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河市朝陽大街十字出了一起車禍,造成一人死亡。死者為濱河市師范學院二年級學生王濤。肇事者為市公交公司一路車司機付言東。
事故發生后,公交公司一面配合交警部門調查,一面讓校方通知死者家屬,以便商量其善后和賠償事宜。
一,王濤的老家在陜南一個叫山根底偏僻的小山村。他是個獨生子。他父親在他十歲時就因病去世了,是她母親劉愛心守寡一手把他拉扯大的。
得知兒子遭遇不幸的消息,劉愛心悲痛欲絕,整整哭了一個晚上,兩只眼睛腫的跟桃似的。但她心里明白:事已至此,再哭再傷心也于事無補,還是處理兒子的后事要緊。于是,她還是強壓悲痛,第二天就上路了。
從山根低村到縣城,然后從縣城乘長途汽車,再到濱河市,將近成千公里的路途,中間還要倒車。這對劉愛心這個從未出過遠門的農村人的確有點難。
本來,公交公司方面原決定派專車去接她。可她覺得來人人生地不熟的挺麻煩,于是就決定自己打車就行了。
沿著兒子濤濤上學的路,最遠只去過鎮上集市的劉大媽東問西打聽,總算上對了車。坐在座位上,汗還沒擦干,劉愛心的眼淚就掉了下來:半輩子沒走出過大山,出來才知道,世界這么大。她的濤濤從那個窮鄉僻壤走出去,真是太不容易了。
兩年前,鄉親們在村口敲鑼打鼓地給這個幾十年全村唯一考上大學的濤濤送行,囑咐他:“好好讀書,將來接你媽去城里享福。你媽一個人把你拉扯大,不容易。”可濤濤卻說:“他畢業后要回到家鄉教書育人,一定要把全村的后生都培養成大學生,讓更多的人走出大山!”
兩年后,鄉親們在村口含著眼淚給劉愛心送行,告訴她:“一定不能放過那個撞人的司機,他把你們這個家都給毀了,也讓咱全村的希望破滅了。”
鄉親和親戚原來商量要陪劉愛心去濱河的。可是,她想了半天,還是拒絕了。她怕人多主意多,到時她的心就亂了。
二,到了濱河火車站,王濤的老師、同學,還有公交車公司的領導以及那個肇事司機小付都來接她。公交車公司和校方還為劉愛心安排了賓館,又派專人招呼。
可是,劉愛心一下車,卻要求去司機小付家看看,讓其他人先回。對于她的要求,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滿足。
公交公司領導特意對司機小付叮嚀說:“不管人家怎么鬧,你都受著。人家唯一的兒子沒了,怎么鬧都不為過。”小付低著頭,十分內疚地說道:“都怪我一時注意力不集中,懂下這爛子,給人家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給公司也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影響了公司的聲譽。我還有什么話說?咋個處理都不為過。”
劉愛心來到小付的家。這是一個只有五十平方米不到的房子,卻住著一家五口——小付的父母和小付一家三口。孩子剛上幼兒園。
一見死者家屬找上門來,小付的媳婦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只是一個勁的道歉。劉愛心卻關心問:“你們城里人住的地方也太擠了吧?”
劉愛心這一問,小付媳婦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她訴苦道:“好我的大媽哩,從結婚我們就和老人在一起過。都是普通工人,哪買得起房子?一平方一萬多的房價,不吃不喝兩輩子也買不起。”
劉愛心驚呆了:“一萬一平方,就這跟鴿子籠似的樓房?”
