上去了,這才奓著膽子走近前去。只見被打的老者鼻口淌血,四肢拘攣著,在地上抽搐,象羊羔瘋病人發作。圍觀者很多,指責打人兇手的也不在少數,抱怨社會風氣敗壞的更多,但沒有一個人愿意或敢于上前搶救老者。最后,老者神經質地緊緊抓住一個圍得最近、湊到他臉上看流血的圍觀者的腳脖子,死也不撒手,嚇得這位剛才咋呼得最興奮的老兄臉色陡然變得臘白,圍觀的眾人也哈哈大笑。老者用盡最后的一口氣說出了一個電話號碼,還說了一個“有賞”,然后,頭一歪,昏死過去,但緊抓著腳脖子的手卻僵死著不肯松開。
那位不幸的仁兄這時已經被嚇得跌坐在老者身邊,在被他逗得哈哈大笑的眾看客的提醒下,他忙亂地摸出手機,哆哆嗦嗦地撥打了老者提供的號碼。不一會兒,兩輛警車,然后是一串串的大小車輛,不管車身上是不是噴有警察字樣,全都哇哇鳴著警笛,從四面八方包抄過來。這些是老者的兒孫晚輩們,一個個青面粉皮,器宇軒昂,莊重威風。看來,這被打的老者不是一般人物。
來人們把老者抬上一輛加長的豪華轎車,迅速送往醫院去了。眾看客圍攏上前,七嘴八舌地問這說那。一個留著寸頭的被打者家屬威嚴地呵斥眾人:“少多嘴,我們的事不用你們操心!”眾看客被唬得一個個退了開去。李先生當然更不愿招惹是非,趕忙悄悄離開,繼續他的例常散步,一邊散步一邊嘆息人心不古,竟然發生了這樣違背人倫的事件。
此后幾天,因為單位鄰里中離奇古怪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李先生在第三天也就把這件事忘記得差不多了。今天,看到這張別具風格的懸賞廣告,李先生這才又激靈靈地回想起那天傍晚的一幕。看來,這件案子還真夠棘手的,連老者那樣的背景,一個電話就來了那么多警車,竟然還得向社會上懸賞。此刻,更讓李先生緊張不安的是,他不但是目擊人,要命的是,他認識那個打人兇手!那天,盡管天色已近黃昏,盡管他李先生兩眼近視,盡管那個年輕人只是用了幾個眨眼的工夫,但李先生還是一眼就把他認出來了:打人兇手是他老家的一個鄰居,在鄰近的一個城市里修汽車。
李先生敢保證自己沒有認錯人,不管這個城市里有多少彼此相象的人,但一個人很少會把自己的親人和鄰居認錯的,他們抬頭不見低頭見,一舉一動都太熟悉了。
李先生因此心理上很緊張,甚至有點恐懼。他心里象有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他一邊散步一邊著急地思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給受害者家屬提供目擊信息?合適不合適?會不會惹出麻煩?打人兇手可是他的緊鄰呀!
他這樣不停地琢磨著,已經不是在散步,腳下倒有點慌不擇路了。到底舉報還是不舉報?他家和打人兇手家是鄰居,但兩家的關系并不親密。不過,李先生也說不出兩家之間具體的齟齬,反正就是不順當,平時來往倒是很頻繁,有些事情上,雙方的隔閡卻總是心照不宣。鄰居就是這樣,常言說,遠親不如近鄰。但最要好的鄰里關系,卻往往不在緊鄰之間。
李先生很為難。他膽小,但他還是有點正義感的。有人甚至說,越是膽小的人越有正義感。其實,正義感誰都有,只是大多時候潛藏在每個人內心不敢露頭罷了。正義感驅使著王先生,應該舉報,至少在保證自己不被暴露的前提下,讓受害者家屬和公安機關將兇手繩之以法。
但兇手畢竟是自己的鄰居,盡管兩家之間并不融洽,還不至于惡化到讓他李先生借機報復的程度呀!
李先生一邊頭昏腦脹地考慮著,一邊深一腳淺一腳地瞎轉悠,他這個“老好人”可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難題,這樣的難題也不是他這樣的老好人能夠吃得消的。考慮來琢磨去,到了后來,他竟然開始懷疑,自己那天是不是眼花了?是不是認錯人了?打人兇手究竟是不是他鄰居家的孩子?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呀!
