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大地復蘇,又到了挖香蔥則耳根的時節了。春天的山野灑滿陽光,春暖花開,帶上愛人小孩,在略微散發出潮氣的田埂邊,壟溝上,車轍里甚至墳場中挖采香蔥則耳根野菜很有一番情趣。
在所有的野菜中,我對香蔥情有獨鐘。青綠的小苗叢生,在山坡瘠地里長著,混雜在蕨苴或茅草叢中,一經發現,總是那么翠生生地招人喜愛。輕輕地用手把一粒粒白玉一般的蔥頭拔起來,撣去泥沙,嗅著略帶辛辣的新鮮的氣息,淺淺溫柔的,春天似乎就突然間有了別致的個性,不那么一味的順從了。
喜愛香蔥,是從兒時養成的習慣了,只要在山坡上發現它的蹤影,就會不假思索地順手扯上一束來,實在是抵擋不住香蔥美麗的誘惑。大蔥與它相比,顯得有些粗俗;火蔥與它相比,又少了幾許溫柔。香蔥瘦小,卻極具大地的靈氣,鐘靈毓秀于一身,它的滋味是天然的。
香蔥最宜炒咸菜,臘肉。咸菜和臘肉都屬于陳味,用這嫩葉一點染,辛香至極、妙不可言,然而不宜多,它的作用就象那些鮮明的配角,戲份雖少往往卻搶盡了滿桌的風光。
我常懷念以前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教書的日子,蝸居背后即是一座小山,每年的春天,我都要和妻子上山去扯香蔥。山坡上的土地多荒蕪了,而香蔥尤其多,半個時辰就可扯一大抱,抱著滿懷的香蔥回來,沿途送人,一人一小束,仿佛平分了那山鄉的春色。那時剛剛和妻子認識,我們都還很年輕,她的笑容里沒有皺紋。
則耳根,又叫魚腥草,有特異氣味,營養價值較高;含有蛋白質、脂肪和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同時含有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可以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開胃理氣等功用。
則耳根不屬于菜,所以很多非四川人吃遍川菜也嘗不到這好東西。則耳根是野生的(現在大概也有人工的了,但非常肥大,吃起來不爽),基本沒有大批量的集中生產,要吃?除非你運氣好,在菜市場遇到有人采來賣,要不然,就只要自己去田間采了。
我小時候就有多這種經歷。我家住在縣城里,那時候縣城很小,很容易就走到農村了。到了周末,約上幾個堂表兄弟姐妹或是小朋友,提個籃子(以前不用塑料袋),蹦蹦跳跳一路說笑,到農村去采則耳根了。
以前農村的則耳根非常多,現在很少了,估計是化肥用得太多的緣故。在田坎邊找則耳根,非常容易,一路走下去,不一會就采了一籃。那時候的物資生活肯定比不上現在,但說真的,單是幾個小伙伴到野外去采則耳根的這種經歷、那份快樂,都是現在的小孩無法享受到的。
則耳根的吃法首選就是涼拌,采好之后提回來,幾家人分了。將自己的洗干凈,用鹽先腌一會,然后就等著涼拌了。
制作時選其肥嫩根部(也可連同嫩芽)掐成長約一寸的段,洗凈后用食鹽腌一下,用清水淘洗干凈,將干辣椒烤至焦脆,舂成碎末,撒在則耳根段上,加醬油、醋、蒜、味精和少許白糖等調料拌勻即可食用。涼拌則耳根脆嫩爽口,富有則耳根特有的芳香。細細咀嚼,越嚼越香,不禁會使人食欲大增,所以不失為別具情趣的佳肴。
由于則耳根是野生的,加之其本來有獨特的腥味,所以非用重味壓住不可。顯然,這是最適合四川人來做的了,說到味道,還有什么地方比四川更能調的了?更何況,川味本來就重,正好壓著則耳根的腥味。油辣子是不可少的,醋是不可少的,單是這兩樣東西一下,人的口水就出了。再加上點醬油、糖、花椒粉、蒜泥、姜絲等等,一盤紅艷艷、香噴噴的涼拌則耳根就上桌了。嚼一棵,脆生生、辣呼呼、酸溜溜的,那個爽啊,從口一直爽到肚。雖然辣得不行,還是忍不住把則耳根往口里塞。不擺了,不擺了。
挖香蔥做涼拌則耳根是一種健身活動,到鄉村走走,活動活動筋骨,曬一曬太陽,親手處理勞動果實,享受美好生活,美哉!美哉!