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劍光閃過天際,請你馬上亡命天涯。
洛城的戰火還在連綿,宮廷中的恐懼還在蔓延。秋息已深,破損的城墻和老朽的參天古木,增添了朝廷黃昏幾分寂寥與蕭瑟。而那排鴻雁的哀鳴,更讓都城顯得暮氣沉沉。
龔將軍回來救駕的那一天傍晚,就是這么一個畫面。
途經九城三十縣,目所能及盡是荒涼與頹敗。被洗劫過的江山,在龔將軍看來是絞心之痛,也是無奈之極。剛奉旨遠赴西北抵御匈奴,卻馬上接到宮廷內亂的消息,本著還沒開戰的幸運,龔將軍快馬加鞭地趕回都城,打救的不僅是那個昏君,更是那個在都城扎根百余年的家,還有家里的那股時刻令他得到釋然的氣息。
偶爾遇到幾群趁火打劫的山賊,龔將軍也沒有對其痛下殺手,而是將行軍的糧餉與之些許,他深深知道,在這個亂世,在這個昏君的統治下,餓瘋了的情緒遠比自己與匈奴交戰的殺氣要生猛得多。加上救駕要緊,沒必要保全那拖累全軍步伐、已經失去戰爭必需性的糧餉,也沒必要造成不必要的士兵傷亡。于是,龔將軍得以五日內趕回洛城。
城外增加了重重守衛,也許昏君嚇怕了,而且還惶惶不可終日。現在的朝廷里,誰都不是盟友,都是潛在的,或者臆想的敵人。在昏君看來,甚至連服伺多年的太監也成為了夢里的惡獸,御膳里可能有毒藥,寢室外可能埋伏著刀斧手,緊張和恐懼凝結了整個宮廷。
亮出將軍兵符之后,龔將軍的五十萬大軍得以順利進宮,或許不該稱之為宮,這里只是曾經的驕奢淫逸和眼前的頹院敗瓦而已。龔將軍輕蔑地笑了笑,下了馬,裝作十分緊急地和隨同的幾個部下進宮面圣。
雖然平時昏君也待龔將軍不薄,但龔將軍當年家里發生的事情,他永遠不會忘記。那個充滿血腥味道的夜晚,連月亮看起來都是血紅血紅的。而最后的那一把火,燒盡了家族的府邸,也燒盡了家族的所有歷史和輝煌。龔將軍的童年,也就多了一份仇恨,直至目前,這份仇恨依舊埋在心中,之前雖然沒有爆發,但每看見血紅的月亮,心里的疼痛無法抑制。
昏君還在睡覺,或許還在寢室瑟瑟發抖。太監們的通報一個接一個,昏君就是不出來,龔將軍也許也被列為敵人之一了。大堂上寂寂寥寥,和堂外的秋風一樣讓人心寒。如今,除了李宰相還有點淡定之外,文武百官們每天都生怕在哪天就會腦袋搬家,株連九族。
李宰相突然暗語龔將軍,你在西北的信使,我已經緝拿了,你好自為知吧。龔將軍臉色大變,什么信使?李宰相笑而不語,回到自己的位置,滿臉春風地注視著龍椅,沾沾自喜起來。龔將軍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難道是……
昏君終于上朝,文武百官照慣例說著那句自己百說不厭,皇帝百聽不厭的話,特別是在這種多事之秋,這句話更像是一劑強心劑,讓昏君得到短暫的舒坦。他身旁沒有別人,甚至連平常立侍左右的宮女也消失了。空蕩蕩的龍位讓人依稀領略到江山淪落的唏噓。
李宰相開始向昏君匯報叛軍形勢,都城外的護城都被占領,都城已經宛然一座孤城,四面楚歌了。而后話鋒一轉,龔將軍五日內趕到都城,沿途沒有絲毫阻撓,難道就沒有什么可疑之處么?說完,李宰相頓了頓首,再次回到自己的位置之前,轉過頭給了龔將軍一個狡猾的笑容。