李先生不知不覺竟然散步到了郊外。一路上,他一會兒發誓:堅決捍衛正義和法律的尊嚴,舉報!一會兒又打了退堂鼓:還是算了,畢竟是鄰居;再說,自己現在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前面路邊有一家簡易小店,亮著微弱的燈光。李先生踉踉蹌蹌地踱過去,他什么也不想買,只是就那樣晃悠悠地過去了,微弱的燈光就象暗夜里的救星,似乎能夠給他的苦惱一個解決的答案。小店里只有一個小孩子,一邊湊在凳子上做作業,一邊照顧生意,見有人來,他站起身,問李先生買點啥。李先生遲疑了一下,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怎么湊到這個小店跟前了,于是順口說道:打個電話。邊說邊拿起放在柜臺上的電話機。好象鬼使神差,李先生不知道怎么著就隨手撥了那張廣告上的舉報電話,一路上,他不停地念叨那個特別的電話號碼,那個電話號碼已經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里,比他自己家里的號碼都更熟悉了。
接電話的是一個溫柔的女聲,雖然溫柔卻很機敏,在她熟練的催問下,李先生說出了緊鄰的名字和地址,然后,如釋重負而又作賊一樣地掛了電話。
回家的路上,李先生洋溢在一種輕松自豪的心態中:我捍衛正義了!我大義滅親了!一個捍衛正義的人是高尚的人,一個大義滅親的人是值得驕傲的人。
兩天后,老家傳來消息:他的緊鄰被警車抓走了,是在一個深夜抓走的。
一個星期后,市里的老鄉們傳言:那個毆打老人的兇手正是他們的同鄉,已經被正式批捕。老者被毆導致心血管疾病發作,癱瘓了。你知道被打的老者是誰?他的確是個人物,而且在本市不算個小人物,本市原人事局局長,在局長的位置上坐了整整十年,去年剛剛退居二線。他的兒孫媳婦外甥侄女小姨小舅,遍布全市黨政公檢法工商稅務金融教育等各個部門,是本市數得著的大家族,小小的一個汽車修理工這樣的狂徒,竟然太歲頭上動土,真是他媽的活膩了!
可是,李先生這個小小的汽車修理工的緊鄰,以前很少到本市來,怎么就無緣無故地把拳頭掄向了百里之外一個素不相識的退休領導頭上了呢?
作為當年本市十大民間新聞之一的這樁奇襲兇案,在當時肯定是熱門話題,全市男女老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的說:那個兇手,也就是李先生的緊鄰,到本市閑來玩耍,年輕氣盛的小子和退休老局長路遇,正常地口角,他小子一時性起,案件推理上合情合理、道德上悖逆人倫地毆打了老者。
有的說: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一個外地的小伙子哪有閑心搭理一個糟老頭子呀?事實是,這小子受雇于人,有預謀地報復傷害。至于雇主,有說是被老局長壓制了多年不得升遷的老部下,有說是老局長的死對頭,一名副局長。反正,就是帶點政治色彩的雇兇報復。老局長在臺上的時候為啥不報復?在臺上,老局長萬人擁戴,各種力量護佑著,打了他,問題可就上綱上線,非同小可了;現在,他退居二線,沒人注意他了,正好乘機痛打落水狗。
有的說:也不是這回事,沒有那樣富于政治色彩,是簡單的桃色事件。什么樣的桃色事件呢?有說老頭當局長時,好色流氓,霸占了單位里的一些女職工,某個女職工的家屬雇人痛揍了他個老不要臉的;有說老頭兒當局長時,養了幾個情婦。退居二線后,幾個情婦先后和他拜拜,最后一個情婦又伺候了他一段,終于也象其他情婦一樣,覺得老頭兒里里外外都顯得力不從心,便想離開他從良。老頭兒盡管老了,但他這樣被女人伺候慣了的老領導越老越需要女人的安慰,那幾個情婦先后離棄他,已經讓他為愛傷透了心,他不能再失去最后的安慰了。于是,他竟然拿出他們的床上錄象進行要挾。情婦惱了,雇人打得他腦溢血發作……
法院布告上正統的說法是:李二小,男,二十歲…素有前科,挾私報復,將曾經處理過他的某某某毆打致殘,手段十分殘忍,實屬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一個大大的紅叉叉勾住了李二小的名字。
說法很多,畢竟老頭不是一般人兒,他曾經是萬人之上的領導呀!剛開始,市民中間有很多人象李先生一樣,看到別具風格的廣告后,第一反應就是同情老者,覺得案件的真相一定是年輕暴徒傷害無辜老人這樣傷天害理的大逆不道。傳來傳去,風向變了,老頭兒很快成了壓制人才、欺男霸女的反面人物,他作惡一生,如今,遭到了人民群眾的正義懲罰,所以,這件案件不是什么兇案,實屬大快人心的伸張正氣;李先生的鄰居不但不是兇手,反而是違法卻不失為英雄好漢的壯士……
為什么市民們口中的風向竟然陡然逆轉?
誰讓老者曾經是“當官的”咧!
市民們怎樣議論,都只不過是閑言碎語,打發無聊的時光罷了。可憐了“老好人”李先生!開始,市民們一致譴責打人兇犯時,李先生有一種大義滅親的豪邁感,覺得自己是一個俠肝義膽、大義滅親的英雄。那一段,平時在單位里很少揚眉吐氣的李先生,走路都昂著很少高昂的腦袋;在家里,他更覺得自己擁有足夠的作為家庭保護神的資格。他為此很自豪,甚至連平時清湯寡水的夫妻生活也象加進了某種香辛大料。
風向驟然轉變,李先生始料不及,聽著全市人民群眾皆大歡喜的慶賀聲,聽著街頭巷尾那些暢快議論,“老好人”李先生受不了了,他仿佛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忠心的奴才,至少無意中做了知情后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做的事情;他仿佛覺得自己成了沒有骨氣的罪人,竟然幫助了一個罪有應得的貪官臟官;他仿佛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恥的、不爭氣的告密者,出賣了梁山好漢……
從此,在單位里,李先生覺得自己還是過去那個無法引起別人注意的樣子,甚至連過去都不如了;在家里,他又恢復了清湯寡水。“老好人”李先生在心里暗自咒罵了自家不知道多少遍,最后,一咬牙,戒絕了堅持十幾年的例常傍晚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