小付媳婦說:“可不是。小付月工資不到兩千,一個月只休三天,沒日沒夜地跑,跑的公里數多就多賺點,跑的公里數少就少賺點。從當公交車司機那天起,就從來沒有睡到自然醒的時候,生生落下一個神經衰弱的毛病。這些年,他也沒跟家人過過一個團圓的節日。現在可好,又出了這么大的事故……”小付媳婦說著說著,竟放聲大哭起來。
劉愛心見狀,趕緊對小傅媳婦說:“姑娘,大媽想在你們家吃頓飯。”
小付媳婦趕緊擦干眼淚,忙不迭地要出去買菜。可是,劉愛心卻擋住了,她說:“家里有啥就吃啥。”
吃完飯后,劉愛心要去兒子的學校看看。在小付家里,從進門到走,關于兒子的死,她一個字都沒提。這讓小付一家感到匪夷所思,他們摸不透劉愛心的心里是啥主意。
三,王濤的同學領著劉愛心,把他生前上課的教室、睡過的寢室等有過濤濤足跡的地方都走了個遍。
校方為劉愛心組織了強大的律師團,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嚴懲肇事司機,二是最大限度地爭取經濟賠償。
劉愛心沒見律師團,只是把王濤的系主任叫了出來,跟他說:“濤濤給你們添麻煩了。我還得繼續添個麻煩,你們幫我聯系把濤濤的尸體早些火化了。再派一個和他關系最好的同學,領著我和濤濤把濱河好玩的、他沒去過的地方都轉轉。其余的事,我自己來解決,不能再給你們學校添麻煩了,也不能再讓孩子們為他的事耽誤學習了。”
系主任還想說什么。劉愛心還沒等他開口,卻說:“濤濤昨晚托夢給我了,孩子就是這么說的,咱們都聽他的吧。”
劉愛心把王濤的骨灰盒裝在背包里,像抱著一個嬰兒那樣,用一天的時間把濱海路、朝陽公園和老城都走了一遍。一天下來,陪同的同學把眼睛都哭腫了,可是,劉愛心一滴眼淚都沒掉。王濤的同學對她說:“阿姨,你心里難受你就大聲哭出來吧。哭出來心里就好受些。”
劉愛心說:“濤濤十歲沒了爸,從那時開始,我就沒在濤濤面前掉過眼淚。孩子看見媽媽哭,那心得多痛……”
劉愛心的話,說的陪同的學生直抹眼淚。
四,第二天,校方四處找不到劉愛心,一下著了急,生怕她一時想不開,便派人四處尋找。
按校方原來安排,他們要和死者家屬商量一個索賠方案。協同學生家屬處理好善后,乃是校方的責任,不然按法律學校負有學生安全的連帶責任。那么,劉愛心不打招呼,到底去哪里了。
原來,她一個人去了公交公司。
對于死者家屬的到來,公交公司做好了各種準備。他們已經將公司按交通傷亡慣例賠償的錢以及肇事司機個人應賠付的錢裝在了信封里。家屬能接受就接受,接受不了那就走法律程序。
為了不使氣氛太激烈,集團領導沒讓小付露面,幾個領導帶著一個律師來會見劉愛心。領導們做好了劉愛心痛不欲生、哭天搶地,大吵大鬧的思想準備。
從下車到現在,劉愛心表現得過于平靜,讓公交公司的人反倒忐忑不安。他們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按以往處理類似事件的經驗,在他們看來:反正他們人多,每個人說一句好話,也可以抵擋一陣。如果家屬獅子大張口,磨,也是一種辦法,尤其是這樣的惡性事故,就更需要用時間來消解。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劉愛心和公交公司領導的見面沒超過十分鐘,掐頭去尾,真正的對話不過五分鐘。
劉愛心說:“我請求你們兩件事。第一件,希望你們別處分小付司機;第二件,小付司機睡眠不好,你們幫我轉告他一個偏方:十粒去核的紅棗,拌上鹽、油、姜煮熟,早晚熱著吃,吃一個月左右,肯定管用。”
這是什么要求?聽完劉愛心的訴求,在場的人一時反應不過來,一個個感到十分的意外,你看我我看他,都不知道說什么好?
劉愛心頓了頓,說:“濤濤給你們添麻煩了。對不起!”說完,劉愛心要走了。
在場的領導讓人趕緊把準備好的錢塞給劉愛心,她怎么也不肯收,說:“這錢我沒法花。把小付司機的那份兒還給他,其余的你們給司機們吧。城里車水馬龍的,行人不容易,開車的也不容易。”
五劉愛心回去了,比來時多了一件東西,那就是兒子的骨灰。她小心地把濤濤抱在懷里,看上去像一尊雕塑。
劉愛心處理兒子這件事,令公交公司上上下下全震驚了。人們萬萬想不到:在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竟然還有這樣一位申明大義,深諧事理的偉大女性!一時間,這件事街談巷議,加上媒體報道,很快傳遍了整個濱河市。
不久,公交公司為了感謝劉愛心,出資買了整整兩卡車的米、面、油去了王濤的家鄉,對劉愛心進行慰問。
盡管走之前,他們知道那是陜南一個偏遠的農村,可是,到了目的地,還是被那真實的貧窮驚呆了:破敗的房屋與校舍,孩子們連火腿都沒見過;劉愛心家的房屋由幾根柱子支著,搖搖欲倒。
劉愛心帶著公交公司的人,挨家挨戶送米送面送油。她說:“你們看,我說得沒錯吧,這些人的心眼兒好著呢。”
所有去的人,走的時候除了留下回去的路費,把其余的錢全拿了出來,大家恨不得把劉大媽一年的吃穿用都給準備好。
時至今日,那場車禍已經過去一年了,但依然有公交人絡繹不絕地來到山根底村。不光是公交人,還有對此事知情的其他人。他們不光去看望年歲漸長的劉愛心,也為那個村莊做著投資、修路、建新校舍……等力所能及的善事。
王濤一生所希望的事兒,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實現。如今卻慢慢的逐步成為現實。這正是劉愛心這輩子最大的驕傲與希望……
也正是這位母親的放棄,讓一個悲劇有了非凡而又昂揚的走向,有了最出人意料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