昏君這方面倒是頭腦靈活,馬上領悟到李宰相的言外之意。于是馬上下令將龔將軍收押太牢,等待審判。龔將軍目瞪口呆,完全沒有想到,回朝救駕的皇諭,原來是李宰相私自擬定的鴻門宴!禍起蕭墻的內應,就是李宰相!可惜一切的幡然醒悟都太遲了,太牢內,黑暗吞噬了一切。
龔將軍手下的五十萬軍隊全部歸屬李宰相。手握兵權的李宰相建議把龔將軍正法,并誅九族。昏君雖然有點舍不得殺害這個常年在外征戰的老臣子,但是現在的李宰相宛然一個頤指氣使的大權貴,皇帝在他面前,充其量也只是個朝廷傀儡而已。昏君手中無權,也只好放下作為皇帝的尊嚴和權威,順從了李宰相的建議。
龔將軍的心腹得知這事,馬上潛逃出宮,并將此前龔將軍被關押前秘密交給他的錦囊送到龔將軍位于城郊的家里。龔將軍的兒子龔良已經二十歲了,從小受到父親的熏陶,習武學儒,練就一身的文武雙全,并且擁有極廣的人脈,熟悉黑白兩道。得知這事情后,龔良馬上和家人收拾好行裝,并叫父親的心腹在城中放煙霧彈,將龔將軍全家已經被山賊誅族的消息傳遍整個都城,希望能夠拖延一些逃亡的時間。
那一天晚上,太牢刀光劍影,一陣驚天動地的喊聲過后,十幾個黑衣人逃脫出來,消失在血紅的月色里。天亮之后,血流成河的景象震驚了整個朝廷。李宰相馬上令人追緝逃走的黑衣人,龔將軍一定是其中的一個。李宰相深深知道,像龔將軍那樣久經沙場的好手,假如放虎歸山,自己往后的篡位計劃肯定會被打亂。
龔良一路上護著父親,往西北方向逃亡。這群黑衣人是龔良平時組織起來的習武團隊,每想到第一次實踐,就是闖進全國守衛最森嚴的太牢。還好,一切都很順利,迷藥的運用給了他們一個方便的屠殺方式,并輕松地救出父親。接下來,是跟在薊縣的叔父聯系。薊縣在不久前被李宰相私下派出的軍隊攻占,叔父表面投降,暗地里組織護衛隊,并派出謀士交好附近的城主,暗中形成了一方聯盟。
到了薊縣后,叔父和龔將軍馬上組織好人馬,聯系好周邊的城主,準備打著李宰相軍隊的旗號,進宮殺敵護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還沒成型的李家軍給消滅掉,廓清寰宇。一路上由于有叔父作先鋒,龔將軍和龔良等人十分安全地再一次抵達剛剛逃出來的都城。
李宰相還在為追緝龔將軍而煩惱,并且于日前調度大部分宮內守衛,宮中盡顯空虛。他萬萬沒想到自己被出賣了,而且大禍臨頭,依舊在府邸中修寫書信,以聯絡各路城主,擇日回朝篡位。這一天,艷陽高照,清風徐徐。
那是皇宮在短短一個月內的第二次混亂,上一次混亂導致李宰相開始掌權,而這一次則是導致李宰相身敗名裂,權移身死。那一條橫梁,吊死的不只是一份野心,也是一份怨憤。
昏君再一次自藏深宮,沒想到,回朝殺宰相的軍隊沒有將他拉出來斬殺,并且尊其皇威,把兵權和江山還給這個早已神經衰弱的皇帝。當然,這也是龔將軍的意思,作為一個世代臣子,忠誠二字早已超出一切仇恨,無論江山如何變更,那都是忠臣們用血書寫出來的濃淡墨香。
皇帝重新恢復了龔將軍的官職,并再次派遣他到西北抵御匈奴。而龔良也得到了一份朝廷官職,任宮內侍衛總管。在餞別宴上,龔將軍將一封信件留給了龔良。在送別了父親之后,龔良回到房里打開信件,里面赫然用血寫著:
“伴君如伴虎。當劍光閃過天際,請你馬上亡命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